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陶德麟文集:推进人类对世界与自身的理解

陶德麟文集:推进人类对世界与自身的理解

时间:2023-1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推进人类对世界和自身的理解——答记者问问: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它不但表达时代精神,而且参与塑造时代精神。但从中国哲学界的全局来说,我觉得研究的重点还是应该放在与现实有密切关系的重大问题上。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改革的实践使社会发生了急剧而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正在影响着亿万人民群众的思想,人们有许多困惑迫切需要从哲学的层面作出回答。

陶德麟文集:推进人类对世界与自身的理解

推进人类世界和自身的理解——答记者问(1)

问:哲学时代精神的精华,它不但表达时代精神,而且参与塑造时代精神。哲学应如何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答:真正的哲学应该是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升华物、铸造者。它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影响着人们的生存方式、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是一个民族理论思维水平的重要标志,也可以说是一个民族在时代中所处的位置的集中标志。没有哲学的民族是没有精神脊梁的民族,是很难在世界文明史上留下伟大足迹的民族。至于如何充分发挥哲学的社会作用,涉及很多复杂的问题。我觉得问题之一是社会要理解哲学,哲学也要关注社会。

现在社会上许多人对哲学这门学科的性质和功能有不少误解。他们往往把哲学当成一门应用性的技术学科,要求它直接“解决”实际问题,并且以这种看法为标准来衡量哲学的“用处”。我就遇到过一些对哲学采取鄙夷态度的人,他们说哲学讲的都是空话,解决不了任何实际问题,在市场经济当中没有任何“实效”,是多余的东西。这确实是很普遍的误解。对这种误解,我们需要做许多解释和澄清的工作,让社会上更多的人对哲学有比较正确的理解,知道向哲学要求什么,不要求什么。

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哲学要关注社会,满足社会的需要。哲学研究的问题无论怎样抽象,无论怎样高悬在空中,无论哲学家们对某个哲学问题甚至对哲学本身的理解有多少分歧,只要是正当的、合理的哲学问题,根子还是在社会生活的矛盾当中,不管研究者本人是否意识到了都一样。但是从社会矛盾当中产生的各种问题有重要程度的区别。马克思说的“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这样的问题就是体现时代精神的重大问题。哲学工作者应该善于捕捉住这样的问题,把它们上升为哲学问题,纳入自己的研究领域

问:您是否认为哲学应该特别关注现实问题,应该与民族特点相结合?

答:哲学无国界。凡是有价值的哲学思想都是人类的共同财富,都有世界意义。但这不等于说哲学没有国度和民族的特点。在同一个时代,由于各国度、各民族的处境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关注的问题也不可能没有差异,看问题的视角也不可能没有差异。时代精神在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中的体现方式也会有差异。我以为我们应当特别着重关注的是与我们民族在现时代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有关的哲学问题。1978年的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就是一个实例。真理标准问题的重提在别的国度和民族也许没有什么特别重大的意义,但在当时中国的具体情况下却是尖锐的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成了关系全民族命运的大问题;解决了这个问题就解决了成千上万的具体问题,就挽救了中国。直到今天这场讨论的哲学结论还在继续起作用。这不是说别的哲学问题就不能研究。哲学这个领域极其广泛,有许多看来似乎与现实生活距离很远的问题,对提高民族的理论思维水平和整体素质却有长远的作用,对提高我们在世界哲学界的地位也十分重要,这也是哲学基本建设的一部分,也决不能忽视。哲学研究也最需要个人精神的自由驰骋。因此,不要去限制个人的研究领域和研究特色。但从中国哲学界的全局来说,我觉得研究的重点还是应该放在与现实有密切关系的重大问题上。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改革的实践使社会发生了急剧而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正在影响着亿万人民群众的思想,人们有许多困惑迫切需要从哲学的层面作出回答。这样的问题我以为就是与现实有密切关系的重大问题。

问:哲学解决问题的方式与其他科学有何不同?应怎样评价哲学的这种作用?(www.xing528.com)

答:说哲学不可能以应用技术学科的方式直接解决实际问题,并不是说哲学不能以自己的方式解决任何问题。哲学解决的是观察和处理问题的原则、态度、方法,这是解决任何具体问题都不能回避的。大多数哲学工作者如果把目光集中在这样的问题上,哲学就会有真正的繁荣。相反,哲学如果对社会冷漠无情,不关注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发展,不关注国家的兴衰、民族的荣枯、人民的祸福,不关注火热的社会主义建设中产生的问题,而只是自思自忖,自言自语,自赏自夸,社会也就不会关注哲学,哲学的生命就难免逐渐枯竭,它的生存空间就会越来越小。我以为高校哲学学科的建设应该注意这个问题。

哲学对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也要有一个适当的定位。哲学的作用很大,这毋庸置疑。但也不要把哲学的作用说成至高无上,力大无边。哲学家要有张载所说的“为万世开太平”的胸襟和气魄,但不可真以为哲学就能为万世开太平。一个时代的哲学能提出几个正当合理的重大问题,做出深刻的研究,提出有根据的理论,把人类对世界和自身的理解向前推进一步,也就难能可贵了。我觉得哲学特别要正确处理与科学的关系。搞科学的人当中有看不起哲学的,搞哲学的人当中也有看不起科学的,这需要沟通和理解。哲学与科学应该联盟,应该互补,应该做朋友。发达国家的后现代哲学家对科学技术的负面影响的揭露当然是值得重视的,但这种负面影响应该归咎于人对科学技术的滥用,而不能归咎于科学技术本身,更不能去诅咒和反对科学技术。这可能是高校哲学学科建设中也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

问:现在哲学专业毕业生就业难、待遇低的舆论在社会上流传很广,实际情况怎样?哲学专业人才在现实中的生存空间到底在哪里?

答:我觉得这种舆论未必全面地反映了实际情况。社会对哲学专业毕业生的需求数量远低于应用学科,这是事实;但我国哲学专业的招生数量和毕业生数量也远少于应用学科,供需还是大体平衡的。哲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并不特别困难,待遇也并不特别低。据我所知,哲学专业毕业生的出路不错,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更是这样。恢复高考二十几年来,一部分毕业生在高校或科研机构做教学研究工作,其中相当一部分成了学术骨干和学术带头人,成了活跃在哲学界的中青年学者。另一部分毕业生到了各种实际工作部门(党政军机关、宣传机构、新闻出版机构、企业等等)做其他工作,这也不能说是不务正业,因为高校哲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本来就有实际工作者这一项。这些在实际工作部门的毕业生由于受过比较系统的哲学训练,思想比较敏锐,比较善于分析问题,一般都能适应多种不同性质的工作,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有不少人成了骨干,有的担任了各级领导工作。所以我认为哲学专业人才的生存空间并没有什么特别严重的问题。至于哲学专业毕业生的社会需求量比应用技术学科的小,这是正常现象。社会不需要成千上万的哲学专家,也不可能产生成千上万的哲学专家。古今中外都是这样。这与哲学这门学问重要与否是两回事。

【注释】

(1)2004年4月12日答《光明日报》记者熊瑛同志问。本文没有发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