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遗珠相忘:非洲文明之旅

遗珠相忘:非洲文明之旅

时间:2023-1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走进非洲四忌1937年,丹麦女作家凯伦·布利克森出版了《走出非洲》。在所有与非洲有关的书籍和影片中,许多人至今最推崇的还是《走出非洲》。于是,一个如何走进非洲的问题摆到了我们面前。我从多年的实践中总结出走进非洲四忌。非洲为世界文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了解他们的特长、习性,对于走进非洲与当地人真交朋友,交真朋友,非常重要。

遗珠相忘:非洲文明之旅

走进非洲四忌

1937年,丹麦女作家凯伦·布利克森出版了《走出非洲》。该书描绘的如诗如画般的肯尼亚风光、原始淳朴的非洲民风以及白人种植园主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打动了世界各地的读者。根据这部自传体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还在1986年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配乐、最佳摄影、最佳美工、最佳音响等七项大奖。如今,肯尼亚首都内罗毕有不少街道、医院等建筑以“凯伦”命名,凯伦博物馆成了当地著名的景点文化活动场所。

2007年岁末的一天,我走进了凯伦在内罗毕的故居。在所有与非洲有关的书籍和影片中,许多人至今最推崇的还是《走出非洲》。缠绵悱恻的音乐随着银幕画卷的展开在我们心中悠悠奏响,那段交织着生与死、欢乐与忧伤的深情往事就娓娓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因为《走出非洲》,我们记住了凯伦,也重新认识了非洲。原来,非洲并非只有人们常联想到的“炎热”“贫穷”“疾病”“灾荒”和“战争”,那里也有水天一色的优美风景、设施优良的港口、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丰富而原始的野生动物保护区、纯美憩静的葡萄酒乡,以及动人心扉的爱情。非洲代表着原始,代表着久远,代表着神秘,代表着朴素。非洲没那么多虚伪,没那么多做作,没那么多狡诈,没那么多心的负累。因而,那片辽阔的土地越来越令人心驰神往。

而今世界各经济强国加大了对非投入,非洲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明显上升。自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以来,中非交往和合作大幅攀升,想到非洲旅游的、淘金的、采风的,越来越多。于是,一个如何走进非洲的问题摆到了我们面前。

如何走进非洲呢?我从多年的实践中总结出走进非洲四忌。

忌用有色眼镜看非洲,把非洲看扁了

提到非洲,一些国人脑子里的印象就是六个字:“脏”“乱”“差”“热”“穷”“病”,这种印象并不准确。有这种印象,就好比是戴着有色眼镜看非洲,就很容易看不起非洲。如果看不起非洲,怎么可能与非洲人打好交道?

长期以来,西欧人把非洲看成是自己后院,对非投入最多、援助最大。非洲是欧洲人旅游最热门的地方,非居民中外来移民最多的是欧洲人,混血儿主要是黑人与白人的后代。相比之下,华人融入非洲当地的比例比白人、比印巴人等都要小得多,与黑人通婚者极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同国人对非了解不够、对如何同非打交道研究不够有密切关系。

同非洲打交道,首先要准确把握非洲的本质特征,特别是要弄清楚我们哪些地方比不上非洲,哪些地方离不开非洲。我觉得以下四点非常重要:

一、非洲是人类的诞生地。1995年9月,美国古人类学家李·伯格和南非地理学家大卫·罗伯茨,发现了11.7万年前人类祖先脚印的化石,这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早的人类祖先的足迹。越来越多的遗传学证据证明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范围内的现代人都起源于非洲。1998年中国科学家褚嘉祐等人利用30个常染色体微卫星位点分析了南北人群和汉民族与少数民族的遗传结构,微卫星标记多态性和进化树聚类分析都支持现代中国人来源于非洲,并经由东南亚进入中国大陆的说法。上海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研究中心的金力教授通过DNA分析得出结论:现代中国人起源于非洲!当西方殖民者的故乡还处在冰封阶段时,非洲就已出现沸腾的生活尼罗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摇篮之一,埃及金字塔举世闻名。世界上有250多种农作物起源于非洲。非洲东海岸自古以来就贸易繁盛,早在纪元前就有盐铁交易。15世纪上半叶,非东海岸派使者远渡重洋到中国访问。非洲不像一些西方学者所描绘的那样只是“狮子出没的地方”,而是在远古时代就有高度的文明。非洲为世界文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二、非洲是世界上原生态保留最多、最集中,天工造化最奇特的地方。非洲自然增长率世界第一,空气最新鲜,云彩最美丽,动物最多,植物种类最丰富。试想,博茨瓦纳平均10个人一头大象,几百万只火烈鸟在肯尼亚纳库鲁湖里繁衍生息,几百万头角马每年在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地间定期集体迁徙,那是何等的壮观!在津巴布韦打高尔夫球,球场上猴子、羚羊、野猪、狒狒野生动物看着你打球,那是何等的惬意!南部非洲四季开花,终年不冷不热,那是何等的舒适!世界上落差最大的瀑布——维多利亚瀑布、最大的河流——尼罗河、最大的裂谷——东非大裂谷、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等,都在非洲,所有这些都是国人难以想象,花多少钱都买不到的奇特景观。

三、非洲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对于我国的经济建设意义重大。世界上最重要的50种矿产非洲都不缺少,其中至少有17种矿储量世界第一。非洲的铂、锰、铬、钌、铱等矿藏占世界总储量80%以上,磷酸盐、钯、黄金、钻石、锗、钴和钒等矿藏占一半以上,铀、钽、铯、铝矾土、氟石、锆、石墨和铪等矿藏也占30%以上。被称为“不毛之地”的撒哈拉沙漠是巨大的能源宝库,地下蕴藏着大量石油,其周围的尼日利亚等都是重要的石油出口国,仅利比亚日平均采油量就高达150万桶。南非是世界上最大黄金生产和出口国之一,迄今已生产4万多吨黄金,占人类历史上黄金总产量的五分之二。赞比亚铜蕴藏量达9亿多吨,约占世界蕴藏量的15%,年平均产铜约36万吨。去年我国从非进口的前十类商品全部为资源性产品,其中从非进口原油5297.5万吨,占原油进口总量的32.5%。对比非洲,国人是否还会盲目抱有我“地大物博”的心态?

四、非洲50多个国家,其政治态度和投票倾向哪个大国都不可小觑。在恢复我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支持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和中国申办奥运会等重大问题上,非洲绝大多数国家都给予我国有力支持,中国发展离不开与非洲的密切合作。

忌用偏光镜看黑人,把他们看歪了

所谓用偏光镜看黑人,就是不平等地看待他们,有人称之为“黑鬼”,严重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他们对这类称呼很在意,有的公开抱怨,有的还提出抗议。个别人瞧不起黑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他们不了解,特别是对自己应该向他们学习的地方不了解。了解他们的特长、习性,对于走进非洲与当地人真交朋友,交真朋友,非常重要。(www.xing528.com)

黑人天生具有较强的语言能力。非洲的高中生,就已能说流利的英语法语葡萄牙语,甚至会几种欧洲语言。一般人除了能说本民族语言,还会一两种欧洲语言。津巴布韦农机部长马蒂博士能说15种语言,但其专业是农机。黑人具有歌舞天赋,几乎人人都是歌唱家、舞蹈家。黑人是天生的运动健将,其爆发力、弹跳力持久力远非一般人可及。

走进非洲,要了解当地人的性格习俗。以津巴布韦人为代表的南部非洲人为例,他们有许多好的习惯值得我学习,例如,讲究整洁卫生,厕所厨房出奇的干净,讲究文明礼貌,即使是生人也打招呼,不光膀子上街,如果晚上要娱乐到很晚,一般事先跟左邻右舍打招呼;遵守秩序,自觉排队不加塞,基本没有野蛮超车;讲究克制忍耐,即使遇到天大的困难,也能随遇而安;讲究尊老爱幼、女士优先,黑人以长辈为尊,津巴布韦65岁以上老人、5岁以下儿童公立医院医疗免费。爱护动物,把狗、猫当成家庭成员,狮子、犀牛河马、大象等是一些家族的图腾,崇拜对象。

