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党支部制度建设的培训教材

党支部制度建设的培训教材

时间:2023-1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十三讲党支部的制度建设本讲导读制度是一种行为规范。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必须注重抓好制度建设。党支部要根据形势和任务发展的要求,建立健全和完善党支部的各项制度,使党支部的工作走上求实、高效、更好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的轨道。党支部要对党员参加组织生活的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同年党的四大通过的党章第一次载明:“党的一切组织是按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起来的。”

党支部制度建设的培训教材

第十三讲 党支部的制度建设

本讲导读

制度是一种行为规范。邓小平同志指出:“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因此,党支部要结合实际,运用科学、民主的方式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进行继承和创新,为完成党支部的各项工作提供规范化、制度化的保证。

党的制度是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党的领导工作和党内生活经验教训的总结和概括,上升为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共同遵守的党内规章、条例、规则的总称。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必须注重抓好制度建设。党支部的制度建设要遵循从实际出发、走群众路线、保持制度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的原则,把党支部工作中的集体领导、请示报告、民主生活等制度健全和完善起来。

一、党支部制度建设的原则

加强党支部的制度建设,对于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提高党支部的战斗力,对于加强党内外民主监督和抵制各种消极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对于增强党支部工作的计划性、科学性,使党支部的工作走上民主化、规范化的轨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搞好党支部的制度建设,必须遵循从实际出发、走群众路线、保持制度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等原则。

1.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党支部要根据本单位、本支部的工作性质、工作任务以及党员队伍在思想、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实际情况,特别是要针对工作和党的建设中的薄弱环节,及时建章建制。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过程中,党支部的建设和党支部的工作都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党支部要根据形势和任务发展的要求,建立健全和完善党支部的各项制度,使党支部的工作走上求实、高效、更好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的轨道。

2.群众路线的原则

党支部的制度建设要有利于增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贯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在制定制度时,要充分发挥党内民主,听取和集中广大党员和群众的意见;制度形成后,在执行的过程中也要认真听取党员和群众的意见和反映,检验其是否正确,并不断修改完善。

3.保持制度的稳定性、连续性的原则

制度的稳定性,是指制度形成后要在实际工作中认真执行,并在一定时间内不要随意改变。如果朝令夕改,就会造成党内生活的混乱。制度的连续性,是指在新的制度未制定出之前,原有的制度应继续执行,在制定新制度时,要注意吸收原有制度的合理部分,保持继承关系,要使制度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二、制度建设的内容要坚持与时俱进

党支部的制度建设,大体包括党务工作、党员教育管理、党内生活和集体领导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党支部要本着因地制宜、系列配套、简便易行、注重实效的要求,坚持与时俱进,逐步建立健全党支部的建设和工作制度体系,以确保党的各项部署的贯彻落实和党的各项工作完成。

1.党的组织生活制度

党支部的组织生活制度主要是指党员参加所在支部的党员大会、党小组会以及支部委员单独召开的民主生活会

党章明确规定:每个党员,不论职务高低,都必须编入党的一个支部、小组或其他特定组织,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内外群众的监督。不允许有任何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接受党内外群众监督的特殊党员。党的组织生活是实施党内监督的一种有效形式,是加强党员管理,促进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一项重要制度。对党支部来说,通过组织生活,可以对党员实行有效的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对党员来说,通过组织生活,可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互相了解,互相监督,巩固组织上的团结和统一。在党内,所有党员,无论职务高低,在党内生活中都是平等的,都要毫无例外地编入一个党支部、小组或其他特定组织,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党支部委员除参加支部和小组的组织生活外,还要参加支部委员会的民主生活会。支部委员要带头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为党员做出表率。

按规定时间过党的组织生活,是健全支部组织制度的关键。每个党员都要积极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应无故缺席。党支部要对党员参加组织生活的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发现党员无故不参加的,要及时予以帮助教育,党员如果没有正当理由,连续6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就被认为是自行脱党,支部要及时地予以处理。

2.党的集体领导制度

集体领导制度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是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党的各级领导工作中的重要体现。坚持集体领导,反对个人专断,是党内政治生活的一项基本准则。

