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讲 党支部书记的工作方法和领导艺术
本讲导读
支部书记作为党支部的“领头雁”,对内要做好党员的发展、教育、管理、监督、服务和纪律检查等工作,对外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宣传、统战等群众工作。新形势下党支部书记要做好各项工作,不仅要有满腔热情、良好愿望和革命干劲,还必须掌握有效的工作方法,研究适合自身的领导艺术。
一、党支部书记的工作方法
当好党支部书记,不仅要有满腔热情、良好愿望和革命干劲,而且还要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基层党支部书记的工作方法,是党支部书记在率领和引导党员群众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过程中做好工作的关键。
1.基本工作方法
(1)充分发挥支部委员会的作用
党支部委员会是由支部党员大会选举产生的,是党支部的领导班子。党支部书记主持支部的全面工作,但在工作中不能包揽一切,要注意充分发挥支部委员会的作用,放手让其他支委大胆开展工作。遇到重大问题,要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及时与支部委员商量,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正确的领导思想和主张只能来自集体的经验和智慧,离开了集体的经验和智慧,个人的能力再强,本事再大,也难以保证正确的领导。就支部委员会来看,每个成员分工不同,其个人的素质、修养、知识和经验也有差距,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只有实行集体领导制度,才能集思广益,弥补个人经验和智慧的不足,为形成正确领导提供保证。充分发挥支部委员会的作用,有利于促进每个支部委员动脑筋思考问题,关心整个支部工作,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同时也使支部工作更深入、更全面。
党支部书记要充分发挥支部委员会的作用,必须注意做到以下三点:
首先,必须严格执行“一人一票表决制”。要明确在支部委员会中,书记和委员是平等关系。在对支部的重大问题进行讨论和表决时,书记同其他委员一样,只有一票的权利,而且这一票在分量上没有丝毫特殊。讨论决定问题时,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办事。支部书记的意见被否定,不能以任何借口拖延决议的形成。只有这样,才能从制度上保证一班人平等相处,共同承担起支部的领导责任。
其次,要热情地支持其他委员的工作。在支部委员会中,除了重大问题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解决外,日常工作实行分工合作制。支部书记要积极支持各位委员积极大胆地完成自己分内的工作。当支部委员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支部书记要主动关心,具体帮助,协助解决;当支部委员在工作中发生摩擦时,支部书记要主动协调,增强团结;对有意见和有不同看法的同志,支部书记要主动谈心,交换看法,以消除隔阂。
此外,支部书记要宽宏大度。在一个支部委员会里工作,总免不了磕磕碰碰、产生矛盾。有时因自己确实有错,一些支委不依不饶;有时自己没错,是一些支委冤屈了自己。但是,不管是哪种情况,支部书记作为一个班子的“班长”,一定要有宽阔的胸怀,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整个支部工作,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失误,支部书记作为“班长”不要上推下卸,要勇于承担责任。
(2)“吃透两头”,了解上情和下情
把握上情,明了下情,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吃透两头”。“吃透两头”是做好支部工作的起点。支部书记既要全面领会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的决议、指示的实质,又要摸透实际情况和群众的意见与要求,并将两者结合起来,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把对上级负责与向群众负责统一起来,使工作收到良好的效果。
党支部书记在自己的领导工作和实际工作中,要把握上情,明了下情,“吃透两头”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要认真学习和透彻理解党的文件。党的文件,即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决议、指示,是在概括总结以往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以我国的国情和各地区、各部门的实际情况为依据而制定出来的,有的是经过一定范围的实践检验了的,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党支部书记在工作中,如果不注意了解上情,就会迷失工作方向,难以正确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结果是工作辛辛苦苦,却抓不到点子上,甚至还可能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因此,必须认真学习和透彻理解党的文件。
②要加强对实际情况的了解和研究。所谓加强对实际情况的了解和研究,就是要摸透本部门、本单位的真实情况和群众的意见。一般说来,上级精神,即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指示、决议,是方向性和全局性的,对工作具有战略上的指导意义。它规定的是一般性原则,不可能每个具体问题都作出详尽的规定或回答。因此,对中央和上级的指示、决议,必须坚决贯彻执行,但又不能当“收发室”,盲目照搬照转,而应该紧密联系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把上情和下情结合起来,制定切合实际的具体措施、办法。
