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中西方第三方物流组织比较研究
5.1 西方发达国家第三方物流组织
5.1.1 西方发达国家第三方物流市场结构
现代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在20世纪80年代于西方发达国家兴起后,经历了20年左右的快速发展,已经形成了相当的规模。1996年全球第三方物流市场规模为1340亿美元,到2002年已达到了约2810亿美元,年均增长15.96%;第三方物流市场规模占当年全球物流总支出的比重,也由1996年的3.9%提高到2002年的7%左右。[1]在第三方物流业的发展中,西方发达国家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据Armstrong咨询公司的统计,美国1999年3PL市场规模已达到了454亿美元,2002年的3PL市场规模约为650亿美元,年均增长11.22%;占物流总成本的比重由1999年的4.9%,提高到2002年的7.1%(见表5-1)。
表5-1 全球和美国第三方物流市场规模 单位:亿美元
欧洲市场第三方物流也具备了一定的规模,1997年欧洲15国的第三方物流总收入达到了315.7亿欧元,占当年物流总支出(1293亿欧元)的24.42%。其中,英国实现3PL收入81.5亿欧元,占当年本国物流总支出的比重达到了34.48%;德国实现3PL收入80.74亿欧元,占当年本国物流总支出的比重为23.33%;法国实现3PL收入69.11亿欧元,占当年本国物流总支出的比重为26.90%(见表5-2)。[2]据欧洲Datamonitor商务信息公司测算,1999年欧洲3PL市场价值为422亿美元,占全部物流成本支出的比重为27.4%。预计到2005年,这一比重将达到30.6%,总额为65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6.5%。[3]
表5-2 1997年欧洲第三方物流市场规模 单位:百万欧元
续表
西方发达国家第三方物流市场结构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第三方物流企业规模大、发展迅速;二是第三方物流市场存在集中现象且总体上接近贝恩的低集中寡占型市场结构。
(1)企业规模大、发展迅速。世界最大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之一英国Exel公司,1999年营业额就已达到34.9亿英镑,这几年快速增长,2000年达到43.33亿英镑,2001年为45.25亿英镑,2002年为46.88亿英镑,2003年达到50.68亿英镑,年均增长率为9.8%。据英国的运输信息公司(Transport Intelligence)提供的数据,2002年全球最大的20家第三方物流企业实现物流收入276亿美元,平均实现物流收入13.8亿美元,比2001年提高了8.1%。在这276亿美元的物流收入中,英国公司占40.8%,为份额最大的国家;美国公司占22.0%;德国公司占14.3%;荷兰公司占12.5%;瑞士公司占4.6%;法国公司占3.1%;新加坡公司占2.7%。在这20家全球最大第三方物流企业中,Exel名列第一,2002年实现物流收入42亿美元,占20家全球最大第三方物流企业公司物流收入的15.2%;荷兰的TNT实现39亿美元,占总数的14.1%,名列第二。这20家公司1999~2003年营业收入(包括物流收入和其他收入)增长情况见表5-3。
表5-3 全球最大20家第三方物流提供商营业收入*增长情况**
*营业收入包括物流收入和其他营业收入。**数据来源于各公司的年度报告。***只统计物流收入。
由表5-3可以看出,在前12家有统计数据的最大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中,1999~2003年,年增长率超过30%的有1家(Thiel,年增长37.4%);年增长率在20%~30%的有3家(TNT Logistics、UPS SCS、APL Logistics);年增长率在10%~20%的有2家(Wincanton和Christian Salvesen);年增长率在5%~10%的有4家(Exel、Tibbert &Britten、Menlo Logistics和Kuehne &Nagel);有两家企业有所下降(Ryde 和Panalpina,但Ryde的物流收入是增长的,见表5-4)。也就是说,大部分全球最大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规模是不断扩大的,而且扩大的速度很快。
表5-4 美国主要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净物流收入* 单位:百万美元
*数据来源于ARMSTRONG &ASSOCIATES INC.www.Third-Party Logistics.com。
美国目前约有1600多家第三方物流供应商,表5-4是美国主要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1999年到2002年净物流收入情况,净物流收入(Net Logistics Revenue)等于总物流收入减去外购运输的成本后的净收入。由表5-4可以得出与表5-3同样的结论,美国主要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中大部分的规模是不断扩大的,特别是像UPS Logistic、Tibbet &Britten Group N.America、APL Logistics、FedEx等大公司发展迅速。UPS Logistic年均增长率达到了42.2%,APL Logistics年均增长率为19.8%,Expeditorsntel of Washington年均增长率为15.1%。
(2)第三方物流市场存在集中现象且总体上接近贝恩的低集中寡占型市场结构。据Armstrong &Associates统计显示1999年美国净第三方物流收入(Net 3PL revenues)250亿美元,可以计算出1999年美国第三方物流集中度CR4=0.15,CR8=0.24。据Armstrong &Associates Inc.的年度报告显示,1998年美国最大38家3PLs实现外包物流收入(Gross Revenues of Outsourced Logistics)221亿美元,占美国全部外包物流收入的55.8%,也就是说1998年美国第三方物流的前38位集中度CR38等于0.558。1999年美国最大的38家第三方物流公司实现外包物流总收入261亿美元,比1998年增加18.1%;而同期美国外包物流总收入为460亿美元,比1998年增长16.1%;这就是说前38家3PLs的集中度是不断提高的,即CR38由1998年的0.558提高到1999年的0.574。当然,随后几年美国3PL产业的集中度不仅没有提高,反而是持续下降的(见表5-5),[4]但这只是说明1999年后美国第三方物流供给能力的增长速度要远大于物流需求水平和增长速度,并不代表第三方物流市场集中度的长远发展趋势。正如Cordon(2003)指出的那样,美国的3PL产业还处于更大规模整合的初级阶段。随着第三方物流市场的成熟,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迅速发展和整合将最终导致3PL市场集中度的不断提高。
表5-5 美国3PL产业集中度(1999~2002年)
2002年北美市场42家主要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共实现净物流收入207.69亿美元,其中Exel plc-Americas,Ryder,UPS Supply Chain Lolutions和Danzas Management Ltd最大的四家公司实现净物流收入57.79亿美元,占全部42家总收入的23.78%;Exel plc-Americas,Ryder,UPS Supply Chain Lolutions,Danzas Management Ltd,Schneider Dedicated Operations,Penske Logistics,Caterpollar Logistics Services Inc.和Tibbett &Britten Group Americas,Inc.最大的八家公司共实现收入113.47亿美元,占总量的47.54%。
