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陶德麟文集-对认识活动的探究

陶德麟文集-对认识活动的探究

时间:2023-1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认识活动的深入探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真理标准讨论以来,我国学术界对认识论的研究空前热烈。认识论就是对认识的认识,就是对认识活动及其规律的反思。当然,这决不意味着有关认识活动及其规律的一切具体问题都已经解决了。高文武同志的这本《认识活动论》,正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方向的前提下进行探索的成果之一。1990年5月高文武著《认识活动论》一书的序。

陶德麟文集-对认识活动的探究

对认识活动的深入探究(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真理标准讨论以来,我国学术界对认识论的研究空前热烈。我想这也许至少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人们在经历了“文革”的失误和面临着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的时候,深感掌握认识规律、端正思想路线的极端重要性。一是改革开放改变了学术上的封闭状态,大量的科学技术成果和西方认识论学说闯进了人们的视野,使人们感到有研究和总结的必要。谁都会看到,这些年来的研究成果无论就数量和水平看,就广度和深度看,都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一批中青年研究者的成长,尤其令人喜悦。

在充分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以为也不能忽视问题的方面。我这里指的是在研究热潮中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阵地的问题,也就是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地位的问题。这个问题不是杜撰的,而是实际存在的。

人类的全部活动无非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认识世界的最终目的是改造世界。为了改造世界,不仅需要认识客观世界的规律,还需要认识认识的规律。认识论就是对认识的认识,就是对认识活动及其规律的反思。认识论研究的实际内容和动力就是如此。它是一门古老的哲学学科。马克思以前的各派哲学从不同的侧面对认识活动及其规律作了大量的探索,提供了丰富的成果,构成了人类认识史的一个重要方面。没有这些先行的探索,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不可能凭空产生。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马克思主义以前的认识论无论提供了多少有价值的成果,就其全体来说都没有抓住认识的本质,认识活动的根本性的“谜底”并没有被揭开,人们还是在迷雾中摸索徘徊。这不是由于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家缺少智慧,而是由于当时的社会发展程度和哲学家的阶级局限性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发现和掌握唯物史观,因而他们都不了解人类社会的存在基础、客观结构和发展规律,不了解人的社会性和历史发展。他们总是离开社会实践(其中最基本的是物质生产活动)以及由此决定的历史地发展着的社会关系,抽象地考察“人”,考察“人性”,考察“人的认识”。他们始终不了解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或者也肯定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但对实践作了唯心主义错误解释。这就决定了他们不可能把握认识的本质。只有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唯物史观第一次提供了揭开人类社会之谜的钥匙,从而也提供了把握人类认识的本质的关键,这才使千年的迷雾为之一扫。把科学地规定了的实践观点引入认识论的研究,把唯物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这是哲学史上的大革命,是石破天惊的大转变。当然,这决不意味着有关认识活动及其规律的一切具体问题都已经解决了。远非如此。认识论领域中还有无数的具体问题有待探索,这种探索过程永远不会终止。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产生仅仅是一个开端,然而这是一个伟大的开端。这个开端的意义就在于从根本之点上纠正了以往各派认识论的共同迷误,为认识论的研究奠定了不可动摇的基石,开辟了惟一正确的道路。

现代西方哲学诸流派在认识论领域中的新进展是不可忽视的。有些流派提供了不少有价值的成果,提出了不少有意义的问题。这些都是人类文明发展大道上产生的东西,是人类认识大树上的花朵和果实。对这些成果采取盲目拒斥的褊狭态度是错误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当然必须认真地研究它们,批判地汲取、借鉴其中一切合理的成分。这是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途径,虽然不是主要的、更不是惟一的途径。对现代西方哲学的研究,从这个意义说还远远不够。但是我们不能忘记,所有这些流派由于拒绝唯物史观的指导,由于哲学家的阶级偏见,它们无论在某些方面、某些具体问题上取得了多少重要的成果,无论它们的研究精细到什么程度,在总体上对认识本质的把握毕竟不可能达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它们往往明察秋毫而不见舆薪,小处精明而大处糊涂。何况这些认识论学说中间还有大量的混乱和迷误,并非全是积极成果。如果我们看不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非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在现代西方哲学面前自惭形秽,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当作“陈旧”的东西而置之不顾,总想搞“视角转换”,那就如同在自然科学研究中想“摆脱”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去另辟“新”路一样,未免聪明过头,走向反面了。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为人如此,做研究工作我想也应当如此。

应当承认,正如我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永远不会完结一样,我们对认识的认识也永远不会完结。我们决不能满足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已有的基本原理,而必须沿着马克思主义的轨道不断地拓宽我们的视野,深入到各种细节中去。对西方哲学提出的问题,我们也应当做出马克思主义的回答。(www.xing528.com)

文武同志的这本《认识活动论》,正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方向的前提下进行探索的成果之一。高文武同志曾毕业于山东大学物理系,以后考入南开大学攻读自然辩证法专业硕士学位。取得硕士学位后,他在海军工程学院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科研工作。1985年,他考入武汉大学哲学系,在我的指导下攻读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博士学位,并于1988年获得了博士学位。他受过系统的自然科学和哲学训练,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一面继续从事教学科研,一面构思和撰写博士论文。这本《认识活动论》就是在他的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补充而成的学术专著。在写作过程中,他曾求教于肖前、陈晏清、赵凤岐、高清海、齐振海、夏甄陶诸位教授,受到很多教益。在这本专著中,他以认识过程的第一个飞跃为重点,力图详细地分析认识活动的中介,阐明认识主体怎样通过这些中介而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论述认识的本质时,他力图具体地阐发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根据列宁揭示的“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的原理,较深入地分析了主体与客体在认识活动中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辩证关系,论证了认识过程是以实践为前提的能动的反映,是反映、建构与改造的统一,是主体改造客体与改造自身的统一。应该说,这些都是他多年严肃研究的成果,对深化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很有意义的。当然,本书所探讨的只是一个侧面的问题,还不能说是对认识活动的全面研究,在一本著作中也不可能做到这一点。但是,作为在正确道路上努力探索的一个成果,本书的学术价值是值得肯定的。

1990年5月

【注释】

(1)高文武著《认识活动论》一书的序。此书由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