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犹太人处世智慧:乐善好施,以诚为本
犹太民族是一个慷慨的民族,他们并不把施舍当作一种“行善积德”,而认为这是在履行一种“公共义务”。
乐善好施是犹太人的本性,所以他们对捐款没有非分之想。管理捐款的委员们不仅不能将捐款占为己有,也不能杜撰名目进行使用。
乐善好施是犹太人的本性
犹太人不论贫富,在捐款的时候都不会去权衡自己的得失。即使再贫困,犹太人也非常乐意从自己微薄的生活费中挤出一点来作为捐款之用。“财产”这个东西,就像“上帝赐予,也可以收回”,至于自己的捐款实际会如何支配使用,或者说自己能够从中得到什么样的回报,这些全不是犹太人考虑的问题。乐善好施是犹太人的本性,所以他们对捐款没有非分之想。管理捐款的委员们不仅不能将捐款占为己有,也不能杜撰名目进行使用。
艾立麦来科拉比是波兰里塞斯库这个小村庄里最有权威的指导者。他的反对者散布谣言,说他将钱私吞。他们在大街小巷传播这个谣言,企图使拉比名声扫地。艾立麦来科拉比对此并没有去辩解,倒是他的一个弟子给村长写了一封信,来证明老师的清白:
“尊敬的村长,托拉比这位有情有义之人的福,我们平民百姓才能够安定地生活。我的个人生活可以说是犹太人生活的一面镜子。我每天早晨起来祈祷,中午倾听人们诉说自身的困惑,到了深夜,还要接待络绎不绝的造访者……
艾立麦来科拉比把金钱看得很淡,所以对拉比的中伤,也是空穴来风。每天晚上,老师的口袋里一分钱都不剩。他接济贫穷的寡妇和孤儿,他慷慨地赠送贫穷学生以书籍,他为不相识的年轻人操办婚礼,他为成为异教徒人质的犹太人交付赎金。老师就是这样忘我地为人们尽心尽力,还有谁能像他这样将大家的事情放在心里呢?老师有一点钱,但他要解决的问题大多是钱解决不了的。每次老师都仰天祈祷,希望上帝能够给他一点帮助……”
犹太人在民族遇到危难或是同胞需要救济的时候,从来都是慷慨解囊。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之际,纽约的募捐晚会在一周内收到的捐款可以买两架战斗机。那些认为犹太人都是富翁的人可能不会相信,当时的犹太人大都十分贫穷,他们是把自己的全部家当都捐了出去才做到的。
有一个犹太学生,他积攒了600多美元用来结婚,结果全部捐给了以色列。他曾笑着对我说:“我的婚事可以延期,但以色列的兴亡就在眼前。”他的话让我的眼睛一阵湿润。
麦歇尔一家住在布鲁克林的贫民区,他和六个孩子挤在一起住。虽然自己十分窘迫,但他还是决定将一个月的加班费全都捐出去。按每小时3美元计算,一个月就是250美元左右。从有钱人到穷人犹太人都在为自己民族的生存不遗余力地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这也是犹太人的一个写照。
犹太人帮助其他民族的事例也不少见。犹太移民协会最初是为了将欧洲来的犹太难民接到美国而成立的。1950年末,它的使命完成以后,就开始为其他民族服务,义务帮助他们重建生活,比如救济古巴难民以及从动乱中的匈牙利和捷克逃出的人们。战后不久,在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中受伤的甲女孩在美国接受整形手术和其他治疗,犹太妇女团体“哈达萨”承担了她的全部费用。
犹太智慧
“财产”这个东西,就像“上帝赐予,也可以收回”,至于自己的捐款实际会如何支配使用,或者说自己能够从中得到什么样的回报,这些全不是犹太人考虑的问题。
保护弱者,不压迫穷人
犹太人连续流浪了几个世纪。犹太社会的存在对他们来说是在危险的波涛中保护自己的防波堤。所以,犹太人认为只要是自己的同胞即使是一个人也不要丢弃。特别是对在经济方面处于弱势地位的穷人、寡妇和孤儿要给予格外的照顾。此外,也要照顾那些在犹太社会里生活的外国人。
例如,旧约全书中有“不要逼迫穷困的雇佣者”这样的训示。在这个地方,拉比们做出了“不可压迫穷人”的解释。
旧约全书中有关保护弱者的训示除此之外还有很多:
(1)不可欺凌、压榨邻居。
(2)向佣人借的钱要在当天返还。
(3)一定要像对待田地里的落穗和果园里摘剩的果实那样对待寡妇和孤儿,不要欺负他们。
(4)向他人融资的时候,不要到对方家里物色东西。
(5)如果穷人抵押了自己的上衣,要在晚上还给他。
(6)不要拿石臼上面的石头。
(7)不要咒骂聋哑人,也不要在他们前面摆放障碍物。
(8)也要考虑寄居的外国人的福祉。
(9)不要违心地裁判弱者。
以这种扶助弱者的精神为基础,产生了世界性的犹太组织布内伊·布利斯和西奥尼斯特会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奥尼斯特的妇女组织哈达萨把在广岛和长崎曾遭受过原子弹袭击的日本年轻女性接到纽约,使她们接受了满通·赛伊纳医院的整形手术,并且全额支付了她们的治疗费用。
狄太人保护弱者的姿态在商业方面也要求得非常彻底,在旧约全书中,关于一般的商业交易和损害赔偿都有非常详细的规定,在这里并不一一列举。
犹太智慧
只要是自己的同胞即使是一个人也不要丢弃,特别是对在经济方面处于弱势地位的穷人、寡妇和孤儿要给予格外的照顾。此外,也要照顾那些在犹太社会里生活的外国人。
各尽所能地帮助别人
在这个世界中,没有绝对公平的事情,而不公平是非常现实的。
如果每个人的性格以及所做的工作都完全一样,那么世界也将十分无聊。就说在美术馆里挂着的作品吧,如果整个美术馆全都挂相同的一幅画,恐怕不久就会倒闭。
在社会中,虽然有不公平,但是每个人都展现自己个性的长处,并且互相取长补短,那社会就会变得更好。《米什那》中有这样的小故事。
一天,有一个妇人问尤西拉比:“为什么神要把智慧给贤人而不给愚笨的人呢?”