“民主集中制”由来

1847年,在正义同盟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上,通过了主要由恩格斯和沃尔弗起草的新章程。章程规定同盟由支部、区部、总区部、中央委员会和代表大会构成;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执行权属于中央委员会;各级委员会都由选举产生并随时可以罢免。这些规定体现了民主集中制的精神。1864年,马克思第一国际起草的《协会临时章程》,也体现了民主集中制的精神。

第一个明确地提出“民主集中制”的是列宁。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建立之初,由于组织松散软弱和处于秘密状态的特殊条件,列宁强调党要实行严格的集中制。1905年俄国革命爆发后,党的斗争环境发生变化,列宁适时地提出了民主集中制原则。同年9月,他在《德国社会民主工党耶拿代表大会》一文中说:“实行彻底的集中制和坚决扩大党组织内的民主。”1906年3月20日,他又在《提交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统一代表大会的策略纲领》一文中说:“党内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是现在一致公认的原则。”同年党的四大通过的党章第一次载明:“党的一切组织是按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起来的。”

所谓集体领导,对于党支部来说,就是凡属重大问题,如涉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重大工作任务的部署,党支部自身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群众利益方面的重要问题,以及上级领导机关规定应由党支部集体决定的问题等,都应提交支部委员会集体讨论决定,不得由个人或少数人专断。

要坚持集体领导制度,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1)要开好支部委员会和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是党支部实行和实现集体领导的基本形式,也是充分发挥集体经验和智慧的重要途径。党支部书记要做好支部委员会的会前准备工作,确定议题后及时通知每个支部委员;开会时,要充分发扬民主,不搞“一言堂”;支部委员会作出决定时,要坚持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2)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原则。实行集体领导,并不否定支部委员的个人作用和责任。相反,支部委员会在作出集体决定时,需要充分听取每个委员的意见;所形成的决议,又需要每个委员分头落实。这就要求每个委员既要做好所分管的工作,又要对支部的全局负责,互相尊重,互相支持,通过自己的工作来加强集体领导。

(3)坚持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正确处理支部书记和委员之间的关系。在支部委员会讨论决定问题时,支部书记和其他委员一样,都只有一票的平等权利,因此,支部书记要有民主作风,充分尊重其他委员的权利,团结一班人积极执行党支部的决议;支部委员要支持支部书记的工作,接受支部书记的监督和指导,当好支部书记的助手,使党支部的集体领导坚强有力。

3.党内表决制度

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中都规定了党员有权在党组织讨论和决定问题时按照规定参加表决。党内表决制度是党内决定重要问题时必须遵循的规则。其基本原则是:党组织讨论决定问题,必须执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其主要形式有口头表决、举手表决、记名和无记名投票表决等。党支部在决定重要问题时,要召开支部党员大会或支委会进行表决,对少数人的不同意见,应当认真考虑。如对重要问题发生争论,双方人数接近,除了紧急情况下必须按多数意见执行外,应当暂缓作出决定,进一步调查研究,交换意见,下次再表决;在特殊情况下,也可把争论情况向上级组织报告,请求解决。

对党内重大问题进行表决时,每个表决者不论是赞成还是反对,都只有一票的权利,实行一人一票的表决制。在支部党员大会上不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党员,在支委会内部不论是书记还是委员,他们的权利都是平等的。

4.党支部大会制度

(1)党支部大会的主要任务。传达、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的决议、指示,制定本地贯彻落实的计划、措施;定期听取、讨论支部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对支部委员会的工作进行审查和监督;讨论接受新党员和预备党员转正;讨论决定对党员的表彰和处分;选举支部委员会和出席上级党代会的代表;讨论决定其他需要由支部党员大会讨论决定的重要问题。

(2)会议准备。由支部委员会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确定支部大会的议题。并将会议内容、要求事先通知全体党员。根据会议内容的需要,有时可以吸收党外干部或入党积极分子列席会议。

