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维达尔夫人的成功者形象和澳大利亚移民的故事

维达尔夫人的成功者形象和澳大利亚移民的故事

时间:2023-1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澳大利亚期间,他曾任殖民地会计室职员、家庭教师、新闻记者等职,最后弃职从农,不幸破产,再次因犯伪造签字罪被流放至诺福克岛,并在那里故世。作者创作这部小说的目的是提倡向澳大利亚移民,并向人们表明,勤俭和执著是在这个新大洲发家致富的诀窍,为此小说塑造了一个成功者的形象。小说叙述了一个年青移民在澳大利亚内陆地区的经历。维达尔夫人的第一部小说为《写给丛林的故事》。

维达尔夫人的成功者形象和澳大利亚移民的故事

亨利·萨弗里(Henry Savery, 1791—1842)生于英国,曾为食糖经纪人,跻身于上流社会;后来因无力偿还债务和伪造签字罪,于1852年被流放到澳大利亚,并在狱中开始撰写小说。在澳大利亚期间,他曾任殖民地会计室职员、家庭教师、新闻记者等职,最后弃职从农,不幸破产,再次因犯伪造签字罪被流放至诺福克岛,并在那里故世。

他的小说《昆塔斯·塞文顿》(Quintus Servinton,1830)是澳大利亚出版的第一本小说。这其实是一部记述作者自身经历的变相自传,写作的目的是要表达他痛改前非的愿望,所以主要人物被理想化了,结局也是喜剧性的。小说冗长拖沓,结构松散,艺术性不高。只是因为它是澳大利亚最早出版的一部小说,才没有被人遗忘。

萨弗里的另一部作品为《梵第门岛上的隐士》(The Hermit in Van Diemen's Land,1829)。这是一部政治讽刺作品,内含30篇散文体速写故事,系模仿同时代的英国小说《伦敦的隐士》(The Hermit in London)而写成,讥讽了梵第门岛(即现在的塔斯马尼亚岛)霍巴特社交界的头面人物。该书出版后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出版商因所谓的诬陷罪而受罚。这是澳大利亚最早的讽刺作品之一。

查尔斯·罗克罗夫特(Charles Rowcroft, 1798—1856)在澳大利亚仅仅生活了四年。他于1821年从英国移居塔斯马尼亚岛,做过拍卖商和牲畜推销员,由放牧牲畜发迹成为社交界的要人;曾任地方治安官、梵第门岛农业协会圣经协会的委员等职。1825年因与一地方法官发生诉讼纠纷,罗克罗夫特愤然离开澳大利亚。后来他曾旅居巴西,最后在英国去世。

罗克罗夫特写过不少小说,其中大部分都是艺术上粗劣、充斥着闹剧场面的传奇故事,而且与澳大利亚无关。以澳大利亚生活为题材或部分涉及澳大利亚的小说有三部,其中影响最大的一部是《殖民地的故事》(Tales of Colonies,1843)。

作者创作这部小说的目的是提倡向澳大利亚移民,并向人们表明,勤俭和执著是在这个新大洲发家致富的诀窍,为此小说塑造了一个成功者的形象。主人公威廉·索恩利(William Thornley)因为生意清淡,无以为生,举家迁到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在这里他获得了大块土地,建立了家园,同时也开始了他的冒险经历:与丛林强盗和土著黑人发生激战;在丛林中陷入迷津;受到巨鹰的威胁;遭到土人的围攻;两次险些被烧死。他经过种种磨难,最后终于积聚起了可观的家产。为了说明如何发家,作者还有意用书信的形式,列举了一系列统计数字,证实通过经营农场而获利的可能性。小说所描绘的成功发家史,起到了劝诱英国人向澳洲移民的作用,同时紧张的情节也达到了娱乐的目的,因此出版后颇受英国读者的欢迎。

这部小说中塑造得最成功的形象倒是次要人物克雷勃(“Crab”一词的英文原意为“发牢骚”)。他对殖民地里的一切都抱怨,老是唠叨着想回英国老家去,但因为“篱笆没有修好或是什么东西还没建造好,或是羊毛还没有剪,或者还得把庄稼收回来……”,总是难以脱身。有趣的是,克雷勃抱怨的不是别的,而是澳洲的土地既未耕作又未施肥,麦子却居然照样长得很好;羊群虽未精心管理,却繁殖得很快,弄得他不知怎么办好;而口袋里的钱多得没处花……他在日复一日的发牢骚中终其天年,到死都没有离开过澳洲一步。这个人物写得很幽默,也很有个性,但明眼人不难看出,作者只是从另一个角度来渲染这个陌生大洲之诱人,以达到他的宣传目的。

罗克罗夫特的另外两部小说《梵第门岛的丛林强盗》(The Bushranger of Van Diemen's Land,1846)和《乔治·梅福特:一个寻觅殖民地的移民》(George Mayford: An Emigrant in Search of a Colony,1851)都不如第一部小说成功。

