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社会性别理论的方法论意义
社会性别理论是西方女性主义的重要理论建树,是当代妇女运动发展的重要成果。自其产生以来,已经成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分析范畴。社会性别分析方法成为改变不平等的社会性别结构,促进两性共同发展的有力工具。
1.社会性别理论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分析方法
在人类社会科学的研究体系中,除了已有的研究视角外,又确立了一个性别视角。社会性别理论使研究视角从单一转向了多元,开辟了研究社会问题的新领域。它改变了传统的思维方法,为解读和审视人类已有的知识体系和性别观念提供了更加科学的工具。“女性主义学者对西方知识体系挑战的一个显著成果是在学术界建构起了社会性别理论和分析方法,创立了跨学科的妇女与社会性别学教学机构,向各个学科领域作了积极有效的渗透,从而改变了众多学科领域对人类社会的认识和阐释。”(104)
2.社会性别理论建构了新的知识体系
社会性别理论是在挑战、质疑、批判和解构传统知识体系的过程中建立的。它反对非此即彼的二元思维模式,否定二元对立的男性中心主义的知识建构方式,强调多元性、差异性和互补性,强调把女性问题置于性别关系的结构和社会制度中进行分析。它帮助我们从性别角度去审视我们所继承的人类知识,开辟了人类学术研究的新领域,完善了人类的知识结构,扩展了人类的认识视野。“社会性别分析范畴的创立同女性主义在学术界的目标紧密相连,即对男性中心文化提出批判质疑,改造人类知识,最终达到改造社会的目的。”(105)
3.社会性别理论注重将性别研究的理论成果应用于女性发展的实践
作为妇女运动和妇女理论研究的重要成果,社会性别理论自提出以来,女性主义思想家们就一直致力于将其应用于发展,注重研究社会实践,尤其关注运用性别分析消除发展中的不平等和歧视。特别是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阶层和性别分化日趋显著的今天,研究性别与其他社会关系在现实中的互动状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受意识形态和历史条件、社会发展水平等各种主观、客观因素的制约,社会性别理论也受到一些质疑。例如其一,它认为性别完全是由社会文化建构的,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的关系,有忽略自然的性别差别和贬低女性气质的色彩。其二,它在研究性别压迫时忽视和模糊了阶级压迫,认为男性中心的文化建构是导致女性从属地位的最主要原因,片面归咎于社会文化建构和男性压迫。其三,它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不能形成一种强大的合力,在客观上削弱了对实践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尽管如此,社会性别理论仍然不失为分析性别问题的一个独特视角,是认识性别问题的一个有效工具。它不仅是一种崭新的理论观念,更是为改变两性不平等的权力关系而努力的实践。认真研究、借鉴、消化和吸收社会性别理论,结合具体国情发展本土化策略,是中国妇女理论研究面临的现实选择。
思考题:
1.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2.简评西方传统女性主义三大流派?
3.试述社会性别理论的基本内容?
4.运用社会性别分析方法,分析你生活中一位女性的成长经历?
阅读书目:
1.丁娟:《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中国妇女出版社,2005年。
2.仝华、康沛竹:《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发展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陈顺馨、戴锦华主编:《妇女、民族与女性主义》,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4.李银河著:《妇女权力的崛起》,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
5.王政,杜芳琴主编:《社会性别研究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
6.[美]佩吉·麦克拉肯主编,艾晓明,柯倩婷副主编:《女性主义理论读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7.[美]罗斯玛丽·帕特南·童著,艾晓明等译:《女性主义思潮导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注释】
(1)周敏,李萍.从《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看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大连大学学报,1999(5).
(2)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95.
(3)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妇女.中国妇女出版社,1990.
(4)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162.
(5)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54.
(6)[德]奥古斯特·倍倍尔.妇女与社会主义.葛斯,朱霞,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995.
(7)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63.
(8)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72.
(9)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162.
(10)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妇女.中国妇女出版社,1990.
(11)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162.
(12)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72.
(13)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妇女.中国妇女出版社,1990.
(14)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2.
(15)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妇女.中国妇女出版社,1990.
(16)李大钊.李大钊文集:下册.人民出版社,1984.
(17)李静之.李大钊的妇女解放思想及对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意义.北京党史研究,1994(2).
(18)李大钊.李大钊文集:上册.人民出版社,1984.
(19)李大钊.李大钊文集:下册.人民出版社,1984.
(20)林吉玲.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妇女问题的探索.山东师大学报,2001(4).
(21)仝华,康沛竹.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发展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2)仝华,康沛竹主编.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发展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3)陈文联.论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妇女解放思想体系.理论学刊,2003(3).
(25)康沛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妇女观.高校理论战线,2002(3).
(26)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
(27)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毛泽东主席论妇女.人民出版社,1978.
(28)中央档案馆.中国妇女文献资料汇编:第1册(1919——1949年).中国妇女出版社,1987.
(29)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4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
(30)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编.毛泽东主席论妇女.人民出版社,1978.
(31)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论妇女解放.人民出版社,1988.
(32)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论妇女解放.人民出版社,1988.
(3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32.
(34)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225.