(3)大会决议。支部委员会把准备付诸表决的问题提交支部大会,组织党员进行充分酝酿讨论,然后按照规定的表决方式进行表决,形成决议。

(4)会议次数。党支部大会一般每3个月召开一次。会议由党支部书记主持,支部书记因故不能到会,由支部副书记主持。

(5)会议记录。每次举行支部大会,都要指定专人做好详细记录。具体记载会议时间、地点、主持人、到会人数及名单、缺席人数及名单、会议议题、每名党员的发言内容、决议的内容及表决情况。会议记录要认真保管,存档备查。

5.党支部委员会议制度

(1)会议次数。党支部委员会议一般每月召开一次,如遇紧急事情需要研究,可随时召开。

(2)会议主要内容。党支部委员会议主要研究、贯彻、执行上级党组织和支部党员大会的决议和意见、支部工作计划、总结以及支部成员的民主生活会等。

党支部委员会议程序图

(3)支部委员会议与支部党员大会的关系。支部委员会在支部党员大会闭会期间,负责处理支部的日常工作。支部委员会对支部党员大会作出的决议不能修改或推翻。支部委员会作出的决议和决定,支部党员大会有权修改或否定。如果发现支部党员大会的决议不符合党的路线、方针和上级党委的决议时,支部委员会可请示上级党组织裁决或重新召开支部党员大会讨论决定。

(4)到会人数。支部委员会决定重要问题时,到会支部委员必须超过支部委员人数的半数才有效;如遇重大问题要作出决定,能到会的委员又不超过半数时,必须召开党员大会讨论决定。

(5)会议记录。为了正确贯彻支部委员会的决议和决定,召开支部委员会议时应由专人认真做好记录。记录的内容包括会议时间、地点、主持人、缺席人员名单、会议议题、支部委员的发言要点、会议决议等。会议记录要专人保管,存档备查。

6.党小组会制度

党小组会是党员组织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小组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提高党员素质的有效措施。党小组会一般每月召开一至两次,如有特殊任务,次数可增加,也可以推迟召开。

党小组会的主要内容: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达支部的决议,讨论贯彻支部决议的具体措施及每个党员应承担的任务;党员汇报思想、工作、学习和执行党的决议的情况,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根据支部的统一安排,定期开展民主评议党员活动;分析群众的思想状况,研究如何做好群众的工作;研究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研究发展对象,评选优秀党员,讨论对党员的处分等党务方面的有关工作。

开党小组会要注意抓住四个环节:一是会前要与党支部沟通,确定会议的内容和方法,并通知党员做好准备;二是开会时要抓住主要问题,力求统一思想;三是明确责任,及时督促、检查议定内容;四是做好记录,向支部汇报。

7.党课制度

党课是对党员进行教育的最经常、最基本的一种形式。建立党课制度,组织好党课教育,是党支部的一项重要工作。在一般情况下,一两个月要上一次党课,也可以根据形势任务的需要,相对集中使用党课教育时间。党支部要从实际情况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党员都按时听党课。能否坚持党课制度,抓好党课教育,是衡量一个支部党内生活制度是否健全的一个重要内容。

党课的内容主要是比较系统地讲解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党章和党的基本知识、历史知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可根据上级党组织选定的党课教材和参考资料来讲,也可以自己编写党课教案。党课的内容要在注意系统性的同时,力求搞好党员的思想调查,要针对党员一定时期的思想倾向和共性问题加以确定。

党课教员一般由在同级党组织中担任一定领导职务的党员干部或先进党员担任,也可以聘请上级党组织的党员领导干部兼任,或聘请党校教师兼任。党课教员应有良好的党性修养,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党的基本知识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较深入的研究,并且在党员中有一定的威望。党课教员要掌握每一时期的党课教育计划,对党员队伍思想状况有比较深入的调查和了解。要认真备课,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讲课中不仅要讲清楚基本道理,还要联系实际,有针对性地解决党员思想认识上的问题。

党支部在开展党课教育时,要制定出党课教育计划,一般应制定一年的计划,安排好党课时间、讲课教员、党课内容等。如有必要,可请示上级党组织,争取上级党组织的指导。讲课以后,党支部要组织讨论,消化党课内容,也可进行考试、测验,决不能听了之后就万事大吉。

