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农意识与社会主义现代化

小农意识与社会主义现代化

时间:2023-1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社会主义现代化与小农意识小农意识问题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可回避的至关重要的问题之一。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抗争,说到底就是推翻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为实行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而奋斗。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犯的错误,更是明显地与小农意识有极大的关系。然而从总体看来,本书毕竟是一本以科学态度严肃地探讨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的学术著作,对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小农意识与社会主义现代化

社会主义现代化与小农意识(1)

小农意识问题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可回避的至关重要的问题之一。

中国长期存在的封建社会的基本模式是高度集权的地主阶级政治统治和高度分散的自然经济的结合。在意识形态中占统治地位的是封建地主阶级的思想,然而汪洋大海般的小农的意识也同时存在。小农意识本身不是封建思想,并且与封建思想有矛盾,但同时又与封建思想有许多契合之处,以致成为封建思想的附庸和补充。没有小农意识作为群众基础,封建思想不可能长久支撑。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古老的中国在世界资本主义狂飙冲击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然而小农意识的根基仍然存在。小农意识与现代性是抵触的,是现代化的阻力。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抗争,说到底就是推翻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为实行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而奋斗。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为实现这一历史任务创造了前提。然而,正如毛泽东同志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正确地估计的,这还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国际国内的条件决定了中国不能走世界先进国家走过的资本主义的老路,只能走社会主义的新路。而要在中国这样一个小农经济占压倒优势的落后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是没有经典可依,也没有成例可援的;只有靠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进行独立的探索。这种探索之艰苦,付出的代价之沉重,是我们永远不会忘记的。建国后经过近30年的曲折道路,我们终于产生了邓小平理论,找到了一条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道路,这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道路。我们已经在这条道路上走了20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还要坚定不移地一直走下去。

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有许多必须克服的困难。在诸多的困难中,生产力的落后、科学技术的落后、国民知识水平的落后以及旧体制遗留下来的弊端等等都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小农意识对现代化进程的羁绊和掣肘却似乎不像其他困难那样容易为人们所重视。这也许是由于它是精神世界的事物,不像物质的事物那样容易把握。实际上,小农意识有数千年的深厚根基。这一方面是由于小农本身的经济地位决定的,一方面也由于封建统治阶级需要维持自然经济而有意识地强化它。所以小农意识在广大群众中早已沦肌浃髓,成了自发的文化心理,以致被许多思想先驱视为中国的“国民性”。再者,意识往往落后于存在,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基础的改变并不能立即改变小农意识的存在。更何况直到现在我们在经济领域中也还保留着许多类似小农经济的形式,并未彻底清除小农意识的物质基础。正因为如此,具有小农意识的人比具有小农经济地位的人要多得多。要改变它,比改变小农的经济成分和小农的身份困难百倍。一个人的身份也许并非小农,然而这并不能排除他在思想深处具有小农意识。小农意识就其本质来说,是同现代化所要求的意识不相容的,它必定成为阻碍现代化进程的力量。这种力量的可怕还在于,它往往不是以反对现代化的面貌出现,而是以拥护现代化、参与现代化的身份起着无形的销蚀剂的作用,使现代化的东西变形走样,从而实际上延误现代化的进程。小农意识的这种强大力量,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就曾经一再地显示过。我们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是一直同小农意识作斗争的;但是反观我们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犯过的错误,却几乎无一不与小农意识有关。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犯的错误,更是明显地与小农意识有极大的关系。像“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那样的错误,在一个有现代意识的国家里是不可能发生的。根据历史的教训,我们确实不能轻视小农意识给现代化进程可能带来的变形和走样的问题。如果小农意识还在广大群众中顽强地存在,现代化的事业不可能成功。但是,事情的复杂性还在于,我们又不能片面地把小农意识看成纯粹起消极作用的东西。小农意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成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部分中也有它一份。尽管它在总体上是同现代化的进程相抵牾的,但它也有起积极作用的成分,应该很细心地使它融入现代化的意识,成为组成部分。即使对起消极作用的部分,也只能创造条件,因势利导,使它逐步改变,决不能采取粗暴的办法予以“横扫”。否则我们就是以小农意识来反对小农意识,结果只会使小农意识的消极作用更加膨胀。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非常仔细地研究小农意识,力求准确地把握它,正确地对待它。(www.xing528.com)

袁银传同志多年来专注于小农意识问题的研究,他力求广泛地吸取已有的研究成果,占有了相当丰富的材料。他把小农意识放在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大背景中作了深入的考察,提出了比较系统的独立见解。他曾以此为题撰写过博士论文并通过答辩,得到了专家的好评。随后他又多方听取了专家的意见,作了进一步的修改和扩充,撰成了这本专著。他在本书中相当详细地分析了小农意识的生成土壤和基本特征,并从小农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宗教心理诸层面加以展开;他接着分析了小农意识与平均主义、皇权主义、真主意识、民粹主义等等社会思潮的关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改造小农意识的思想,落脚到如何改造小农意识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问题。全书结构比较严谨,论证比较周详,分析比较得当,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比较紧密,提出了不少有根据的新见。例如对小农意识中许多似乎完全矛盾的现象——务实与空想,中庸与极端,保守与狂热,无政府主义与皇权主义,禁欲与纵欲,平均主义与掠夺性占有欲等等的分析,就是相当精彩的。这对于全面地把握小农意识的特征及其作用将大有助益。正如作者自己已经意识到的,由于课题本身的繁难,本书的研究还只能说是一个新的开端,几乎所有的问题都还有继续深入研究的必要,有的结论也只是一家之言。然而从总体看来,本书毕竟是一本以科学态度严肃地探讨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的学术著作,对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注释】

(1)本文是作者1999年1月为袁银传同志《小农意识与中国现代化》一书写的序。原载《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0年第1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