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一本研究精神动力的好书(1)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社会历史理论早就认识到了精神对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中外典籍中的有关论述可以说是汗牛充栋,其中有不少真知灼见,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思想遗产。但是,以往的社会历史理论对精神现象的说明都有根本性的缺陷:或者是忽视乃至否认了精神的物质根源(各派唯心主义);或者是低估乃至抹杀了精神的反作用(各派旧唯物主义)。因此,即使是极深刻的论述,也只有片面的真理性。对精神现象的本质和作用作出完全科学的解释,开始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然而作为“自然界的花朵”的精神现象又是世间一切事物中最丰富、最复杂、最变幻多端的对象。要具体地说明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个国度、一个群体乃至一个个体的精神现象,只限于引用唯物史观的一般原理是无济于事的。这需要在唯物史观根本原理的指导下从大量的历史和现实的材料出发,进行多年的潜心探索。至于从这些探索的成果中进行理论的再提升和再创造,从而把唯物史观的根本原理进一步具体化,变为更易于运用和操作的理论和方法,那就是更加繁难的工作。然而正确而深刻地理解和把握精神动力的性质和作用却是关系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发展,关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前途的重大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是既有丰富经验也有深刻教训的,迫切需要作系统深入的研究。据我个人的眼界所及,关于这一问题的系统专著目前似乎还不多见。最近出版的骆郁庭博士的《精神动力论》,应该说是一部值得重视的开拓性的著作。
我以为本书的最突出的优点就是始终贯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发挥了理论的导向作用。本书提出的问题就是实际生活提出的大量普遍存在的现象的集中概括;解决问题的思路也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处处紧密联系实际;研究的结论也是回到现实生活中去、可以在工作中实际操作的原则和方案。本书既不是就事论事的琐屑之论,又不是不着边际的空泛之谈,而是熔理与实践于一炉的深造有得之作。本书把精神动力的研究分为基本依据、基础理论和动力开发三个紧密关联的部分,层层递进,由抽象上升到具体,对精神动力的依据、价值、内涵、本质、结构以及如何开发等一系列问题作了深刻的分析。其中对精神动力的结构和规律的探索是全书的重点,尤见精彩。作者逐一剖析了精神动力的内在本质结构、外部形态结构和层次结构三个层面,得出了精神动力的优化规律的结论,颇多创见。例如,作者在论述精神动力的内在结构时,认为理智动力决定情感动力和意志动力,要注意建构以理智动力为主导的精神动力内在结构;在论述精神动力的形态结构时,认为精神创造力决定精神凝聚力和精神约束力,要注意建构以精神创造力为主导的精神动力形态结构;在论述精神动力的层次结构时,认为民族精神动力处于最高层次,决定群体精神动力和个体精神动力,要注意建构以民族精神动力为主导的层次结构。这些见解都具有独创性和启发性。该书还在进行深入探索的基础上,试图揭示精神动力的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深入探讨了精神动力的内化规律、共生规律、整合规律、强化规律等等。应该说,这些都是发前人所未发的独到见解。作者关于精神动力可能开发、应当开发、如何开发的论述,在当前三个文明建设中至关重要,更是有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创见。作者在论述这些见解时还对中外历史上有关精神动力问题的思想资料进行了梳理发掘,有分析地加以评论和借鉴,体现了作者较广阔的空间视阈和历史纵深感。其中把中国历代关于精神动力的理论概括为崇德论、贵仁论、重义论、尚志论、诚信论,对开掘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丰富中华民族文化思想宝库都有重大意义。作者把马克思主义关于精神动力理论总结为自觉能动性理论、精神需要理论、主体性理论、精神转化理论、社会合力理论等等,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精神动力理论,促进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进一步深入研究精神动力理论也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本书概念明晰,逻辑谨严,结构完整,行文流畅,从风格上说也是一本难得的佳作。我认为本书是一本有重要价值的开拓性的理论著作,值得向广大读者推荐。(www.xing528.com)
【注释】
(1)骆郁庭著《精神动力论》一书评介,原载《光明日报》2004年6月1日,《湖北日报》2004年11月26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