(35)仝华,康沛竹.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发展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6)仝华,康沛竹.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发展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7)杨慧.论毛泽东妇女解放思想的特点.社会主义研究,2005(4).
(38)江泽民.全党全社会都要树立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人民日报,1990-03-08.
(39)全国妇联国际联络部.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宣传材料,北京,1995.
(40)谭琳.男女平等的理论内涵与社会推动:基于中国现实的讨论.妇女研究论丛,2002(6).
(41)潘锦棠.男女平等与性别公正.中国妇运,2002(11).(www.xing528.com)
(42)丁娟.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研究.中国妇女出版社,2005.
(43)胡晓红.我国男女平等的实践探索与价值追求.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3(6).
(44)江泽民.男女平等是促进我国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国妇女报,1996-03-08.
(45)瓦勒里·布赖森.女性主义政治理论引论.李银河,译.//李银河.妇女:最漫长的革命——当代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精选.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
(46)燕宏远,梁小燕.柏拉图:西方‘女性主义’的先驱者.哲学动态,2005(10).
(47)张广利,杨明广著.后现代女权理论与女性发展.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
(48)王春红.薄伽丘的婚恋观.运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2).
(49)周青.简论莎士比亚女性观的现实意义.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1(1).
(50)闵冬潮.国际妇女运动.河南人民出版社,1991.
(51)[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张雁深,译.商务印书馆出版社,1982.
(52)刘显娅.论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妇女观.前沿,2001(2).
(53)[法]孟德斯鸠.波斯人信札.罗大冈,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
(54)夏志刚.从〈爱弥儿〉看卢梭的女子教育观.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98(增刊)(19).
(56)潘迎华.自由主义女性主义与社会主义女性主义思想述评.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2).
(57)李银河著.女性权力的崛起.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
(58)[美]罗斯玛丽·帕特南·童.女性主义思潮导论.艾晓明,等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9)[美]罗斯玛丽·帕特南·童.女性主义思潮导论.艾晓明,等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60)[美]罗斯玛丽·帕特南·童.女性主义思潮导论.艾晓明,等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61)苏红军,柏棣主编.西方后学语境中的女性主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62)[美]罗斯玛丽·帕特南·童.女性主义思潮导论.艾晓明,等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63)[美]罗斯玛丽·帕特南·童.女性主义思潮导论.艾晓明,等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64)啜大鹏.女性学.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
(65)叶文振.女性学导论.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
(66)韩贺南,张健.女性学导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67)[美]罗斯玛丽·帕特南·童.女性主义思潮导论.艾晓明,等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68)[美]罗斯玛丽·帕特南·童.女性主义思潮导论.艾晓明,等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69)罗萍.略论女性主义诸流派的理论与实践.//浙江学刊,2000(6).
(70)蒋欣欣.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求索,2004(8).
(71)罗萍.略论女性主义诸流派的理论与实践.浙江学刊,2000(6).
(72)李银河.妇女:最漫长的革命——当代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精选.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
(73)张广利,杨明广著.后现代女权理论与女性发展.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
(74)李银河.妇女:最漫长的革命——当代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精选.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
(75)鲍晓兰.西方女性主义研究评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
(76)王逢振,等.最新西方文论选.漓江出版社,1991.
(77)贺璋誽.后现代女性主义的思想渊源浅析.世界历史,2002(5).
(78)李银河.女性权力的崛起.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
(79)啜大鹏.女性学.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
(80)李银河.女性权力的崛起.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
(81)马克思,罪状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
(82)谭兢常,信春鹰.英汉妇女与法律词汇释义.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5.
(83)张明芸,王晶.中国特色妇女解放与发展道路思考.中国妇运,2004(3).
(84)[美]佩吉·麦克拉肯.女性主义理论读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85)谭兢常,信春鹰.英汉妇女与法律词汇释义.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出版,1995.
(86)杨晓宁.社会性别概念与女性主义——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看社会性别概念的产生.大连大学学报,2003(5).
(87)林志斌,李小云.性别与发展导论.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1.
(88)谭兢常,信春鹰.英汉妇女与法律词汇释义.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出版,1995.
(89)韩贺南,张健主编.女性学导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90)佟新.社会性别研究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91)王宇.女性新概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92)韩贺南,张健.女性学导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93)[法]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陶铁柱,译.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
(94)[美]凯特·米利特.性的政治.钟良明,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95)刘霓.社会性别——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中心概念.国外社会科学,2001(6).
(96)林聚任.社会性别的多角度透视.羊城晚报出版社,2003.
(97)王政,杜芳琴.社会性别研究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1998.
(98)王政,杜芳琴.社会性别研究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1998.
(99)杨晓宁.社会性别概念与女性主义——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看社会性别概念的产生.大连大学学报,2003(5).
(100)李银河.妇女:最漫长的革命——当代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精选.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
(101)[美]佩吉·麦克拉肯.女性主义理论读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102)杨晓宁.社会性别概念与女性主义——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看社会性别概念的产生.大连大学学报,2003(5).
(103)玛格丽特·米德.三个原始部落的性别与气质宋践,等译.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
(104)王政.浅议社会性别学在中国的发展.社会学研究,2001(5).
(105)王政.国外学者对中国妇女和社会性别研究的现状.山西师范大学学报,1997(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