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D大调第一弦乐四重奏-如歌的行板:经典音乐名作赏析

D大调第一弦乐四重奏-如歌的行板:经典音乐名作赏析

时间:2023-1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D大调第一弦乐四重奏》之“如歌的行板”柴可夫斯基的这首弦乐四重奏创作完成于1869年,由四个乐章构成,其中,以第二乐章《如歌的行板》最为著名,而《D大调第一弦乐四重奏》也正因有这个杰出的乐章,才特别受到世人的钟爱。柴可夫斯基十分喜爱这首悠长缓慢、情感真挚的歌曲,将其作为这首乐曲第二乐章的主题,并将这一乐章起名为《如歌的行板》。《D大调第一弦乐四重奏》之“如歌的行板”后来成为柴可夫斯基最著名的旋律。

D大调第一弦乐四重奏-如歌的行板:经典音乐名作赏析

《D大调第一弦乐四重奏》之“如歌的行板”

柴可夫斯基的这首弦乐四重奏创作完成于1869年,由四个乐章构成,其中,以第二乐章《如歌的行板》最为著名,而《D大调第一弦乐四重奏》也正因有这个杰出的乐章,才特别受到世人的钟爱。动人心弦的主题来自乌克兰民歌。1869年,柴可夫斯基住在基辅附近卡门她妹妹的庄园里。有一天,他正在写歌剧《女水神》的管弦乐总谱,忽然听到窗外粉刷墙壁的泥水匠在唱歌,唱得异常动人。这是一支名叫《寂寞的凡尼亚》的乌克兰民歌。柴可夫斯基十分喜爱这首悠长缓慢、情感真挚的歌曲,将其作为这首乐曲第二乐章的主题,并将这一乐章起名为《如歌的行板》。

乐曲用复三部曲式写成,演奏时,四件弦乐器都加上弱音器,使得奏出的音色带有朦胧、暗淡、情调凄婉的色彩,音乐形象内在,是心灵创痛的抒发。

第一部分的第一主题是原民歌主题,悠长缓慢、沉郁伤感,其中屡次下行的旋律,更加便显出忧郁和沉思的情绪色彩,十分婉转动听。由第一小提琴奏出主题:

谱例251

第一段的第二部分是主题的继续与变形,由中提琴模仿着演奏出来:

谱例252(www.xing528.com)

第二段,略为明朗,在大提琴拨奏的背景下奏出了一个五声音阶式的音调由第一小提琴奏出热切而哀伤音调,它仿佛是在诉说、祈求,又像是在痛苦的呻吟:

谱例253

第三段是第一主题的压缩似再现,先在提琴的中音和高音上分别出现一遍主题,并运用了复调的手法进行发展,各个声部以不同的力度重复叙述着主题,其旋律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心中难以排遣的郁积心情

尾声较长,由第一小提琴在G弦上奏第二段祈求的主题,然后出现第一主题的变奏,呜咽的音调深化了抑郁与哀愁的情感。最后乐曲以两个明亮清澈的和弦,平和地在梦幻般的音乐声中结束。

《D大调第一弦乐四重奏》之“如歌的行板”后来成为柴可夫斯基最著名的旋律。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在听这一乐章时,曾催然泪下。并说通过这一作品使他“接触到忍受苦难人民的灵魂深处。”鲍恩和巴尔巴拉在《挚爱的朋友》一书中说:“《如歌的行板》是柴可夫斯基的代名词,正如亨德尔的《广板》一样,世人有时简直忘了作者还写过别的作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