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精神分裂症(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精神分裂症(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时间:2023-1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七章精神分裂症(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第一节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要分型,偏执紧张与青春;阴性症状单纯型,难以归类型未定。5.5-羟色胺假说精神分裂症可能与5-羟色胺代谢障碍有关。3.妄想在精神分裂症中较常见的妄想为被害妄想和关系妄想。3.对首次发作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一般不选用氯氮平治疗;对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一般不选用传统抗精神病药物;老年患者药物剂量减半。

精神分裂症(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第七章 精神分裂症(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障碍

第一节 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要分型,偏执紧张与青春;

阴性症状单纯型,难以归类型未定。

凭空闻声或视物,思绪时常散又乱;

思想自我难控制,时而云集时中断;

原发妄想有意义,疑人害己很常见;

情感淡漠不协调,行为孤僻社交少。

病程标准满一月,逐渐起病进展慢;

急骤起病不足月,应当诊断分裂样。

【概述】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多在青壮年起病,起病形式较为缓慢或隐匿,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及精神活动的不协调,是精神科最常见和最重要的精神障碍。患者一般意识清楚,智能基本正常。精神分裂症多见于青壮年,发病年龄一般在15~45岁,在成年人口中的终生患病率为1%左右(0.5%~1.6%),年患病率为0.26%~0.45%。男女发病没有明显的差异,但有调查结果显示男性的平均发病年龄比女性早5年左右。

【可能病因】

1.遗传因素 基因组扫描研究提示精神分裂症的候选区位于染色体1q、2q、5q、6p、6q、8p、10p、13q、15q或22q。几项大样本连锁不平衡定位研究支持精神分裂症与neu基因调节剂-1(NRG1,8p21-p12)、dysbindin(DTNBP1,6p22.3)、脯氨酸脱氢酶(PRODH2,22q11.21)、G72(13q34)等基因连锁,以及与G72相互作用的D-氨基酸氧化酶(DAAO,12q24)和儿茶酚胺-O-甲基转移酶(COMT,22q11.21)相关联。

2.社会心理因素 多数患者在病前6个月可追溯到相应的生活事件。

3.多巴胺假说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多巴胺功能亢进。

4.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假说 中枢谷氨酸功能不足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致病原因之一。

5.5-羟色胺假说 精神分裂症可能与5-羟色胺代谢障碍有关。

【预警症状】

1.幻觉 以幻听最为常见。

2.感知综合障碍 患者常可从空间、时间或距离上出现判断障碍。

3.妄想 在精神分裂症中较常见的妄想为被害妄想和关系妄想。

4.思维形式和思维过程障碍 思维联想障碍、思维逻辑障碍、被动体验。

5.情感障碍 情感迟钝或平淡,抑郁或焦虑。

6.意志和行为障碍 意志减退、活动减少、行为被动、生活懒散、孤僻离群、缺乏动力。

【问诊关注】

1.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起病的,是急性还是慢性起病。

2.起病前有无社会心理因素或其他因素。

3.患者的学习、工作情况,人际关系、个性以及睡眠、行为、情绪等方面有无明显变化,个人生活习惯有无改变。

4.对感知、思维、情感、意志和行为方面的表现以及患者就医的态度有目的进行询问。

5.对一些起病比较急的患者,要了解有无发热、腹泻和服用其他药品或物质的过程。

6.有无精神病家族史

7.患者病前的个性特征。

【诊断依据】

1.至少有下列2项,并非继发于意识障碍、智能障碍、情感高涨或低落。单纯型分裂症另规定。

(1)反复出现的言语性幻听;

(2)明显的思维松弛、思维破裂、言语不连贯,或思维贫乏或思维内容贫乏;

(3)思想被插入、被撤走、被播散、思维中断,或强制性思维;

(4)被动、被控制,或被洞悉体验;

(5)原发性妄想(包括妄想知觉,妄想心境)或其他荒谬的妄想;

(6)思维逻辑倒错、病理性象征性思维,或语词新作;

(7)情感倒错,或明显的情感淡漠;

(8)紧张综合征、怪异行为,或愚蠢行为;

(9)明显的意志减退或缺乏。

2.否认有病,常拒绝治疗,并有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或无法进行有效交谈。

3.病程至少已持续1个月。

【处理原则】

1.治疗的基本原则是早期、足量、足疗程治疗。急性期治疗必须达到足量治疗,在巩固期需要用急性期时抗精神病药的剂量,一般维持3~6个月后才能考虑减量,而且减量宜慢不宜快。某些新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量就是它的维持量。一般说来,首次发作的精神分裂症维持治疗应在3~5年,第二次发作的维持治疗时间应更长些,如三次以上发作则需终身服药。

