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结我们党80年的奋斗历程和基本经验,根据国际国内的新形势作出的新概括、新创造,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我们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指针。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胜利完成党在新世纪伟大历史任务的根本保证。准确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质和意义,是学习的要求,也是实践的需要。正确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一脉相承的关系,是理解这一重要思想的关键。
共同的哲学基础——唯物史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有共同的哲学基础,那就是唯物史观。
早在马克思以前,空想社会主义者就提出了社会主义的种种构想。但他们的根本弱点是不了解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把社会主义看成天才头脑的偶然发现和“理性”的产物,因而找不到实现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和现实道路。这不是因为他们偶然的失误,而是因为当时的社会还没有发展到足以发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程度。他们考察社会的哲学工具同两千多年来的一切思想家一样,也是唯心史观。马克思和他的战友恩格斯对人类的最伟大的贡献,就在于创立了唯物史观。唯物史观与历来的唯心史观相反,认为不是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而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由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构成的经济结构是一定社会的现实基础,而政治和法的制度以及各种意识形式都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这一科学历史观的出现有如石破天惊,使笼罩思想史的迷雾为之一扫,为人类提供了揭示社会发展之谜的钥匙。马克思运用这一历史观具体研究了商品生产的矛盾,发现了剩余价值的秘密,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生发展及其走向的特殊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作为新社会创造者的历史地位。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这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社会主义从此不再是悲天悯人的善良愿望,而是被科学地理解了的现实运动。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共产党就是自觉地领导这一运动的核心力量。一百五十多年来世界各国共产党面临的实际情况和具体任务各不相同,在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得出的具体结论也各不相同,但只要是真正的共产党,共同的哲学基础就是唯物史观。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战略、策略都是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分析面临的具体实际制定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世的时候是这样,他们去世以后也是这样。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都是共产党人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首先是唯物史观的理论和方法与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们的哲学基础是一脉相承的。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建设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我国的社会结构、国际关系、党内状况等等,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在这种新形势下,如何继续保持党的先进性,使党始终成为领导各族人民完成三大历史任务的主心骨,就成为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迫切问题。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及时地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解决了这个问题。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系统阐发,完全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特别是唯物史观为指导的。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相互关系的原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的原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原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与人的自觉活动的相互关系的原理等等,作为整体得到了创造性的运用和发挥,并以新的结论丰富和发展了唯物史观。“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运用唯物史观考察当代实际的必然结论,也只有运用唯物史观才可能得出这样的结论。这与马克思和列宁、毛泽东和邓小平在当时所做的工作是完全一致、一脉相承的。只有抓住这个共同的理论基础,才可能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质。
共同的理论品格——与时俱进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有共同的理论品格,那就是与时俱进。
马克思主义理论不同于任何其他理论的特点,就是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的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是在批判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中创立起来的。马克思在1845年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这篇“包含着新世界观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恩格斯语)中就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2)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45~1846年还指出:“只要这样按照事物的真实面目及其产生情况来理解事物,任何深奥的哲学问题……都可以十分简单地归结为某种经验的事实。”(3)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要求就是理论符合客观实际,这样的理论决不是离开实践的抽象的思辨、玄想和臆说,而只能是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为实践所检验,随实践而发展的科学。由于各个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客观实际各具特点而又不断发展,理论要符合客观实际,就必须与时俱进。如果不顾情况的变化,固守某些不符合新情况的旧结论,就会陷于主观与客观分裂、认识与实践脱离,丧失理论的科学性和革命性,从根本上违背马克思主义的要求,走向马克思主义的反面。马克思和恩格斯再三强调他们的学说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他们本人生前多次根据变化了的实际情况修改自己的某些具体结论,包括以序言的形式修改《共产党宣言》中的某些结论,就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列宁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新情况下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国或几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理论,毛泽东在科学分析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特殊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中国革命的理论,邓小平在新的条件下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这些都是与时俱进的典范。与时俱进是理论与实践统一的内在要求,它不是迁就细小事变,不是迎合眼前需要,不是随波逐流,而是站在历史的高度,对时代特征和世界全局及其发展趋势作出科学分析和准确判断,从而坚持那些仍然符合实际的结论,修改那些不符合实际的结论,以新的结论充实理论,使理论符合发展变化了的实际。这是马克思主义永葆青春的奥秘。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新的科学体系,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则,又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既一脉相承,又别开生面,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品格。