我们认为,从行业集中度的角度看,美国、北美、欧洲等西方发达国家第三方物流市场总体上接近于贝恩的低集中寡占型市场。
5.1.2 西方发达国家第三方物流市场行为
本节主要从产品差异化、企业并购和企业联盟等方面考察西方发达国家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市场行为。
(1)产品差异化行为。产品差异化是西方发达国家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主要竞争手段,可以从物流服务领域差异、物流服务范围差异、物流服务手段差异、物流服务复杂程度差异等方面进行分析。
从物流服务领域来看,各大3PLs都积极根据自身特点,选择不同服务产品组合,充分发挥各自的竞争优势。第三方物流提供的物流服务除仓储和运输配送外,还包括物料管理、直拨、库存管理、货物组配、干线运输、运费协商、国际联运、供应链管理等,物流活动涉及供应、制造、销售和回收等领域。从世界几家主要的物流企业业务结构中我们可以看出物流服务领域的差异化程度,见表5-6。[5]
表5-6 全球主要物流企业服务领域分布
由表5-6可以看出,各大物流公司其业务结构是有明显区别的,UPS主要是以运输、递送包裹业务为主,占业务总量的92%;FedEx公司则以空运业务为主,占业务总量的83%;Deutsche Post World Net公司是以邮政和快递业务为主,两项业务占业务总量的60%;日本的Nippon Express公司是以汽车运输和空运业务为主,分别占业务总量的44%和16%;荷兰的TNT公司也是以邮递和速递业务为主,两项业务占业务总量的63%;Expeditors公司以空运业务为主占63%,海运业务也有相当比例占25%;Panalpina公司以空运和海运业务为主,两项业务占业务总量的76.2%;EXEL公司则以配送为主业,占业务总量的58%。服务领域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美国一些主要3PL供应商的核心竞争力见表5-7。
表5-7 美国主要3PL供应商核心竞争力[6]
在欧洲,第三方物流服务还不断延伸,出现了许多新形式的物流服务,如店内物流、广泛物流服务、复杂物流、五星级货物旅馆等。目前,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第三方物流服务的领域不断扩大,正逐步向综合型一体化的方向发展。所谓综合型一体化,是指第三方物流供应商为客户提供全部物流业务服务,通过海陆空等各种运输方式的联运和各种物流功能的一体化,实现“一站式”门到门的物流服务。
从服务范围来看,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第三方物流服务主要集中本土(本国、本洲),但全球化趋势日趋明显。全球主要3PLs物流服务分布范围见表5-8。[7]
表5-8 全球主要物流企业服务范围分布
物流服务手段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对信息和网络技术的使用程度和信息化水平上。西方一些大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积极从四个方面追求物流信息化:一是采用标准化的条码技术完成商品数据录入和数据采集,再借助自动识别技术、数据库技术、电子数据交换等现代手段建立仓储、保管等基本数据库;二是应用射频技术(RF)进行物料跟踪、运载工具和货架识别等要求非接触数据采集和交换以及需要频繁改变数据内容的场合,通过便携式数据终端随时通过RF技术把客户产品清单、发票、发运标签、该地所存产品代码和数量等数据传送到计算机管理系统;三是应用GPS技术,全天候、连续地为用户提供任何覆盖区域内目标的高精度的三维速度、位置和时间信息;四是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完成车辆路线模型、最短路径模型、网络物流模型、分配集合模型和设施定位模型等功能。[8]
当前,美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推进企业信息化、提高物流服务手段竞争力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9]一是提供预先发货通知、送达签收反馈、订单跟踪、库存状态查询、货物在途跟踪、运行绩效(KPI)监察、管理报告等。如UPS的供应商管理可以使客户通过UPS的信息系统对国外供应商的订单履行状态进行在线跟踪;APLL的SeeChange信息系统将一般船公司对集装箱的跟踪深入到对存货单元(SKU)的跟踪,将一般船公司从港口到港口的跟踪延伸为从供应端到消费端的全程跟踪。二是在客户的财务、库存、技术和数据管理方面承担越来越大的责任,第三方物流企业对技术、人才和信息基础设施的投入成为区别竞争对手的重要手段。UPS每年信息化投入达10亿美元,其网站平均每天点击11500万次、790万个网上查询。三是基于物流信息平台,通过整合和管理自身的以及其他服务提供商补充的资源、能力和技术,提供全面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如APLL为Dell提供管理供应商及其承运人的物流服务,使Dell可以更好地控制零配件库存和进厂运输周期及运费,同时可以通过APLL的SeeChange信息系统从供应商处开始对进厂物流进行全程跟踪。四是采用面向客户自主开发物流信息系统的方式来实现物流信息化。
物流服务复杂程度差异,主要是指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的物流服务有的是简单的内容,有的是需要高度的知识、经验及手段的复杂内容。西方发达国家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的服务按复杂程度可以分为六类:[10]第一类也就是最简单的物流服务包括物料管理、拣选、运输、配送和运费支付等;第二类包括直拨、JIT交货、订单处理、运费评估等;第三类包括货物组配、库存管理、回收物流、通关业务、运费协商等;第四类包括产品组合、检查单据、国际多式联运等;第五类包括多点库存及物流管理等;第六类包括全球性网点的库存及物流管理等内容。目前,像Ryder、USCO、UPS、FedEx、Deutsche Post World Net等一些全球性大公司都能提供第五类和第六类物流服务,而大部分中小第三方物流企业则只能提供比较简单的前几类物流服务。
(2)企业并购行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实力较大的西方第三方物流企业纷纷在世界范围内开展购买、兼并活动,这些并购活动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展开的,它深刻改变着国际物流行业。这一轮并购最先发生在欧共体成员国之间,很快便引发了欧美之间的并购。1997~1999年,德国邮政集团先后从美国、德国、英国、法国、荷兰、意大利、瑞士、瑞典等国收购了14家物流公司。1999年,Deutsche Post公司用11.4亿美元购买了国际航空快递AEI(Air Express International),接着又将AEI与它的子公司Danzas合并,建立了主要的全球性第三方物流公司Danzas-AEI,该公司2001实现净物流收入36.24亿美元,在北美物流市场上位居第一。2000年,英国MSAS全球物流公司的母公司海洋集团股份公司(Ocean Group plc)买下了Exel的母公司NFC plc,合并成立了新的第三方物流公司Exel plc;荷兰邮政集团TPG以6.5亿美元并购了美国CTI物流公司。