2.药物治疗

(1)选用新型抗精神病药或选用传统抗精神病药物。

(2)对一些依从性不好的或服用药比较困难的患者可以选用一些长效的抗精神病药物。

(3)病情较严重,治疗依从性不好,或伴有冲动、伤人或自伤行为的患者,可予氟哌啶醇针剂或氯硝西泮针剂肌肉注射后收住院治疗。

(4)对出现手抖、肌肉强直等锥体外系副反应者,可给予盐酸东莨菪碱针剂肌肉注射或盐酸苯海索片口服。

3.对首次发作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一般不选用氯氮平治疗;对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一般不选用传统抗精神病药物;老年患者药物剂量减半。

4.服药期间,每月查一次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检查间隔时间可以适当延长。

5.家属需对患者加强监护,督促服药,如病情有变化或出现药物副作用,及时来门诊就诊。

【典型病例】

一般情况:患者许某某,女,26岁,公司职员,未婚。

主诉:渐起凭空闻人语、疑人害己一年余,加重四天。

现病史:患者一年前无明显诱因渐出现凭空听见有人和她说话,声音有男有女,内容大多是辱骂她、威胁她,称声音威胁她“必须要和某某结婚,不然就要让她在上海呆不下去”,“要杀掉她及她家人”,患者称经常有人跟踪她,并且宿舍装监控录像控制她,患者在上海无法工作,回老家后也认为家里被黑帮的人装了窃听器,自己的手机也被人装了窃听器,为此摔坏手机,认为上海黑帮的人派人跟踪她到老家了,她的所作所为以及隐私都被别人知道了。十个月前患者经同学介绍到南京工作,病情加重,表现多疑,看见别人在谈话就认为是在议论她,看见腿残疾的人就认为黑帮暗示要把她腿打坏,耳朵里仍经常听到有人威胁她的声音,要母亲去法院报案。患者无法工作,常自语自笑,反复照镜子,晚睡眠差,6个月前家人带其到南京脑科医院就诊,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给予奥氮平、佐匹克隆治疗,患者断续服药,病情改善不显,3个月前到镇江精神病院住院治疗,服用思瑞康,最大量达800 mg/d,治疗2个月后出院。患者病情稍有改善,自语消失,睡眠改善,但仍多疑,乳房胀痛时认为有人下药害她。近四天不愿服药,病情又加重,又称耳朵给人放了窃听器,有人要杀掉她,自语、自笑,彻夜不眠,饮食差,家人带其到我院就诊,门诊拟“精神分裂症”收入院。

既往史:体健。

个人史:适龄上学,学习成绩好,与同学相处可,大学毕业后在私企上班,工作能力一般,与人相处尚可。

病前性格:多疑、固执。

家族史:堂姐有精神异常史,早年走失,具体情况不详。

体格检查:意识清晰,生命体征正常,发育正常,皮肤无黄染,心肺(-),神经系统(-)。

精神检查:意识清晰,定向正确,接触被动,多问少答;命令性幻听,如你必须和某某结婚,不然就杀掉她及家人;被害妄想,认为黑帮的人要把她腿打断,要人下药害她;关系妄想,看见别人在谈话就认为是在议论她;情感不协调,警觉性高,有时自语自笑,行为被动,自知力缺如,否认自己有病。

辅助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等均正常。头颅MR、胸片、腹部彩超均正常。心电图、脑电图正常。

心理量表测评: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总分46分。

诊断:精神分裂症(偏执型)。

链接

分裂样精神病是一种急性精神病性障碍,其精神病性症状相对稳定并符合精神分裂症的标准,但持续时间尚不足一个月,故暂不能诊断为精神分裂症。一旦症状持续一个月以上,诊断应更改为精神分裂症。该疾病相对来讲预后较好,因为起病比较急,如能得到及时和有效治疗,预后较好。但也有部分患者可以发展成比较严重的精神分裂症,最终的转归不好。

