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处州方言
处州方言保留了许多古代读音和词语,极具研究价值。而且较为复杂,所属各县之间相距只有几十公里,而“百里不同音”,有些语音相差很大。整个处州方言属于吴语上丽片,上丽片方言是吴语中的“山里话”。在吴语区域内,上丽片因偏居浙赣闽交界山区,北部有金衢片阻挡,是受北方方言冲刷最轻的地区。因此,上丽片至今仍保留下来了大量的江东方言的特征——这些特征更完好地保留在闽语里,使得上丽片成为吴语中保留江东方言特征最多、最好的方言,或者说成为吴语中面目最“老”的方言,而处州方言可以说是上丽片里最“山里”、最“老”的方言。可见,处州方言在吴语研究以及吴闽语关系研究中具有天然的重要地位。其特点:
(1)与中古音有明显的对应规律,如缙云的“东乡腔”;
(2)和福建的闽北方言有语音交叉;
(3)有特别丰富的词汇和丰富的变调规律,表达力强。(www.xing528.com)
2.民间曲艺
【鼓词】 相传始于明代,源于祀神时演唱的“唱太平”、“灵经”、“娘娘词”,曲调由古代的词曲和当地的民间小调发展而成。丽水鼓词分丽水、青田、松阳三路,流行于青田、丽水、缙云、云和、景宁、松阳县一带。大多数由盲人演唱,分门头鼓词和包场鼓词。主要曲目有《长毛彩》、《斩韩信》、《十梅图》、《乌烟段头》、《打赌段头》等100多部。
【莲花落】 俗称唱莲花。清末流行于庆元、龙泉、云和、青田、丽水、松阳等县。单人、两人或多人,以莲花板击节演唱。主要曲目有《十房媳妇》、《十杯喜酒》、《新十字》、《老实字》、《保佑你身体健康》等,均用方言演唱。随着人民生活的提高,靠卖艺行乞的艺人都已弃艺从农,民间莲花落演唱现已少见。
【花鼓】 相传明朝由安徽凤阳卖唱艺人传入,流传在青田、云和、景宁、龙泉、庆元等县,初为男女两人自编自演,反映颠沛流离的情景,后来发展为花鼓灯戏。主要曲目有《牛郎织女》、《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等。
【说唱】 主要流行于丽水市,其渊源已难以考究。由1~2人怀抱琵琶在会堂、庭宴、茶馆等场所演唱,用竹简、二胡、三弦及鼓板伴奏,主要曲目有《西湖十景》、《貂蝉拜月》、《断桥》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