8.党支部委员会民主生活会制度

党支部委员会的民主生活会,是指党支部委员除参加所在党小组的民主生活会外,专门召开的支部委员的民主生活会。它是党的组织生活会议的一种形式,是加强党支部领导班子建设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要把健全支部委员的民主生活会制度提到党支部工作的重要日程上来,切实地把这项制度坚持好。

党支部委员会民主生活会的主要内容是:紧紧围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密切结合党支部的工作和每个支部委员的思想实际,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着重检查解决以下几个问题:能否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能否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卓有成效地开展党支部的各项工作;能否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集体领导,发扬民主,搞好支委一班人的团结;能否为民、务实、清廉,遵纪守法;能否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转变工作作风;能否联系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等等。

党支部委员会的民主生活会一般一个季度召开一次,没有特殊情况,不得拖延召开。党支部委员会民主生活会应遵循“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充分发扬民主,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增强政治性和原则性;应围绕会议议题交流思想认识,总结经验教训,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不要把生活会开成汇报工作或研究部署工作的会议。

开好党支部委员会的民主生活会,一是要做好会前准备。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每次会议的中心议题,使会议内容集中,党支部书记会前应广泛征求党内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并事先通知每个支部委员,让大家做好准备。二是会议召集人或主持人要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引导大家畅所欲言。三是对民主生活会检查和反映出来的问题,应由本支部解决的,要积极制定整改措施,切实加以解决;需要上级党组织帮助解决的,应及时向上级党组织报告。四是召开党支部委员会民主生活会时,要指定专人做好会议记录,会后将记录报送上级党组织,使上级党组织及时了解情况。

9.党支部请示汇报制度

党支部请示汇报制度,主要包括党员向党组织,党小组向党支部以及党支部向上级党组织请示汇报的制度。

党员向党组织请示汇报的主要内容,是自己的学习、思想、工作情况以及党内外群众对党的工作中的意见和要求等。请示汇报的方式是:(1)党员定期参加党支部和党小组的生活会,在党的组织生活会上汇报自己的学习、思想和工作情况。(2)党员平时对自己的思想和工作情况以及遇到的问题,随时向党组织请示汇报。(3)党员外出时,应当每季度用书面形式向党组织汇报一次自己的思想和工作情况。落实党员汇报制度,党支部必须健全配套措施,按期召开党支部和党小组生活会,针对汇报情况及时做好认真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www.xing528.com)

党小组向党支部、党支部向上级党组织请示汇报的主要内容是:(1)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的决议、指示的情况或遇到需要向上级党组织明确解释的问题。(2)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和存在的问题。(3)改进工作的措施和打算。(4)上级党组织指定的某一项工作或问题的专题情况。

请示汇报的要求是:党小组向党支部每月请示汇报一次;党支部向上级党组织每季度请示汇报一次,可以采取口头汇报或书面汇报两种形式。

10.党支部思想政治工作制度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最主要的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党支部必须把思想政治工作摆在非常重要的议事日程上,认真把工作做好。具体要求是:

(1)要经常分析和解决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党支部要经常分析、研究群众的思想情况和思想政治工作的状况,总结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掌握当前存在的问题,研究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形势、新特点,以及党的基层组织如何适应这种变化更新观念,采取新的形式和方法,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政治工作。

(2)抓好思想政治工作计划的制定和落实。党支部要切实把思想政治工作列入自己的工作计划,根据本单位的实际,确定工作目标、措施和办法,制定出具体的工作方案,并做好党、政、工、团协调工作,相互配合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要及时总结先进经验,加以推广,带动全面,促进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发展。

(3)党支部成员要带头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建立党支部委员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制,切实深入到党员、群众中去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4)要抓好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建设。要有计划地轮训政工干部,提高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化。

(5)发动党员做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要求党员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去影响和教育广大群众。

(6)发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都来做思想政治工作,建立起思想政治工作的综合体系。

11.党支部联系群众制度

党支部联系群众制度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党支部要通过召开座谈会和个别访问的形式听取党外群众的意见。二是根据党员的不同情况,分配每人联系一定的群众,了解他们的思想、工作和生活等方面的情况,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对于联系对象的情况要定期向党组织汇报,党组织要进行督促检查。