第二节 偏执性精神障碍

社会心理是诱因,偏执患者多敏感,

强烈情感与警惕,妄想系统进展缓。

【概述】

偏执性精神障碍是一组包括不能归类为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或心境障碍,以长期持续性妄想为唯一或最突出临床特征的各种障碍。其临床特征是以妄想为主要症状,妄想具有逻辑性、系统化的特点,可伴有幻觉,患者意识清楚,智能良好,病程进展较慢,人格保持相对完整,在不涉及妄想的情况下,不表现明显的精神异常。

【可能病因】

偏执性精神障碍的病因可能是异质性的,遗传、人格特点及后天环境在发病中的相对作用尚不能肯定。

【预警症状】

主要表现为一种或一整套相互关联的妄想,内容可为被害、嫉妒、诉讼、钟情、夸大、疑病等。妄想多持久,有时持续终生。

【问诊关注】

1.何时起病,起病形式如何。

2.起病前有无明显的社会心理因素。

3.对感知、思维、情感、意志和行为方面的表现有目的进行询问。

4.起病后工作、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社会功能如何。

5.患者就医的态度。

6.患者病前的个性特征如何。

【诊断依据】

1.多见于中年患者,起病缓慢。

2.病前个性主观、固执、敏感多疑。

3.在病前多有明显的社会心理因素,对患者的影响较大,逐步形成妄想。

4.以妄想为突出的临床表现,一般以被害妄想为多见,少数也可见于夸大妄想、嫉妒妄想、钟情妄想等。妄想较为固定、系统化,有一定的现实基础,且在这种病态的思维支配下,可以有明显的情绪反应,如愤怒、易激惹,也可表现紧张、恐惧、抑郁,并且可以有意志行为上的改变,如反复上告,或写人民来信,到各级政府部门或信访办诉说上告。有些要求若得到公安部门的保护,可以出现反复报警,甚至可以出现极端行为,残害妄想所固定的目标。若有幻觉,则历时短暂且不突出。

5.不涉及妄想相关的内容,在工作、生活、人际交往、情感反应、意志行为方面基本正常。虽然病期较长,但精神不会衰退。

6.患者对自己的疾病无认知能力,相应的现实检验能力受损。

7.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神经系统检查、实验室检查均无明显异常。

8.病程至少已持续3个月。

【处理原则】

1.这类患者治疗比较困难,疗效相对较差,一般采用抗精神病药物联合心理治疗。

2.抗精神病药物最好选用副作用比较小的、服用比较方便的药物。

3.如情绪易激动、有冲动行为的,可联合心境稳定剂使用,如碳酸锂、丙戊酸盐等药物。

【典型病例】

一般情况:患者常某某,男,50岁,工人,已婚。

主诉:无故怀疑妻子有外遇一年余。

现病史:患者一年前看到妻子与一男同事谈笑,遂怀疑妻子对自己不忠,不许妻子参加单位应酬,有时候妻子与男同事正常的工作交往被患者看到也不能忍受,大发雷霆,最后发展到不能看到妻子与任何男性讲话。妻子半夜睡觉出汗,患者认为妻子一定是趁自己睡着时出去偷人,把妻子喊醒,反复询问,妻子不承认就对妻子殴打。妻子外出时患者对其进行跟踪,回家时反复询问并检查衣物,虽然未发现什么证据,但患者坚信不疑。患者妻子非常痛苦,遂送其住院治疗。患者情绪稍差,无凭空闻声视物,无疑人害己,正常工作,睡眠欠佳,进食正常。

既往史:体健。

个人史:患者系足月平产,第2胎,智力及体力发育正常,童年无不良遭遇。适龄入学,学习成绩中等,中专毕业后在某工厂工作,与同事关系一般。

性格特征:内向、固执、敏感、多疑。

家族史:其父亲有类似病史,具体不详。

体格检查:未见异常。

精神检查:神志清楚,定向力正常,未查及幻觉,存在嫉妒妄想(怀疑爱人有外遇,想尽各种手段搜集证据),妄想内容固定、不泛化,在不涉及妄想内容时,思维、言谈不能发现异常,情绪稍低落,无自知力(认为妻子确实有外遇,自己只是还没找到证据,否认有病)。

