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宁波帮:励志致富与爱国情怀

宁波帮:励志致富与爱国情怀

时间:2023-1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十三章苦学成才吴锦堂东渡扶桑致富情系中华作镆公被誉当代人豪(一)日本关西实业界巨头吴锦堂,名作镆,以字行,1855年出生于慈溪东山头一个世代务农的贫困之家。吴锦堂在经营四年后获利4万日元。1923年关东发生大地震,震后东京急需重建,水泥供不应求,价格猛涨,吴锦堂获得巨额利润。一待战事爆发,日本粮价飞涨,吴锦堂及时将大豆高价抛出,大获其利。

宁波帮:励志致富与爱国情怀

第十三章 苦学成才 吴锦堂东渡扶桑致富 情系中华 作镆公被誉当代人豪

(一)日本关西实业界巨头

吴锦堂,名作镆,以字行,1855年出生于慈溪东山头一个世代务农的贫困之家。由于家中人口众多,吴锦堂仅在书塾读两年后即辍学帮助父母务农,常在农耕之余勤奋苦学,从《幼学琼林》、《论语》、《孟子》到算术、记账、诗词、日文,学养渐深,被当地学者王人文称赞为“精通中日文字,下笔能曲达事理”。

吴锦堂

1882年,年已27岁的吴锦堂随邻居到上海劳力谋生,拉过黄包车,做过小贩,后做过打铁、磨豆腐、撑船。邻居见他勤奋好学又为人精明和善,介绍他到红庙旁一家萃丰香烛店帮佣。他白天踏实工作,业余学习会计、社交和经营等知识。两年后店主派他到苏州分店主持店务,使他获得经商之道。

吴锦堂在萃丰香烛店时,店里所用细香原料都是从日本进口,而产品龙凤花烛则销到日本,其时同业间多次商议如何不被经销商垄断、盘剥。经店主们建议,1885年吴锦堂偕同乡药商李遂生东渡日本长崎,开闯新路。

初到长崎时,因资金不足只得开一家义生号;除经营香烛之外,兼将火柴、杂货之类小商品贩运国内,再收进皮棉、杂粮等土产品在日销售。由于人地生疏,两年内获利甚少。后吴锦堂开始调查当地小商品,发现黑细布钢骨雨伞比国内竹布雨伞更为耐用,花布遮阳伞也价廉物美。为了防止国内对“东洋货”质量的歧视,他与厂家商定,包销雨伞、阳伞必须保证货真价实,如发现一把伞有质量问题全部退货,绝不含糊。由此,日本太阳牌雨伞在上海迅速打开销路。吴锦堂在经营四年后获利4万日元。后他到神户发展对外贸易,开设义生号,同时在沪开办义生洋行,作为联庄,经营雨伞、火柴、肥皂等运往上海,再在国内采集大豆棉花等转销日本。经过三年来的双向贸易,累积资金10万日元。此后,吴锦堂开始多元投资,发展多种企业。

创办水泥厂。1890年,吴锦堂发现当时日本城市建设发展迅速,水泥这一行业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遂与日商在尾崎市创办了东亚水门汀株式会社,资本100万日元,吴锦堂占80%的股份。它所生产的花鼓桶牌优质水泥还运销中国和南洋等地。1923年关东发生大地震,震后东京急需重建,水泥供不应求,价格猛涨,吴锦堂获得巨额利润。

1904年,日俄战争即将爆发,吴锦堂乘机从东北各省贩运大批大豆到日本。一待战事爆发,日本粮价飞涨,吴锦堂及时将大豆高价抛出,大获其利。次年,日本政府为了应付战争需要,发行战时公债,吴锦堂又购买了大量公债。日俄战争日本获胜后,政府所发公债大发利市,吴锦堂又再次获暴利。

此外,吴锦堂还投资大阪针织株式会社、小野田株式会社等多家大公司,到1914年前后已拥资数百万日元,一跃成为日本关西实业界十大巨头之一,被当地数千华侨公推为神户中华会馆总理,并兼神户中华商业会所会长等职。日本著名企业家黑部享曾这样评介吴锦堂:“他的先见之明、小心谨慎的态度以及随机应变的经商才能正是他的独到之处。”

(二)爱国爱乡,兴修水利

吴锦堂身居异邦,心系祖国和家乡,热心公益,乐善好施。早在辛亥革命之前,吴锦堂积极投入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参加同盟会并捐巨资赞助。1915年孙中山与宋庆龄新婚后抵达神户时,吴锦堂多次设宴款待,孙中山为褒扬他对革命的贡献,曾亲笔题赠“热心公益”匾额一方。