12.党支部的保密制度

党和国家的机密是指关系党和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的,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道的事项。如果在保密时限内擅自公开或扩大范围,就是泄密,必须受到党纪处分或法律的制裁。为了防止泄密所造成的危害,必须建立保密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53条

(1)保密制度的主要内容:不该说的机密绝对不说;不该问的机密绝对不问;不该看的机密绝对不看;不该记录的机密绝对不记录;不在非保密本上记录机密;不在私人通信中涉及机密;不在公共场所和家属、子女、亲友面前谈论机密;不在不利于保密的地方存放机密文件资料;不在普通电话、明码电报、普通邮局传递机密事项;不携带机密材料游览、参观、探亲、访友和出入公共场所。

(2)保障保密制度实施的主要措施。一是要在党内经常不断地进行保密教育,增强全体党员的保密观念;二是要加强领导,把保密工作列入党支部工作的议事日程,做到有制度、有检查,通过检查,对执行保密制度好的党员要予以表扬,对违反保密制度的行为视其情节轻重,分别给予批评教育或党纪处分。其中情节严重的应开除党籍,直至由司法部门追究其法律责任。

13.党务公开制度

党务公开是指党内事务的内容、程序、结果等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布。党的基层组织实行党务公开,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必然要求,是扩大党内基层民主、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增强党的基层组织生机活力的客观需要,是实践党的宗旨、密切党群关系、促进基层和谐稳定的有效途径,是加强党内监督、规范权力运行、推进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举措。

党支部要按照制定目录、实施公开、收集反馈和归档管理的程序,通过党内有关会议、文件、简报等方式,及时公开党组织决议、决定及执行情况,党的思想建设情况,党的组织管理情况,领导班子建设情况,干部选任和管理情况,联系和服务党员、群众情况,党风廉政建设情况等应当公开的内容。要建立健全例行公开、监督检查、考核评价等制度,为党的基层组织党务公开工作提供保障。

党支部实行党务公开,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发扬民主,广泛参与。以落实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表达权、监督权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参与度,充分发挥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的主体作用。拓宽党员意见表达渠道,营造党内民主讨论、民主监督环境,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积极稳妥,注重实效。坚持自上而下的指导和自下而上的探索相结合,坚持先党内后党外,循序渐进,讲求实效,防止形式主义。党内事务除涉及党和国家秘密等依照规定不宜公开或不能公开的以外,都应向党员公开。公开内容应真实、具体,公开形式应多样、便捷,并保证党务公开的时效性和经常性。

统筹兼顾,改革创新。把党务公开与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居)务公开和公共事业单位办事公开等有机结合起来,相互促进、协调运转。积极适应党内基层民主建设新要求,不断完善公开制度,丰富公开内容,创新公开形式,努力探索党员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方式。要把党务公开与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财务公开结合起来。

区别情况,分类指导。针对不同类型党的基层组织的特点,确定相应的公开内容和形式,提高党务公开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14.建立基层党员轮训 制度

延安整风运动

延安整风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全党范围的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也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1941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作《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标志着整风开始;1945年4月20日六届七中全会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止。通过延安整风,中国共产党不仅初步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破除了将苏共经验和共产国际指示神圣化的教条主义,而且还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从而极大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建立基层党员轮训制度,就是要通过制度化安排对广大基层党员持续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进行党章和党的基本理论、党的基本知识、党的历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形势任务教育,法律法规和党风党纪教育,业务知识和技术技能培训,使广大党员的理想信念进一步坚定、党性观念进一步增强、优良作风进一步养成、工作能力进一步提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发挥。

广大基层党员是党员队伍的主体,提高基层党员的思想理论水平、科学文化素质,是提高党员队伍素质的基础。党章明确规定,党员享有“接受党的教育和培训”的权利。党的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依照相关条例和公务员法定期受到教育培训,而广大普通党员尤其是在基层工作的党员,在享有自身接受组织教育和培训的权利方面一直缺乏有效制度保障,有的长期得不到培训,有的得到的培训缺乏系统性、实效性。建立基层党员轮训制度,就是贯彻落实党章关于党员受教育权利规定的重要举措。

