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良种金鱼的繁殖技术
在良好的饲养环境中,金鱼的性成熟年龄为1周岁或略早于1周岁。一般每年春夏季节繁殖1次。近年来为解决国内外对良种金鱼的需求,在北京地区,曾于冬季适当升高室温,供给充足饲料并加强管理,很多良种金鱼可在冬季阳光充足的室内产卵孵化,提前供应市场,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金鱼繁殖的全部过程如下。
(一)亲鱼的培育和选择
金鱼虽然1周岁开始产卵繁殖,但很多玩赏者认为最佳繁殖年龄是雌鱼2岁以上,雄鱼3~4岁或以上时,繁殖力最强。
作为繁殖的种用金鱼,必须体质健壮,无任何疾病,雄鱼追逐能力强,雌鱼体质健壮食欲好,产卵性能必定良好,种金鱼入选要诀如下:
健康无病,体粗而匀。尾大端正,睛齐而称。
体正且圆,口平而阔。生长良好,体无外伤。
水中轻游,形态稳端。鱼体花斑,肥壮丽艳。
背鳍尾鳍,无残且端。特征稳定,方可入选。
一般选择优良的种用金鱼供作繁殖,必须从秋冬季节开始,对1龄以上入选的雌、雄金鱼分别饲养,精心饲喂,认真观察。体质健壮的种金鱼,初春时节已孕育丰富的卵子和精子。其初春孕育的精和卵,质量最佳,产卵率高而且受精率也高,孵化率及仔鱼体质都具有理想的效果。
金鱼性腺的发育与外界条件有密切关系。如饲料营养的优劣、水中溶氧量高低、水温和水质的适宜与否等,都会直接影响到种金鱼的产卵质量的优劣,因此在繁殖期到来之前加强种金鱼的饲养管理,如供给优质而清新水(水体中溶氧量适当升高),及充足的活鱼虫等,均为非常重要的措施。
(二)金鱼雌雄鉴别
金鱼在非繁殖季节中,从其体态的外形上较难辨认雌雄性别。有经验的专家认为,雄性金鱼体形略显瘦长,胸鳍略窄而尖,尾鳍也略显长大,雌鱼体形略短粗,胸鳍较宽而圆。
在繁殖期的金鱼,雄性金鱼的主要标志在于胸鳍和鳃的特征。雄鱼鳃盖和胸鳍的第一鳍条前方出现较明显的白色颗粒状突起斑;俗称追星或珠星。此时的追星,用手触摸常有粗糙涩手和弹性的感觉。如以手术方法,将雄鱼的精巢摘除,则其鳃盖和胸鳍不再出现追星,同时其生殖能力随之消失。雌鱼无追星。
繁殖期间,雄鱼追逐雌鱼之际,其追星明显而发亮,繁殖期过后,雄鱼的追星逐渐消失。
繁殖期中的雌雄金鱼区别还在于泄殖孔的不同,雄鱼小而且狭长,呈瘦枣核状,而端尖中间略膨大而且略向内凹;雌鱼的泄殖孔稍大而略圆,呈梨形,梨形柄端向金鱼体躯的前方,微向外凸。此期的雄性金鱼,腹部小而略硬,雌鱼腹部略圆而手感较软。雄鱼游动活泼,并常主动追逐其他金鱼,雌鱼游动较慢。
(三)产卵与受精
种用金鱼,经过一段时间的露天环境的精心饲养,金鱼的体态丰满,体色艳丽,精力充沛,活跃异常。雄鱼开始出现追逐雌鱼的现象,此时需将初步选定的种金鱼按品种及一定的雌雄性别比例,组成繁殖种群。一般繁殖种群中雄鱼应略多于雌鱼,以便在雌鱼产卵后雄鱼能及时排出足量的精液,以提高卵子的受精率及较好的孵化效果。雌雄种鱼的比例,以2誜3或1誜2或1誜3为佳,优良种鱼数量少时,也可掌握1誜1的比例。
准备用作产卵的盆(池),需预先刷洗干净,然后注入清水晾晒1~3天,并保持水温15℃~22℃,水深20~25厘米。产卵环境最好选用内壁着生青苔绿藻的老盆,因为新盆内壁不易着生青苔,雄雌种金鱼追逐和游动过猛,易擦伤鱼体或损伤种鱼体表鳞片。陈年老盆,壁内表层着生的青苔绿藻甚光滑,表面柔软滑润,在种金鱼猛力冲撞和追逐之际,可起到保护作用。据此,陈年老盆是优良种金鱼产卵繁殖的最佳容器,已为国内金鱼饲养者所公认。按适宜的雌雄比例将已选定的良种金鱼由亲鱼饲养盆(池)移入产卵盆(池)之前,需认真查看两处水温不宜有较大温差。