在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问题上,它敏锐地把握了现代生产力的发展趋势,提出按照现代化的要求调整产业结构;落实科教兴国的战略,追赶世界科技的先进潮流,加速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重视人的素质的提高;深化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等。在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问题上,提出了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一整套方针政策,强调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的先进文化,吸收世界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分,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培养一代又一代“四有”公民;等等。在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问题上,提出了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同时又强调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强调处理好先富与后富、个人富裕与共同富裕的关系,强调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等等。这些都体现着时代的特点和要求。
共同的价值取向——人民利益
“三个代表”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是辩证统一的整体。其中总揽一切的是把广大人民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这体现着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价值取向。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指出了社会的发展必然走向共产主义。共产主义社会是“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社会,是全人类得到彻底解放的社会。无产阶级在现代社会中的客观地位决定了它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终解放自己,因此它的利益最终与全人类的根本利益一致,在资本主义社会和一切还存在阶级对立和利益对立的社会里与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一致。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它首先代表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同时也就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也只有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真正代表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才是名副其实的共产党。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4)因此,共产党从来把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一切活动的惟一价值取向。这是共产党区别于任何其他政党的本质属性。(www.xing528.com)
中国共产党从登上历史舞台的第一天起就是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毛泽东同志把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概括为五个金光闪闪的大字——为人民服务。他说:“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5)他提出并科学地阐发了群众路线的理论,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提到党的根本路线的高度,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的胜利,无一不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依靠最广大人民的力量取得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所以取得空前未有的成功,正因为准确地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赢得了最广大人民的衷心拥护。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归根到底是着眼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价值取向与此一脉相承。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6)但是,人民和人民利益都是历史的范畴。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不同的社会条件下,人民利益的内容和表现情况是很不相同的。例如在民主革命时期,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新国家。而且,在民主革命的不同阶段人民根本利益的内容和表现也有所不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也是这样。党的领导艺术就在于根据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具体特点,全面准确地把握人民利益的具体内容,找出最有效的方式正确处理不同社会集团及其成员的利益关系,让人民利益在现实条件允许的限度内尽可能得到满足,从而进一步激发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更充分地满足人民利益准备条件。我国当前已进入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使社会阶层的构成和人们的利益关系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出现了许多前所未见的新情况、新问题。简单地沿袭过去的认识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党的任务就是要正确地反映日新月异的情况,采取恰当的政策措施,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这里要处理的关系比过去任何时期都复杂得多,人民利益的具体内容也丰富得多。如果把握不准,处理不当,就会违背党的宗旨,挫伤群众的积极性,造成严重的后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大发展,就在于敏锐地抓住了这个关系社会主义建设成败的关键问题,给以科学的解决,并为今后解决同类问题提供了指导原则。“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出,必须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的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利益,其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是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则,也是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要从思想上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坚持党的最高纲领与现阶段的具体纲领的统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这个远大理想决不能动摇;但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当前我们的任务就是要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地努力。江泽民同志说:“忘记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就会失去前进方向;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就会脱离实际。”(7)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在新时期的重大发展,是指导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伟大历史任务的指南针和方向盘。只要我们深入学习、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我们就一定能够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任何艰难险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注释】
(1)原载《人民日报》2002年7月30日理论版。署名“教育部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注明陶德麟、汪信砚执笔。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6页。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6页。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3页。
(5)《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04页。
(6)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7)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