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经常对党员进行教育培训,对顺利完成现阶段的工作任务十分重要。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任务繁重而艰巨。党支部要根据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本地区本部门中心工作,每年就党员集中轮训工作作出安排,分类别、分专题组织实施。普遍推行农村党员春训、冬训。

15.建立健全党员党性定期分析制度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立党员党性定期分析制度”。《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建立党性定期分析制度,把党性分析作为民主生活会主要内容,把作风状况作为党性分析重点内容”。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明确,要“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健全党员党性定期分析、民主评议等制度”。

进行党性分析是保持和发展党员先进性纯洁性、提高党组织战斗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党性分析活动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和重大历史任务顺利完成是我们党的宝贵经验。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通过延安整风等活动,在全党进行大规模党性分析,对照形势任务查找自身差距、提出整改方案,对激发全党活力、增强党的团结统一、确保革命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也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情况和需要,先后进行过多次以党性分析为基本内容的整党整风运动,都为统一全党思想,振奋全党精神,完成革命、建设、改革任务提供了重要保障。坚持和发展我们党经常进行党性分析的光荣传统,对于保持和发展党员队伍先进性和纯洁性具有重要意义。

建立党性定期分析制度是落实让党员经常受教育、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长效机制的重要举措,把党性分析列为民主生活会主要内容有利于实现党性分析制度化。

党性分析要把作风状况作为重点内容,把推动作风改进作为重要目标,把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作为重要成果。要通过落实党性定期分析制度促进党的作风改善,推动全体党员、干部着力增强宗旨观念,切实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着力提高实践能力,切实用党的科学理论指导工作实践;着力强化责任意识,切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着力树立正确政绩观,切实按照客观规律谋划发展;着力树立正确利益观,切实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着力增强党的纪律观念,切实维护党的团结统一。

落实好党性定期分析制度,开好党员民主生活会,必须切实尊重党员主体意识,充分保障和落实党员民主权利,围绕党员群众关心的重要问题,开展畅所欲言的讨论评议,开展严肃认真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把党员相互评议、自我评议、党组织定性分析和必要的群众参与有机结合起来,把查找认识偏差、解决思想问题同排除工作障碍、破解实践难题有效统一起来,让民主生活会和党性分析真正成为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重要保障,真正成为增进团结、激发活力、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

三、以科学、民主的方式推进制度创新

1.选择科学的制度创新模式

(1)坚持党中央主导与地方党委主导相结合,地方党委主导和基层党支部主导相结合。党中央主导的制度变迁,是以中央为主体的强制性制度变迁与创新。这种制度变迁方式适合于对整体性制度的安排和对障碍比较大的旧制度的变更。显然,在涉及国家基础性制度安排,诸如用来建立生产、交换与分配基础的政治、社会和法律基础规则时,需要坚持党中央主导。而地方党委主导的制度变迁与创新,则是以地方党委为主体的强制性制度变迁。这种制度变迁方式适合于需要进行试点的制度安排或者需要基层党支部提供经验积累的制度创新。

(2)坚持制度创新与制度移植相结合。制度移植就是制度从一个国家或地区向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推广或引入。由于许多制度规则是人类共有的,如市场经济的许多规则在有市场经济的地方都是通用的,这些规则可能在一些试点先创立出来,其他地区或单位则没有必要就这些规则进行重复创新,可以通过制度移植的途径完成制度创新。不管是主动移植还是被动移植,都应该充分考虑制度移植与当地制度环境和制度配套的关系问题。切忌生搬硬套,应从实际情况出发,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消化、吸收、创新,形成制度,融入具有本支部特色的制度体系。

(3)坚持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相结合。诱致性制度变迁是指来自地方党委和基层党支部所组织实施的制度变迁,程序为自下而上。强制性制度变迁则是由国家通过政策法令实施的制度变迁,程序是自上而下。在进行制度创新时,应善于将这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需求回应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方式。这种制度变迁方式要求党支部把广大党员的新要求、新期待,作为制度创新的基点。党支部要始终坚持群众路线,把行之有效的实践经验总结、提炼、上升到制度层面,循序渐进地推动制度变迁与创新,发挥好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