亚历山大·哈里斯(Alexander Harris, 1805—1874)出生于英国,年青时广泛涉猎各类书籍,受过良好教育。他生活上放荡不羁,依靠父亲资助,但入不敷出,不得不去当兵,数月后又开了小差。1825年他赴澳大利亚定居,从事过建筑、伐木、测量等丛林职业;1840年后移居美国、加拿大,曾任教师、记者等,最后在加拿大故世。

哈里斯的代表作为《定居者和流放犯》(Settlers and Convicts,1847)。小说叙述了一个年青移民在澳大利亚内陆地区的经历。作者并无罗克罗夫特在他的《殖民地的故事》中所抱的宣传目的,而是采取客观的态度,以现实主义的笔触,简洁朴实的语言,真实地描绘了澳洲移民的经历,读来比较可信。

他的另一本小说《移民之家或一个澳大利亚定居者的故事》(The Emigrant Family or the Story of an Australian Settler,1849),虽然目的仍是反映澳洲移民的生活方式,但由于作者迎合当时读者的口味把它写成了浪漫主义的传奇,反而不如第一部小说成功。哈里斯还写过一些其他作品,但文学价值都不大。

詹姆斯·塔克(James Tucker, 1808—1888?)出生于英国,1827年因图谋敲诈罪,被流放至澳大利亚。他于1845—1846年间创作了小说《拉尔夫·拉什利历险记》(The Adventures of Ralph Rashleigh,1845—1846)。作者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写进了小说,客观地描绘了早期流放犯所遭受的非人待遇,对流放制度进行了抨击。这部小说虽然很早就写成,但它一直湮没无闻,直至1929年才出版了一个改写本,1952年原本方问世,因此很难说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多大影响。

玛丽·特里萨·维达尔(Mary Theresa Vidal, 1815—1869)出生于英国,1840年随同丈夫移居澳大利亚。她的丈夫是一位布道的牧师,奔波于广阔的牧区,后来这些地区的景物大都被写进了她的小说。

维达尔夫人的第一部小说为《写给丛林的故事》(Tales for the Bush,1845)。这是一本带有浓郁宗教色彩的劝善书,反复强调人的宗教、道德、社会职责,劝人笃信上帝,按“主”的意旨办事。第二部小说《卡勃拉玛塔与沃特莱农场》(Cabramatta and Woodleigh Farm,1850)虽然不是一本道德教诲书,但宗教色彩仍然很浓。第三部小说《班加拉:或前些时候》(Bengala: Or Some Time Ago,1860)描绘了澳大利亚不同阶层的农场主及其家庭状况,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经济上如何陷入困境等等。作者放弃了前期小说中的宗教道德宣传,以比较清新的目光来看待澳大利亚的现实。

凯瑟琳·海伦·斯彭斯(Catherine Helen Spence, 1825—1910)出生于苏格兰的一个律师家庭,1839年因父亲经营投机生意失败,全家不得不迁往澳大利亚。她在17岁时曾做过家庭教师,20岁时创办了一所学校,五年后放弃教职,改当新闻记者。她除了40岁时曾去英美旅游外,一直居住在澳大利亚。她一生热衷于社会活动,是一位著名的社会改革家。

斯彭斯的代表作为《克拉拉·莫里森》(Clara Morrison,1854),小说以阿德莱德为背景,描绘了一个想当家庭教师而未遂,最后不得不去作女佣的姑娘的经历。作者有意模仿《傲慢与偏见》的作者简·奥斯丁的写法,集中刻画室内的生活,通过人物的讥诮谈话展开故事,而避开了充斥于同时代其他小说中的惯用情节,如遭遇丛林强盗和土著人袭击、林中迷路、幼儿走失等。小说展示的画面虽比较狭窄,但忠于现实。不过由于作者缺乏丰富的想象力,书中的人物常常沉溺于滔滔不绝的议论,整部作品不免显得枯燥乏味。斯彭斯的其他小说尚有《温柔和真实:一个有关殖民地的故事》(Tender and True: A Colonial Tale,1856)、《霍格思先生的遗嘱》(Mr. Hogarth's Will,1865)、《作者的女儿》(The Author's Daughter,1868)等。

艾达·坎布里奇(Ada Cambridge,1844—1926)出生于英格兰一个体面的农民家庭,1870年随同丈夫移居澳大利亚,一面照料家庭,一面从事创作,1910年返回英国。七年后丈夫病故,她又回到澳大利亚生活,直至去世。(www.xing528.com)

坎布里奇是位多产作家,出版过24部长篇小说,多个短篇,还创作了大量诗歌。她在小说中对社会习俗提出了尖锐的批评,笔下的女主人公大都是精明强悍的妇女。她的小说虽以澳大利亚为背景,并把澳大利亚人作为描绘对象,但并没表现出环境对人的影响。她的主要作品有:《墨累河上游》(Up the Murray,1875)、《引人注目的人》(The Marked Man, 1890)和《并非完全徒劳》(Not All in Vain,1892)等。

罗莎·坎贝尔·普里德夫人(Mrs. Rosa Campbell Praed, 1851—1935)出生于澳大利亚的一个牧场主家庭。她父亲曾在昆士兰州政府供职,这使她本人对政治也发生了兴趣。她1872年结婚,与丈夫共度了几年牧场生活后,一起移居伦敦,并在那里开始她的写作生涯。