1908年,虞洽卿在创建宁绍轮船公司时,为与洋商抗争,降低票价,因而资金困难。吴锦堂见同乡困难,急公好义,为宁绍公司先后捐资10余万元,使宁绍公司终于在与洋商票价战中获胜。后吴锦堂又为发展宁绍航运业,投入新股使公司添购“新宁绍轮”,增辟新航线。另外,吴锦堂早年还投资浙江商办铁路建设和上海现代纺织业等国内企业。(www.xing528.com)

吴锦堂家乡东山头慈北有杜、白两湖,因长年失修,灾荒不断,慈北平原经常出现“雨稍多,则田地淹没,晴未久,而河湖皆竭”。1905年吴锦堂归国省墓,适逢暴雨连旬,眼见富庶的慈北平原稻棉浸成一片汪洋,决心修复二湖水利。他深入研究杜、白二湖水利工程历史,拜访当时水利建设著名专家,初步捐款7万元开始进行两湖、4浦、15闸、21桥的治理工程,至1909年才初步竣工,使20多万亩农田因之旱涝保收,10余万农民得以衣食无虞,慈北民众感激之余,均称吴锦堂为“万家生佛”、“当代人豪”。

1913年,孙中山(左五)与吴锦堂(左六)等在日本神户合影

1909年5月,吴锦堂为进行第二步的巩固水坝工程,特请日本治水专家岛总彦测绘师来到慈北,其时恰逢三天大雨,山洪暴发,正在施工中的水坝,如被冲决,后果不堪设想。吴锦堂立即雇工抢修筑坝,还亲自赤脚涉水督工。经过连续几天的昼夜抢险劳作,终于保全了水坝。当时他年过半百,曾被洪水冲入湖中,幸得民工及时救助才免于大难。在场的民工和测绘师都深受感动。岛总彦测绘师当场摄下这幕险景,并在撰文中云:“吴君赤足冒雨,亲自监工,日夜赶筑,始获保全。吴君之功伟矣!”

(三)热心教育,创办锦堂学校

吴锦堂在日本时,他目睹为谋生而侨居异国他乡的同胞及其子女,处处受到歧视和屈辱,作为华侨商界领袖,1900年他在神户与人共同投资创办神户华侨子弟同文学校,至1925年任副董事长20年,学校先后培养2000余名华侨学生,其中著名的有廖承志梁思成、林丽韫等。

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因政府十分重视教育事业,而开始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吴锦堂对此深受启发,曾说:“近世列国争强,教养二事极为重要,国民失养,就无以为生,国民失教,就难以生存”,而“日本富强,全靠教育”。1905年,他在家乡慈溪东山头先后斥巨资20万元,购地50亩创建锦堂学校。三年后校舍建成可容1000余学生。该校因校舍宽宏,设备齐全,办学理念新颖,成效卓著,被政府当局誉为“浙江私立学校之冠”。后蔡元培在视察该校后将吴锦堂与陈嘉庚、聂云台一起,并称为“办学三贤”。

1910年,吴锦堂为发展家乡棉花蚕丝业,因地制宜,将锦堂学校改为农校,亲自编印《速成桑园蚕丝捷学法》,分送乡间农民,以发展家乡实业。他曾说:“美棉之价格倍涨于昔,而内地脂膏,且将为外人吸取。若不设法补救则民生日促,国计愈穷。”他又投资9万银元扩充农校校舍及设备,十余年来为国家培养大批优秀农科人才。

吴锦堂为办好锦堂学校亲自编写“办学章程”,从办学目标、入学规则到教员聘请、学生管理、课程设置及时间,细致入微,无不倾注了他的心血。他还特意购入棉田1206亩,办农场、桑园,使教师学生自行耕作,伙食能自给自足,从而培养该校的良好学风。诚如该校校歌中云:“打破世界旧迷信,实业思想从此始。农与桑,齐发展,培育群英奠国基……勤劳朴素守我常,手脑兼施齐努力。”

锦堂学校旧址

为启迪民智和教育兴邦,吴锦堂又亲自拟定锦堂国民小学修订章程,又将购入的铁路股票3万元、汉冶萍公司股票5万元,及其利息收入用作学校常年经费支出;还特规定“学校的一切动产与不动产永远归学校所有,吴家子孙后代均不得干预”。1926年吴锦堂去世后,其子吴世藩秉承其父遗志将锦堂学校捐赠给省教育厅。1933年学校改名为“浙江省慈溪锦堂师范学校”,成为浙江省著名的师范学校之一。从锦堂学校、农中到锦师,校友名人辈出,诸如画家陈子佛、书法家沙孟海、农科专家童玉民、江南笛王赵松庭、全国人大代表张世昌等。

吴锦堂在办学过程中,筚路蓝缕,不断探索,业绩辉煌,在宁波和浙江教育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