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尔·金特》第二组曲
《培尔·金特》第二组曲也包括四首乐曲,分别是《诱拐新娘(英格丽德的悲叹)》,《阿拉伯舞曲》,《培尔·金特的归来(海上暴风雨之夜)》,《苏尔维格之歌》。
第一首 “诱拐新娘”
原为第二幕之前的幕间曲。主人公在乡村的一次婚礼上,拐走了朋友的新娘英格丽德,把她带到山上,玩弄够了又将她遗弃,说他真正爱的是索尔维格。这段音乐以英格丽德为主要形象,表现出一种非常激动和无奈的情绪,堪称为一首奇妙的挪威哀歌。引子为2/4拍,由附点的节奏、快速的十六分音符组成,有弦乐奏出,激怒的快板中,乐队发出刺耳的声音,描述培尔·金特抢新娘的惊心动魄的情景。随后节奏一转,节奏变为3/4拍,速度放慢,小号的三连音、圆号的长音暗示着山上妖魔的气息。引子主题又重复一遍,令人印象深刻。第一、二小提琴齐奏出主题旋律,忧郁、哀叹。G小调,3/4拍。
谱例264
小调式的暗淡色彩,缠绵的旋律在小提琴低音区进行着,如诉如泣,表达了英格丽德呗遗弃的痛苦、悲叹。
引子和尾声为2/4拍,G小调。
谱例265
连续的附点及先松后紧的节奏变化,生动地刻画了培尔·金特拐骗英格丽德惊慌的神态。
第二首 “阿拉伯舞曲”
原为第四幕中阿拉伯舞蹈场面的配乐。乐曲带有女声合唱,意欲描绘东方的“异国”情调。乐队使用了短笛、三角铁、大鼓、小鼓、铃等打击乐器,具有奇异的音响效果。乐曲为复三部曲式结构,第一部分与再现部曲式活泼欢快。
谱例266
在多次反复中,不断变化调性,然后结束在本调上。(www.xing528.com)
中间部分由单三部曲式构成,两端转为A和声小调,在小提琴的抒情性旋律下面,大提琴奏着优美的对比复调,情趣幽雅安详。中段转同名A大调,色彩i明朗,以波音状的动机构成节奏性的曲调,轻盈纤巧。
第三首 “培尔·金特的归来(海上暴风雨之夜)”
原为第五幕的前奏曲。描写了培尔·金特结束流浪生活乘船返乡,船行近挪威海岸时,忽遭暴风雨,船被击沉的情景。乐曲主要由两个乐思构成,一个是向上四、五度音程的连续大跳的旋律,像是船只在同暴风雨搏斗;一个是围绕E音起伏的旋律,像是船只的艰难行进,两个动机的交错出现推向暴风雨之夜的高潮,其间,半音上下起伏的旋律片段,犹如海在咆哮,浪在滚动,是阴暗、不祥的征兆。升F小调,6/8拍。
谱例267
第四首 “苏尔维格之歌”
原为诗剧第四幕第十场配乐。挪威北部森林中的一间茅屋,苏尔维格坐在门前,等候培尔·金特的归来,她唱着:“冬去春来,周而复始,总有一天,你会回来。”编入组曲的这首乐曲,经作者改编为纯器乐曲,去掉了原来的歌唱声部。乐曲的旋律十分优美,荡漾着哀愁的第一主题和洋溢着希望的第二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是整部组曲中的名篇,也是格里格最成功的创作之一。乐曲结构为带引子、尾声的单二部曲式。开始的引子平稳、抒情。
第一部分旋律是A小调,4/4拍,行板,节奏比较均匀。
谱例268
第二部分旋律是A大调,3/4拍,小快板,节奏长短相同,与第一部分形成鲜明的对比。
谱例269
尾声的头两小节与引子基本相同,后面五小节加以变化。
关于易卜生的这部诗剧,格里格曾在他《第二组曲》的扉页概括作了这样的说明:“培尔·金特是一个病态地沉溺于幻想的角色,成为权迷心窍和自大狂妄的牺牲品。年轻时,他就有很多粗野、鲁莽的举动,经受着命运的多次捉弄。培尔·金特离家出走,在外周游一番之后,回来时已经年老,而回家途中又遇翻船,使他像离家时那样一贫如洗。在这里,他年轻时代的情人,多年来一直忠诚于他的索尔维格来迎接他,他筋疲力尽地把脸贴在索尔维格的膝盖上,终于找到了安息之处。”尽管第二组曲中的《苏尔维格之歌》确属杰作,但总的说来还是第一组曲更为流行。选入两套组曲的八首乐曲,只按音乐的要求编排,完全不受原剧情节发展的牵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