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会利益关系演进的必然性

社会利益关系演进的必然性

时间:2023-1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②经济范畴是利益关系的抽象。马克思的代表作《资本论》就充分体现了范畴体系的逻辑演进与现实中利益关系的历史发展的一致性。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一切产业集团关系、民族关系、阶级关系以及各种政策归根到底都是利益关系的表现。

社会利益关系演进的必然性

2.1 利益关系演进的必然性

利益关系是由生产力所决定的,从属于生产关系,并且是生产关系中最本质的内容,这意味着利益关系的稳态只是暂时的现象,利益关系将会处于经常的变化状态之中。因为生产力永远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永远处于对立统一运动状态之中,因此,利益关系必然处于经常演进的过程之中。

(1)利益关系与生产力、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生产力决定着利益关系的性质与状况,利益关系的演进反作用于生产力的发展。首先,生产力概念本身就是与利益紧密相关的。生产力是人们解决社会同自然矛盾的实际能力,是人类改造自然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物质能力。换句话说,能为人们生产出较大的利益的生产要素的组合就代表着较高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反之,不能为人们生产出较大的利益的生产要素的组合,就代表着较低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力的发展是利益得以实现的基础条件。既定的经济条件决定着社会的生产目的和生产手段,也就预先决定了一定的利益水平,以及既得利益的流通、分配和消费等诸多关系。根据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只有生产力发展了,才能为利益提供物质保证。

其次,利益关系也反作用于生产力的发展。人是生产力创造的主体,也是追求自身利益的主体,不断实现人的利益是发展生产力的出发点和归宿。一方面,已经形成的利益水平和状况决定着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方向和水平,或者说,人们满足利益的需要的不断发展变化是引导生产力发展的动力。另一方面,在既得利益状况面前,人们为了维持现有的状况,保持自己在利益关系的地位,或者,为了改变自己在现有的利益关系体系中的不利地位从而改善自身所获得利益的状况,人们会对现有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发展提出自己的要求。虽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并不会依个人的意志为转移,但是也不可避免会受到诸多不同向量的作用力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也可能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2)利益关系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利益关系与生产关系也互为因果。首先,利益关系是生产关系中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这是因为:

①一切经济活动的核心是利益(14)。经济活动包括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马克思于1842年在《莱茵报》陆续发表的《第六届莱茵省议会的辩论》一文中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15)人们从事物质生产活动,是为了获取物质利益;人们的社会结合,是为了取得共同的利益;革命也是为了利益。恩格斯说:“革命的开始和进行将是为了利益,而不是为了原则,只有利益能够发展为原则。”(16)

②经济范畴是利益关系的抽象。在《哲学的贫困》一文中,马克思说:经济范畴是生产关系的理论抽象。利益关系的主体是人,“不过这里涉及的人,只是经济范畴的人格化,是一定的经济关系和利益关系的承担者。”(17)也就是说,经济范畴不过是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的理论抽象。不仅如此,利益关系的发展要通过经济范畴的演进反映出来。“人们在发展其生产力时,即在生活时,也发展着一定的相互关系;这些关系的性质必须随着这些生产力的改变和发展而改变。……经济范畴只是这些现实关系的抽象。”(18)马克思的代表作《资本论》就充分体现了范畴体系的逻辑演进与现实中利益关系的历史发展的一致性。经济范畴从剩余价值到平均利润、商业利润、利息和地租的演化,反映了利益关系从产业资本家与雇佣工人的关系到产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借贷资本家、农业资本家、土地所有者之间利益的关系以及与产业工人、商业店员以及银行雇员和农业工人的利益关系。(www.xing528.com)

③一切社会关系的核心是利益关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一切产业集团关系、民族关系、阶级关系以及各种政策归根到底都是利益关系的表现。恩格斯说:“各种生产部门——农业、手工业(在手工业内又有无数行业)、商业、航海业等——之间的分工日益充分地发展起来;居民现在依其职业分成了相对稳定的集团;其中每个集团都有好多新的共同的利益。”(19)阶级所以形成,也同样是因为其利益的共同性。马克思指出:“如果说现代资产阶级的全体成员由于组成一个与另一个阶级相对立的阶级而有共同的利益,那么,由于他们的相互对立,他们的利益又是对立的,对抗的。”(20)不同的民族也是不同的利益的共同体,各种经济政策的实质亦是利益关系。恩格斯说:“每一个社会的经济关系首先是作为利益表现出来。”(21)体现利益关系的经济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物质利益是人们最根本的利益。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也是一种利益关系。

其次,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就有什么样的利益关系。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中,生产力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生产关系是矛盾的次要方面。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状况;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发展与变化。但同时,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起着阻碍甚至是破坏作用。新的生产关系刚刚建立时,适合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但是,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生产关系就从适应到不适应,甚至成为生产力的桎梏,最终导致生产关系变革,重新建立适合生产力发展的新的生产关系。正是这种矛盾运动,推动着生产力和社会的进步。

但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矛盾运动的关系呢?适合生产力性质和状况的生产关系之所以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这种生产关系有利于那些代表着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利益主体的利益,因而极大地调动了这些主体的积极性;反之,不适合生产力性质和状况的生产关系之所以阻碍甚至破坏生产力的发展,则是因为这种生产关系不利于代表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利益主体的利益,从而无法调动这些利益主体的积极性;新的生产关系刚刚建立时,有利于那些代表着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利益主体的利益,因此适合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不再有利于那些代表着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利益主体的利益,这样一来,生产关系就从适应到不适应,甚至成为生产力的桎梏。

正如斯大林所说的,资产阶级利用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推翻了封建的生产关系,建立起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因为这是它的切身利益的要求;同样地,工人阶级利用这一规律建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也是它的切身利益所要求的(22)

第三,利益关系与生产关系也互相制约、相互作用。各种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国家利益、部门利益、地区利益的形成、发展、消亡,都依社会经济条件及其变化为转移,尤其是依生产关系及其变化为转移。另一方面,人们“是作为处在生产力和需要的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个人而发生交往的,同时由于这种交往又决定着生产和需要”(23),单个人或任一代人固然不能任意选择社会生产关系,但是,在既定的社会生产关系下,人们或多或少具有一定的主动性。为了获得自己的利益,人们会在既定的社会关系框架内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位置。各不同的利益主体根据自己的利益目标函数去选择自己追求利益的行为,必将影响生产关系,造成生产关系适合或阻碍生产力发展的,进而推动生产关系的量变甚至于质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