供作金鱼产卵的盆(池),在放入种金鱼后,开始雄鱼表现尾随雌鱼慢游,以后追逐现象增强,追逐的时间也越来越长,表明亲鱼即将临产。当雄鱼以头部不断触顶雌鱼腹部而追逐不离时,便是产卵的先兆。此时要及时放入鱼巢。金鱼巢的材料可以多种材料制成,如狐尾藻、金鱼藻、柳树根,棕榈皮丝或生麻丝等,其中柳树根、棕榈皮丝用前需浸泡和反复煮洗数次,不再脱色时方可使用。以狐尾藻为例,鱼巢具体作法是将采来的狐尾藻清除从野外带来的昆虫及杂物、用清水清洗干净,并截成30厘米长,每25~35根结成一束,每两束交叉一起,用线绳绑扎成辐射形的金鱼巢,下坠以适宜大小的石块,使其自然悬于水中,即成为金鱼产卵的理想鱼巢。鱼巢放入产卵盆(池)中,最好使水草的顶部浮于水体的中层,因为雄鱼在追逐雌鱼时,最后双双冲向水草的上部进行产卵。
若无有人工鱼巢,则金鱼不能正常地产卵和受精,即使能产生大量的卵粒,也常被种鱼吞食,或因卵粒得不到理想的附着物而影响孵化效果。
促使金鱼生殖线成熟产卵的因素很多,当水温升高、添加新水、鱼巢的诱导,以及在异性刺激下濒临产卵的亲鱼,都可促其产卵。多数种金鱼在上述情况下不久即可产卵繁殖。其产卵高潮多在凌晨4时至上午10时。当雄鱼激烈追逐雌鱼,达到极度兴奋时,雌鱼急速冲向鱼巢上部,以尾鳍击水成波,同时产卵。只有在波动的水体中,卵子才能较均匀地分布并黏附在鱼巢上。在雌鱼产卵之后雄鱼立即排出乳白色的精液,很快在水中扩散与卵子相遇而受精。待鱼巢表面普遍着卵后,及时将鱼巢从产卵盆(池)中轻轻取出,放入孵化盆(池)中进行孵化。若未能及时将着卵的鱼巢取出,则亲鱼还可能在此巢上重复产卵,造成鱼卵重叠,降低其孵化效果,或受精卵被产卵亲鱼吞食,造成不应有的损失。金鱼为分批产卵的观赏鱼类,一年内可产卵2~3次,每两次产卵的间隔为8~12天。每尾雌鱼,每次产卵千粒以上,最多可达万粒。
在金鱼繁殖期间,饲养人员需要日夜的精心护理,认真观察,准确判断产卵的结束时刻。一般情况,当雌鱼产卵后有懒游或长时间沉于水底的现象,雄鱼也停止疯狂追逐雌鱼时,或各自觅食甚至吞食鱼卵时,即可视为一次产卵结束,即可将种鱼轻轻捞出,雌雄分群饲养、休息和恢复体质,以利再次产卵繁殖。
(四)孵化
金鱼卵的孵化是繁殖中的重要阶段,需认真细致从事,方能获得良好的繁殖成果。
孵化用盆(池),需预先刷洗干净,注入新水晾晒1天后即可放入金鱼卵进行孵化。孵化盆(池)的水深20~25厘米为宜。附着有受精卵的金鱼巢置于距水面2~3厘米处,易于接受充足的阳光,有利孵化。一般来讲,优良种金鱼的孵卵,宜选用瓦盆最佳,木盆次之,水池等大形容器再次之。应防止灰尘及落叶等污物落入孵化盆(池),因为水质要保持到幼鱼初生后25~35天才能第1次换水。孵化盆(池)不宜置强风处,因幼鱼初生后体质极为幼嫩,强风常致水体波动,会伤及幼鱼体表致残,使幼鱼失去玩赏价值。实践证明,北京的春风,对水域大的孵化环境其幼鱼的致残率很高。用瓦盆孵化时,因水体波动小,幼鱼体躯的残缺较少,是最理想的孵化容器。
孵化盆池水温与产卵环境水温一致时,移入着卵的金鱼巢。大形瓦盆只放一把着卵鱼巢,边长2米方池可放4~6把着卵鱼巢。因幼鱼孵化后,密度过大,影响其生长发育。
1.胚胎发育 金鱼的受精卵最初为米黄色半透明颗粒状,表面有一层极薄的卵膜。初产的卵粒极小,遇水后卵膜吸水而膨胀致使卵粒略有增大。受精卵的直径为1.0~1.2毫米。当水温为15℃~16℃时,孵化2~3天,因其内部进行细胞分裂,从外表看其透明度渐减,并出现一个小黑点,这便是金鱼胚胎的头部,称为眼点;再过2~3天,此黑点周围形成肉色圆团,这是金鱼的胎体。可在放大镜下观察到胚胎的尾部不断摆动,由弱到强,最后小鱼破卵而出。