③要把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紧密结合起来。一般说来,上情来自于下情,反映了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代表了多数人的利益。对上负责本身就包含着对下负责,两者是一致的。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首先,要有原则上的坚定性,坚持对上负责。不能借口情况特殊,对中央和上级的指示精神采取断章取义、为我所用的态度,搞本位主义和小团体主义。其次,又要有方法上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坚持对下负责,不能只是机械地执行中央和上级指示精神,照本宣科,应付汇报,而不考虑实际情况,不研究贯彻执行的具体措施。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毛泽东指出:“在我们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从群众中来”,就是将群众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这个过程包括:一是深入群众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掌握足够的真实材料;二是进行整理、分析、研究,形成系统的意见,进而制定方针、政策、计划、方案。党的工作以此为方针,就是要对群众的意见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提炼和深化,使之成为正确的、系统的意见。
“到群众中去”,就是把集中起来的意见,即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计划、方案、措施等,拿到群众中做宣传解释,付诸群众的实际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得到检验和丰富、发展。
(3)认真贯彻群众路线
党支部书记,作为党支部的“班长”和“领头雁”,无疑是属于主意多、工作能力强的人;即便不是最强的人,起码也是最强的人之一。这与自身的高素质密切相关,但是,最为重要的是来自群众。离开了群众,再高的素质也要犯错误,实行错误的领导。群众既是智慧的来源,又是力量的源泉。凡是主意多、能力强的领导,都是密切联系群众,虚心听取群众意见,认真实行群众路线的领导。
党支部书记贯彻群众路线,就要时刻注意克服官僚主义。官僚主义是与党的群众路线相对立的一种恶劣作风。它的表现是:不了解实际情况,不关心群众疾苦;思想僵化,强迫命令,压制民主,好说空话等。官僚主义危害极大,它像蛀虫一样从内部腐蚀党的肌体,败坏和影响党的信誉,破坏党和群众的鱼水关系,削弱党的战斗力。支部书记不仅要严格要求自己,不犯官僚主义错误,而且还要不遗余力地与官僚主义进行坚决斗争。
(4)全面安排,抓住重点
党支部书记负责党支部的全面工作。在开展工作时,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抓住重点,即主要矛盾。我们常说“牵牛要牵牛鼻子”。这就很好地说明了抓重点、抓主要矛盾的重要性。党支部工作尽管千头万绪,错综复杂,所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方方面面都得抓好。但是,就一个单位来看,在一定的时间内只可能有一个中心工作,其他工作则处于二、三位,甚至四、五位。我们只要抓住了中心,牵住了“牛鼻子”,就能够理清头绪,带动其他,从而推动整个工作。相反,工作漫无中心,眉毛胡子一把抓,那只会忙忙碌碌地陷于被动应付的境地,很难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搞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后,就要正确处理“中心”和“其他”的关系。正确处理中心工作与其他工作的关系,要坚持以主带次,以次促主,主次配合,统筹兼顾。就是说,要善于把握中心工作与其他工作之间的关系,抓中心工作时不能忘记其他工作;抓其他工作时要以中心工作为轴心,做到全面考虑,相得益彰。正确处理中心工作与其他工作的关系,还要有热烈镇定的情绪,紧张而有序地工作。党支部工作如同演奏一样,也有其自身的旋律和节奏。为了使支部工作正常进行,我们既要有满腔的工作热情,又要掌握好支部工作的基本程序,分清轻重缓急,有步骤、有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一般说来,抓支部工作,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制定计划。计划要突出中心,确立目标,通盘筹划,分工到人。第二阶段是组织实施。实施要把握中心,照顾其他,保证计划全面执行。第三阶段是总结提高。总结时,要抓住中心,全面回顾,找出成绩和问题,以利于下一阶段工作的改进。
(5)把功夫用在落实上
党支部的工作,关键还是要看落实。党支部书记在这个问题上,必须认真把握。再好的工作方法,再高的工作艺术,不实干,不狠抓落实,工作也是一事无成。所以,狠抓落实也是支部书记重要的领导艺术。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实干富民、实干兴邦,敢于开拓,勇于担当,多干让人民满意的好事实事。这也是党支部工作一个十分重要而又具有根本性意义的问题。
“谁来落实”
有一副对联,上联是“你开会我开会大家都开会”,下联是“你发文我发文大家都发文”,横批是“谁来落实”,这是对“文山会海”的讽刺。开会是为了了解情况、倾听意见、集思广益,发现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制定文件,是为开展和落实各项工作提供遵循和依据。因此,开会和发文件是必要的,也是工作的重要环节。但是会议精神和文件再好,如果不落实,仍会劳而无功。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都要下个决心,坚决砍掉那些不必要的会议和文件,从“文山会海”中解脱出来,把精力投到抓落实中。
党支部书记抓落实,有以下两点应该特别予以强调:
①要用严谨的工作方式对待落实。就落实而言,它是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具体化,也就是原则的实际化。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原因就在于对待落实的态度问题。对落实的态度不同,落实的效果也就不同。党支部工作要做到真正落实,就需要党支部书记保持一个严谨的工作态度。凡是定下来的工作,就要一抓到底,认真组织实施,切实落到实处,来不得半点虚假和偷懒。
②要团结协作。对于一个党支部班子来说,只有每个成员都有全局观念、整体意识,心才能往一处想,劲才能往一处使,工作才能协调配合好。只有通过优化组织、分工,加强协作、配合,提高党支部班子的整体效能,才能加大抓落实的力度。在抓落实的过程中,党支部书记要学会“弹钢琴”,既要注意研究和解决普遍性问题,也要研究和解决特殊性问题,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抓好典型,以点带面。在抓落实的过程中,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全心全意带领党员群众完成好各项任务,把党支部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要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强化农村、城市社区党组织建设,加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力度,全面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这一新的实践要求必然会出现许多新情况,提出许多新问题,这就需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探索和采用新的科学的方式方法去面对和解决。因此,作为党支部书记一方面要继承传统工作方法中的好的经验,另一方面还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创造出切实可行的新的工作方法,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和需要。
2.调查研究的方法
调查研究是做好各项工作的一种通用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作为党支部书记应当了解和掌握它。
现代调查研究的方法很多。按照组织调查工作的方式,可分为定期调查和专门调查;按照调查对象的范围和选择对象的方法不同,可分为全面调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和典型调查。常用的调查研究方法有:
(1)普遍调查法。又称全面调查法,是指对调查对象的总体包括的所有单位和要素进行逐一的调查,以便掌握一定时间和条件下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就一般情况来说,普遍了解和把握的情况更为详尽和完整,可以避免抽样调查中的误差,对于了解全面情况,把握某一类现象的总体,以便作出基本的数量估计,是一件不可缺少的基础性工作。但全面普查工作量大、范围大,调查对象始终处于变动状态,所以,在调查中容易出现重复、遗漏、登记误差等问题。
(2)典型调查法。即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局部现象进行调查研究,从中找出一般性结论的方法。典型调查的特点是范围小、单位少,能够对所要研究的问题做比较深入透彻的了解,掌握大量活生生的典型事例,同时又节省时间和人力、财力、物力,可用较小的代价获取较大的效益。运用典型调查法的关键是选好调查对象,即选好点。选择典型通常的做法:一是择优(劣)选点。二是划类选点。三是适中选点。
(3)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是调查者根据调查目的设计一份调查问卷,然后通过某种方式或途径请被调查者对问卷进行笔答或由调查者通过访问代为填写,最后回收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得出结论的一种调查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调查研究方法。问卷调查的优点在于:能够用较少的经费进行较大规模的调查,所取样本具有很高的代表性。
(4)个案调查法。个案调查法,是依据共性寓于个性之中的原理,在研究对象的总体范围中选取个别研究对象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个案调查范围较小,通常只调查一个人、一个家庭或一个单位。要求选取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意义的个别案例作为调查对象,收集有关调查对象的一切资料,包括一些看起来非常琐碎而微不足道的小事,然后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研究,以期取得对调查对象有总体和透彻的了解。
(5)专题调查法。专题调查,是指对实际工作中的重要经验,重要问题,重要政策,重要思想,重要批评、建议等方面的专题调查。它一般是为了向上级汇报、供本单位领导同志研究或为制定、贯彻、修改某方面政策的需要而进行的。
(6)矛盾分析法。矛盾分析法,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矛盾的理论和法则去具体分析事物内部的矛盾,矛盾的各个方面及其内容、形式、发展变化规律等,从而实现对客观事物由感性认识而达到理性认识的方法。它的优点是先抓住事物发展具有对立统一的特点,以通观全局,然后再分层分析矛盾的各个方面,从而不至于陷入纷繁复杂的表象之中。
(7)比较分析法。亦称对比分析法,就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加以比较,分析异同,找出差别,把握调查对象的个性特点和本质的一种方法。运用比较分析法的一般过程是:先将收集到的反映社会现象或过程的一些具体信息资料,用因素分析法予以剖析,接着分类排队,然后,从不同角度,如时间、空间、进程、内容、形式等方面与有关的事物加以比较。比较得愈全面,特点总结的片面性就愈小;比较得愈深,特点就总结得愈精。比较分析法有对比法、类比法和历史比较法三个类型。通常在运用这些方法时采取三种形式:一是横向比较;二是纵向比较;三是理论与事实比较。
