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匈牙利狂想曲第六首》:经典音乐名作赏析

《匈牙利狂想曲第六首》:经典音乐名作赏析

时间:2023-1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匈牙利狂想曲第六首》浪漫主义时期是作曲家一个感情宣泄的时期,同时也是民族觉醒的时期。这一时期,他写出不少富有民族斗争性的音乐,19首《匈牙利狂想曲》便是典型的作品。第二阶段,以《匈牙利民族旋律》作为雏形,将其中的曲调加以修整,创作成19首《匈牙利狂想曲》。《匈牙利狂想曲》共19首,其中第六首被现如今的钢琴家演奏的最为频繁。

《匈牙利狂想曲第六首》:经典音乐名作赏析

《匈牙利狂想曲第六首》

浪漫主义时期是作曲家一个感情宣泄的时期,同时也是民族觉醒的时期。许多音乐家都利用本民族的音调素材作为基础来谱写音乐。如波兰的肖邦、挪威的格里格、捷克的斯美塔那等等。而19世纪处于奥地利统治之下的匈牙利国家,在这腥风血雨的战斗中也涌现出一批批爱国音乐者,李斯特就是其中之一。这一时期,他写出不少富有民族斗争性的音乐,19首《匈牙利狂想曲》便是典型的作品。狂想曲的名称在希腊文中有民族史诗的意思,而李斯特本人解释为“爱国的意旨”。这部“民族史诗”的创作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准备阶段,1846年李斯特从国外演出回国时,正是匈牙利民族运动的高涨时期,被人们爱国的热情深深感染,坚定了他为谱写音乐的决心。因此,他到劳动人民阶层观看民间舞蹈,搜集民歌并配上简单的伴奏,整理成《匈牙利民族旋律》出版。他去民间采风的时候,当地流浪的吉卜赛人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他说,“我们和他们一起行动,和他们一起睡在露天星空之下,和他们的孩子开玩笑,给他们的年轻姑娘赠送礼物,与他们的头领闲谈,在他们的篝火前和他们一起听他们的演奏。”吉卜赛人低贱的社会地位和他们自由不羁的性格令李斯特大受感动,这也成了他后来作品《匈牙利狂想曲》的气质和风格。第二阶段,以《匈牙利民族旋律》作为雏形,将其中的曲调加以修整,创作成19首《匈牙利狂想曲》。他说,“这是学习祖国音乐的结果。”

《匈牙利狂想曲》共19首,其中第六首被现如今的钢琴家演奏的最为频繁。这首作品在1853年创作和出版,以当时匈牙利城市的流行歌曲素材为基础。乐曲由特色鲜明的四个主题乐段组成。

第一乐段的分为二个主题,且都重复一次。它们选自《匈牙利民族旋律》的第五首《柯罗皮兹基之歌》,这首歌曲运用了匈牙利民间广泛流行的招募新兵时表演的歌舞曲《威尔本科什》(Verbunkos),该词源于德文Werbung,意为征募、招募。第一主题开始部分节奏简单,刚劲有力,每一小节的弱拍的重音都是在与舞蹈的顿足的动作相配合,这个曲调让人想起匈牙利士兵们神气威风行进的脚步以及募兵舞中刚健的舞姿。第二主题稍显柔和,较深情。最后一段华彩中结束,给人以美妙的遐想。

谱例138

第二乐段的主题选自1843年匈牙利出版的《日光照射出来了》的歌集。这段音乐速度较快,情绪活泼轻巧。同一旋律在高八度重复演奏,音色更加清澈,这种音色上的对比形成情绪的升华。在节奏上多次运用切分音,先是四小节出现一次,后来八小节内才出现一次,这种特殊的节奏由于使乐曲的强弱发生变化,打破了四二拍子的强弱规律,可以理解为民族舞蹈中顿足的动作。

第三乐段的主题选自流行歌曲《黄色的金龟子》。这首歌曲可能作于18世纪末,在19世纪初得以广泛传播。歌曲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民族文化,其曲调含有募兵舞曲和库努兹歌调的特征。歌词大意是:“五月的金龟子,黄色的金龟子……苦难的夏天燃烧着我的胸膛,自从心上人夺取了我的心……”19世纪上半叶的大诗人裴多菲曾在1848年6月在《我的故乡》这首诗中,应用了这首流行歌曲的第一句歌词作为每一段的结束句。借此表达他对童年的回忆和对故乡的思念:

我出生在这地方,

在这平坦美丽的草原

这城市是我的摇篮,

我保姆的歌还在荡漾,

我又听到那儿歌的声浪:

“金龟子!黄色的金龟子!”

我离开它的时候还是个孩子,

回来的时候已是个成年人,(www.xing528.com)

呵!过去了整整二十年,

满载着痛苦和欢乐,

二十年是怎样渡过呀?

“金龟子!黄色的金龟子!”

像是树枝间可爱的小鸟,

到处飞翔着我的想象,

它又像采花的蜜蜂

采集了过去美好的回忆,

这处处引人留恋的地方……

“金龟子!黄色的金龟子!”

……

李斯特把这个曲调在旋律中加了许多倚音和装饰性的经过句,使旋律更富于花样性。这是一段说唱型音乐,节奏舒缓,并且在一些音上加了延长记号,使得节奏更加自由。运用了许多长音,似在深情的倾诉。它把人带到对古老匈牙利的回想中,尽显思乡之情。

第四乐段是《夫里斯卡》舞曲,主题选自《匈牙利民族旋律》的第十一首。在快速节奏带动下欢畅活泼,情绪随着将同一主题七次的变奏下逐渐走向高潮。第一次变奏在旋律基础上高八度双音重复,音色略显浑厚。第二次变奏由降B大调转到远关系的D大调,情绪再次升华,在伴奏声部中,将B音用还原B和降B轮换,这种在调式六级音上的变化形成D自然大调和和声大调的对比,使色彩明暗不定。经过几小节的连接后进入第三次变奏,作者把乐曲八度双音的结束音变成由同音高的音多次反复,类似于弹拨乐器的轮指,使乐曲更富有跳跃性。第四次主题回到降B大调,高音区八度双音与低音区的重音形成对比,富有韵律,好似观众在为这动人的音乐鼓掌助威。伴奏的主、属和弦一致,像匈牙利的大扬琴。第五次在高音声部琶音形式的伴奏下,主题在低音声部出现。第六次起速度由快板变成急板。第七次由双手各以八度的形式来弹奏主旋律,力度增大,速度增快,织体更加丰富雄厚,音乐越热烈,最后在高潮中结束全曲。

这部狂想曲自始至终都洋溢着民族节日欢腾的气氛,是一部反映匈牙利生活习俗和民族文化的佳作。这首乐曲富含了新颖的节奏、和声,大大地促进了浪漫主音乐作曲技术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它将匈牙利民族文化以全人类共通的音乐艺术形式得以展现,令后人无不为之赞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