首页 理论教育 《红楼梦》海外成功啓示

《红楼梦》海外成功啓示

时间:2023-1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红楼梦》“走出去”的光辉历程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中指出,梦之于人,是与生俱来、相伴终身的现象。18世纪就向外“走”《源氏物语》被誉为日本的《红楼梦》,而《红楼梦》“走出去”到达的第一个国家就是日本。可以说,时至今日,《红楼梦》已与全世界的读者结了缘。《红楼梦》似“中国梦”?而且《红楼梦》在亚洲历史题材的小说中销售排名位居第9位。《红楼梦》与朝鲜人民有着深厚的渊源。

《红楼梦》海外成功啓示

红楼梦》“走出去”的光辉历程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中指出,梦之于人,是与生俱来、相伴终身的现象。受到全世界一代又一代读者喜爱的《红楼梦》,也许正是从文学的角度,不断诠释着弗洛伊德的理论。尽管旧版《红楼梦》电视剧已经淡出广大观众的视野,但随着新版《红楼梦》电视剧的开始热播,作为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又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中国国内家喻户晓、被奉为文学瑰宝的《红楼梦》,在国外到底知名度有多高、影响力有多大,一批文学爱好者就这一问题在一些国家进行了实地调查,比较清晰地梳理出了《红楼梦》“走出去”的历史脉络。

18世纪就向外“走”

源氏物语》被誉为日本的《红楼梦》,而《红楼梦》“走出去”到达的第一个国家就是日本。在两百多年前,具体地说是1793年的11月—12月,有一艘名为“寅贰”号的货船驶出浙江乍浦,来到日本长崎,日方验货时发现船上有中国的《红楼梦》,共9部18套,这是《红楼梦》走出国门的最早记录。

此后《红楼梦》在日本受到极大的关注,一度成为学生学习汉语的必备教材。近代诗人黄遵宪1878年曾记录了日本学者与他谈论《红楼梦》的感受,他在《笔话》一书中指出:“《红楼梦》乃开天辟地、从古到今第一部好小说,当与日月争光,万古不磨者。恨邦人不通中语,不能尽其妙也。”

1916年日本出现了《红楼梦》前三十九回译本——岸春风楼翻译的《新译红楼梦》。1951年日本著名红学家松枝茂夫翻译的一百二十回本《红楼梦》出版,成为第一个日文全译本,此后,有伊藤漱平教授和日本翻译家饭家朗的不同译本相继出版。

日本在国外红学研究中一直占有领先地位。到现在为止,日本仍有一批《红楼梦》爱好者,通过博客等交流对《红楼梦》的理解和参观大观园的感受等,如平山孝的个人主页“《红楼梦》的杂谈部屋”等。2003年韩国电视剧《冬季恋歌》在日本播放,当年在日本的收视率高达20.6%,有的人看了之后,认为剧中的主人公因交通事故失去以前的记忆等情节设置与《红楼梦》的木石前盟有异曲同工之妙。

“红”遍全世界

当全世界都在关注《红楼梦》的时候,《红楼梦》最先出现的译文是1799年的朝鲜语译文,而欧洲大陆最早的译文是德语译文。

1932年,《红楼梦》的首个德语译本便已诞生,译者是德国最多产的翻译家弗朗茨·库恩。库恩的译本不仅让《红楼梦》在德国的知名度迅速攀升,也拉开了西方人翻译《红楼梦》的序幕。另有七种语言的《红楼梦》译本是基于库恩译本翻译完成的,该译本的影响力由此可见一斑。不过,库恩译本是缩译,大约只翻译了原著的三分之一。由史华慈和吴漠汀合译的《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首个德语全译本,该书在2009年法兰克福国际图书博览会上一经推出,便引起了很大关注。

吴漠汀教授告诉采访者,《红楼梦》是德国最知名的中国小说。德国人对中国文学的了解或许并不多,但几乎人人都听说过唐诗宋词。而提起中国小说,首先想到的大概就是《红楼梦》了。据吴漠汀介绍,在库恩译本出版后的50年里,该书在德国不断再版,大约总共售出了17. 6万册(套)。

从最初的摘译、节译到全译,全球已经出现几十种《红楼梦》译本。可以说,时至今日,《红楼梦》已与全世界的读者结了缘。

《红楼梦》似“中国梦”?(www.xing528.com)

