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夫冈·阿玛德乌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奥地利人,被誉为“音乐神童”。艺术上的迅速成熟使他在短暂的35年生涯中创作出数量不菲而且丰富多彩的音乐作品,他本人和他的作品缔造了一个时代的奇迹。
莫扎特出生在萨尔茨堡,自小便展现出非凡的音乐天赋,在父亲利奥波尔德的启蒙和指导下,3岁的莫扎特就可以凭感觉在钢琴上弹奏出和弦,5岁开始创作小步舞曲,6岁至15岁期间跟随父亲和姐姐在欧洲各地进行巡回旅行演出。旅行演出不仅锻炼了莫扎特非凡的演奏和作曲才能,而且更重要的是拓宽了他的艺术视野。这一时期他的音乐创作涉及弥撒、赞美诗等宗教体裁,歌剧、声乐曲或者即兴的演唱曲等,从娱乐性的嬉戏曲、舞曲到思想性的奏鸣曲、重奏曲、交响曲,莫扎特的个人创作风格日趋明显。
1772年至1781年,是莫扎特创作的成熟时期。这期间,他出国游历,结实了曼海姆乐派的几位音乐家,聆听了他们的演奏,而且共同探讨有关作曲方面的知识和经验,莫扎特受益良多。除此之外,莫扎特几乎没有离开过萨尔茨堡,担任主教的管风琴师,将注意力完全投入到各种体裁的音乐创作中。代表作有“加冕”弥撒、“庄严”弥撒、歌剧《克里特王伊多梅妞》(1780),同时还有大量的交响曲,如《巴黎交响曲》和为小提琴独奏或者其他乐器创作的协奏曲等。1781年,莫扎特受不了主教的行事作风,不断与其发生冲突,随后,不顾父亲的反对,断然辞去主教管风琴师的职务,远赴维也纳,成了一名自由的音乐家。莫扎特作出的决定与当时轰轰烈烈的启蒙运动下的社会大背景是分不开的。
在维也纳的十年是莫扎特创作的最重要时期,也被看做是“黄金时期”。起初几年,他的才气之大,一度被许多钢琴家和作曲家封为维也纳音乐家的偶像。但是,好景不长,随着创作委托的减少,他的生活陷入窘困状况,为了生计四处奔波,莫扎特的身体渐渐吃不消。可是,他没有放弃写作,也是在这段时间,莫扎特创作出许多惊世之作,最出色的是四部歌剧《费加罗的婚礼》(1786)、《唐·璜》又名《唐·乔凡尼》(1787)、《女人心》(1790)和《魔笛》(1791),另外歌唱剧《后宫诱逃》(1782)同样优秀,除此之外,还有献给海顿的六首弦乐四重奏、“哈夫纳”、和最后的《bE大调第39交响曲》、《g小调第40交响曲》、《C大调第41交响曲》(“朱庇特”)三首交响曲以及未完成的《安魂弥撒》等。(www.xing528.com)
莫扎特的创作以快速著称。他一生作有22部歌剧,涉猎歌唱剧、意大利正歌剧、意大利喜歌剧、德奥歌唱剧以及节日剧、幕间剧等。莫扎特歌剧的成功之处在于,他善于用音乐塑造人物性格,而且所有角色生动形象、入木三分,并且在剧情的发展中始终保持他们的基本面貌,情感表述贴切、细腻。
莫扎特在器乐方面的创作同样成功。受海顿影响创作的六首四重奏以及后来在他的基础上更加完善交响曲形式的《D大调第35交响曲》,也就是前面提到的“哈夫纳”、《C大调第36交响曲》(“林茨”)、《D大调第38交响曲》(“布拉格”)和最后的三首交响曲等等。最重要的是,莫扎特在协奏曲创作上,运用古典主义音乐形式原则,对巴洛克三乐章结构进行发展,最终将双呈示部及华彩乐段的结构固定下来,确定了古典协奏曲的形式原则。
莫扎特的音乐语言通俗易懂、亲切质朴,中期和晚期的作品具有反封建束缚的坚定、乐观、勇于奋斗的民主精神和人道主义精神。莫扎特后期的作品虽然出现悲伤情绪,但是他的大多数作品是纯真、明朗的,这与他所处的黑暗时代形成极大反差。在维也纳古典主义的作曲家中,莫扎特是唯一一位在意大利歌剧的声乐领域和德奥交响曲的器乐领域都获得成功的作曲家,他也是冲破封建宗教的束缚,寻求音乐家自主创作的第一人。后来著名的音乐家舒曼说过,莫扎特的音乐是无法描述的。莫扎特是一位理想主义者,音乐俨然已经融入他的血液,他为维也纳古典音乐风格的形成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