2001年,瑞士德讯(Kuehne &Nage)物流公司以3亿美元收购了美国著名的仓储物流公司USCO;英国EXEL物流公司收购了美国从事汽车业经纪和货代业务的F.X.Coughlin公司;马士基物流集团收购了美国专业拼箱和转运公司DSL集团;APL接连购买了GATX公司、德国货物运输和配送公司Mare Logistik &Spedition GmbH,2002年APL物流公司实现净物流收入7.23亿美元,成为北美市场上最大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之一。美国UPS物流集团从1999年到2001年,先后并购了法国的Finon Sofcom公司、配件物流服务供应商Comlasa公司、澳大利亚的计算机物流解决方案公司(CLS)、瑞士的Polysys公司、德国的UNI-DATA公司、加拿大的Livingston公司以及美国的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Fritz物流公司。2002年,德国邮政将敦豪DHL国际公司全资并购;荷兰邮政集团TPG也并购了Bleckmann Group BV公司。这些跨国、跨区域的物流企业并购促进了第三方物流企业全球网络的建立,为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全球化的物流服务奠定了基础。
(3)企业联盟行为。物流企业联盟行为是指物流企业为了实现资源共享、风险共担、优势互补以及扩大市场、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竞争力等特定战略目标,在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同时,通过股权协作或者非股权协作等形式,与其他企业结成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的一种战略行为。第三方物流企业联盟通过长期契约的合作形式,一方面降低交易费用和市场风险、提高物流服务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实现优势互补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强竞争力。因此,联盟行为是西方发达国家第三方物流一个重要的企业行为。
在日本,物流企业主要是通过建立战略联盟的方式来整合物流市场、强化与北美和欧洲的物流一体化运作的。1999年10月,年收入56亿美元(1998)的日本运输公司(Seino)与欧洲最大的海陆空货远代理公司德国申克公司(Schenker)签订了战略联盟协议,双方约定在全球供应链层面上展开合作。1999年12月,世界第三大航空货代的日本近铁快递公司(Kintetsu)与荷兰邮政集团(TPG)就为亚洲和欧洲的客户提供一体化的物流解决方案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2000年10月,日本著名的贸易公司伊藤忠商社(Itochu)与美国的GATX物流公司就北美和亚洲之间的物流服务合作确立了战略联盟关系。GATX物流公司将为伊藤忠商社在北美的客户提供供应链支持,尤其是在消费类电子产品领域;双方还将共同开发电子商务的运作。2000年11月,丰田贸易公司与美国一流的第三方物流公司Ryder在美国合资成立了TIR物流公司,该公司将为日本的汽车工业开拓北美市场提供“一站式”的物流服务和运输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开始阶段,TIR物流公司主要运作丰田公司和一些与其北美业务相关的供应商的物流服务,然后逐步扩大到全球的供应链管理。
在欧洲,一些大型邮递公司为了增强国际竞争力,在进行大规模的并购之外,也在努力与同行或邮政管理机构建立战略联盟。2000年初,芬兰邮政与DHL全球快递公司结成战略联盟,共同推出了一项全新的国际快递服务,使芬兰邮政的顾客受益于DHL国际航空快递服务网络。2001年,卢森堡邮政公司与TPG集团共同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集中开展来往于卢森堡以及卢森堡国内的快递业务;法国邮政包裹与物流集团公司与美国的联邦快递公司(FedEx)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法国邮政的客户根据双方协议可以享受联邦快递公司的航空网络服务。
5.1.3 西方发达国家第三方物流市场绩效
从理论上说,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考察西方第三方物流的市场绩效: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角度来看,主要考察第三方物流的规模效应、提高物流资源利用率和提供增值服务增加商品价值等内容;从委托企业来看,主要考察增加生产剩余、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扩大市场占有率等内容;从社会效益的角度看,主要考察扩大经济总量、促进经济增长等内容;从消费者角度看,主要考察增加消费者福利水平、增加消费者剩余等内容。但由于各国物流统计标准和口径的差异,目前还难以按照理论上市场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收集到各国系统的、可比较的数据,因此这里用第三方物流的成本、收入和净收入以及第三方物流提供的服务品种等基本指标描述一下西方发达国家第三方物流的市场绩效。
在表5-2至表5-4中,我们已经对欧洲和美国主要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收入及增长情况进行了分析,得出了第三方物流收入迅速增长的结论。下面从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成本、收入、净收入以及总资产等情况作进一步的分析。
(1)美国UPS公司近六年的经营业绩,见表5-9。由表5-9可以看出,总体上,UPS公司表现出规模大、收益高、增长快的特点。从总量上看,到2004年,该公司的总收入已经达到了365.82亿美元;净收入达到了33.33亿美元;总资产达到了289.09亿美元(2003年数据)。从增长速度看,1999年以来,UPS公司的营业收入稳步增长,年均增长6.36%,其中,国际包裹业务年均增长了10.59%;税前收益年均增长了18.71%;净收入年均增长率达到了30.43%。从业务构成上看,UPS的非包裹业务收入和利润增长最快,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了36.29%和28.72%,表明其物流服务领域不断扩大、内容不断丰富,增值服务增长迅速。
(2)德国邮政集团(Deutsche Post)近8年来的经营业绩,见表5-10。德国邮政集团是全球最大的物流企业之一,2004年其总收入已达到了431.68亿欧元,年均增长17.29%;总资产达到了1553.57亿欧元,比1997年增长了10倍多,年均增长商誉分摊前利润(EBITA)达到了33.47亿欧元,年均增长29.13%;息税前收益达到了29.77亿欧元,年均增长27.09%。在其所有业务中,其金融服务年均增长率达到了111.97%,金融服务的EBITA年均增长64.19%,说明物流增值服务在德国邮政集团受到高度重视,发展最快。
表5-9 UPS经营业绩一览表(1999~2004年) 单位:百万美元
注:数据来源于该公司的年度报告。
表5-10 德国邮政集团经营业绩一览表(1997~2004年) 单位:百万欧元
注:数据来源于该公司的年度报告。
(3)美国Ryder物流公司经营业绩,见表5-11。由表5-11可以看出,Ryder Systen,Inc.公司自1999年以来,总收入基本保持不变,2003年总收入达到了48.02亿美元,总资产为52.79亿美元,净资产达到了34.60亿美元。但其收益增长迅速:税前利润年均增长17.70%,2003年为2.13亿美元;税后利润年均增长18.49%,2003年实现1.36亿美元;净收益年均增长13.75%,2003年为1.31亿美元。