(8)因素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就是从纷繁复杂的调查资料中找出若干对事物的产生、形成、发展、运动起作用的诸多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系统而周密的剖析和归纳,探寻对事物起重要和关键作用的一个或几个要素系列,从而掌握影响事物形成、发展、变化的症结,搞清事物运动的规律的一种方法。因素分析法,通常有总体分析、关系分析、因素树分析三种主要分析手段。总体分析就是在初步分析的基础上,将与调查对象相关的一系列基本因素,按一定标准划分,组成一个有机的多层面的网络结构,通过对“因素网络结构”进行分析,从总体上考察与调查对象相关的诸要素以及比较关键的一些因素,并予以系统归类,从而准确把握分析方略和重点因素系列。关系分析就是对因素与因素之间的各种关系的分析。因素树分析就是将关键性因素系列按各因素的功能等绘出因素树图,组成一个有“主干”、有“分枝”、有“绿叶”的“因素树”,以便有步骤、有系统地从“干”到“枝”到“叶”进行因素分析。
3.宣传的方法
(1)系统宣传。它是指借鉴和运用系统论的理论,综合考察社会思想动态的总体变化规律,从内容到对象进行系统安排的一种宣传方式。实施系统宣传法应注意:一是要从整体上把握宣传的内容、对象,进行周密、系统地安排部署。二是要加强多侧面、多角度、多因素的综合研究,科学地观察和分析事物,随时调整完善计划。三是要注意多作情况统计和类比,及时、准确、鲜明地把人们的思想吸引和转化到符合党和人民利益的要求上来。四是要树立适应时代要求的思想,努力学习和掌握当代新的科学知识,坚持用新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处理问题。
(2)阶段宣传。阶段宣传,就是对某一个时期的宣传对象或宣传内容,根据最终要达到的宣传目的,按照时序或要求,分成几步或几段,进行递进式宣传的一种方法。实施这种宣传方法必须注意:一要坚持全局观点。在认真研究出整体宣传方案的前提下,把每个阶段的宣传计划定实定细,明确各阶段的宣传目的、所需时间和具体要求。二要立足总的宣传目标。既注意突出各个阶段的宣传重点,又注重把握各个阶段之间的联系,使每一步都在宣传目的和效果上构成梯次,形成递进,避免前后断档。三要全面了解掌握情况,坚持经常分析形势,注重随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持各个阶段的宣传协调进行。
(3)突出重点。宣传工作要突出重点,就是抓主要矛盾,实行重点宣传,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宣传目的。突出重点进行宣传,要求做到:一是必须服从党的总目标、总任务。二是区分层次,因地、因时、因人而异,进行各有侧重的宣传,不能千篇一律。三是抓住诸多问题中带有制约性的问题,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反复阐释清楚,提高人们的认识。四是要从实际出发,采取灵活有效的方式。
(4)典型宣传。典型宣传,是通过对典型人物、生动事迹和先进经验的宣传推广,教育和鼓舞人们奋发上进、推动工作的一种方法。树立典型,推广典型,要有什么经验就宣传什么经验,不要把典型说得完美无缺;要宣传典型带有规律性的经验,不要就事论事;要掌握分寸,不要“拔苗助长”;要坚持多样性,不要“一花独放”,以免脱离实际,造成受众的逆反心理。
(5)对照比较。采取对照比较的办法进行宣传是对同类事物的属性、特点和要素,或者不同类事物之间的联系,作出对照和鉴别,使人们从中得到正确的认识和判断的方法。运用对照比较宣传方法,必须注意以下问题:一是只有同类事物或虽不是同类事物但有某些联系的事物,才能作比较。二是对照比较要抓住事物的本质特点和规律,不要只停留、局限在事物的表面现象。三是要进行全面对比,既要进行正比,又要作反比,既要进行纵比,又要作横比,不要犯片面性错误。四是要用发展的观点进行对照比较,不要停留在某点上分析问题。五是对照比较要以准确的事实、可靠的材料和数据为依据,不能随心所欲,主观编造。六是对照比较要针对现实,有的放矢,突出重点,不要脱离实际,东拉西扯。
(6)正面灌输。在党的宣传工作中,正面灌输是一种基本的宣传方法。灌输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形式有以下三种:一是文字灌输。主要指报刊、书籍,以文字形式发出的决议、指示以及墙报、板报、标语、传单、广告等。二是语言灌输。例如报告、演讲、答辩、咨询、座谈等。三是形象化灌输。主要靠戏剧、电影、电视、歌舞等艺术手段对人们产生吸引力,从而获取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7)以情感人。以情感人就是借助情感这一手段达到宣传教育的目的。在宣传工作中要达到以情感人,收到实效,应尽力做到:一是要同被宣传者站在平等的角度说话,不能以教育者和领导者自居,搞“我讲你听,我打你通”。二是要有强烈的责任感,态度要真诚和蔼,要尊重对方,关心爱护对方,消除对方的反感和消极情绪。三是尽可能设身处地地考虑问题,站在对方角度说话,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才能使对方心悦诚服地接受正确观点。
(8)激励宣传。激励宣传,就是通常所采取的对某种思想行为予以肯定,使之得到强化和推广的宣传方法。激励宣传的方式很多,已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方式主要有:表扬激励、批评激励、感谢激励、荣誉激励、目标激励等。
“布衣参事”让决策更接地气
2012年4月,武汉市宣布,将从普通市民中选聘3位政府参事,不限身份、学历和职业,其意见和建议可以直通市长。
来自普通市民的“布衣参事”对政府意味着什么?在武汉市长眼里,此举有利于集思广益、提高政府工作的科学性和民主决策水平。当地政府参事室更是期望“布衣参事”能以超脱的身份、独特的视角和“直通车”的优势,上接天线,下接地气。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布衣参事”的一个特点就是草根化,他们本身就是普通百姓中的一员,甚至与弱势群体生活在一起,能够零距离了解民情民意。他们是民生的“温度计”,也是群众身边的“意见箱”。百姓生活到底有哪些现实困难,市政工程如何规划才能皆大欢喜,城市管理还存在哪些短板,通过“布衣参事”等民间触角摸清这些问题,相关决策才会更有准头,减少失误和偏差。