普里德夫人写过37部小说,其中十多部反映澳大利亚生活,或涉及澳大利亚。她的小说大多以澳大利亚牧场和丛林为背景,以男女爱情为主题展开故事。小说的基本情节往往是一个年青姑娘面临着两位求婚者,其中一位富有教养,风度潇洒,另一位粗犷、纯真、可靠;一位也许是来自英国的客人,或是受过教育的本地人,另一位则并无这样优越的家庭背景。对牧场生活感到厌倦的天真烂漫的女主人公,往往作出了愚蠢的选择。但她尽管一时受骗,最后却终于得救了。这些作品虽在内容上大致雷同,人物形象也有模式化之弊,但还是从一个角度反映了当时澳大利亚寂寞、孤独的牧场生活。

普里德夫人最优秀的作品是《策略和激情》(Policy and Passion,1881)。小说也围绕男女爱情展开,但与作者的其他小说不同,它不满足于对殖民地异国风情的描写,而比较注重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比当时的同类小说要深刻。普里德的其他作品还有《一位澳洲女英雄》(An Australian Heroine,1880)、《逃亡安娜》(Fugitive Anne,1903)和《失踪的艾伦伯爵》(The Lost Earl of Ellan,1906)等。

塔斯玛(Tasma, 1848—1897),又名杰西·库夫罗尔(Jessie Couvreur),原名杰西·凯瑟琳·哈伊勃斯(Jessie Catherine Huybers),出生于伦敦的一个酒商家庭,父亲是荷兰人,母亲是法国后裔。1852年塔斯玛四岁时随父母移居澳大利亚,年青时受过良好教育,喜欢阅读各类书籍。曾去欧洲访问,对劳工、社会的贫困和妇女地位等社会问题颇感兴趣。她曾为《澳大利亚人》和《墨尔本评论》等杂志撰写小说和文章,1883年后定居欧洲,曾任《泰晤士报》驻布鲁塞尔记者。

塔斯玛写过六部长篇小说,出版过一部短篇小说集。除一部长篇外,其余都以澳大利亚为背景。她的笔触细腻、轻快、流畅。但她的视野比较狭窄,塑造的人物的类型不多,小说的结构也不很精巧。她最成功的作品是《派珀山的派珀叔叔》(Uncle Piper of Piper's Hill,1889)。这是一部关于墨尔本几位阔佬的爱情故事,几对情人的关系都集中在一个居于派珀山的大家庭内,这个小天地以外的生活几乎都没有涉及,但书中的人物都写得比较生动。她的其他小说还有《青春年华》(In Her Earliest Youth,1890)、《火一般的考验》(A Fiery Ordeal,1897)等。

普赖思·沃朗(Price Warung, 1854—1911),原名威廉·阿斯特利(William Astley),出生于英格兰的利物浦,四岁时随父母迁往墨尔本。沃朗步入社会后,曾担任新闻记者,十分同情流放犯的痛苦遭遇,费了近20年时间对流放制度进行了调查。

沃朗是位短篇小说家,他的作品主要反映早期流放犯的生活,采用现实主义手法,风格朴实、率直,真实地描绘了残暴的流放制度,表示了对流放犯的深切同情,但由于过多地使用反讽,小说显得有些矫揉造作。他的作品照录生活较多,缺乏艺术上的再创造,因而当时著名的《公报》杂志批评他是在记录社会历史,而不是进行文学创作。他的主要作品有:《流放的日子:流放制度的故事》(Convict Days: Tales of the Convict System,1892)、《早期的故事》(Tales of the Early Days,1894)、《旧政权的故事和十个在劫难逃者的子弹》(Tales of the Old Regime and the Bullet of the Fated Ten,1897)、《半克朗先令和河边的故事》(Half-Crown Bob and Tales of the Riverine,1898)等。

[1]马库斯·克拉克,《相距甚远》序言,1869年墨尔本出版。

[2]罗尔夫·博尔特沃德,《旧墨尔本传》,塞尔斯编,1969年墨尔本出版。

[3]见布赖恩·埃利奥特为《寿命》1977年版所写的序言。

[4]威尔克斯,《澳大利亚文学概要》,安格斯·罗伯逊出版社,1969年版,第29页;尤尔斯,《澳大利亚的文学创作》,乔治出版公司,1966年版,第11页。

[5]《生活》杂志,1904年,第1期,第59页;格雷姆·金劳斯·史密斯,《澳大利亚的作家》,托马斯·纳尔逊出版社,1980年版,第33页。

[6]查尔斯·奥斯本,《内德·凯利》一书的前言,行星图书有限公司,1970年版。

[7]H·M·格林,《澳大利亚文学史纲》,惠特可姆和土姆斯出版社,1930年,悉尼版,第55页。

[8]约翰·巴恩斯,“一九二○年前的澳大利亚小说”,《澳大利亚文学》,杰弗里·达顿编,企鹅丛书,1976年版,第167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