走进非洲,要了解当地人的价值取向,尊重他们与我们在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他们虽然不如我们富裕,但自我感觉良好,幸福指数很高,精神生活丰富,不要以为我们较他们富裕就可以赢得他们的尊重。

忌用放大镜看自己,把自己看高了

忌用放大镜看自己,就是在走进非洲的过程中,不可把中国在非影响看得过大。当然,不少非洲国家视我国为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代言人。老一代及当前领导人大多对我国较为信任,非洲民众对我国亲近感较强,双方对许多国际问题看法一致,我国与非打交道确有西方不可比拟的不少优势。但是,我们必须准确把握我国在非洲人心目中是什么形象,准确把握我国在非影响力,切不可把中非关系看成是先生与学生的关系,更不可把中国对非援助和支持看成是“施恩”与“受恩”的关系。如果这样看问题,与非洲人打交道时难免趾高气扬、颐指气使。我曾看到,有人对非洲人说:“我们来这里不仅为你们输血,更帮助你们学会造血;不仅送你们鱼,更教会你们如何捕鱼。”这种援助思路没错,但这样讲难免有居高临下之嫌。

走进非洲,要用与时俱进的眼光看待中非传统友谊。传统友谊是中国与非洲打交道的良好基础,但光靠传统友谊不能保住老朋友,发展新朋友。不错,在非洲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时期,中国坚定地站在非洲人民一边,全力支持非各国人民反帝反殖、争取民族独立的正义斗争,并在道义和物质上给予支持,为他们争取民族解放和独立做出了贡献。在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支持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和申办奥运会等重大问题上,非绝大多数国家都予中国有力的支持。同时,也要看到,以前中国对非来说,是民族解放运动的支持者和经济建设的援助者,双方是同志和战友关系,有共同的语言和利益。现在在非洲的中国人有多种身份,承包者、推销者、合作者、投资者和竞争者,这是建立在合作和互惠关系基础上,核心是利益关系,既然是利益关系,就难免有矛盾。

走进非洲,要用自我解剖的眼光看待中国自身的不足。例如,当年白人来非时,既倾销廉价优质的物质产品,也推销影响久远的精神产品,哪里有白人商贾,哪里就有传教士,市场开拓到哪里,哪里就有教堂学校、医院等。白人不仅改变了黑人的物质世界,而且改变了其精神世界。相比之下,中国出口产品良莠不齐,损害了非洲一些消费者的利益;中国一些商人经商时,在反哺当地社会发展,作出慈善努力方面确需加大力度;中国在社会制度、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语言文化等方面对非洲影响力远远低于中国经济的影响力,中国在非洲经济活动多,文化活动少;对非洲经济投资多,文化投资少;非洲使用中国产品的多,熟悉中国文化的少。我们与非洲人民打交道,交朋友,要在声气相投、灵犀相通方面多下工夫,只有这样才会有共同语言。要改变对非洲知识界、对民间往来重视不足的倾向。

走进非洲,要用实事求是的眼光看待中国对非援助的影响和作用。中国在并不富裕的情况下,努力帮助非洲兴建各类经济和社会基础设施,被非洲人民誉为“自由之路”的坦赞铁路是中国最大的援非工程。自1963年向阿尔及利亚派出第一支医疗队以来,中国已向非洲43个国家派遣了医务人员。长期以来,中国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帮助非洲建设了800个成套项目,涉及工厂、医院、学校、电站、体育场等设施。胡锦涛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宣布的八项举措将对非援助提到一个新的水平。中国外援使中国赢得了大量朋友,对于巩固和扩大中非传统友谊奠定了扎实基础,但不可以为中国对非进行了援助,非洲就天然是朋友,因其他国家也进行了援助。中国本身是发展中国家,虽然中国在援助方面尽了最大努力,但对非援助总量还不能与西方相比。