从受精卵的胚胎发育到用鳃呼吸的幼鱼,为其孵化过程,一般历时70~170个小时。孵化时水温高、孵化时间短,反之则长。当水温15℃~16℃时,孵化时间为7天左右;水温18℃~19℃时,孵化时间为4~5天;水温20℃时,2天即可孵出幼鱼。但理想水温为16℃~18℃,此时经6~7天的孵化期出生的仔鱼,体质最佳。孵化期中,防止水温剧烈变化,最高不得超过25℃。(www.xing528.com)
金鱼产出成熟的卵粒,如果没有受精,在产出24小时后,外观呈不透明的乳白色,它在水中存留短暂时刻后而溶化。
2.孵化期的管理 金鱼受精卵的孵化水需控制恒温,最理想的水温16℃~18℃。孵化期中如有较长时间水温失调,则影响其胚胎发育甚至死亡。水温变化不应超过5℃,持续时间不超过半小时,对胚胎发育无大影响。
金鱼孵化的水温过高,常使胚胎发育紊乱,产生较多的怪胎或死胎;水温过低,胚胎发育缓慢或终止发育而死亡。孵化期中,保持水质清新尤为重要。在天气突变、风天、雨天等恶劣天气,尤需防备,可适当在孵化盆上加盖遮蔽物,严禁雨水进入金鱼孵化盆(池)中。
幼金鱼脱膜孵出后,卵膜常在水中互相黏结,分解出有机酸,易坏水质,影响幼鱼生活及发育,如幼鱼钻入成堆的卵膜中也会致死。必须及时清除卵膜,其方法是用稀薄布巾沿水面慢慢拉卷,将水面上的卵膜及脏沫拉干净,动作宜轻慢,勿引起水体大的波动,勿碰伤幼嫩的仔金鱼的体表。
幼金鱼初生后,仍附在鱼巢水草或盆壁上,不吃不动,主要靠卵中营养维持生活。均2~3天游动觅食。
(五)初生金鱼饲养及管理
初生金鱼的培育是饲养中的第一个重要环节。在此期间,不能因为仔鱼已全部孵化而将鱼巢从孵化池中取出,否则初生仔鱼将因无处栖身而沉落水底,以致被各种杂物覆盖或因缺氧很快夭亡。
1.初生仔鱼的饲养 孵化后2~4天的仔金鱼,其卵黄囊已被吸收尽,并开始游动很短的距离,靠摄食碰到口边的食物维持生活,可在此时投喂少量熟的蛋黄水,但不可投喂过量,以免引起水质变坏。在投喂蛋黄水之前需略动鱼巢,待仔鱼大量游至水面之际及时投喂。如此经1~2日,仔鱼体质增强,游动和取食能力均随之增强,开始试喂灰水(洄水),这种灰水必须用细绢网筛过,使小虫从网孔漏过,留下较大的鱼虫(剑水蚤等)可喂给成鱼,因各种大鱼虫对初生仔鱼常有伤害。用灰水饲喂仔金鱼,最好在每天上午日出以后,每天1次投喂,切勿因投喂过量引起坏水。以1~2小时吃完为度。
仔金鱼初生1周左右,休长已达1厘米以上,开始投喂小型活鱼虫,如蜘蛛虫等,这时还可以适当兑进含有绿藻的绿色盆水,这些绿水中含有较多的微生物,可作为仔金鱼的辅助饵料供其摄食。
2.换水和兑水 当仔金鱼体长2~3厘米时,可撤出少量污物及陈水,并兑入适量的经过晾晒的与原盆水温度相同的等量新水。撤水量和兑水量最初宜少,以后逐渐增加。
3.仔金鱼分群 当仔金鱼初生40天以后,饲养管理得当,体长已达4厘米以上,同群孵化的仔金鱼开始出现体长差异;也有时出现体形大的仔龟吞食体形小的仔鱼的现象。又因仔鱼渐长,在饲养容器中的密度增加,为确保水体中足够的溶氧量,可将仔鱼按体形相近者分群饲养,宜结合第1次选择仔鱼同时进行。
4.鱼巢撤离仔鱼群 仔金鱼开始游动取食后,体质渐强,活动能力日增,此时不能立即上将鱼巢撤离,因为初生仔鱼日间在阳光下虽然离巢游动取食,但夜晚水温下降或天气突变时,仍然聚集在鱼巢中间或水草周围,以避风寒。但仔鱼日渐增长,体质不断增强,鱼巢也不宜永久留于仔鱼群中。因为水草在夜间会与仔鱼争夺水中的氧气,同时水草或鱼巢都会因老化而腐烂变质,影响水质,威胁仔鱼的生命。在北京地区,饲养管理良好的仔鱼群,一般在仔鱼出生2~3周时,即可在晴天时酌情分3~5次陆续撤出鱼巢,使仔鱼开始独立生活。
