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经典音乐赏析:《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

经典音乐赏析:《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

时间:2023-1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贝多芬开始构思并动笔写《第五交响曲》是在1804年,但是这部作品直到1808年才完稿、与《第六田园交响曲》和钢琴奏鸣曲《热情》、《华尔斯坦》、歌剧《费德里奥》和三种《莱奥诺拉序曲》等上演于维也纳剧院,由贝多芬本人亲自指挥。其中,以这部《第五交响曲》最为显著,影响广泛而深远。《第五交响曲》,人们通常称作“命运”交响曲。谱例60随后,在大调上,作为连接,圆号奏出“命运”动机的变体。

经典音乐赏析:《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

《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

贝多芬开始构思并动笔写《第五交响曲》是在1804年,但是这部作品直到1808年才完稿、与《第六田园交响曲》和钢琴奏鸣曲《热情》、《华尔斯坦》、歌剧《费德里奥》和三种《莱奥诺拉序曲》等上演于维也纳剧院,由贝多芬本人亲自指挥。所有这些作品都堪称是辉煌巨著,每一部后来都成为传世之作。其中,以这部《第五交响曲》最为显著,影响广泛而深远。恩格斯曾对这部作品作出这样的评价,他在给妹妹的去信中说到:“要是你还没有听到这部壮丽的作品的话,那你这一生可以说是什么音乐也没有听过。”

贝多芬所处的时代,政权更迭频繁,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和惶然无措之中。受“启蒙运动”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他憎恨封建专制统治,同情受苦受难的人民大众,鼓励人们团结起来向压迫反抗,争取平等、自由、共和。

《第五交响曲》,人们通常称作“命运”交响曲。原因是,整部作品的主导动机就像“命运的叩门”,这个形容出自贝多芬本人之口。据辛德勒记述,他曾经就这部交响曲第一乐章的主导动机的寓意向贝多芬请教,贝多芬回答说:“这是命运的叩门,命运就是这样敲门的。”贝多芬所说的“命运”不同于我们通常理解的“天命”或者“天数”,这个命运是指人生的苦难和种种不幸,而人应该战胜苦难,主宰自己的生活,达到人类光明的理想。

《命运交响曲》是贝多芬作品里最集中、最精炼的著作,整部作品情绪激昂,气势宏大,表现人民群众向专制暴政进行英勇搏斗的战歌和凯歌,表达了“通过斗争,获取胜利”的光辉思想。这部交响曲共分为四个乐章,每个乐章之间有密不可分的关联。第一乐章,充满了悲壮、激昂的战斗热情;第二乐章,把深思熟虑的抒情形象和刚毅豪迈的英雄气概结合起来;第三乐章,侧面描写英雄人物的精神活动;第四乐章,是一首表现革命洪流滚滚向前、势不可挡的胜利进行曲。这部作品与同样是英雄性主题的《第三交响曲》相比较而言,作曲家在音乐形象特征的描写和写作技法的运用上更加娴熟自如,不仅使动机及发展的原则体现得淋漓尽致,而且各乐章主题鲜明、层次清晰、结构严谨的程度上都比《第三交响曲》来得高,富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作为四个乐章之间联系纽带,同时是作者构思整部作品的核心因素的主导动机,即“命运”动机,被浓缩成极其简洁的结构:4个音的节奏型,由ff(极强)的力度,弱拍起的三个重复短音,下行三度到强拍的延长音而构成。

谱例59

这个“命运”动机有时以节奏型或者音程关系的清晰原型,有时一它的变化形态游动于第一乐章,而且贯穿并渗透在这部交响曲的每个乐章里,它的音响时而欢快、昂扬,时而阴暗、险峻,有时紧张、刚强,有时消沉、凄凉,它使每个乐章联系更为紧密,在内容的表达和手法的表现上达到完美的统一。

第一乐章,c小调,明亮的快板,奏鸣曲式。音乐一开始,这个“命运”动机,拉开了呈示部主部主题音乐的帷幕。它是由弦乐器单簧管在中低音区双八度齐奏而形成的,随后,在和声、力度和织体的变化配合下,营造出紧张、急促且威严、强势的音乐效果,充分表现出贝多芬不向命运低头,勇于向封建专制势力挑战的战斗热情和果敢豪情。正如他说的,“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它休想叫我完全屈服。”

谱例60

随后,在大调上,作为连接,圆号奏出“命运”动机的变体。

谱例61

在这号角过后,音乐出现了一段抒情性、歌唱性的旋律,迎来了副部主题。在这里的“命运”动机低调了起来,仅作为低音部分的伴奏呈现。这个柔美的主题,旨在表现生活中的美好和希望,同时预示光大人民对于斗争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谱例62

在这种抒情还处于兴致阑珊之时,强劲的“命运”动机开始频频出袭,渐渐占领了上风,音乐变得紧张、躁动起来。当音乐的紧张度快要达到顶峰的时候,一支明朗、悠闲自在的旋律出现,它和主导动机交织在一起,欢快、刚强的结束了呈示部。

