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印度清洁之殇:每年60万儿童因卫生问题丧生

印度清洁之殇:每年60万儿童因卫生问题丧生

时间:2023-1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洁的更洁,脏的更脏什么是清洁?后来,我们参加印度朋友、出生在婆罗门的甘地先生的孙子的订婚仪式,看到的情况更令人目瞪口呆。联合国一项统计资料表明,每年至少有60万印度儿童因卫生原因而死亡。在印度人看来,越洁净的东西,离神越近,同一类中被认为最洁净者,如牛、菩提树、恒河、喜马拉雅山等,通常都具有神的资格。印度自古以来的种姓制度就是以宗教意义上的洁净与污秽程度为根据的。

印度清洁之殇:每年60万儿童因卫生问题丧生

洁的更洁,脏的更脏

什么是清洁?印度人是否讲清洁?这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的问题。说印度人爱清洁,印度的卫生现状本身连印度人自己也深感头痛;说印度人不爱清洁,许多人也会摇头表示反对,这是因为在印度历史上,是否清洁是区分种姓高低的一个分水岭,是一个极其严肃的宗教命题、哲学命题和社会命题。人清不清洁同中国当年讲究什么出身、属于什么阶级这个问题一样重要,因为它关系到印度人的社会地位和来世幸福。没有任何一个别的国家像印度那样把人的清洁与否同社会地位高低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世俗意义上的清洁不那么讲究

即使在最现代化的大都市孟买,不讲卫生的习惯也随处可见。许多街头小吃快餐确实不那么卫生。例如,当地印度人吃快餐的习惯是,快餐摊主把米饭、菜等吃的东西搁到一张旧报纸里,顾客左手捧着这份用纸盛着的饭菜,右手一点一点地抓着吃,吃完了把旧报纸扔掉了事。许多顾客交钱后不洗手(也没地方洗手)就抓饭吃,摊主用手接钱后,也不洗手,照样给顾客做饼、做菜、做甜点、做小吃以及用手分捡食品。旧报纸是脏的,钱是脏的,手也是脏的,那吃进去的东西能是清洁的吗?但顾客无所谓,卖主也无所谓,城市卫生监督部门也无所谓,你说这能是讲究卫生吗?

也许你会说,这是平民百姓,他们本来就不那么讲究。你会认为达官显贵可不是这样。我说,你错了。在许多次招待会上,我亲眼所见,许多达官贵人一边握手,一边又用手把一粒粒花生米,一根根炸土豆条,一片片炸虾片送进嘴里。我参加印度朋友、富商克瑞迪亚先生的生日庆典时,他用叉子把一块蛋糕送到我的嘴里,我吃了一口后,他把剩下的部分又送到我妻子嘴里,接下来,他把剩下的部分又塞进韩国副领事的嘴里。然后,他不洗叉子,又不断叉起一块块蛋糕送到别的客人嘴里。后来,我们参加印度朋友、出生在婆罗门甘地先生的孙子的订婚仪式,看到的情况更令人目瞪口呆。新郎新娘干脆各自用手把一块蛋糕送到对方口中,然后依次送到父母、爷爷奶奶、亲戚朋友以及我和夫人的嘴里。也有一些客人索性自己用手拿一块蛋糕吃下去。印度蛋糕含糖和巧克力多,沾性大,容易沾到嘴唇上下或两边,遇到这种情况,主人或客人会毫不犹豫地用手将蛋糕抹进嘴里。大家的手都互相握过不知多少遍了,都是没洗的,都照样把脏手沾过的蛋糕吃下去了。这种习俗能保证清洁吗?

孟买街头关于不得随地吐痰和随地小便的告示牌

印度人不那么讲究世俗清洁,还可以从如厕这点上反映出来。绝大多数印度人喜欢在露天“解决问题”,随地大小便的现象比比皆是。无论是在新德里的宽阔马路旁,还是在孟买的高楼大厦边,即使在光天化日之下,你都能时而瞧见面对墙根、屋角,从容进行“野外作业”的人。大路中央不时有神牛的粪便,墙根屋角则不乏过路君子的大小便遗迹,还有猫狗们的粪便,加上动辄40多度高温,那种景象,那股气味你可想而知。2003年,印度统计组织的全国调查取样表明,印度40%的家庭没有卫生间。目前,印度全国5060个中等城镇中,只有252个拥有完善的下水道排污系统。有着近1300万人口的首都新德里,45%的家庭没有现代化排污系统,全城只有6000多个公共厕所,大都直接排放,使印度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威胁到广大贫民百姓的健康安全。联合国一项统计资料表明,每年至少有60万印度儿童因卫生原因而死亡。

印度朋友自己也认为印度的清洁状况不尽人意。非典期间,孟买市政专员以一种调侃的方式向我表达了对城市卫生状况的不满。他说,孟买不可能再脏了,正因为太脏,以致产生了抗体,反而没有非典。