4.科学决策的方法
这里说的决策是指党支部为了实现对本单位、本部门政治、思想、组织领导所作的决策。党支部决策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党中央和上级党组织的决策,同时又要符合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就其内容来说,包括:本单位、本部门贯彻执行党中央和上级党组织的指示所作出的决策;就保证上级政府和行政主管部门指示的贯彻落实所作出的决策;就本单位、本部门发展的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重大方针、方法、手段以及干部管理等方面所作出的决策。
党支部书记是党支部日常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对支部的全面工作负有重大的责任。党支部的整体决策水平如何,与党支部书记的素质与能力有直接的关系,作为党支部书记,必须提高对决策的认识,掌握决策的程序与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决策水平与能力。决策的主要方法有:
(1)预测的方法
预测是在对事物的过去和现在状况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科学技术手段推测事物未来发展状况的方法。无论哪一种具体的预测方法,离开了对事物的过去和现状的了解,都不可能实现。预测就是在事物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中透过偶然因素,找出其内在的必然联系,从而对事物的未来发展状况作出比较准确的估计。综合起来,大体上可以分成三大类:
①趋势外推预测法。它是根据事物现有的发展趋势,在其不发生重大变化的范围内,预测事物的未来发展状况。近期预测经常采用这类预测法。只要根据充足的资料,能够确定事物的发展趋势,一般说这种预测相当可靠。
②因果关系预测法。它是根据事物发展变化的因果关系,以已知原因预测未来结果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需要找出影响所要预测的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并掌握与原因有关的各种因素的情况,只要满足上述要求,就可以达到比较准确地预测的目的。
③直观判断预测法。它是发挥专家集体的经验和综合分析判断在预测中的作用的方法。有些事物的发展趋势及其变化不易把握,因果关系复杂得难以理清,不能利用或不能充分利用前两类预测法达到预测目的,就可以运用或辅之以此类预测方法。
(2)方案前提分析法
方案前提分析法是价值分析方法的一种。现代决策过程中吸收了很多的人参加,由于人多,意见往往很难统一,所以,在讨论会上比较难以解决意见分歧,这样一来,决策往往变成了意见的折中、妥协,而不是真正集中了众多专家的智慧,使决策的科学性受到破坏。而方案前提分析法要求:凡已提出的每个备选方案,都要有几个前提假设作为依据,方案的正确与否关键在于它的前提假设是否能成立。方案前提分析法不直接讨论方案本身,而是讨论它们的前提假设,这对决策的正确选择没有影响,却可以避免上述缺点。这里要求党支部书记事先要对各个方案进行认真分析,尽可能多地听取方案提出人的申述,把作为各个方案依据的基本前提找出来加以系统整理后再进行讨论。在讨论中,要求与会者对于要讨论的前提要刨根问底,找出前提的前提。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对方案的论据了解得更深刻,另一方面可以避免主观性干扰,从而作出比较合理的决策。
(3)实验与模拟法
实验与模拟有其共同之处,都是在决策方案拟定以后,通过某种方式的试验,以有形的结果考察方案的实际效果。这两种方法对于评价、修改和选择方案是十分必要的。
实验是把一个或几个决策方案放到个别或少量选择好的实际环境中进行试点,考察方案的实验效果,进行评价和修改,从中做出选择,或者综合各方案的优点形成决策。决策方案在实验中会产生各种实际影响,要涉及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同时试点本身有一个过程,周期较长,而且有些决策不便于实验,或者搞实验规模大,花费很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运用模拟的方法,可以按照设计方案的实际情景,把所要决策的问题构成模型,通过模型进行试验、观察、测定和分析各方面的效果,看是否符合以及怎样才能更符合主观意图和要求,不断修改和完善设计方案和模型,直到最后根据模拟试验结果确定方案。
决策的方法很多,在决策过程中,党支部书记可针对不同情况、不同环境、不同条件,选择适中的方法,做到优选方案。
5.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
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思想建设和群众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党支部处在思想政治工作的最前沿。(www.xing528.com)
(1)说服教育,以理服人。党支部书记在进行思想教育时,需要摆事实、讲道理。不讲出道理,你讲解的政策和主张就难以为党员、群众所接受;你讲的道理似是而非,党员、群众就难以相信。运用说服教育、以理服人的方法,要做到有的放矢,因人施教,说理要透彻,以事实为依据,真正做到以理服人。
(2)关怀体贴,以情感人。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要以理服人,而且要以情感人。只有和党员、群众建立起深厚的感情,才能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情理相济,才能使道理易于为党员、群众所接受。
“走着瞧”不如“坐下谈”