表5-11 Ryder System,Inc.经营业绩一览表 单位:百万美元
注:数据来源于该公司的年度报告。
(4)美国联邦快递FedEx经营业绩,见表5-12、表5-13。由表5-12和表5-13可以看出,1999年以来,FedEx发展迅速,总收入由1999年的167.73亿美元,增长到2004年的247.10亿美元,年均增长8.06%;净收入由1999年的6.31亿美元,增长到2004年的8.38亿美元,年均增长5.84%;总资产由1999年的106.48亿美元,增长到2004年的191.34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到了12.44%。在其总收入中,包裹业务和货运业务两项收入比重最大,但两项收入占总收入之比是逐年下降的,由1999年的80.06%下降到2004年的67.14%,说明联邦快递公司的包括贸易网络等其他业务发展较快,物流服务领域不断拓宽。
表5-12 美国联邦快递FedEx经营业绩 单位:百万美元
表5-13 美国联邦快递FedEx主要业务经营情况 单位:百万美元
(5)Exelplc公司经营业绩,见表5-14Exel plc是Ocean Group plc买下Exel的母公司NFCplc后,与2000合并成立的第三方物流公司,从表5-14来看,新公司成立后,其效益状况并不理想,除总收入略有增长外,总营业利润、年终资产都逐年下降,市场绩效与其他物流公司比存在明显差距。
表5-14 Exel plc公司经营业绩一览表单位:百万英镑
注:数据来源于该公司的年度报告。
从以上5个具有代表性的西方发达国家第三方物流企业经营业绩来看,大部分企业各项经济指标的增长速度比较快,总量规模较大,说明西方发达国家第三方物流市场正处于快速成长期,其市场绩效总体上是不错的。但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表现出良好的经营业绩,快速成长期也是市场竞争比较激烈的时期,竞争能力弱的企业难以有好的表现。
5.2 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结构
5.2.1 中国第三方物流业的定义与构成
(1)中国第三方物流业的定义。对照第三方物流的定义,我们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来考察我国第三方物流业。
由于广义的第三方物流是相对于自营物流而言的,只要物流功能由物品供应方和需求方之外的第三方企业承担,则承担单一、部分或全部物流功能的第三方企业就属于第三方物流企业。从这个概念出发,可以将我国第三方物流业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传统第三方物流企业,主要是提供单一(Single Services)、独立(Separated Services)或集成(Integrated Services)物流功能服务的企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配送、流通加工、包装、货代等物流企业,以及邮政物流企业和批发业物流企业等;二是现代第三方物流企业,主要是提供综合服务(Combined Services)或提供组合服务(Complex Combined Services)的现代化物流专业公司,包括:主要由传统仓储、运输等企业转型而来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由企业物流部门独立出来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以邮政为基础形成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以民营企业为主的新兴第三方物流企业,进入国内的国际第三方物流企业及中外合资物流企业等。
从狭义的第三方物流概念来看,第三方物流企业是指那些能够提供系统化物流服务的第三方企业,它可以向客户提供包括供应链物流在内的全程物流服务和定制化物流服务,主要包括:进入我国的国际第三方物流公司,原国家垄断的交通运输、仓储、邮政等企业改造转型的物流企业,以及为数很少的新兴专业物流企业和中外合资物流企业等;而传统运输、仓储、流通加工、配送、包装、货代等企业则被看成是提供基础物流服务的功能性物流企业。无论是从规模、技术、管理还是从专业人才上看,真正符合狭义第三方物流概念的、能提供系统化特别是全程物流服务的国内物流企业还很少。因此,本章在狭义概念的基础上将适当放宽限定,将从事一个环节以上物流功能的传统运输、仓储等企业作为传统第三方物流企业纳入研究的范畴。
(2)中国第三方物流业构成。根据上述对我国第三方物流业的界定,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分为三类:转型中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新兴第三方物流企业和进入国内的国际第三方物流公司及其合资公司。
转型中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是指正向现代物流组织转型的传统第三方物流企业,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以传统运输或仓储为基础的物流企业,这类企业利用原有运输或仓储资源基础,扩展更全面的综合物流功能,但仍偏重于道路运输或仓储业务以及区域、城市配送业务,如中外运、中远、中储、中商、中物资、中粮等;第二类是以货代为代表的物流企业,这类企业一般是不拥有固定资产与物流设施的代理公司,它们以货代为基础,扩展更全面的综合物流功能,如中外运下属的许多货代企业都属于这类企业;第三类是以邮政为基础的物流企业,这类企业利用中国邮政遍布全国的递送网络提供并扩展全面的综合物流服务,目前这类企业偏重于快递业务。上面是按照物流功能划分转型中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如果按区域范围划分,则可以分为区域性传统物流企业和全国性传统物流企业。区域性传统物流公司主要是指地区的商业储运公司,他们一般依托原来的仓储系统和运输工具,在本地区提供基本物流服务和部分增值服务。多数企业还局限于传统、分离、单一的基本业务,但其收取的服务费用比较低。比较典型的有成都商业储运公司、上海商业储运公司等。全国性传统物流企业主要是由某一传统领域全国性的国有企业演变成的物流企业,如中外运、中邮物流、中铁物流、中远物流、中储物流、中海物流等,他们在各自的行业、领域处于垄断或领先地位,规模都比较大,资金实力较雄厚,且物流设施比商业储运公司要好。这类物流企业一般都能提供全部的基本物流业务和部分的增值服务,但价格较商业储运公司稍高。
新兴第三方物流企业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以生产制造企业为基础剥离出来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这类企业原是大型生产制造企业的内部机构,是制造企业为专注于核心业务,对企业物流资源进行整合和剥离而形成的。这些第三方物流企业借助于企业物流管理的经验与资源优势,在为母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社会物流服务,典型的有海尔物流、宝钢物流、上海百联物流、广东安得物流、北京物美物流等。另一类是顺应市场需求和物流发展的趋势而新创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了在短期内打入市场,规避物流设施投资大、回收期长的风险,这些新创立的企业不少都采取了非资产型的第三方物流代理模式。新设立的企业在国内为数不多、规模不大,但其机制灵活、企业负担小、管理成本低、技术装备精,具有明显的后发优势,典型的有广东宝供、天津大田、上海大通、北京宅急送、浙江炎黄在线等。
