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国管理哲学的基本特征
要正确地认识和把握中国管理哲学的基本特质,就必须从“什么是管理”这一问题说起。由于东西方的社会政治制度、传统文化背景以及人的心理素质和价值观念的不同,对这一问题的回答也不相同。
什么是管理?西方传统文化是一种崇尚科学主义的“工具理性”文化,是一种注重自我价值和追求法治的“智性”文化。在西方管理学界,对管理本质的解读,最具权威的要数法约尔的定义了。他在1916年出版的《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一书中指出:“管理活动,指的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由于这一定义的不完整性,他之后的管理学家在其基础上,采取管理职能叠加或突显某种职能的方法,根据时代的需要和实践的发展,不断地修正和补充它。如赫伯特·A·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而穆尼则认为“管理就是领导”,孔茨认为“协调是管理的本质”,韦里克肯定“管理就是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的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的过程”,而小詹姆斯·H·唐纳利则肯定“管理就是一个或更多的人来协调他人活动,以便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效果而进行的过程”。西方对管理虽有各种界说,但是“管理是通过对组织的资源(包括人、财、物、信息、技术、时间等)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协调和控制而快速地达到组织目标过程”的说法,则为多数学者所赞同。从对管理的这一界定中可以看出,西方管理强调管理手段和管理目标,偏重于从管理程序和职能来界定管理的本质。在他们看来,管理学只是如何管理别人,而忽视如何有效地管好自己,这就势必会在管理场中造成管理主体的“缺位”。目前已出版的管理学著作和教材,几乎都是按照这一定义而构建起来的。
中国人对管理的界定不同于西方。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崇尚人文精神、伦理道德和中庸和谐的“价值理性”文化,是一种“德性”文化。所以,中国人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念和“德性”文化,把管理的本质规定为一门大写的“人学”。诸子百家的管理思想尽管不同,但对管理的本质却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即认为管理学是一门“以人为本”的“正己正人之学”(或“修己治人之学”)。这是中国人对中国管理哲学的科学解读。中国管理哲学的原则、模式和手段都是建立在“人学”基础之上的。中国管理哲学所谓的“人”,不限于是被物化了的“机器人”或“经济人”,还是有道德、有智慧、有理想的“全面人”。强调管理是一个始于“正己”(或“修己”)而终于“正人”(或“治人”)的过程。“人”是中国管理哲学的出发点,同时也是它的落脚点。
“以人为本”的“正己正人之学”(或“修己治人之学”)这一命题,不同于西方管理科学,它是从体用相结合的理论高度来立论的。孔子曰:“政者,正也。”(《论语·颜渊》)“正”即“正人”,既“正己”又“正人”。所谓“正己”(或“修己”),就是强调管理者必须通过道德修养,提高自己的内在道德素质,树立自己的良好外在形象,实施成功的“形象管理”。在管理场中,管理者是主体。只有首先管好自己,才能管好他人。“正己”(或“修己”)是“正人”(或“治人”)的前提和基础。所谓“正人”(或“治人”),是指在“自我管理”的基础上,提高管理水平与管理艺术,实施有效的成功管理。“正己”(或“修己”)是“体”,“正人”(或“治人”)是“用”,这是中国管理哲学的两个不可分割的基本要素。从这一意义上说,中国管理学既讲“道(体)”,又讲“艺(用)”,是一门体用相结合的管理哲学。
中国佛学如同儒学一样,虽不反对法治、人治,甚至主张无为而治,但是它首先要求的是对管理主体的管理。台湾星云法师在《老二哲学》一书中指出:西方的管理学“都是学着去管事,去管人”,“对于如何‘管理’自己,‘管理’内心,就很少设立如此的课程了”。他认为:“最好的管理,其实是自己内心的管理。心治则身治,身治则一切皆治。”“所以,管理的妙诀,在于将自己的一颗心先管理好,让自己的心中有时间的观念,有空间的层次,有数字的统计,有做事的原则。尤其最重要的是,让自己的心里有别人的存在,有大众的利益,能够将自己的心管理得慈悲柔和,将自己的心管理得人我一如,才算修满‘最高管理学’的学分。”在他看来,佛学的管理学,“是合乎自我的管理、自性的管理、自觉的管理、自知的管理”。
老子曰:“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三十三章)意谓能战胜别人的人是有力量的人,而只有首先能战胜自己的缺点、管理好自己、做最好的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管理者和企业家的成功与失败,决定于自己能否战胜自己,能否管理好自己,只有先管理好自己,才有资格去管理他人。要战胜自己的错误、缺点和不足,就要通过修养使自己具备高尚品格,要求管理主体在人格上要具有“无为”的内在品质。只有内在地具有“无为”品格,才能在经营管理上有效地实施“无为而治”。
由上可知,包括儒、释、道在内的中国管理哲学,都强调管理主体的道德修养和人格塑造,强调首先要管理好自己然后再管理他人。这是东西方管理学的一个本质性的差别。如果不从中国管理哲学的这一特定的本质出发,而是按照西方的管理观来剪裁中国管理学,就势必会忽视中国历来提倡和重视的“正己”的“自我管理”,造成管理主体在管理场中的“缺位”,从而将中国管理哲学变成西方管理学的一种附庸,这是我们应当特别加以注意的。(www.xing528.com)
在现代中国企业家中,“联想”柳传志提出的“小公司做事,大公司做人”;“蒙牛”牛根生提出的“小胜凭智,大胜靠德”;红旗渠集团提出的“胜己者,胜天下”;“宛西”制药提出的“售药先‘售’人品”和“先学做人之道,再学经营之道”;香港李嘉诚称自己“首先是一个人,再而是一个商人”;华裔学者和企业家李开复博士提出的“做最好的自己”及“成功同心圆”的法则等等。这些至理名言,都说明做人是做事的根本的道理,都是中国管理哲学根本精神的集中体现与简要说明。
日本深受中国传统管理哲学的思想影响。日本株式会社爱华路多集团董事长五十岚由人写了一本管理学著作,叫做《商道即人道》(北京,华龄出版社,1995)。在长达42万字的著作中,反复论证的就是“商道即人道”。该集团的经营哲学是:人间是爱的体现,人生是奉献,商道即人道。书中所载的“爱华路多社歌”,集中地体现了它的“商道即人道”的思想。歌词是:
爱就是这个世界的全部,让我们在爱的道路上前进,分享喜悦,赞美真理。啊,因为有我们的爱而欣欣向荣,爱华路多。
我们信奉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这光辉的思想,让我们满怀感激,和睦相处,用一颗明朗的真心。啊,驰骋在奉献之路,爱华路多。
经营之路是我们的人生大道,我们通晓人生意义的真谛,让我们分享幸福,繁荣之花在此时盛开。啊,我们的事业光辉璀璨,爱华路多。
这首歌歌词是从人生观、价值观、经营观三方面阐述爱华路多集团的管理哲学。五十岚由人提出的“商道即人道”的命题,正是对中国的“修己治人之学”思想的现代转换,是对中国管理哲学真谛的现代诠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