一领导下基层检查工作,发现某单位有一项具体工作没能如期完成,便对该项工作的负责人劈头盖脸地训斥一番:“没本事就别当这个官,再有这种情况,你走着瞧。”不料,此举不但没能让这位负责人有所促进,相反工作的责任心和干劲大大减弱,一度影响了单位的其他工作。
一个人工作中出现失误和过错,当领导的就该及时地批评帮助,促其改进。然而,现实生活中,有些领导干部并没用好批评这把尺,喜好以“吓”树“威”,以“令”促“行”,动不动就拿“走着瞧”、“小心点”之类的言语呵斥和行令。如此一来,既树不了“威”,也“服”不了人,还助长了部属的逆反心理。可见,做人的思想工作,帮助其认清自身问题,清楚努力方向,自加压力工作,“坐下谈”多多益善,“走着瞧”切切慎用。
(3)树立榜样,典型示范。抓典型、树榜样,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这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传统方法。实践证明,树立一个好榜样和典型,这对党员、群众来说,是非常现实、非常直观的教育和引导,它可以使思想政治工作更有号召力、感染力和说服力。
(4)抓好中间,促进两头。党员、群众的思想觉悟,历来有先进、中间和后进之分。过去,我们曾经有抓两头、带中间的传统经验和工作方法。这一方法现在仍然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法。但在实践中仅仅运用这一方法还不够,还必须注意搞好“抓中间,促两头”的工作。这是因为群众中的大多数处于中间层,只有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真正提高整个群众队伍的政治素质和思想觉悟,才能真正在本单位和本部门创造一个良好的组织环境。
(5)帮助后进,促其转化。做好后进群众的教育、转化工作,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艰巨任务。党支部书记应重视这方面的工作,采取有效的方法,做好后进转化工作,把消极因素化为积极因素,团结后进共同前进。对转化后进的工作不能操之过急,要对后进的原因进行实事求是的客观分析,运用辩证的观点发现后进身上的积极因素,实事求是地肯定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关心、团结和亲近他们,针对他们的思想实际,做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调动其内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帮助他们进步。
(6)启发觉悟,自我教育。党支部书记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不仅要求干部、党员去做,而且应采取有效的方法,启发群众的觉悟,引导群众进行自我教育。这样的思想政治工作才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才能产生更好的效果。
二、党支部书记的领导艺术
1.营造组织环境的艺术
(1)强化共同的理想和目标。按照人际关系理论的观点,人们理想、信念的一致性,是人际吸引的最重要因素。在党内政治生活中,实现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共同目标,已经为建立良好的党内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之上,党支部书记要采取各种宣传、教育、鼓动等方式,把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统一到崇高理想和共同目标上来。这是在党组织内营造良好组织环境的最重要的基础。
(2)增进党内利益和兴趣的一致。实践证明,人与人之间利益和兴趣的一致,有利于增强人际交往和吸引。为此,党支部书记应善于营造环境,培养党组织内成员利益与兴趣的一致。例如,通过组织党内竞赛活动,创设组织成员的共同荣誉和利益,这样就能形成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党员共同为维护组织荣誉和利益携手奋斗。
(3)促进党支部成员之间的相互交往和沟通。人际关系的优与劣,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频率和熟悉程度有密切关系。这就是人际关系理论中的相近性原则。党内关系也是如此,党员之间、干群之间缺乏交往,彼此不了解,关系就会淡薄。因此,在营造组织环境过程中,必须注意促进和扩大党支部成员间的相互交往和沟通。比较普遍的办法就是:定期召开党的组织生活会,使党员在组织生活中交流思想,开展讨论,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以此来达到相互理解,消除党员之间的猜疑和误会。也可以在党组织中适当地开展一些轻松活泼的文体活动,如组织演讲、舞会、郊游等,以此来促进党内的交往和联系,推动党内关系的和谐。
(4)创造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心理气氛。在营造组织环境中,党支部书记要注意在党员中培养相互性心理,形成党内珍视团结,珍惜友谊,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心理气氛。要改变那种党组织只关心党员的政治进步,忽视对其他方面的关心的做法。要培养党员之间主动关心、互相帮助的气氛,党员工作、生活中出现了困难,组织上应尽可能地出面帮助,即使像生病这样的小事,也应及时探病安慰。当党员感受到组织和同志们的友谊和关心时,也就会以真诚的友谊来对待组织和同志,真正在党内形成彼此亲密合作的关系。
(5)加强党内民主建设。营造组织环境,必须健全党内民主,在党内确立“党员主体”的观念和机制,实现全体党员在党内当家作主的权利。
2.运用制度的艺术
制度,是人们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它反映了人们的意愿和事物的发展规律,是进行领导工作的基本条件之一。党支部书记在运用制度过程中须注意三个环节:
(1)正确地制定制度。在制定制度中要遵循动力性、系统性原则,逐步达到标准化。所谓动力性,就是使制定的制度能成为保证人们思想和行为正确的规范,而不至于使制度成为束缚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框框,也就是要使制度有利于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创造性,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所谓系统性,就是要使各种制度配套,互相制约,协调一致,而不是单摆浮搁,互相扯皮。这样,经过日积月累,就会形成一套科学的规章制度,为做好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经常检查制度执行情况。如果没有严格的检查考核办法,制度也只能流于形式,不能发挥作用。所以,在建立规章制度之后,要建立起相应的检查制度、考核制度、奖惩制度,使制度得以严格执行,使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不偏离正确的轨道。
(3)善于引导人们自觉执行制度。首先是教育党员、群众认识制度的特点和执行的重要性,了解制度的基本点,树立牢固的制度观念。其次要总结交流执行制度的经验,树立自觉执行制度的典型,使人们有榜样可学,同时要批评不执行制度或消极对抗制度的现象,引导人们自觉地、一丝不苟地遵守制度,从而有效地开展工作,保证生产和工作任务的完成。
执行制度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严于律己,不分亲疏。在规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党支部书记要率先执行,不论谁违反了规章制度,都要严肃处理,以维护规章制度的严肃性。二是法要明示,令出如山。规章制度一旦确定,必须出公布,并坚持执行。同时,要监督检查制度执行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激励的艺术
激励,作为党支部书记调动党员、群众积极性的一个重要手段,贯穿于领导工作的全过程。因此,掌握激励的艺术具有重要意义。
激励的手段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1)目标激励。目标,一般是指通过奋斗能够获得的成就和结果。目标是分层次的,它不仅有大小之分,而且有远近之分。
(2)物质激励。物质激励是通过满足个人物质利益的需求,来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按劳取酬、绩效优先以及多种多样的经济责任制,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物质激励的基本方式。
(3)任务激励。任务激励就是让个人肩负起与其才能相适应的重任,激发其献身精神,满足其事业心和成就感。
(4)荣誉激励。这是根据人们希望得到社会或集体尊重的心理需要,对于那些为社会作出突出贡献的人,给予一定的荣誉。这既可以使获得者经常以这种荣誉鞭策自己,又可以为其他人树立学习的榜样和奋斗的目标。
(5)信任激励。同志之间的相互信任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不仅可以使人们结成一个坚强的战斗集体,而且能极大地激发出每个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6)强化激励。强化激励包括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是通过对人们的某种行为给予肯定和奖赏,使其巩固保持、发扬光大。日常工作中的表扬、奖励等就属于正强化。负强化是通过对人们的某种行为给予否定和惩罚,使其减弱、消退。批评、惩处、罚款等就属于负强化。进行强化激励时,要坚持正强化与负强化相结合,以正强化为主。
(7)数据激励。明显的数据对比能够使人产生深刻的印象,激发强烈的感想。数据激励,就是把人们的行为结果用数字对比的形式反映出来,以激励上进、鞭策后进。
(8)情感激励。情感激励就是通过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激发每个人的士气,从而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4.表扬的艺术
表扬是调动党员群众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一个人有了成绩和长处,就希望得到别人的承认和肯定。当人们的行为受到称赞时,就会感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社会的承认,有价值,从而受到鼓舞,树立信心,产生出更大的积极性。表扬的艺术可以归纳为以下“六重六不”:
(1)重长处,不求全。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人不要求全,不能等到一个人的各方面都做好了才去表扬。如果细心观察,你就可以发现各有各自值得称道的长处。
(2)重行为,不笼统。表扬的针对性应很强,有的同志做了某件有益的事情,取得了某项成绩,发生了某种转变,就应该及时予以表扬,纵然被表扬者还存在着其他缺点,那也无妨。因为你肯定的是他的某个行为,而不是笼统地评价他这个人。
(3)重实际,不浮夸。有些人不重实际,随意浮夸,言过其实,结果是不能使人信服,被表扬者也容易盲目地骄傲自满。
(4)重诚恳,不冷漠。在表扬的时候,必须诚恳热情、发自内心,满腔热情地表示赞扬,并热切地希望他能够把这些优点和成绩继续发扬光大,使被表扬者深受感动。
(5)重灵活,不呆滞。因人而异,因事而异,不要千篇一律。表扬的方式方法有以下几种:当众表扬和个别表扬;直接表扬和间接表扬;集体表扬和个人表扬;口头表扬和书面表扬;等等。
(6)重火候,不失时。表扬要有时间观念,不要错过良好的机会,否则,时过境迁,大家的印象已经淡漠,表扬的作用就会减弱。
5.批评的艺术
批评也是推动工作的武器,是党支部书记在工作中经常使用的行之有效的一个方法。然而,批评直接关系到领导效能,所以要注意效果,讲究批评艺术。
(1)批评的态度要端正。第一,批评要有诚意。批评是为了帮助别人认识和改正错误,而不是为了制服别人,更不是显示领导者的威风。第二,不能轻视被批评者。批评者若带有轻视的态度,不论语言多么美妙,都会影响被批评者改正错误的信心,甚至会产生对立情绪。第三,不可以权压人。压而不服,对工作不利。第四,不可任意发脾气。批评者发脾气时,批评对象必然产生反感,同时也会在单位造成不良气氛。第五,不可背后批评人。一定要当面批评,这样才有利于对方认清错误。