国际第三方物流公司是伴随其原有客户一道进入中国市场的,它们为其原有客户进入中国市场提供延伸服务,同时用它们的经营理念、经营模式和优质服务吸引中国企业,逐渐向中国物流市场渗透。如美国总统轮船、联邦快递、联合包裹、美国飞利达、丹麦马士基、德国邮政、日本通运、九川急便、韩国三星、澳门振华、香港嘉里等国际第三方物流公司正纷纷进入或准备进入中国市场。虽然由于政策法规的限制,目前这类外资物流企业在绝对数量上还不多,但它们在物流行业中还是有着相当的影响力。在新设备投资(特别是IT方面)、资金实力、人才、观念、经验和管理方法上,这些企业都有着较大的优势。它们往往能够提供较为全面的、跨地区的服务。但这类企业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的大城市,而且其服务对象主要是三资企业。个别的企业已渗透到内地,如宝隆洋行的物流网络,已覆盖全国50多个城市。另外,由于要负担他们的投资以及大量的人力成本(特别是外籍员工),他们的收费水平也是较高的。部分外资物流企业并不拥有运输车辆、仓库等物流设施,它们主要是提供代理服务,通过转租、联营等方式寻求中方物流企业的合作,如宝隆洋行(EAC)、英之杰(Inchape)、海陆(Sea-Land)、新科安达、马士基、华商、大通等。中外合资物流企业,如大田联邦快递、中外运敦豪、志勤美集物流、英运物流等,都在迅速扩大中国物流市场业务。
5.2.2 中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数量与市场集中度
(1)中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数量。从卖方数量上看,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数量庞大。目前,我国从事与物流相关业务的公司数量达到了3.6万家,[11]其中第三方物流企业1万多家,在这1万多家第三方物流企业中,新兴第三方物流企业(包括新设立的和企业剥离出来的两类)和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第三方物流企业及其合资企业数量非常少,由传统物流企业转型过来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占了绝大多数。从买方数量上看,我国第三方物流需求企业更多。首先,外资企业数量大,到2003年9月,我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53735家,合同利用外资4882.04亿元;世界500强中绝大多数都在我国进行了投资,共设立3000多个项目,涉及所有制造领域以及多数服务领域,分布在除西藏和宁夏的全国其他所有地区,[12]这些外资企业及其合资公司构成了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需求的主体,如通用汽车、戴尔、摩托罗拉、麦当劳等。其次,以高新技术、连锁经营和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新兴企业数量增长快,这些企业对物流服务的及时性、准确性要求较高,正成为我国第三方物流需求的重要来源。再次,进行公司化改造的国有企业越来越多。目前,全国14000多家国有大中型企业中,1/3以上进行了公司化改造,其中不少企业着手对传统物流管理模式进行改造,逐步剥离物流资产,外包物流业务,特别是汽车、家电、医药等行业的大型企业,越来越多地寻求物流外包。
(2)市场集中度。无论是从平均物流资产占有量还是平均收入水平上看,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规模都是很小的。2001年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最大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收入规模不超过8亿元,占市场份额不超过2%,市场集中度很低。这种情况是我国第三方物流正处于起步和形成阶段的正常反映。为了进一步研究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集中度的表现,我们选择了12家已经上市的主营业务包括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企业进行统计分析,其中有7家企业主要从事第三方物流服务,是本书研究的重点。这12家企业及其基本情况见表5-15。
表5-15 12家第三方物流上市公司基本情况(2003年)单位:万元
数据来源:中国证券网:2002年中期深、沪上市公司主要财务指标一览表。
由表5-15可知,这12家上市公司主营业务都包括交通运输、仓储等物流活动,因此从广义的角度上看,它们都是第三方物流企业。2003年,这12家公司共实现以交通运输物流、仓储物流为主的物流收入179.46亿元,平均物流收入14.96亿元;总资产724.72亿元,平均总资产60.39亿元。其中,外运发展(中外运空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中储股份(中储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中远航运(中远航运股份有限公司)、南京水运(南京水运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中海海盛(中海海盛船务股份有限公司)、宁波海运(宁波海运股份有限公司)和捷利股份(捷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7家企业的交通运输、仓储等物流总收入为56.31亿元,平均8.04亿元;总资产101.86亿元,平均14.55亿元。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科技信息部、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统计测算,2003年国内交通运输物流业实现增加值2953亿元,仓储物流业实现增加值90亿元。考虑到物流服务的中间产品很少,物流服务的收入与增加值相差较小,如用增加值替代物流收入,则可以粗略计算这12家上市公司占全国第三方物流业(广义)的比重。从收入角度看,12家企业的集中度为:(www.xing528.com)
CR12=12家企业实现的物流收入/交通运输、仓储物流业收入
=179.46/(2953+90)=0.059
其中,物流收入最高的是东方航空,它的物流收入达到了32.22亿元,占交通运输、仓储业总收入的比重为1.05%;12家企业物流收入占交通运输、仓储业总收入的平均比重为0.5%。外运发展、中储股份、中远航运、南京水运、中海海盛、宁波海运和捷利股份7家主要提供货物运输、仓储物流服务的企业的集中度为:
CR7=7家企业实现的物流收入/交通运输、仓储物流业收入
=56.31/(2953+90)=0.019
其中,外运发展收入最高,为30.03亿元,占交通运输、仓储物流业总收入的比重为1.00%;7家企业物流收入占交通运输、仓储业总收入的平均比重为0.26%。
由于上述12家第三方物流上市公司并不一定就是我国第三方物流行业中最大的企业,同时又由于收入与增加值之间的差别,因此以上两组数据并不十分准确,得出的集中度是非常粗糙的,但它确实反映了我国第三方物流低集中度市场结构的基本情况,表明我国第三方物流组织正处于起步和形成阶段。
5.2.3 中国第三方物流产品差别化与进退壁垒
(1)第三方物流产品差别化。上文已经指出,第三方物流产品差别具体表现在物流服务内容、服务范围、服务形式、服务期限和服务质量五个方面。
从服务内容上看,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的服务主要集中运输和仓储两大物流功能上,但在具体服务上还是有区别的。就运输来说,从运输形式上看,有的主要提供铁路运输,如铁龙股份;有的主要提供公路运输,如盐田港A;有的主要提供水上运输,如中远航运;有的主要提供管道运输;有的提供航空运输,如东方航空。从运输范围来看,有的企业主要提供中转运输,有的主要提供干线运输;有的企业主要提供国际运输,有的企业则主要提供国内运输。从运输的内容来看,有的主要提供特种杂物运输,有的主要提供原油运输等。