(六)幼金鱼的选择和淘汰
金鱼出生后,到一定时间需加以选择和淘汰,其目的是选留体态特征优良的个体,精心饲养,加强管理早日成长。将优良的、体形大小不同的仔鱼分别饲养,防止以强凌弱;淘汰部分体态特征不佳的仔鱼,节省部分饲养设备、饵料及人工。选择仔鱼应在每日清晨进行,在选鱼的同时还要更换新水和盆(池),每天清晨的陈水和已晾晒过的新水温差很小,有利仔鱼生活。每次选择仔鱼要点如下。
1.第1次选择 年初产卵孵化的仔鱼,环境温度略低,孵化及仔鱼生长较慢,约在孵化后30天进行第一次选择。而4月底到5月份产卵孵化的仔鱼,可在出生后3周进行第1次选择。首先选留体形和尾鳍端正而中央平分的个体。其他均淘汰。
2.第2次选择 约在第1次选择后的7~10天进行。在有背鳍的品种中,选留背鳍整齐无残缺的个体;无背鳍的品种中,选留脊背光滑圆正,无残鳍、无鳍迹的个体,余者全部淘汰。
3.第3次选择 约在第2次选择后7~10天进行。选留两眼均衡对称,大小相同,左右完全一致者,其余应淘汰。
4.第4次选择 幼金鱼出生35~50天,体长达5厘米左右,此时可以按品种的特征进行较严格的选择。从头、吻、体形、尾柄、各部鳍条、体表鳞片,以及游动姿态等方面进行选择,不合标准者淘汰。
此后可再依设备及饲养玩赏的需要,不定时的进行必要的选择,以保持金鱼的每个品种特征及其优美体态。如红头帽子,其头顶红色区的部位整齐,红斑块位于鳃盖之前,全身银白,不得有半点红斑;红头虎头要求红色部位齐整端正,身躯短粗,尾鳍短平而四开,头吻方齐,头部溜状突起明显,除头部红色区外,全身呈银白色;水泡眼品种,要求两眼水泡大而对称,眼睛朝向上方,脊背圆滑,头正,体呈蛋圆形,大尾鳍四开呈扁平状。
从体色选择,要求红色金鱼全身鲜红而无杂色斑;五花色者要求红色斑鲜艳,蓝色斑明显;黑色金鱼要求全身乌黑;蓝色金鱼最难保持体色,要求体表蓝色明显而稳定;紫色者要求体色为浓紫色。实践证明,金鱼幼期饲养,水质更新过勤,是导致体色转劣的重要原因。总之金鱼的选择,需有丰富的经验才能正确的判别幼期体态优劣,特别是正处于发育阶段的幼鱼,其体态及体色等特征,逐日有所发展和变化,因此对其日后的预测是否准确就更为重要。
关于金鱼饲养的密度大小,与其幼期生长发育有着密切关系。在一定的饲养容积内,所放养的金鱼数是有限的。其饲养金鱼的水域不能过深,因水深直接影响阳光的照射和水体的温度,并可导致金色体表褪色;水过浅,可以影响金鱼的活动和成长。若容器过小饲养金鱼数量过多,也会导致金鱼疾病或死亡。所以饲养金鱼必须掌握合理的密度。
以北京地区为例,在金鱼饲养业中,各生长发育阶段的饲养密度如下表(见表1-1,表1-2)。
表1-1 洋灰水池面积3平方米,水深30厘米、饲养的金鱼数量
表1-2 直径60厘米瓦盆,水深30厘米、饲养金鱼的数量
家庭饲养金鱼,以玻璃水族箱为容器,长50厘米,宽30厘米,高40厘米(水深约30厘米),可饲养体长5~7厘米的金鱼8~10尾;用直径26厘米,高13厘米的圆形玻璃鱼缸,内不设山石及水草,可饲养体长4~6厘米的金鱼5~6尾。家庭饲养体长超过8厘米的金鱼,因已接近成年,故不宜使用玻璃制的水族箱,最好选用瓦盆在室外露天环境饲养,以利其生活与繁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