(2)批评的内容要客观。首先,要调查了解实际情况,不能偏听偏信。其次,要尊重事实,对被批评者对事不对人。再次,错误总有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先听听对方的辩白,有利于了解事情的真相,也有利于掌握被批评者的态度。最后,批评要明确指出错误的所在、错误的原因和纠正错误的方法。
(3)批评的程度要有数。首先,批评不可夸张。其次,党支部书记要主动承担责任。即便是完全应由当事者个人负责的问题,上级也要负领导和教育不够的责任。再次,不要批评已经认错的人。认错,已意味着有悔改的表现,略加鼓励效果将会更好。
(4)批评的时间要及时。批评同办任何事情一样,如果失掉了适当时机就会使效果减弱,更不要委托别人去批评,这种间接方式会失掉批评的良好时机。批评如果不及时,不但会导致扩大错误的影响,而且被批评者也会由于时过境迁而感受不深刻,甚至可能认为是同他算总账。
晏子含蓄委婉的批评
战国时期的齐景公,喜好狩猎,酷爱饲养能够捕捉野兔的老鹰。一天,烛邹不小心让一只老鹰飞跑了,齐景公大发雷霆,命令将烛邹推出斩首。晏子获悉此事,急忙上殿奏禀齐景公:“烛邹有三大罪状,哪能这么轻易就杀了?待我公布完他的罪状后再处死吧!”齐景公点头同意。晏子指着烛邹说道:“烛邹,你为大王养鹰,却让鹰飞了,这是你的第一条罪状;你使得大王为了鸟的缘故而杀人,这是你的第二条罪状;把你杀了会让天下人认为大王重鸟轻人,这是你的第三条罪状。好啦!大王,请处死他吧。”齐景公满脸通红,半晌才说:“不杀他了,我明白你的话了。”
(5)批评的方法要得当。首先,批评要因人而异。要根据不同人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批评方式。如温和式、能动式、渐进式、商讨式、提醒式、发问式等。其次,尽可能回避对方最敏感的问题。再次,要先表扬后批评。最后,尽可能不要批评全体。
6.调解纠纷的艺术
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纠纷,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如何调解纠纷,是党支部书记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教育人、团结人的艺术。
(1)要周密调查,搞清纠纷的原因。既要了解纠纷的起因、经过、现状和趋向,又要了解纠纷各方的观点、理由、要求和动向等。在周密调查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系统地分析和研究。通过对纠纷双方的详尽分析,把握本质,从纷繁复杂的事实中得出正确的结论。
(2)要坚持原则,以理服人。调解纠纷,忌带私心。应坚持党性原则,力求公正无私,以理服人。要排除干扰,尊重事实。只有依据事实,按照政策,秉公办事,才能以理服人,达到教育人、团结人的目的。
(3)要因势利导,因人制宜,讲究调解纠纷的方式、方法。
①春风化雨式。在处理纠纷时,要以关怀、爱护为出发点,通过感情的交流,引起心灵的震荡,从而产生感激、信赖以至爱戴之情。在此基础上,再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做到情通理达,圆满解决纠纷。
②当场解决式。对不太复杂的纠纷,在调查情况告一段落后,即把纠纷双方一起找来,当面锣,对面鼓,把矛盾揭开,当场解决。
③平分秋色式。在特定的条件下,对一些无原则的纠纷,可采取平分秋色,对双方都提出批评,这样做,会使双方心理上都得到平衡。
④缓冲处理式。调解纠纷的时机尚不成熟时,可先把纠纷双方的情绪安定下来,然后再选择机会处理。
⑤彼此退让式。就是通过协商,迫使矛盾的双方各自退让一步,达成彼此可以接受的协议。关键是要找到协调纠纷双方的关节点,然后通过机动灵活的思想政治工作,把关节点变成双方能够接受调停的现实。
六尺巷
六尺巷是中国安徽省桐城市的一处历史名胜。六尺巷,东起西后街巷,西抵百子堂。巷南为宰相府,巷北为吴氏宅,全长100米、宽2米,均由鹅卵石铺就。
清朝康熙大学士张英的家人重修府邸时,因院墙与邻居吴氏发生争执,所以写信给当时在京做官的张英,要求他让当地官府帮其家人撑腰。张英收到信之后,随即回诗一首:千里送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英家人收到信之后当即决定把院墙向后退让三尺,其邻居知道后也向后退让三尺。两家之间便空出六尺,六尺巷因而得名。
毛主席在新中国成立后会见苏联驻华大使尤金时,曾经讲到这个故事,说起这四句诗,用来表达两国之间的事宜应该谦让、平等。
⑥高温加热式。对矛盾时起时伏,长期纠缠不清,并且日趋对立的纠纷双方,在批评、教育的基础上,采取一定的行政手段措施,进行“高温加热”,限期令其改正,从而达到安定团结的目的。
⑦欲进先退式。在调解纠纷的过程中,有时为了缓和矛盾,顾全大局,在说清事理之后,可对纠纷双方的要求作出一些不损害大原则的妥协或让步。退步向前式是一种积极、有益的妥协。其“退步”是手段,是策略,“向前”才是目的。
7.处理事故的艺术
影响一个单位正常生存和发展的因素很多,尤其是一些关系全局的严重危害,如果不能及时预防和处理,将会造成重大损失。
事故发生后,要积极、沉着地做好事故的处理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不要惊慌失措。事故已出,后悔没用。要正视现实,稳住阵脚,冷静地处理事故。
(2)不要消极议论或指责、埋怨,或急于追查原因。当务之急就是先“救火”,针对出现的问题当机立断,动员一切力量,采取一切措施,防止事态继续扩大,争取及早地恢复常态,然后再冷静地分析事故的原因,寻找经验教训。
(3)分析事故的时候,不要讳言失败的原因,不要为失败辩解和推托。领导者要挺身而出,大胆地承担责任,多从领导方面找原因,以实际行动来影响启发下属,自觉地总结经验教训。
(4)针对失败的原因,找出工作薄弱环节,在吸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找出补救失败的措施,妥善地安排下一步工作。
深度思考题
1.党支部书记如何充分发挥支部委员会的作用?
2.党支部书记怎样才能为党员干部营造良好的组织环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