从服务质量上看,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的物流服务主要有服务效率和服务成本两方面的差异。服务效率主要体现在信息的及时准确、作业速度的快慢、服务内容完整与残缺、货损率的高低、服务态度好坏、有没有网络服务、能不能满足需求波动等。服务成本是指外包物流的企业所支付给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费用与内部相关的管理费用之和,服务成本的高低是服务质量的重要体现。
从服务范围来看,有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只能提供单一功能的物流服务,如纯粹的运输公司、仓储公司等;有的企业能提供两项或多项功能的组合式服务,如上面介绍的12家第三方物流上市公司;有的第三方物流可以提供供应链管理的全部物流功能的服务,如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第三方物流企业,像Exel、UPS等。
从服务形式看,有三种形式:一是主要在物流需求企业所在地提供服务的消费者定位服务,如捷利股份所提供的配送服务等;二是主要在第三方物流企业所在地提供服务的生产者定位服务,如盐田港A、上港集装箱等提供的装卸服务;三是以双方所在地为主要服务地的生产者、消费者定位服务,如中储股份等。
从服务期限看,可分为一年以内的短期物流服务、一年到三年的中期物流服务和三年以上的长期物流服务。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所提供的服务期限已经包括了短、中、长三类服务。
(2)第三方物流行业进入和退出壁垒。我们已在第3章对第三方物流业进入和退出壁垒进行了分析,我们认为,进入障碍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制度障碍、规模经济障碍、技术障碍和人才障碍。我国第三方物流业同样存在这四个方面的进入障碍,但程度比较低,且具有一些不同的特点。
从制度障碍上看,我国目前最突出的问题是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还没有被打破,行业封锁、地方保护的现象比较严重,它不仅给有效整合、利用社会物流资源带来障碍,阻碍传统第三方物流向现代第三方物流的转型,也提高了新组建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进入门槛。
从规模经济障碍上看,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平均规模很小,表面上看似乎规模经济障碍很小,但由于这些企业大部分都是从传统仓储企业转型过来的,达到经济规模的很少,而且差距较大;如果要转变为现代第三方物流公司,特别是要提供全球范围物流服务,则需要大幅度增加投资,迅速扩大市场占有,因此,难度较大,这是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型的规模经济障碍。对于准备进入第三方物流的新组建企业来说,巨大的资产投入、比较高的服务成本以及我国不完善的金融市场是其进行第三方物流业最主要的规模经济障碍。
从技术障碍上看,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信息技术应用总体上比较落后,传统物流向现代第三方物流转型需要全面更新、改造和提升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这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也需要较长的时间来完成,这是传统物流企业的转型障碍。对于新组建第三方物流公司来说,投资建立适应第三方物流需要的管理信息系统,同样需要很大的资源投入、较高的运作成本以及较长时间的磨合,它是新组建第三方物流公司最主要的技术障碍。
从人才障碍上看,我国的第三方物流正处于起步和形成阶段,物流专业人才普遍缺少,特别是具有物流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的策划、管理、组织、协调、运作等方面的专家严重不足,它不仅对于我国传统物流企业转型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也是新组建第三方物流公司的一个主要进入障碍。
我国第三方物流业的退出壁垒同样包括专用资产沉没费用障碍、专门人才转业费用障碍和制度障碍三个方面。
综合企业数量、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化以及行业进入和退出壁垒等几方面特征,我国第三方物流属于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
5.3 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行为与绩效
5.3.1竞争行为
从总体看,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业的竞争是一种无序的、近似无差别的低水平竞争,有效竞争的格局远未形成;同时,尽管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平均规模很小,规模垄断能力弱,但体制因素导致的局部垄断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
(1)我国第三方物流业的竞争主体多样而且混乱。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的竞争主体既有上面提到的三类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也有拥有物流设施(设备)和能力的工商企业;同时,由于物流企业标准与物流企业分类标准的不完善,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物流企业没有依据,使一些不具备条件的企业也进入了第三方物流市场,造成第三方物流市场特别是仓储与运输环节的混乱和无序竞争。由于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不完善的信用体系以及技术水平的落后等因素,这些竞争主体之间还没能根据物流流程优化的要求形成必要和合理的分工关系,上下游企业之间和从事不同物流作业环节的企业之间的供应链关系没有理顺,真正物流战略联盟还只是停留在概念上。在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规模比较有限的情况下,过多竞争主体的涌入,一方面会导致某些领域或地区第三方物流市场的过度竞争;另一方面也会给规范和管理第三方物流市场带来困难,造成第三方物流市场的无序竞争。
(2)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竞争内容的领域比较窄。发达国家第三方物流企业依托先进的物流技术和管理方式以及物流专业人才资源,在提供基本物流功能服务的基础上不断拓展供应链全过程的物流管理和运作,第三方物流企业竞争的重点已转向供应链整体优化和总体服务水平的提高上。而我国绝大多数第三方物流企业目前尚不具备为工商企业提供供应链管理以及全程“一站式”物流管理的能力。同时,由于工商企业本身信息化程度也比较低,其内部物流功能整合和一体化也处在起步探索过程中,工商企业对全方位物流服务的市场需求还比较少。因此,我国第三方物流提供的还主要是针对物流过程的某些环节的基础性物流服务,如运输、仓储等,而物流系统规划、信息系统设计和管理、订单履行和实现等增值服务开展得非常少。据调查,在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中,主营业务为干线运输的占41.2%,为仓储的占34.5%,为配送的占22.2%,为信息处理的占8.2%,为包装的占4.1%,为流通加工的占3.6%。这些数据说明我国第三方物流组织的竞争范围窄、竞争层次和水平低。
