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探索利国保民与管理者的价值定位

探索利国保民与管理者的价值定位

时间:2023-1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庆油田提倡“三老”、“四严”的精神,正是这种“利国保民”的价值观念在现代企业中的转换。一个情操高尚的企业家在处理“利国保民”与企业求利的关系时,总是坚持人民和国家利益为先的人生价值取向,提倡“取之于社会,还之于社会”的奉献精神。

探索利国保民与管理者的价值定位

一、“利国保民”与管理者的价值取向

俗话说:“千军易找,一将难求。”孙子在《孙子兵法·作战篇》中指出:“故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孙子把知兵将帅看成是掌握人民生死命运、决定国家安危的人。也就是说,将帅的优劣,是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众生死存亡的大问题。所以,“明君慎之,良将警之”(《孙子兵法·火攻篇》),以实现安国全军的目标。孙子在《孙子兵法·计篇》中把将帅视为决定战争胜负的“五事”之一,把“将孰有能”看作“七计”中的一计加以论述。在孙子的战略结构中,将帅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能动因素。

现代企业的将帅,主要是指企业集团的董事长、总经理、厂长等高层经营管理人员。他们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兴衰成败。邓小平曾指出:办好企业,首先必须建立一个坚强的领导班子。市场经济的竞争,从本质上说是企业之间的人才竞争。近年我国企业的发展证明:如果能够选用一个德才兼备、智勇双全的企业家,企业必兴旺发达,有时衰败的企业也可以起死回生;如果选用了一个以权谋私、昏庸无能的人,则兴旺的企业也会衰败。“择人授任,不可不慎”的道理就在于此。

以成败论英雄

在将帅选择标准上,孙子赞成“以成败论英雄”的观点。认为选择将帅不但要“听吾计”,即看将帅是否能理解并且坚决贯彻执行“庙算”的必胜之计,听则任之,不听则去之;还必须坚持“必胜”的原则,即要看将帅能否打胜仗,用之必胜留之,用之必败去之。中国古代周武王任用姜子牙为将,是以“必胜”为标准,而不计其年过八十;刘邦任用韩信为将,也是以“必胜”为标准,而不计其职卑。

在现代管理中,选任各级管理人才,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保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胜。“必胜”是目的,是选用人才的基本原则。日本著名管理学家土光敏夫曾指出:“撑竿跳的横竿总是要不断上升的,不能跳跃的人,就应该尽快离开竞技场。”日本日立公司选用人才以工作效益为主要标准,成绩突出的可以晋升,连续两年出现赤字的就要被革职,这也是以成败论英雄的例证。

以成败论英雄,要求成事而不是做事,即他做成了什么而不是他做了什么。在其位而不谋其政,无功也是过。以成败论英雄,既不同于论资排辈,也不同于偏重学历。其选将虽不排斥个人的资历、学历,但这不是主要的。用人的主要标准是德才兼备和优异业绩。根据这一选将原则,日本管理学家占部都美主张“公司的经营管理人员最好在自己的心里把职工的履历表销毁”。

以成败论英雄的选将原则,实际上就是“猫论”,不论是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猫论”是“以成败论英雄”思想的一种形象说明。孙子的“以必胜论英雄”的观点,在企业选择人才上,仍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利国保民”的价值观

一个合格的企业家,如同一个合格的将帅一样,必须具备“利国保民”的正确的价值观念。孙子在《孙子兵法·地形篇》中指出:“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民(人)是保,而利合于主,国之宝也。”这就是说,作为国宝的将帅不但要智勇双全,还必须具有“利国保民”的价值观念。

这种崇高的价值观念主要表现为:进不贪求个人功名,退不因“利国保民”而回避违抗君命的罪责,一切以保全民众士卒和符合国君的根本利益为准则。在处理个人与集体、集体与国家的关系上,始终应把集体和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任何时候都不要因谋私利而损害国家和集体的根本利益。这是将帅应具备的高尚情操,也是企业家的核心价值观念。(www.xing528.com)

军事指挥员与现代企业家在人生价值取向上是相通的,可以把将帅的这种“利国保民”的核心价值观念转化为现代企业精神,使之成为激励企业家和全体员工奋发向上的内在精神动力。大庆油田提倡“三老”、“四严”的精神,正是这种“利国保民”的价值观念在现代企业中的转换。大庆企业家的座右铭是:“领导心里要装着工人。”大庆石油管理局党委书记曾说过:“企业领导要过好‘权力不滥用,见钱不眼红,美色不动心’三关,也要脱下西服,换上工作服;脱下皮鞋,换上工鞋;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了解和关心群众,也让群众了解自己。”