忌用老花镜看西方,把西方看老了

我们走进非洲同西方有什么关系?这是因为非洲曾是西方殖民地,中非都曾受西方侵略。19世纪80年代后,西方列强把成千上万的中国人运到非洲修铁路、开矿山,西非达喀尔铁路、刚果铁路、南非的兰德金矿等都撒下过大批华工的血汗,相同的不幸遭遇把中非人民紧紧连在一起。是因为中国与非打交道时,非洲人会拿西方人作参照,会拿非洲与西方关系来比对中非关系,看看中国人对他们有什么不同。忌用老花镜看西方,就是既注意现在西方大国与老殖民主义者之间的历史联系,也不可把他们混为一谈,把现在的西欧国家仍然看成是殖民帝国。

自15世纪西方殖民者侵入非洲后,400多年的殖民统治给非洲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西方殖民者将2000多万非洲黑人贩运到美洲当奴隶。这些奴隶受到非人的虐待,绝大部分活不到15年就死亡了。西方列强还用武力抢占非洲的土地和资源,进而完全瓜分非洲,建立起野蛮的殖民统治。第一次世界大战前,除埃塞俄比亚和利比里亚之外的非洲所有国家均沦为殖民地。殖民者杀戮和掠夺的罪行罄竹难书。西欧大国背负历史包袱,发展对非洲的关系成本比中国要高,社会责任也更大。同时,要辨证地看待西方殖民的历史和影响。马克思在《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一文中提出殖民主义有“双重使命”,即破坏性使命和建设性使命。我来津巴布韦后,有人不止一次告诉我:英国在津修了公路、铁路、机场、水库,建了大学、银行和股市等。殖民者的暴行随着岁月流逝而影响渐远,其建设“成就”却仍然存在,这对当地人的思维定式难免有影响。与非洲打交道,要意识到西方在非洲的负面影响与时间推移成反比例这个现实。

不能因为中国有对非洲交往优势就低估西方在非洲的特定优势。西方在非洲经营数百年,相对中国来说,具有多种优势:一是地缘优势。欧非是近邻,中非却远隔千山万水;二是人脉优势。西方人与非洲人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西方许多志愿者深入穷乡僻壤,联系了成千上万的当地人家,我亲眼所见不少白人慈善人士,终身献给当地慈善事业,照顾孤儿和艾滋病患者,一些人为此终身未婚;三是语言文化优势。英、法、葡语成为非洲官方语言,基督教在不少非洲国家成为主流宗教,西方传统节日在非洲大行其道,圣诞节比非国家独立日影响还大;非教育体系、教材是西式的,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标准完全是西方标准;药典等沿用的是西方规范;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规范师从西方;西方文化培训中心数十个,西方文化已深入非洲生产生活;四是舆论霸权优势。BBC、CNN等成为非洲知识阶层获取新闻的主渠道;非洲舆论权基本由西方掌握;西方采用“官民并用,政经并举”方式,利用舆论霸权推波助澜,使非洲政治理念、执政模式日趋“西化”;五是在资金、技术、业务渠道、在非人员平均素质等方面拥有相对优势。欧盟不仅是对非洲最大援助方,而且是最大贸易伙伴、最大投资来源地。与非洲打交道,要意识到西方的影响在非洲整体上仍大于我国的影响。

不能认为非洲人成了别人的朋友就不能成为我们的朋友。20世纪民族独立运动期间,世界处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尖锐对立的冷战时期,我们的朋友很可能是西方资本主义的敌人。现在世界进入和平与发展新时期,没有世界大战,没有世界革命,没有共同敌国;因而,我们的朋友很可能同时也是别人的朋友。我们不能因为有的非洲人和别人打交道就拒绝与他们打交道。

中国人在走进非洲方面并不落后,迄今发现的最早的非洲地图就是中国人制作的。据南非媒体2002年12月13日报道,当地时间11月12日,一幅可上溯至1389年的非洲大陆最古老地图在南非开普敦城展出。尤为让人惊奇的是,这是一幅由中国人用丝绸织成的巨型地图,面积大约有17平方米,清晰地显示出非洲的轮廓线,甚至详细地标示着位于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地图制作年代显然比西方探险家和地图绘制者最早抵达非洲的时间还要早上100年。这幅跟岩画地图大小尺寸一样的丝绸地图,是由南非国会举办的题为“透视非洲”的展览会中的主展品。展览主办者希望通过这幅地图,能够挑战西方人发现非洲并理所当然拥有非洲殖民地的固有印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