英国大英图书馆中国部主管弗朗西斯·伍德和书籍打了一辈子交道,提起《红楼梦》来,这位睿智的女士还是很兴奋:“我当然看过了,很有趣的一本书,它帮我了解了中国。”作为一名中国研究者,伍德把《红楼梦》当成一本百科全书来读。她告诉采访者,“通过《红楼梦》,我知道了中国古代的家族生活是什么样的,尤其是那些贵族的生活是多么纸醉金迷,家族成员间又有那么多的钩心斗角。”

美国亚马逊网站上对《红楼梦》的简介称它是中国文学最伟大的著作之一。在此网站上查询中国人所著图书排名就可以发现,《红楼梦》的销售排名非常靠前,仅次于《孙子兵法》等为数不多的几本书。而且《红楼梦》在亚洲历史题材的小说中销售排名位居第9位。众多读者在网站上对这本书进行了评价。有人写道:“这是一本西方应该更多了解的中国古典小说。”“这是有史以来最让人愉快、最让人满足的‘大部头’之一。”“喜欢维多利亚时代或者俄罗斯小说等经典小说的读者在阅读《红楼梦》时将会获得长时间的享受。”

外国人“补天”

有意思的是,《红楼梦》在海外还被搬上舞台,由当地艺术家来表演,颇有一番意味。1957年,《红楼梦》被改编成戏剧,在英国广播公司的广播里播放。这部改编的戏剧取名为“补天”。作曲家克劳斯雷为了显示出东方音乐的特点,在为它配音乐时采用了中国的五音阶,并且使它在表演时可以听到中国的木制管乐器和打击乐器的声音。

《红楼梦》与朝鲜人民有着深厚的渊源。早在1961年,朝鲜已故国家主席金日成在访问中国时观看了越剧《红楼梦》,当年秋天,上海越剧团又带着越剧《红楼梦》访问了朝鲜。20世纪60年代,朝鲜曾以民俗戏剧“唱剧”的形式改编并演出《红楼梦》,从而使朝鲜民众非常熟悉《红楼梦》的故事和人物。时隔将近50年后,《红楼梦》于2009年再次被搬上朝鲜的舞台,这次则是被改编为歌剧。剧本、歌词和歌曲基本上使用的是“唱剧”《红楼梦》的版本。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指定由朝鲜著名的血海歌剧团担负这次重排任务。2010年,这出高水平的朝鲜版歌剧《红楼梦》在中国进行了巡回演出。

此外,中国摄制的1987版《红楼梦》电视连续剧也在德国的几家电视台播出过。1990年6月,这一版《红楼梦》被改编为26集、每集30分钟,在德国电视一台首次播出,随后,德国黑森州电视台和北德电视台也陆续播出了该版本的《红楼梦》。时隔12年后,一位60多岁的德国观众在电视剧评论网站上写道:“我看过几集当时播放的《红楼梦》,非常好看。我还读过这部书。可惜,直到今天这部电视剧也没有德语配音或字幕。不过,当时电视剧中的德语旁白评论还是非常精彩的。这部剧还会重播吗?这是我的一个愿望。”

继续深入“走出去”

虽然拥有众多爱好者,但《红楼梦》在海外还谈不上家喻户晓,在文化相近的日本和韩国远没有《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知名度高。究其原因是因为《红楼梦》不是靠情节取胜,而是靠语言的魅力,经过翻译之后,失去原汁原味,逊色不少,特别是其中诗词的韵味更难体现。比如日文翻译的《葬花吟》,几乎成了大白话,读起来味同嚼蜡。另外,《红楼梦》复杂的人物关系更是让日本人眼花缭乱。大多数日本人都只是听说过《红楼梦》的名字,从没看过小说。

《红楼梦》对于大多数韩国人来说,可以套用中国的一句俗语:“久闻大名,如雷贯耳。”但他们大多是在中学的《世界文学史》课本上得悉这一作品的名字,知道它作为中国“四大小说”的一部分、在中国文学史上举足轻重,但对于《红楼梦》中的登场人物和故事情节,则不太了解,读过《红楼梦》译本的更是凤毛麟角。

《红楼梦》是最受英国读者欢迎的中国小说,每年在英国可以卖几千册,但比起“哈利·波特”系列丛书8位数的销量,《红楼梦》寥寥几千册的数字在阅读市场上并不起眼。客观地说,现在《红楼梦》在英国的读者群依然很小,读者多是对中国文化有特殊情感和机缘的特定人群,尚未完全被英国普通读者接受和喜爱。但是同样可以看到,这本书在英国的影响也在不断增大,正在由精英阅读走向大众阅读。比如2009年英国《每日电讯报》列出的英国人一生应该读的100本图书中,《红楼梦》就赫然在列。

(梅三友 编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