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黄侃先生(1)
黄侃(季刚)先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早年他恨清廷之腐败,忧外患之频仍,哀生民之涂炭,积极投身辛亥革命,成为辛亥革命的先驱之一。在武昌文普通学堂读书时,他就与宋教仁、黄兴等志士结交,共谋反清大计,结果被校方开除学籍。随后他赴日留学,列籍同盟会,并主持《民报》社,撰写了《哀贫民》等一系列政论文章唤醒民众,鼓吹革命。不久,武昌革命党人电请季刚先生回国共举大事。回国后,先生分析当时形势,认为时机尚未成熟,不宜轻动,建议继续作舆论工作,扩大革命声势。先生则返归故里组织“孝义会”,为起义作思想准备和组织准备。他四处演说,宣传革命道理,每次听众达一千余人。蕲春周围八县数万民众纷纷响应,共同拥戴先生。辛亥首义前夕,他在《大江报》上发表《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一文,这篇雄文如惊雷乍发,震动了神州大地。不到三个月武昌首义,全国响应,一举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几千年君主专制的历史。季刚先生为辛亥革命建立的丰功伟绩,永远令人景仰!
季刚先生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民国以后,他痛恨大盗窃国,目睹社会黑暗,深感百姓困顿,他选择教育事业,以作育人才为己任,欲寄希望于未来。他以“刻苦为人,殷勤传学”为“现今自救救人之法”,先后任教于北京大学、武昌高等师范学校(2)、东北大学、中央大学等校。在执教期间,先生开设了多门课程,经史文学,无不擅长,而尤精于小学。他治学每有所得,便开设新课,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他对学生要求极严,经常诫勉门生:“学问应从困苦中来,徒恃智慧无益也。”因而他的学生多能刻苦自励,勤奋研读,多所创获。他还注重教学方法,因材施教,不拘一格,教导学生欲治经史子集,必须先治小学,并开列小学书目十种及经史子集必读书目二十种,以供学生平时研读。先生讲课精辟入微,胜义纷呈,而又深入浅出,妙趣横生,门人称誉为“河倾于悬,风落于天”。在黄先生的精心培养下,一大批学生颖脱而出,后来多成为驰名中外的学者。先生为祖国的教育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季刚先生更是一位国学大师。先生研治学术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联。他曾说:“今日学术,第一当保全未来”,“学问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这种爱国热情正是他从事学术研究的强大动力。先生学问渊博,淹贯古今,涉猎极广,在经学、史学、哲学、文学等领域均有深厚造诣,尤其精于文字、声韵、训诂之学。先生治学严谨,一丝不苟。他的原则是:“言必有中,每下一义,切理厌心。”他极力推崇汉儒“不放松一字”的精神,每当遇有疑难问题,他“必苦思广证以求贯彻”。先生治学有方,善于取舍。他笃于古而不固封,重师承而不墨守,因而创获良多而自成家法。他锐意攻关,锲而不舍,兀兀穷年,一共写出260余种著作。先生为促进我国学术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为我们留下一笔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
我们纪念季刚先生,就要学习他的爱国主义精神,为发展和繁荣中华民族的文化事业而奋斗!(www.xing528.com)
【注释】
(1)本文是作者在纪念黄侃先生诞生110周年、逝世6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的开幕词,原载《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6期。收入本文集时作了删节。
(2)武汉大学的前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