(3)我国第三方物流组织的竞争形式仍以价格竞争为主。由于信息技术、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的落后,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能够提供的服务比较单一,特别是集中在运输和仓储等传统物流活动方面,因此从内容上看是无差别竞争占据主流,它也就从根本上决定了第三方物流企业价格竞争形式的主导地位。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上,物流系统规划、物流信息系统设计、供应链管理等高层次物流服务的供给能力严重不足,而传统运输、仓储等基础性物流服务从总体上看却处于供过于求的买方市场格局,特别公路运输、货运代理、仓储等方面的市场开放程度较高,市场供给能力普遍过剩。[13]这就使得围绕传统运输、仓储、货运代理等基础性物流服务的价格竞争十分激烈,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盈利能力受到削弱,服务质量和效率都难以提高,降低了工商企业的满意度,从而直接影响了第三方物流市场的扩大和第三方物流组织的发展。
(4)我国第三方物流组织竞争范围狭小,局部非效率垄断不同程度的存在。在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上国有企业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这些企业绝大多数都是从计划经济时期运输、商业、物资、粮食等部门的储运企业转型过来的,其中有的是国务院部门直属企业,有的是地方企业,它们的传统经营范围比较明确,主要是其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的势力范围。由于我国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尚未打破,部门利益、地方利益的冲突依然严重,行业封锁、地方保护还普遍存在,再加上我国物流市场对外开放的脚步比较缓慢,使得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上还不同程度存在局部垄断的现象。这种局部垄断的形成并不是由于规模经济、产品差别化或资本需求等因素的原因,而是由于条块分割的体制因素造成的,它是在低规模基础上实现的,因此,效率损失严重。不打破这种局部垄断,全国统一开放的物流市场就难以形成,第三方物流组织也就难以实现有效竞争。
5.3.2 技术行为
物流是一个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甚至跨国界的活动,现代物流业是技术密集型行业,它与传统的运输、仓储等劳动密集型或资源密集型行业有着本质的区别。现代物流技术包括信息技术、运输技术、配送技术、装卸技术、自动化仓储技术、库存控制技术、包装技术等,其中信息技术是现代物流的核心,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是物流产业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条件。由多种信息技术集成的物流信息系统,对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等各个环节的作业中产生的大量信息进行及时有效的收集、处理和分析,是实现第三方物流目标的重要保证。当前,国际第三方物流业是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比较普遍和成熟的领域,我国第三方物流业从总体上看,各类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普及的程度还不高,发展也很不平衡,物流信息管理尚未实现自动化以及跨部门、跨企业的信息共享。据中国仓储协会的调查,2002年我国只有39%的物流企业建立了信息系统;在已建立信息系统的企业中,37%用于业务管理,26%具有远程通信功能,34%具有查询功能,仅有17%的具有决策分析功能。
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具体描述我国第三方物流技术行为特别是应用信息技术的行为。一是计算机和网络应用情况较好,据统计,2002年第三方物流企业中计算机普及率已达到95.5%,实现了计算机网络化的企业占58.6%,但网络技术应用仍然停留在初级水平上,增值网、局域网、企业网站等普及水平较低,利用互联网开展电子商务、电子物流等仅在少数企业中开始探索。二是信息系统技术应用程度较低,运用EDI技术实现信息快速交换的企业占34.1%;运用条形码技术实现信息快速输入和有效管理的企业占34.1%;采用POS系统进行商品数据快速、准确传递的企业占9.8%;运用EOS的企业占7.3%;运用GPS卫星定位跟踪系统的企业占2.4%。三是利用各种系统集成软件技术优化配置物流作业的企业还非常少,如企业资源计划(ERP)在流通企业中实施的比例2002年仅为3%左右,即使是采用最广泛的配送需求计划(DRP)在我国物流企业中也只有48.2%采用。四是信息系统应用领域较窄,由于多数企业正处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型阶段,少部分新物流企业因资金、技术等因素的局限,难以一步到位建立覆盖全面功能的信息集成系统,因此大多数企业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还处于局部应用的水平;这些应用领域主要包括:企业内部办公自动化,海运/陆运业务流程管理,海关、三检电子口岸,仓储管理,运输调度与货物跟踪,车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信息统计分析等领域。
5.3.3 市场绩效
由于我国的物流管理体制、物流技术标准和物流统计体系等还很不完善,对物流数据特别是对第三方物流的统计严重不足也比较混乱,因此,尚没有准确的第三方物流市场绩效的统计数据。本节主要从我国第三方物流业规模效益以及具有代表性企业的经营业绩两个方面对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绩效进行粗略分析。
(1)第三方物流业规模效益。我们可以利用间接和直接的数据对我国第三方物流组织规模效益进行大致的判断。
一是全国社会物流总值高、增长快,经济发展对物流需求越来越大。2003年全国社会物流总值达到295437亿元,同比增长27%,每一单位GDP的物流需求系数由1991年的1∶1.4扩大到1∶2.5。
二是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比例尽管呈下降态势但比重仍然很高,2003年全国社会物流总成本为24974亿元,占当年GDP比例为21.4%,这一比例比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高出1倍多。
三是物流业增加值稳步上升,2003年国内物流业共实现增加值7880亿元,同比增长10.5%,其中交通运输物流业增加值为2953亿元,仓储物流业增加值为90亿元,批发业物流增加值为4530亿元,配送、流通加工、包装物流业增加值为243亿元,邮政物流业增加值为63亿元。
四是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2003年国内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5594亿元,同比增长11.3%。
以上四个方面都是国内物流的总量指标,其特征是总量大,增长速度比较快。由于第三方物流的规模及其扩张速度与国内物流总量关系密切且成正比,因此,国内物流总量大、增长速度快也就意味着我国第三方物流作为一个行业整体,具有一定初始规模,且扩张速度比较快。