辅助检查:血、尿常规、生化全套正常。心电图、脑电图均正常。头颅MR平扫未发现异常。

诊断:偏执型精神障碍。

第三节 旅途性精神病

长途旅行常发生,常见原因有三点,

个性疲劳环境差,及时治疗预后好。

【概述】

旅途性精神病是指发生在旅行途中的短暂精神病性障碍。它的发病以长途火车旅行为最多,其次也可见于远途航海、洲际航行以及长途汽车旅行中。在超员严重、车厢内空气浑浊、行程在24小时以上的列车上易发生旅途性精神病。患者多为青壮年,以男性居多,教育程度偏低,性格内向,大部分为农民或打工者。患者往往在上车前就具有前途未卜、焦虑不安的心境,大多是首次出门,随身携带有来之不易的创业本钱,在陌生的车厢内缺乏人际交流,长时间持续缺食、缺水,连续不眠,在极度疲劳的状况下发病。绝大多数患者无家族史。

【可能病因】

旅途精神病的发病原因可能有三点:一是由于语言知识贫乏而引起的言语隔阂;二是疲劳引起的活力减低;三是病前有分裂性或癔症性的个性。国内有研究提出,导致发病的危险因素是:车厢内CO2浓度高、无座位、乘车时间长、性格内向、初次乘火车。(www.xing528.com)

【预警症状】

其表现形式多样。可分为四类症状群:第一类为地点定向障碍、伤人、人物定向障碍、自我定向障碍、时间定向障碍、无法有效交谈、焦虑;第二类是眼神迷茫、无目的行为、其他妄想、幻嗅、毁物;第三类是被害妄想、恐怖、跳车、幻听、胡言乱语、错觉、遗忘、痴笑、理解困难、言语零乱;第四类是关系妄想、哭泣、幻视、幻味、抑郁。

【问诊关注】

1.首发症状是什么,有无伤人或自伤行为。

2.患者是否首次出门,有无同伴,身上是否带有巨款。

3.已经旅行多长时间。

4.车厢内是否拥挤,患者有无座位。

5.旅途中患者饮食如何、睡眠如何。

6.以前是否患过精神障碍,是否患有其他躯体疾病,个性特征是内向还是外向,文化程度如何。

【诊断依据】

1.单身、首次出门、身上带有巨款、旅行时间长、车厢内拥挤,旅途中饮食差、睡眠少。

2.病程短暂,停止旅行与充分休息后,数小时至1周内自行缓解

3.临床表现:①意识障碍,以言语零乱、眼神迷惘、理解能力下降及时间定向障碍为主;②感知障碍,以错觉及幻听多见;③思维障碍,以被害妄想为主;④情感障碍,以焦虑、恐怖、抑郁等为主;⑤行为障碍,以胡言乱语为主,其次是无目的行为、伤人、毁物、跳车等。

4.既往无精神障碍史,也无特殊的个人史和精神障碍家族史。

5.因患者饮食不规则,会出现血糖、血钾浓度降低;因长时间缺食少水,会出现白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轻度下降;肝肾功能、脑电图(EEG)和头颅CT均正常。

【处理原则】

1.改善患者所处旅行环境或条件,充分休息,同时可给予地西泮口服。

2.当患者出现意识障碍、冲动或兴奋紊乱,或出现幻觉、错觉、被害妄想时,可给予小剂量抗精神病药。可根据病情短期使用药物。

3.不合作者,可予氟哌啶醇针剂或地西泮针剂肌肉注射后收住院治疗。

4.如患者出现惊恐反应、自杀、自残或伤人等行为,需收住院治疗。

5.近期避免长途旅行,注意休息。避免客运高峰期外出,外出时需有人同行,并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进食。

第四节 感应性精神病

常常家人齐发病,一人病起带他人

症状往往很相似,分开治疗是关键

【概述】

感应性精神病是指受某一精神病患者妄想的影响,而使患者产生内容相同的妄想为主要突出症状的一种精神障碍。往往发生于与原发精神病患者同一环境或家庭中1个或2个关系密切的亲属或挚友中,因此也称二联、三联或多联性精神病。与原发患者隔离可使病情缓解。女性较多见。

【可能病因】

1.原发者同被感应者之间的关系 原发者和被感应者长期生活在一起,表现不寻常的密切人际关系,互相关怀,同情体贴,相亲相爱,甚至相依为命。

2.文化和环境因素 被感应者的文化程度多偏低。

3.病前个性特点 被感应者表现个性内向,具有脆弱性或易感素质,也可能有人格异常倾向。

4.遗传素质 被感应者的家属成员中可有精神分裂症或抑郁症病史,约占1/3左右。

【预警症状】

原发者和被感应者皆表现为同一妄想内容,至少两者有部分相近。妄想内容常具有现实性,内容不荒谬,容易被人理解,谈吐也大致合乎逻辑,而不像精神分裂症那样离奇;妄想内容以被害多见,如被追踪、被监视等,也可见关系妄想、物理影响妄想或鬼神附体妄想。妄想较固定,且常支配患者的行为,并伴有相应的情绪流露。少数患者在妄想的背景上可出现片断幻听,但较少见。偶尔可见有短时间的精神运动性兴奋、癔症样痉挛发作或异常行为。

