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经济学中遵循规则的人

经济学中遵循规则的人

时间:2023-1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依循规则的行为人如果人确实显示了真正的遵守规则行为,事实上确实如此,人们会看到,这不能归因于其理性的自由选择能力,或者换句话说,不能归因于他作为经济人的特性。假如我们的所有行为都明确地或隐含地以在特定情况下,哪种行为可能会成功的一般主张为基础,那么所有的行为必然均为遵守规则的行为。

经济学中遵循规则的人

依循规则的行为人

如果人(homo sapiens)确实显示了真正的遵守规则行为,事实上确实如此,人们会看到,这不能归因于其理性的自由选择能力,或者换句话说,不能归因于他作为经济人的特性。必须考虑归因于他的其他特性,比如归因于宾莫尔(K.Binmore 1990:13)所谓的行为人(homo behaviouralis)。[27]这里我想指出,遵守规则的行为是基于作为行为人的我们学习世界的方式,是基于我们获取关于我们生存环境的知识的过程特征。

哈耶克在1937年的讲座文章《经济学与知识》中提出,由于将经济人描写成“几乎无所不知的个体”(1948:46),使得经济学无视了它应该主要关心的问题,也就是“如何获取和传递知识”(同上,33),“经验如何创造知识”(同上,47)。按照哈耶克的观点,人们总是根据现存的分类体系来“解释”事物。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对于世界的所有理解,都是理论指导或推测的。这些分类体系是生物进化社会文化传统以及个人学习等诸产品的融合。我们的基因遗产可以视为不断积累的物种经验的集合,是我们作为人类成员分享的隐含的“硬件知识”。我们的社会文化遗产可以被看做文化共同体所积累的经验,推断性的、大部分为默示的以及承载在语言、传统和其他文化产品的知识的融合,我们和我们文化的其他成员共同分享这些知识。最后,在我们基因遗产的基础上、在社会文化遗产背景下产生的个人学习的产品,是我们自己试验和失误、成功与失败所累积的经验。整个学习的过程,知识增长的过程,可以被看做是根据经验而对于所谓“推测知识”的修正、调整和细化的过程。用哈耶克的话说:“我们对于世界的所有认识从实质上看是理论;所有‘经验’所能做的,是改变这些理论。”(1952a:143)

就本文而言,主要的关注在于哈耶克对感知的分类性质的观念,以及知识的猜想性质在他的规则与遵守规则的行为的概念里系统性的对应物。[28]感知的分类和再分类过程,以及获取知识的推断和驳斥过程行为上的相似物是我们的行为储存系统形成、调整和细化的过程,也就是我们以某种行为对某种情况作出反应的内在倾向(Hayek 1952a:40)。“抽象原则”(primacy of abstract)的观念在这里也同样有效。我们所有的猜想是基于先前已经存在的分类体系,它们最终被内置于我们的感觉器官里,同样,我们的所有行为都是受理论引导的,都是基于先前已经存在的关于对解决我们所面对的问题“什么有效”的猜想,它们最终被置于我们的遗传构造中。假如我们的所有行为都明确地或隐含地以在特定情况下,哪种行为可能会成功的一般主张为基础,那么所有的行为必然均为遵守规则的行为。这不仅适用于受潜在的理论指导的不假反思的常规行为,而且也适用于我们的“有意识选择”,它同样依赖于关于“什么有效”的经过反思后的预期。

如果我们将哈耶克所称的“抽象原则”作为我们理解人类行为的“理性”和适应性的理论起点,就能赋予我们的阐释任务明确的重点和结构。这样,我们的任务就是要说明猜想性知识的现存体系和行为规则及内在倾向(即行为储存)的现存体系是如何被经验塑造的;它们怎样在一个持续学习的过程中与不断变化的环境相适应。适应性是一个依据过去经验进行调整的事情,是从一个向后反观的视角观察得来的结果,而不是像行为个人主义所主张的,是对当前选择条件的特殊情况的预期性适应。[29](www.xing528.com)

我们应当按照各种适应性理论的要求,以及按照指导人类行为的规则来理解理性选择理论,这种观念已由各种作者以不同的方式所倡导,有的更强调因果关系,有的则更强调系统性[30]。例如,崔(Young Back Choi 1993)最近提出了对于决策的“范式法”,其基本假设是“人们在任何既定的情形下通过确认相关的范式来处理不确定性,该范式中隐含的规则会提示人们什么是适当的行为方案”(同上,42)。按照崔的观点,确定范式意味着确定“这样一种情况,它作为一些被更宽泛和更好地理解的现象的特定情形,对其总体我们缺乏直接了解”(同上,8)。范式提供“使我们能够区分目前什么与目标有关、什么无关的视角”(同上,42);它们为行为提供指导,这些指导从经验及所包含的(隐含的)教训中获得,这些经验与教训涉及被允许的或可行的行为以及它们的相反的行为(同上,41)。从这一观点看,决策过程是一个学习过程,一个“并非发生在真空里”的过程,但“同时被先前的学习——被我们已经拥有的范式——激活和限制”(Young Back Choi 1993,62),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范式被持续不断地扩展到新的情形中,并根据经验加以更新。[31]

用上面描述的那种理论观念,也就是说,根据指导我们行为的理论、规则或范式的适应性,来解释理性行为理论的一个主要优点是,我们可以使用在行为学习方面已经得到很好发展的大量文献,这些文献是以同类的一般理论观点为基础的。与此有关的最明显的参考比如包括斯金纳(B.F.Skinner,1965)的操作制约学习理论(theory of operant conditioning),它将学习看做是个人行为储备库通过归纳和甄别的原则来适应其环境中的变化(Vanberg 1975:第2章)。与理性行为理论更直接相关的和更接近的,是最近由霍兰德(J.H.Holland)和其他人(1986)提出来的认知系统(人类和其他生物体以及计算机)如何进行学习的一般理论,该理论被用来回答诸如下类型的问题:

一个认知系统如何能够处理环境的投入和储存知识从而从经验中受益?……一个系统如何能够组织它的经验从而使它在甚至不熟悉的情况下具有某种行为的基础?一个系统如何能够确定其知识基础中的规则是不适当的?它怎样能够产生合适的新规则去取代不适当的旧规则?它怎样使有用的但不是最优的规则得以改善?它怎样运用比喻和类推来将信息和程序从一个领域传递到另一个领域?(Holland etc,1986:3)

要回答这些问题,理论努力的关键同设计相关过程计算机模拟一样,在于以规则为基础的系统或分类系统的概念,[32]即信息处理系统的概念,它们通过对观察数据分类对范畴重新定义的方式来积累关于它们所在环境的知识,以及用来仿造它们所处世界的行为的规则的知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