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1)
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说:“一个人的知识,不外直接经验的和间接经验的两部分。”(2)如何把这两部分经验恰当地结合起来,对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很重要的。
“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3)因为只有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由于肉体感官与客观外界事物相接触,因而产生了对客观事物的感觉时,认识才开始发生。否认了这一点就是离开了唯物主义。但是另一方面,所谓“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是就人类知识的总体和最终泉源而言的。如果说到某一个人或某一代人的知识,其中就不仅有直接经验,而且还有间接经验;而且一般说来,直接经验总是少于间接经验。如果忽视了间接经验,以为事事都要直接经验才能取得知识,那就是片面的狭隘的观点。
小时候曾经听到过一个“科学故事”,说牛顿因为看到树上苹果坠地而才发现了“万有引力”。假如真有其事,它的意义也要看怎么理解。首先,看到苹果坠地只是一次偶然的直观,并不是科学实验或科学观察,从这一点点感性材料中是作不出什么科学结论的。其次,把这样一个伟大的科学发现完全归因于牛顿一个人的直接经验,而忽视了他从前人和同时代人那里汲取的间接经验,这也不合乎事实。实际上,牛顿所以能在科学上有重大发现,一方面是因为他亲身进行了科学实验和观察,积累了丰富的直接经验;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吸取了欧几里得以来、特别是哥白尼和伽利略以来自然科学的成就,拥有丰富的间接经验。假如牛顿是一个拒绝间接经验的人,他一不读书,二不同别人交换意见,别人做了些什么工作,有些什么经验教训,他一概不管,他能从苹果坠地受到启发,发现万有引力吗?
正如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中指出的,无论哪一个思想部门的理论创造工作,都必须从已经积累起来的思想资料出发。同样,要正确地解决生产斗争、阶级斗争以及其他实践活动中的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特别是比较复杂的问题),也要充分地汲取前人已有的经验,单靠直接经验是远远不够的。
毛泽东同志指导中国革命,并在这个过程中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工作,就是把直接经验同间接经验恰当地结合起来的范例。以他的军事理论为例。他的军事理论当然首先和主要地是从我们党所领导的革命战争的直接经验中总结出来的。没有无数次大仗和小仗、胜仗和败仗的流血经验,就不会有毛泽东的军事理论(毛泽东同志在批判轻视直接经验的教条主义错误时,强调地指出了问题的这一方面)。但能不能说毛泽东同志在创造军事理论的时候仅仅依靠了直接经验呢?不能。首先,毛泽东同志在指导革命战争以及总结战争经验时,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般原理作指导的,这就是间接经验的东西。其次,他还认真地参照了已有的军事理论,参照了一般革命战争的历史经验,乃至一般战争的历史经验,这也是间接经验的东西。他对这一点是很看重的,他说:“一切带原则性的军事规律,或军事理论,都是前人或今人做的关于过去战争经验的总结。这些过去的战争所留给我们的血的教训,应该着重地学习它。”(4)我们翻开《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或者《论持久战》就可以看到,那里除了大量地引用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例之外,还相当多地引用了古代和外国的战例。除了从我们自己的直接经验中总结出来的结论之外,还引用了古代和外国的军事理论著作中的名言警句。例如,为了说明劣势军队在优势敌人的进攻面前实行战略退却以便伺机破敌的必要,他援引了春秋时代曹刿论战的故事,列举了楚汉成皋之战、新汉昆阳之战、袁曹官渡之战、吴魏赤壁之战、吴蜀彝陵之战、秦晋淝水之战等等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战例;为了说明抗日战争的有利条件,他把抗日战争同印度的抗英战争、阿比西尼亚的抗意战争、我国太平天国战争和辛亥革命战争等等作了对比;他经常引用“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声东击西”、“兵不厌诈”、“避其锐气,击其惰归”等等古代兵书上的著名原则。从这一点说,毛泽东的军事理论不但是中国革命战争经验的总结,而且也是世界战争史的总结。间接经验的作用在这里是十分显然的。
重视间接经验,可以使我们避免重复前人或别人已经做过的工作,以便把时间和精力节省下来,去做那些非做不可的事情,去进行新的创造。
比如说,在前人或别人的经验中,有些是经过实践证明了的成功的经验或科学的结论。对于这样的间接经验,我们只要接受过来,结合自己的具体条件加以运用就够了,无需另起炉灶,重新做起。有些是经过实践证明了的失败的经验,或者经过科学理论证明了的行不通的做法。对于这样的间接经验,也应该接受过来,结合自己的条件加以研究:如果这种失败是由于彼时彼地的特殊原因所致,而这原因在我们这里并不存在,或者虽然存在但是可以设法消除的话,那么这件事情还是可以做的,在做的过程中再来总结经验。但是,如果这种失败是由于普遍的原因,是不可避免的结果,并且已为科学理论和无数次的实践所证明,那么这样的事情就应该坚决不做。古人说:“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又说:“有所不为而后可以有为。”正是这个道理。以前车之覆为鉴,不做那些明明会遭到失败的事情,看来似乎是消极的“不为”,实际上正是积极的“有为”。
由此可见,间接经验无论是成功的或失败的,对善于学习的人说来都是无价之宝。
由于主客观的矛盾永远存在,认识不能一劳永逸地符合客观实际,因此,除非根本不做事,“碰钉子”的事总是难免的。但是碰钉子也有不同的情况:一种情况是,做前人没有做过、自己也没有做过的新事情,既无直接经验又无间接经验,不知道哪里有“钉子”,因而碰了,那是难免的,“吃一堑长一智”就是了。但如果这件事自己虽未做过,但已有间接经验,从中就可以知道哪里有“钉子”,这时如果置间接经验于不顾,明知有“钉子”还要去碰,直到头破血流方信,那就是真正的“狭隘经验论”了。列宁屡次强调,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毛泽东同志在说到我们的学习任务时也总是同时提到理论、历史和现状三个方面。这些道理都是不能忘记的。(www.xing528.com)
间接经验在实践活动中有非常重大的作用。然而要使这种作用充分发挥起来,还是必须同自己的直接经验相结合。因为任何间接经验都产生于特殊的环境之中,带有彼时彼地的特点,不一定尽合于此时此地的情况。所以毛泽东同志在指出学习间接经验的重要性的同时,又强调必须“从自己经验中考证这些结论,吸收那些用得着的东西,拒绝那些用不着的东西,增加那些自己所特有的东西”(5)。只有经过这样一番分析、批判、消化、融会的工作,间接经验才可能变为自己的东西,成为有血有肉的活的知识。否则,生吞活剥,机械照搬,即使在别人那里是成功的经验,到了我们手里也可能导致失败。脱离了直接经验来谈间接经验,那是另一个极端,也是不可取的。
强调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辩证关系,反对片面性,是为了鼓舞我们勇于实践,而不是让我们左顾右盼,畏葸不前。如果每做一事,必先遍查典籍,凡前圣所未发、前人所未举的一律不敢开口,不敢迈步,那就是无所作为的庸人和迂腐的学究了。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正确结合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达到。因此,把实践放在首要的地位,在实践的过程中去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对我们永远是头等重要的。
【注释】
(1)原载《江汉学报》1962年第9期。
(2)毛泽东:《实践论》。《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88页。
(3)毛泽东:《实践论》。《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88页。
(4)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81页。
(5)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81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