【问诊关注】

1.患者何时起病,起病形式是急性还是亚急性。

2.家中是否有数人同时发病,与第一个发病者相隔多长时间,患者与第一个发病者的关系如何。

3.有哪些精神异常表现,包括动作、表情、语气、待人接物的方式、工作状况等;患者是否承认自己有精神病。

4.发病过程中有无好转,呈持续性病程还是间歇性病程。

5.病前是何种类型的性格,个性特征是内向还是外向,有无明显性格缺陷,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适应能力如何。

【诊断依据】

1.起病前已有一位长期相处、关系密切的亲人患有妄想症状的精神病,继而患者出现精神病,且妄想内容相似。

2.患者生活在相对封闭的家庭中,外界交往少。被感应患者与原发患者有思想情感上的共鸣,感应者处权威地位,被感应者具有驯服、依赖等人格特点。

3.以妄想为主要临床相。

4.社会功能严重受损。

5.病程有迁延趋势,但被感应者与原发病者隔离后,被感应者可缓解。

【处理原则】

1.将被感应者与原发者隔离开来,防止相互影响,症状可自行缓解。

2.若症状在1~2周内未见好转,针对妄想内容可选用适宜的抗精神病药物,如小剂量氯丙嗪、奋乃静等即可缓解,也可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如利醅酮、奥氮平等。

3.被感应者病程相对较短,一般在3~6个月。当原发者症状缓解,被感应者亦可逐渐缓解。若将被感应者与原发者隔离,症状可随之减轻或消失。病情痊愈后,不遗留人格改变或精神缺陷。

4.鼓励患者参加某些有益的社会活动,以消除环境隔离状态。

第五节 分裂情感性精神病

分裂情感同突出,持续时间两周余,

治疗还需对症治,预后往往各不同。

【题记】

阳性精神病性症状和情感症状同时存在,同样突出,常反复发作。

【概述】

分裂情感性精神病是指一组分裂症状和情感症状同时存在又同样突出,常有反复发作的精神病。分裂症状为妄想、幻觉及思维障碍等阳性精神病性症状,情感性症状为躁狂发作或抑郁发作症状。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的年发病率为(0.3~5.7)/10万。本病多发生于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起病多数较急,发病可有不同的诱因,间歇发作,缓解良好,病前个性无明显缺陷,能较好适应社会环境,部分患者有明显家族遗传史。

【可能病因】

病因迄今仍未明确。

【预警症状】

1.典型的抑郁或躁狂病相,同时具有精神分裂症症状。这两种症状同时存在,或先后在病中出现。

2.病程呈间歇发作,症状缓解后不留明显缺陷。

3.起病较急,发病可存在应激诱因。病前个性无明显缺陷,部分患者可有分裂症或躁郁症的家族史。

【问诊关注】

1.患者何时起病,起病形式是急性还是亚急性,发病前有无应激或较大生活事件。

2.发病过程中有无好转,呈持续性病程还是间歇性病程。

3.病前是何种类型的性格,个性特征是内向还是外向,有无明显性格缺陷,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适应能力如何。

4.有哪些精神异常表现,包括动作、表情、语气、待人接物的方式、工作状况等;情感症状和分裂症状是先后在发病中出现,还是交替出现。

【诊断依据】

1.同时符合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或抑郁发作的症状标准。

2.社会功能严重受损和自知力不全或缺乏。

3.符合症状标准的分裂症状与情感症状在整个病程中同时存在至少2周以上,并且出现与消失的时间较接近。

【处理原则】

1.以情感症状为主者,表现为躁狂则首选锂盐治疗;表现为抑郁则选用抗抑郁药(TCAs和SSRIs均可使用)。如病史中有双相倾向者,则用锂盐维持治疗。

2.以分裂性症状为主者可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3.对兴奋躁动及某些难治病例,可转心理科病房行电休克治疗。

4.当情感性症状消失后,如精神病性症状持续存在,需要考虑长期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定期门诊复诊,坚持服药至少2年。