宗教意义上的清洁太较真

印度是一个宗教大国,特别是印度教王国,讲究宗教意义上的清洁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虽然大城市里的卫生状况实在不敢恭维,街道两旁许多肮脏的低矮窝棚里,蜷曲着许许多多蓬头垢面的穷人,但神庙却都如出污泥之莲花,干净得几乎一尘不染。可以说,庙宇是印度最清洁的地方之一。世界其他宗教也注重清洁,也有“洁净”与“污秽”的观念。例如,伊斯兰教也十分强调“净”,规定教徒在举行礼拜、诵读古兰经等宗教功课时必须洁身,在具体做法上还有大净(wudu)、小净(ghusl)等详细区分。犹太教也视猪肉、兔肉、马肉等为不净。但是,印度教却把“洁净”和“污秽”的观念发挥到无以复加和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

在印度教看来,宇宙万物和人类社会是以清洁与污秽的程度来分类和定尊卑的。在动物界,牛是最洁净的,鱼类一般,而猪、狗、鸡的洁净度低。在植物类,菩提树最洁净,棉花次之,麻又次之。在金属类,洁净度依金、银、铜、铁顺序而降。人体各部位洁净程度也不一样,洁净度依头、手、腿、脚而降。总之,据印度《摩奴法典》,肚脐以上为净,以下为不净。人体和动物的排泄物,以及同血、死尸、腐烂有关的东西被认为最污秽。河流中以恒河为最洁净,山脉中以喜马拉雅山为最洁净。在印度人看来,越洁净的东西,离神越近,同一类中被认为最洁净者,如牛、菩提树、恒河、喜马拉雅山等,通常都具有神的资格。(www.xing528.com)

同样,人越洁净,离神就越近,社会地位就越高。但人是否洁净,同是否随地吐痰、随地大小便,是否勤洗手、勤洗澡这些卫生习惯没关系。在印度,人是否洁净同他从事什么职业是联系在一起的,不同的职业以及从事不同职业的人,洁净度不一样,因而他们的社会地位也不一样。印度自古以来的种姓制度就是以宗教意义上的洁净与污秽程度为根据的。祭神、讲授宗教经典等与神有关的职业,理所当然地被看成是最洁净的,因而从事这一职业的人,即婆罗门也是最洁净的,哪怕这些人事实上不洗澡,不换衣,最不讲清洁,也没有关系。在传统的印度教社会,母牛与婆罗门常常并称,都具有神性,因而不可亵渎。那么,哪些职业被认为是最污秽的职业呢?一是与杀生有关的职业,如屠夫、渔民和猎人;二是与死亡有关的职业,如搬运人畜尸体、焚尸的人;三是接触人畜排泄物的职业,如洗衣工、理发匠、接生婆和清道夫等;四是亵渎牛的职业,如杀牛、经营牛皮制品以及吃牛肉的人。这些人即使再讲卫生,也被传统社会认为是最肮脏的人,是处在社会最底层的“贱民”,是所谓“不可接触者”。

那些来自高种姓的人,特别是婆罗门种姓的人,为了维持自己宗教意义上的洁净,在歧视那些所谓污秽种姓的同时,尽量避免从事被认为是不净的工作和接触来自污秽种姓的人。故意接触从事不净工作的人,故意与污秽种姓的人打交道,通常会受到包括开除种姓籍在内的严厉惩罚。无论是在古代典籍还是在现实社会中,因同污秽种姓接触而受惩罚的例子不胜枚举。

但是,那些自认为洁净的高种姓完全不同所谓不净的那些人接触在事实上是不可能的,因为,这样一来,社会恐怕难以运行。于是,以婆罗门为首的高种姓人又绞尽脑汁,设计出了一系列所谓净化方案,即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不得不或无意中同污秽种姓人接触以后,仍能通过某些净化仪式,恢复他们宗教意义上的洁净。例如,同污秽种姓讲过话的,再同婆罗门种姓讲一次话就洁净了;看到污秽种姓的,看一眼日、月、星光就能去污;同污秽种姓碰触了的,洗一次澡就算得到了净化;吃了不可接触者的食品,被认为是十分重大的污染,必须绝食三日才能恢复洁净;同污秽种姓的女子性交,哪怕只有一次,也被认为是最大的污染,是一种犯罪,必须通过三年行乞和不停地念诵娑毗陀利赞歌或绝食两次才能清除污染。在洁净种姓看来,污秽种姓者坐过的凳子、乘过的车辆、摸过的花草、走过的道路,都被污染了弄脏了,不能马上接着使用,要等风吹一阵,去掉污染,恢复洁净以后,才能使用。