第五个方面是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规模的一些具体指标,据统计,到2002年底,我国从事物流业务的企业约有3万多家,其平均占有的资源很低:每家员工数量259人,经营网点只有5个,仓库面积4.7万平方米,运输车辆、起重设备拥有量都非常低,见表5-16。[14]
表5-16 我国物流企业平均资源占有状况
另据美国美世顾问公司与中国物流采购联合会的调查,2001年我国现代第三方物流市场的规模为400亿元,但以年30%的速度上升,到2003年,现代第三方物流市场的规模已超过600亿元。目前中国约有10000~15000家第三方物流企业。[15]以10000家企业计算,则2003年第三方物流企业平均收入规模为600万元/家,如果以15000家企业计算则第三方物流企业平均收入规模为400万元/家。由国家经贸委和南开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共同组织的《2002年中国现代物流发展状况调查报告》提供的数据显示,尽管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规模很小(2001年为400亿元),但仍没有一家第三方物流企业拥有超过2%的市场份额。这也就是说我国2001年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平均年收入规模在400万~600万元,最大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物流年收入规模在8亿元左右,这种规模与国际第三方物流企业是无法相比的。
(2)具有代表性的企业经营业绩。在5.2.2中,本书曾选择了国内12家已经上市的主营业务包括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企业进行了统计分析,现对其中的前7家企业经营业绩列表分析如下,见表5-17、表5-18、表5-19、表5-20、表5-21、表5-22和表5-23。
表5-17 中储股份经营业绩一览表(2000~2004年) 单位:百万元
注:数据来源于该公司的年度报告。
①本节各表中的主营业务收入均包括非物流收入。
表5-18 中远航运经营业绩一览表(2000~2004年) 单位:百万元
注:数据来源于该公司的年度报告。
表5-19 中海海盛经营业绩一览表(2000~2004年) 单位:百万元
注:数据来源于该公司的年度报告。
表5-20 外运发展经营业绩一览表(2000~2004年) 单位:百万元
注:数据来源于该公司的年度报告。
表5-21 宁波海运经营业绩一览表(2000~2004年) 单位:百万元
注:数据来源于该公司的年度报告。
表5-22 南京水运经营业绩一览表(2000~2004年) 单位:百万元
注:数据来源于该公司的年度报告。
表5-23 捷利股份经营业绩一览表(2000~2004年) 单位:百万元
注:数据来源于该公司的年度报告。
从以上7家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状况看,5家公司经营状况较好,发展较快;2家企业经营状况不佳,发展较慢。
(1)主营业收入(包括非物流收入)。除捷利股份外(缺2004年资料),2004年其他6家公司共实现主营业收入114.72亿元,平均实现19.12亿元。收入最高的为外运发展,2004年达到了38.15亿元;最低的为中海海盛,2004年实现5.62亿元。除捷利股份负增长外,其余6家公司主营业收入均实现了正的增长,其中,中储股份增长最快,年均增长66.62%;中远航运年均增长43.18%,外运发展年均增长38.19%,宁波海运年均增长36.82%;最低的为中海海盛,但年均增长率也达到了6.98%。
(2)净利润。2004年7家公司共实现净利润10.83亿元,平均实现净利润1547万元。最高的为外运发展,2004年净利润达到了3.99亿元;2004年净利润达到亿元的还有中远航运(3.75亿元)、南京水运(1.74亿元)。除捷利股份和中海海盛净利润出现负增长外,其他5家公司都实现了正的增长,其中,中远航运增长最快,年均增长率达到了46.24%;外运发展年均增长22.02%,南京水运年均增长10.67%;最低的为宁波海运,年均增长率为0.59%。
(3)总资产。除捷利股份外(缺2004年资料),2004年其他6家公司共拥有资产132.99亿元,平均拥有资产22.16亿元。总资产最多的外运发展,2004年达到了37.44亿元;中远航运为31.09亿元,中储股份为23.17亿元,南京水运为18.17亿元,宁波海运为12.27亿元,中海海盛为10.85亿元。捷利股份2003年总资产为5.61亿元。除中海海盛负增长外,其余6家公司的总资产都实现了较快的增长。其中,中远航运增长最快,年均增长率达到了51.90%;中储股份年均增长30.27%,南京水运年均增长17.38%,外运发展年均增长17.10%,捷利股份年均增长10.50%,宁波海运年均增长7.26%。
因此从总体看,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处于较快的成长期,市场绩效表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
【注释】
[1]王佐.美国第三方物流产业发展研究.中国物流与采购[J].2004,4:18-23.
[2]王兴中.欧美第三方物流.国际商业技术[J].2002,2.
[3]李松庆.第三方物流论[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268.
[4]王佐.美国第三方物流产业发展研究.中国物流与采购[J].2004,4:18-23.
[5]李松庆.第三方物流论[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270-300.
[6]王佐.美国第三方物流产业发展研究.中国物流与采购[J].2004,4:18-23.
[7]李松庆.第三方物流论[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270-300.
[8]储雪俭主编.现代物流管理教程[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2003.117-122.
[9]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编:中国物流发展报告(2003~2004)[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4.456-457.
[10]王焰、高明花.日美第三方物流业的对比及发展.商品储运与养护[J].1999,4:25-27.
[11]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主编.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报告(2002).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79.
[12]李雄.2003年中国第三方物流发展回顾与2004年展望.论文荟萃.http://www.chinawuliu.com.cn.2004.5.16.
[13]王微.现代信息技术革命与物流产业的发展趋势.物流技术[J].2003,1:3-8.
[14]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经济运行局主编.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报告(2002).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79-80.
[15]丁俊发.2003年中国物流业发展特点与2004年展望.http://www.chinawuliu.com.cn,2004.5.1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