5.减少不良生活事件的刺激,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

第六节 周期性精神病

青年女性更常见,月经周期相关联,

每次发作症状同,思维情感行为乱。

【概述】

周期性精神病是一组急性起病,反复发作,症状相仿,以内分泌失调与自主神经症状,以及思维、情感、行为紊乱为主的精神障碍,病程短暂,抗精神病药物疗效不显著,多见于青少年女性。本病发病常与月经周期密切相关,多发病于经期前,月经后不久即可迅速消失,因此有的学者将其命名为“月经周期性精神病”。

【可能病因】

多数学者认为本病是由内分泌障碍引起,与间脑-脑垂体、下丘脑系统机能障碍或缺陷相关,但至今尚未完全阐明。病前性格为猜疑、过敏、胆小、脆弱等的女性易发病,常有心理因素诱发。

【预警症状】

1.多数患者在月经前数日有失眠、嗜睡、头痛、头昏、食欲减退等,精神症状丰富多彩,几乎包括了所有精神疾病的症状,但每个患者每次发病症状相对固定,与前次发作类同。

2.可能有痛经、闭经或经期延长或缩短。常伴有头痛、心悸、失眠、颜面潮红或苍白、多汗、口渴、多饮、心动过速、尿频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也有食欲亢进或减退、性欲亢进等下丘脑症状。

【问诊关注】

1.询问月经史,如初潮年龄、有无痛经史,有无闭经、月经延长或缩短,有无精神异常表现,有无自主神经症状,如头痛、心悸、失眠、颜面潮红或苍白、多汗、口渴、多饮、心动过速、尿频等。

2.精神异常的出现与月经周期的关系如何,每次发作的时间、症状是否相似,每次发作前有无前驱症状。

3.患者的性格特征如何。

4.病前有无心理社会因素。

【诊断依据】

1.青春期发病,女性以月经初潮年龄前后最多见。

2.周期性发作病程,女性患者与月经周期密切相关,有规律地每月重复发作(多在经前或行经时),少数患者周期可欠规则。

3.内分泌失调与自主神经症状,并至少有下列1项:①非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少数为运动抑制;②伴有轻度意识障碍的行为紊乱;③片断的幻觉、妄想与言语紊乱;④明显的情感高涨或低落。

4.每次发作症状显著相似,即所谓“复写症状”,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基本相同。一般持续3~4日至1~2周。

5.每次发作起止急骤,发作时如急风骤雨,停止时如雨过天晴。

6.在间歇期精神状态完全正常。

7.每次急性起病,每次发作不超过2周;在6个月内至少发作3次。

【处理原则】

1.内分泌制剂治疗 如高剂量甲状腺素、黄体酮,或用避孕药建人工周期,也可用丙酸睾丸酮肌肉注射,每周1~2次。以上疗法可单独或联合应用。

2.对症治疗 精神运动兴奋者可用抗精神病药,抑郁症状用抗抑郁药等,在间歇期适当用维持量精神药物对预防再发也起一定作用,必要时坚持长期服药。

3.在发作间歇,可针对个别情况进行家庭及个体心理治疗。

4.建立正确的认知模式,减少不良生活事件的刺激,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

【典型病例】

一般情况:患者周某某,女,14岁,初中学生。

主诉:规律发作性情绪差一年。

现病史:患者一年前来月经(13岁),患者出现情绪差,言语、活动减少,整日卧床,不肯去上学,不与家人讲话,进食量明显减少,诉头昏、全身无力,不想做任何事情,夜间睡眠差,约七天月经结束后患者情绪恢复正常,无需家人催促自己主动背起书包上学。后每次月经期患者都有相同症状表现,缓解期学习、生活均正常。由于患者每月都有七天不去上学,学习成绩下降。患者病程中无凭空闻声视物,无言语行为紊乱,无疑人害己。

既往史:体健,无特殊病史。

个人史:独生女,足月顺产,智力、体格发育正常,适龄入学,学习成绩中上。13岁来月经,无痛经。

个性特征:内向、倔强、有主见、

家族史:否认两系三代精神疾病家族史。

体格检查:无异常。

精神检查:神志清楚,定向力正常,接触被动。周期性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快感缺失、意志减退,无幻觉、妄想,自知力存在。

辅助检查:血、尿常规、生化全套正常;雌激素、孕激素、卵泡刺激素均在正常范围;EEG正常;头颅MR平扫未见异常。

诊断:月经周期性精神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