(4)坚持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创新相结合。任何成功的制度创新都必须考虑非正式制度的影响,而且必须力争取得非正式制度的认同和支持。非正式制度指人们的行为规范、行为准则和习俗,它由人类的文化传承而产生,内化于人们的心中,并在潜意识中影响着人们的判断和行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正式制度的确立,往往依靠国家的强制力为保障,但如果与存在于人们观念中的非正式制度在原则上有较大的冲突和矛盾,这些正式制度的约束力将大打折扣,甚至没有效力。

2.坚持正确的制度创新原则

(1)坚持以党员为本。制度创新要以党员为本,体现党员的目的、需要和本质,以维护党员的基本权利为价值导向。制度是将无数单独的个体连接成社会的纽带,它必须与党员的发展、社会的发展相一致。制度所维持的社会及其发展是以人为中心的,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决定了制度创新的人性化特征。制度创新以人为本主要体现在制度是为人服务的,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创造条件。所以,制度具有人性化的特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2)充分发扬民主。就制度的形成机制而言,制度的决定和实施都需要经过领导班子和党支部多数成员的同意。制度创新必须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的群众利益,只有这样,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发挥制度创新对我国改革的积极推动作用。因此制度创新的过程必须充分体现民主。制度的设立,为的是调节行为,规范关系,构建稳定的社会秩序,整合、统一社会力量,促使现实向预期的方向发展。充分发扬民主可以减少制度阵痛时间,节省制度变迁成本。

(3)强化法律保障。就制度的最终形式而言,越来越多的制度都是以法律的形式出现并发挥着作用。在当代社会,随着依法治国理念的深入人心,法律已经成为保障和促进经济发展、治理社会的重要手段。我们应把那些经实践证明是成熟的、稳定的、行之有效的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尽快地上升到法律层面,以强化制度的限制和约束功能。

党支部的制度建设创新工作,就是要从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党支部建设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出发,针对新情况、新问题,着力推进党支部的制度构想、制度创造和制度执行,以长效的制度和机制保证党支部建设和工作的持续推进、良性运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运用改革开放以来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成果,针对当前党支部建设和工作的实际需要,坚持解放思想,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党支部制度体系;坚持统筹协调的理念,着力加强党支部的制度建设的协调性、配套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进一步增强党支部的制度创新的严密性和科学性,努力形成良性互动、协调发展、持续运行的制度机制,通过制度整合不断推进党支部建设和工作科学化水平的整体跃升。

四、增强党员制度意识,严格监督制度实施

1.要增强党员的制度意识

党员的制度意识,是指党员关于制度的思想观念的总称,它包括党员对制度的基本看法,对党的制度和党员行为的要求和态度,也包括党员关于党的制度的知识和修养。要加强党支部的制度建设,要使党支部的各项制度得到顺利的执行,必须经常地对党员进行制度建设的教育,树立制度的权威性,做到执纪必严,违纪必究。要通过制度教育,使每个党员都了解党的制度,懂得党的制度,自觉遵守党的制度,同各种违反和破坏制度的行为作斗争。

2.要模范地执行制度

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也是坚持党的制度的骨干。党支部委员会成员在党支部生活中,既是教育者又是被教育者。他们不仅要接受党的教育和党的制度的约束,还负有教育、监督党员执行制度的责任。只有党支部委员会成员以身作则,带头遵守和执行党的制度,党支部制度的实施才有可靠保障;党支部委员会成员的制度意识和带头模范作用如何,对党员的影响和党支部的制度建设关系极大。

3.要严格监督制度的实施

党支部各项制度的实施,既要靠思想教育、领导带头,同时也要对违反制度的行为进行严肃地处理。如果制度制定出来以后并不认真执行,再好的制度也毫无意义。遵守制度贵在自觉,执行制度贵在严肃。任何人违反制度,都应当本着在党纪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进行严肃地处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制度的权威性、有效性,才能更好地完成党的各项任务,更好地推动党的建设向前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深度思考题

1.党支部制度建设应遵循哪些原则?

2.如何建立基层党员轮训制度?

3.简述怎样健全和落实党员党性定期分析制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