展开部,由圆号和单簧管奏出“命运”动机,充分将主部主题和副部主题的材料调动起来,在一系列变化、模仿、反复、调性变换、力度变异之后,这种不稳定性、紧张感达到白热化程度,乐曲更具有色彩性。紧接着,音响从最强变成最轻,旋律在音区和调性上不断转换,音乐低沉、茫然。然后,乐队全奏出“命运”动机,突然袭来,不断变化、反复,将戏剧性冲突推向了顶端。

再现部又回到了音乐之初的斗争场面。主导动机试图主宰一切,激动不安。在大调的第二主题出现时,音乐明朗、欢快了起来,但是这种斗争并没有结束,反而愈演愈烈,形成了全乐章的最高潮。最终邪恶势力压倒正义力量,“命运”动机沉重地结束了这一乐章,它用庄严、威武的音调告诉人们斗争还没有真的结束,这条路任重道远,需要我们不懈的努力和奋争。

第二乐章,bA大调,活泼的行板,变奏曲式。乐章犹如一首抒情诗,表现了人的感情体验的复杂世界。乐章用双主题变奏手法写成,第一主题,从民间歌曲中改编而成,旋律沉静、安详,蕴含内在的热情。

谱例63

第二主题,具有号召力的英雄色彩旋律,由单簧管、大管奏出,之后,全乐队重复这一主题。三拍子的强有力进行,好像一首慷慨激昂的英雄赞歌。

谱例64

随后,两个主题轮换变奏,乐曲逐渐从温情柔弱逐渐发展为坚定有力的进行曲,充分体现了人民必胜的勇气和信念

第三乐章,c小调,快板,复三部曲式。这是一首别具特色的谐谑曲,由主部、中部和再现部组成。这一乐章细微刻画了两种力量在决战前的搏斗,渲染戏剧性气氛。(www.xing528.com)

主部音乐有两个主题合成,第一主题中两种矛盾力量因素形成对比,第一因素,大提琴和倍大提琴在低音区辗转、沉思,音乐阴暗、晦涩,倒也显得冷静。第二因素是前者优美答句,由一连串和弦构成,柔婉、无奈。

谱例65

第二主题是“命运”动机的变体,由圆号奏出,音乐气质上与第一主题对比明显。音乐响亮威严,严峻的行进,具有进行曲的特征。

谱例66

两个主题在变化发展中相互交替,在第三次时候,两个主题重叠,增强了紧张气氛。

乐章的中部,晦涩的小调转为明朗的大调,复调模仿替代了主调和声,让人精神为之一振,一切的不愉快和踌躇不定烟消云散,人间的欢乐形成了不可遏制的力量。民间舞曲旋律,热烈、奔放,低音提琴欲扬先抑,以缓慢、低沉铺叙之后的欢乐音调,一场别开生面的舞蹈聚会由此产生,又像是群众的斗争风起云涌,争先恐后。

谱例67

经过一番搏斗,再现部开始了。这一部分是主部的缩减再现。主导动机来得不是那么凶猛。结尾同样精彩,在定音鼓持续敲击声中,由低音弦乐器奏出的司仪主题的音调向高处发展,力度不断增强,终于,音乐在一片欢腾的气氛中驶向第四乐章。

第四乐章,快板,奏鸣曲式。邪恶的力量终于消灭,英雄在这里高唱胜利颂歌为了这一刻的爆发,作曲家特意加进了三支长号、一支短笛和一个低音大管,音乐辉煌、壮丽。

乐队奏出号角般的音调,充满了英雄的光辉,大管的饱满,短笛的华美以及长号的雄壮,进一步表现了人民群众的胜利和光辉的节日景象。

谱例68

连接部,富有歌唱性,同样具有英雄性气质,由圆号和木管乐器担当演奏,胜利的喜悦继续传承。

谱例69

副部主题,G大调,舞曲性旋律,生动、活泼。

谱例70

结束部的音乐执著、肯定,再一次烘托了呈示部乐观、欢快的英雄性气概。

谱例71

展开部以副部主题材料为主,通过调性的转换,不断发展,自始至终音乐充满喜悦的味道。当高潮来临时,欢乐的旋律戛然而止,“命运”的动机卷土重来,但是,它已失去往日的威风,变得低缓、残喘。

当再现部来临时,这一点“低缓、残喘”销声匿迹,欢乐和胜利再次成为主题。

长大的尾声,出现一个具有号召性的主题,像一首辉煌灿烂的进行曲。最后,第一主题结束在C大调上,明亮、气派,这充分说明光明和胜利是锐不可当的,人民的正义之战终会击退邪恶的黑暗势力。全曲在灿烂无比的声势中,完满结束。

有人说,《命运交响曲》是贝多芬成为巨人的起点。他用音乐给人类精神带来灿烂的阳光,也是他自己生命活力的体现。用心倾听他的音乐可以产生人性的内省,怪不得19世纪浪漫派大师舒曼评论《命运交响曲》说道:“不论你听过多少遍,都会自然产生一种新的敬仰和感叹,只要世界上还有音乐在,它就会世世代代传下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