办企业固然应当追求企业的利润,但它的最终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即想国家和人民之所想、供国家和人民之所需。这才是企业家真正的生产目的和社会责任。一个情操高尚的企业家在处理“利国保民”与企业求利的关系时,总是坚持人民和国家利益为先的人生价值取向,提倡“取之于社会,还之于社会”的奉献精神。只要坚持这一正确的价值观,企业的利润自然就在其中了。

中国清朝初期创立的同仁堂药店,是以“药乃养生济世”为自己的经营理想。被毛泽东誉为中国实业界四个不能忘记的人物之一的卢作孚,也把他创办的民生实业公司的价值观念定为“服务社会,便利人群;开发产业,富强国家”。深圳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提出了“我为你,你为他,人人为康佳,康佳为国家”的口号。华北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提出“好药治病,劣药致命”,把“人的健康至上,质量永远第一”作为企业精神。河南省书刊印刷厂把“坦诚求实”作为自己的企业之魂。厂长张歌伟说:“办企业,不为名,坦坦荡荡干事业;不图利,实实在在走人生。”陕西省著名企业家来辉武也把“发扬人道主义,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艰苦创业,积极进取,为人类康复事业做贡献”作为咸阳505集团的企业精神。香港著名企业家曾宪梓说过:“祖国有恩于我,我必须终生回报祖国。只要金利来不破产,曾宪梓不死,我对祖国的回报就不会停止。”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的经济腾飞,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依靠这种“利国保民”的企业精神的。

“君命有所不受”

企业经营中,最能体现这种“利国保民”价值观念的,莫过于在紧急情况下实施“君命有所不受”的指挥原则。在一般情况下,“将受命于君”(《孙子兵法·九变篇》),即将帅一定要听从君命。但在特殊情况下,因“将在外”来不及请示,或者君命不符合实际情况而照办有害时,就应从对人民和国家负责的态度,从实际情况出发,向上级领导申述自己的观点和新方案。如果情况十分紧急,来不及请示,也可临机自行处理,“先斩后奏”或“边斩边奏”,可以不必拘泥于君命,这叫“君命有所不受”(《孙子兵法·九变篇》)。

当“实际”与“君命”产生矛盾,或情况紧急而危害国家时,如果只从个人得失出发,不管实际情况如何,置国家利益与集体利益于不顾,不负责任地“受命于君”,对于个人来说,是最无风险的;但是,一个对社会和国家利益有责任心和使命感的将帅和企业家,都不会采取这种“唯上不唯实”的错误态度,而是采取“唯实不唯上”的正确态度。

孙子根据他的“进不求名,退不避罪”的人生价值取向,在管理上提出了一条重要的指挥原则:“故战道必胜,主曰无战,必战可也;战道不胜,主曰必战,无战可也。”(《孙子兵法·地形篇》)这就是说,将帅依据战场实际情况和战争规律,认为有必胜的把握,即使君主决定不战,那也应该战而胜之;当将帅依据战场实际情况和战争规律,认为战必败无疑,即使君主叫你打,你也可以不打。“与其从令而败事,不若违制而成功。”

三国演义》中有一段司马懿擒杀孟达的故事,说的是刘备旧将孟达降魏后,密谋配合诸葛亮伐魏而举事。当时平西都督司马懿远在宛城,离魏都还有800里,即使知道孟达谋反,光请示魏王也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但是,殊不知当听到孟达欲反时,深谙“君命有所不受”的司马懿,当即决定讨伐。有人提醒司马懿应急写奏表请示魏王,他说:“若等圣旨,往返一月之间,事无得矣。”最后,孟达在司马懿的讨伐中谋反失败而死于马下。这是一则“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典型战例。相反地,南宋抗金名将岳飞虽在战场上能通九变之形,节节胜利,但在官场上却不懂“君命有所不受”的道理,以至于被秦桧借机杀害。

“弦高犒师”也是一则有名的故事。春秋时,郑国有一位爱国的大商人,名叫弦高。有一次他赶着牲畜去西周贩卖,在途中突然遇到秦兵偷袭郑国,而郑国却毫无准备。在此关键时刻,弦高假托君命,以12头牛犒劳秦师,秦兵遂因此以为郑国早有准备,只好放弃袭击郑国的计划。

不管是在兵战还是在商战中,实施“君命有所不受”的指挥原则,对个人来说,存在着极大的风险性。也许会引来各种流言飞语,也许会受到纪律处分,甚至坐牢杀头。所以,只有那些具有“利国保民”、“进不求名,退不避罪”的崇高情操的人,才敢在特殊情况下承担各种风险和社会压力,去实施“君命有所不受”的指挥原则。从一定意义上讲,敢不敢在特殊情况下实施“君命有所不受”的指挥原则,是检验将帅和管理者是否具有崇高情操和正确价值观念的试金石。只有那些出于公心、敢于承担风险、善于处置特殊情况而卓有成效的人,才是最具道德情操和崇高理想的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