宗教清洁太较真影响了世俗清洁

在印度,宗教意义上的清洁与世俗意义上的清洁不仅不可能并行不悖,而且往往因追求前者而损害了后者。洁净种姓的人认为污秽像传染病一样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而传染,因而,为了防止传染上污秽而设置种种藩篱。而这些藩篱反过来虽然满足了洁净种姓宗教意义上的清洁需要,同时却破坏了世俗意义上的清洁环境。例如,在种姓制度废除以前,在建造城市时,从事不洁职业的不可接触者和异教徒的居住地只能建在墓边,与死人为邻;贱民必须穿死人的衣服;污秽种姓者只能使用破碗;每日向神献祭以后,要将食物给贱民,但在给予的时候,要像给狗、鸟、虫以食物那样,将食物抛在地上,贱民捡起来再吃。直到现在,在印度农村许多地方,贱民吃东西只能用树叶和陶器盛食物,不能使用金属碟子,因金属有放射功能,可能将污秽传染给洁净种姓;贱民不得在公共水井中取水,因此他们喝的往往是不洁净的水;贱民不得在村内的理发店理发,等等。毫无疑问,所有这些,必然会影响整个社会的清洁环境。

为了消除所谓污染,追求所谓净化,印度社会难免出现一些荒诞的行为,其结果,反而把本来清洁的东西搞脏了。1927年发生在孟买的“马哈德水塘事件”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马哈德是位于孟买南郊的一个小镇,该镇高种姓居住区附近有一个池塘,按照习惯,贱民不得使用池塘里的水。1924年,在贱民反歧视斗争的压力下,孟买管区政府宣布所有水塘向贱民开放,但遭到高种姓印度教徒的顽固抵制。1927年3月19日和20日,以贱民领袖安培德卡尔为首,组织1万贱民向水塘行进,取水塘里的水用。高种姓教徒认为水塘里的水受到了不可接触者的污染,于是,向水塘撒牛粪、牛尿和牛奶。从宗教清洁的角度看,他们认为这些东西可以净化水塘,但从世俗清洁的观点来看,向水塘撒牛的粪便无疑只能把水弄脏。

宗教清洁观转向世俗清洁观势在必行

时代在发展,坚持印度传统的宗教清洁观必然会损害印度的对外形象,影响印度的现代化进程。宗教意义上的净化再到位,对印度的崛起来说并无内在关系,但世俗意义上的清洁不到位,却无疑会影响印度的大国梦。因此,对印度来说,宗教清洁观转向世俗清洁观势在必行,这种转向自印度独立以来步伐不断加快,追求宗教意义上净化的人总的来说与时俱减,而讲求世俗意义上清洁的风气越来越浓,近年来更是在与国际接轨方面加大了力度。

最典型的一个趋势是印度开始把解决厕所问题当成一回事。本来,对于“野外作业”这种风俗,外人确实无可厚非。但如果身居闹市,不分场合,随处大小便,确实有损体面,也给别人带来不便。我在孟买的宿舍位于达官贵人云集的高档住宅区内,从宿舍步行10分钟就可以到达一个位于海边的很大很漂亮的体育场,我在那里可以欣赏海景,可以进行体育锻炼。但我去过一次后便不再去了,原因很简单,在住宅区和体育场之间有一条必经街道,街道上随处大小便现象很多,不小心就会踩着大小便,并且,空气中弥漫的刺鼻难闻的大小便气味,即使面对再壮观、再美丽的风景古迹,也使我游兴顿无,掩鼻自退,不再去了。随着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上至政府,下至民间,越来越多的印度人已经认识到,厕所已不是个小问题了,而是关乎印度对外形象、保护自身环境的大事。在当地报刊电视上,时而有人讥讽地指出,如果一个兴冲冲的外国投资者在印度整天看到“野外作业”的光景,能给他留下印度人严谨、守秩序的正面形象吗?正因为认识到了这一点,印度把解决厕所问题提上了日程,成立于1970年的苏拉伯国际社会服务协会,在推动印度厕所现代化革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该协会的宗旨就是为民众修建更多的卫生设施。迄今为止,在该协会的推动下,印度全国至少新增了100多万个家用马桶。该协会一手抓厕所建设,一手抓教育,改变人们的如厕观念。他们开办了一家厕所博物馆,专门展出了60多个国家捐献的厕所设施。

在把解决厕所问题当成一回事的同时,卫生纸的使用也慢慢普及开来。现在,多数印度人还没有养成使用卫生纸的习惯,即使在设施完全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化五星级宾馆,在卫生间的马桶旁,都能看见一个小小的白色塑料桶和一个位置很低的水龙头,这是供本国客人方便后用左手做清洁用的,这就是说,能下榻高档宾馆的许多印度人方便后仍然用传统的方法来清洁,而不是使用卫生纸。这也是为什么用左手与印度人握手被视为“大不敬”的根本原因。不少印度人仍然认为用卫生纸是花钱买不干净,因为卫生纸是人工生产出来的,比不上大自然纯净的水那么干净,他们宁愿拧上一壶水到“野外作业”,既方便,又省钱,还能呼吸新鲜空气。现在,印度一卷卫生纸的价格是中国的5倍,但是,完全可以肯定,随着印度人越来越重视环境卫生,卫生纸的使用肯定会一步步普及开来,卫生纸的价格也会随之一步步降下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