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效管理工具:纠偏管理

高效管理工具:纠偏管理

更新时间:2025-01-20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20世纪80年代,日本人信户茂夫为解决生产环节的次品问题提出了一个简便易行的质量控制方法与理念:波卡纠偏。弱化“指令”,强化“指导”,这既是授权管理的基本要求,同样也是纠偏管理的重要内容。

1.纠偏管理的含义

纠偏管理的基本原理是“波卡纠偏”(Poka-Yoke)。20世纪80年代,日本人信户茂夫为解决生产环节的次品问题提出了一个简便易行的质量控制方法与理念:波卡纠偏。波卡纠偏的中心思想是:采用一些措施来预防产品缺陷的诱因。

信户茂夫举了一个例子:假设员工装配一种有两个按钮的装置,每个按钮下面须安装弹簧。有时员工忘了安弹簧,就会出现次品。而一个简单的波卡纠偏方法就可以化解这种问题。员工从零件箱里拿出两个弹簧放在一个小碟里。假如把这个装置装配完后碟子里还剩一个弹簧,就意味着操作出错了。员工知道漏装了一个弹簧,会立即纠正错误。这种检查(只需往小碟中瞥一眼)的成本微乎其微,但仍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检查方式。此时返工的成本也极有限。当然,尽管成本很小,最好的结果还是在安装完后看到碟子里空空的,无需返工。

2.纠偏管理的内容

依照波卡纠偏的基本思想,纠偏管理应包括以下两个基本内容:

第一,应用某些约束机制将可能出现的偏差消灭在“摇篮”里,从而保证管理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第二,当偏差现象初露端倪时,员工能够及时发现并自行予以纠正。(www.xing528.com)

3.纠偏管理的种类

常见的纠偏管理主要有以下两种:

(1)常规纠偏。企业可以通过预置行为与业务方面的标准和规范实现对赋权的常规纠偏,这种纠偏称为“有序纠偏”。例如,在上级赋予下级进货权,对相应资金的使用权、对象厂商的选择权、进货时机、进货结构及批次、用人用工权等决策权不予干预的同时,应启动纠偏机制,即对不正当经营管理行为的确认与处置,对不规范经营管理行为的确认与处置,经营管理目标的设定与管理,重大事件的直接介入机制等。通过程序化、规范化的约制,使员工的行为偏差得到警戒和自我调整。

(2)有效的信息纠偏。建立健全流畅的信息沟通渠道,可采取“全息”式沟通,这样可达到防微杜渐的效果。而有效的信息沟通主要由两种形式构成:

一是非定制信息沟通。即不为授权双方的信息交换设置范围和类型,尽可能频繁而全面地交换信息,增进双方了解,促进互帮互学。良好的、正面的信息会产生极强的约束性,这便是“参照系”的作用,同时也是建立学习型组织的基本要求之一。被授权人通过授权焕发了经营管理的积极性,同时也通过赋权获得了自我约束的积极性。

二是定制信息沟通。在一般情况下,我们所说的定制信息指的是双方交换的信息具有明确的对象性。在非定制信息广泛交换的基础上,授权双方一定会提出对象性信息交换的要求,以明确目的、解决问题、提高效率。值得一提的是,定制信息沟通中包括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即“指导性信息沟通”。弱化“指令”,强化“指导”,这既是授权管理的基本要求,同样也是纠偏管理的重要内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