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创作的钢琴奏鸣曲虽然数量不多,但是每一首作品表达的思想含义却是独一无二的,如这首《第二十三钢琴奏鸣曲》,宏大的规模、磅礴的气势、激烈的矛盾冲突都是在之前的奏鸣曲形式中鲜见的。
这部作品是贝多芬创作成熟时期的代表,原来的曲名只是叫做《第二十三钢琴奏鸣曲》,后来的标题“热情”是汉堡的出版商克朗茨为了宣传造势,未经过作曲家本人同意而加上去的。但是,由于“热情”一词诠释了该曲的性质和基调,因此后人习惯上称之为《热情奏鸣曲》。这部作品带有深刻的哲理性,就连贝多芬本人都认为,这部作品是他奏鸣曲中写得最好的一首,而且,他曾经对一位学生这样解释这首作品的内容:“去读一下莎士比亚的《暴风雨》吧!”曲中所表达的热情奔放的感情、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无畏的英雄气概,与《暴风雨》表现“人定胜天”的主旨相吻合,鉴于此,评论家们曾把此曲比作“火山爆发”、“花岗石沙床中的火流”。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列宁在听了贝多芬的《热情奏鸣曲》之后激动地说:“我不知道还有比《热情奏鸣曲》更好的东西,我愿每天都听一听,这是绝妙的、人间所没有的音乐。我总是带着也许是幼稚的夸耀想,人们能够创造出怎样的奇迹啊!”
乐曲共有三乐章。第一乐章,f小调,奏鸣曲式,很快的快板。奏鸣曲式清晰的四个部分,其中包括相当于第二展开部的尾声全部来自主部本身所包含的因素,不仅具有强烈的戏剧感染力,而且使整部作品高度精练和统一。主部主题由上行、下行的分解和弦音型材料构成,情感压抑、内省,低音旋律时而出现的“命运”式主导动机,使音符在流动之中,似乎流淌着对光明生活的殷切渴望。
谱例42
副部主题与主部主题相比,更加流畅、优美。bA大调,色彩明亮,音色饱满,像是情感充盈的抒情歌曲。
谱例43
但是,严峻的XXX伴奏音型以及下行的趋势,使这股柔情力量没有持续太久。随后,音乐峰回路转,再次落在明朗、和谐的旋律上,音乐形象坚定而自信,洋溢着满满的幸福感。
展开部,充分调动主部主题和副部主题的音乐材料进行变化发展:主部主题调性转到大调上,使原本带有疑问性的压抑性感情变得坚定、刚强。副部主题的变化发展,更为深刻。这一切的转变再次掀起热情的浪潮和激烈斗争的怒涛,并将这种气势一直延续到再现部。(www.xing528.com)
第二乐章,变奏曲式,稍快的快板。主题简洁、朴素,具有众赞歌的性格特点,在享受带有幻想的色彩的美感的同时,严肃的沉思同样得到体现。不管在情绪还是织体结构上,这部分都与前乐章形成对比。随着主题三次的变奏,节奏逐渐活跃起来,不过乐章最后还是回到之前的严肃沉思中,完成情感上的统一。
谱例44
第三乐章,奏鸣曲式,f小调,快板。五小节强有力的切分音引子,像是响起了战斗呼号般的军号声。然后,十六分音符的主部主题,力量充沛,势不可挡,如狂涛,一泻千里。
谱例45
副部主题表现了顽强、刚毅的抗争性格,与主部主题之间的对比不大。
展开部,旋律抑扬顿挫,使用主部主题的材料,进一步表现内心的激动,描绘幸福、美好的画面。
再现部,激烈的斗争再度爆发。由弱奏进入,新的主题雄浑有力,增强了乐曲的欢乐气氛。最后,激动的音流汇成一首英雄进行曲,鼓舞人们继续前行。
贝多芬经历了各种复杂的社会生活,他将这些生活经验成功地运用到他的作品中,并且他以激进的进步思想和反封建的斗争精神将这些作品推到了时代的前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