“这样说吧,如果富人和穷人都到你这里来借钱,你会借给谁呢?”
“当然借给富翁了!”
“为什么呢?”
“因为如果富翁把资金进行投资,即使失败,他还可以用其他财产来还我的钱。”
接着,拉比不失时机地向这个女人说明:“神也是一样的。如果把智慧给了贤人,贤人懂得如何去灵活运用这些智慧,让智慧发挥更大的价值。但是如果给了愚笨的人,他可能就不会恰当地使用,最终失去这些智慧。”
例如,一下子把高精尖的电脑交给一个没有知识的人,因为他不懂得如何灵活地使用这台机器,那就相当于把这台机器扔了一样。
所以,应该先把知识、财富和正义给那些懂得如何使用的人,并使其对社会作出贡献,这也是他们对这个社会的义务。
另外,那些没有能力的人可以在允许的范围之内一点点地努力学习那些不擅长的事情。这是社会改良的基本原理。
犹太智慧
先把知识、财富和正义给那些懂得如何使用的人,并使其对社会作出贡献,这也是他们对这个社会的义务。
施舍是一种“公共义务”
犹太民族是一个慷慨的民族,他们并不把施舍当作一种“行善积德”,而认为这是在履行一种“公共义务”。
现今全球有2600多万犹太人,虽然他们不都是富翁,但也至少不会流落街头、靠乞讨为生。只要是犹太人,哪怕身无分文来到异国他乡,如果当地有犹太人社团,一旦找到他们,也能马上解决吃饭住宿问题。
当然,犹太社团不是慈善机构,不能永远提供免费吃喝,如果这样,再多的钱也支撑不起,这也不符合犹太人精于理财的传统。犹太人的精明之处在于,他们很快就会找到一个愿意帮助落难者的犹太商人。
现在,在任何一个有较大犹太共同体的城市里,人们都能够找到以犹太人名字为名称的慈善机构,诸如医院、诊所、图书馆、音乐厅以及福利院和文化设施等。甚至在英国的牛津和剑桥这两所世界著名大学里,也各有一个“伊沙克·沃夫森学院”。显然,这是一个以犹太人名字命名的。
被誉为“当代最慷慨的慈善家之一”的伊沙克·沃夫森,是个土生土长的苏格兰犹太人,1946年起担任英国“大宇宙百货公司”的总裁。“大宇宙百货公司”是英国最大的百货公司,是一个庞大的商业王国,它拥有约3000家零售商店,同时涉足银行业、保险业、房地产业以及水陆运输业。
沃夫森在1955年设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基金会,在随后的20年时间里,他一共为基金会提供了4500万美元的经济资助,其中主要是教育机构。
沃夫森经常津津乐道地向人讲述这样一个故事:
曾经有个人向沃夫森打听:“听说有个叫沃夫森的家伙,既是皇家外科医师学会会员和皇家内科医师学会会员,又是牛津大学的教会法学博士和剑桥大学的法学博士,而且还是这所大学的这个博士,那所大学的那个博士,不知他到底是干什么的?”
“他是个给人写东西的。”
“写东西?他给人写了些什么?”
“支票。”
因为沃夫森本人是个非常正统的犹太教徒,所以他的慷慨最能反映犹太商人的胸怀。他每天起床后和临睡前都要做祷告,在遇到好奇的来访者时,还经常偷偷地给他们看他穿在衬衫里面的犹太教礼拜服。每逢遇到休息日或其他犹太教节日,他都遵守犹太律法,待在家里不出门。当沃夫森夫妇应女王之邀到温莎城堡做客时,女王用完全合乎犹太教饮食律法的食物招待他们。
沃夫森并不想因为取悦上流社会而使人们忘记他的犹太人身份。相反,他经常说,他只是犹太人中很普通的一员,并希望成为像他父亲那样的一个“仁和宽厚、单纯、非常正统而又平常的犹太人”。
虽然沃夫森是一个虔诚的犹太慈善者,他的举动并没有涉及经济领域,可是,正是因为这些善举,使他的名声大噪,从而,在经济上占有了更多的优势。
犹太智慧
犹太社团不是慈善机构,不能永远提供免费吃喝,犹太人的精明之处在于,他们很快就会找到一个愿意帮助落难者的犹太商人。
至高无尚的教义就是行为准则
世界上有许多人自以为具备高尚的品德,什么道理都懂,却从来不用行动去体现它们。只有积极地去行动、去实践,才能体现出真正的美德。
公元前,古代以色列的律法师担负着宣讲教义,训诫百姓的职责,久而久之,一些律法师借着至高无上的教义,使这些律法师本身仿佛也成了公理与道义的化身。但他们自己往往就不照教义上所说的去做。
一位拉比非常厌恶这些人的行径,常常当众揭露他们的虚伪,这使那些律法师们很不痛快。一天,一个地位很高的律法师存心跟这位拉比过不去,上门来找麻烦:“我该怎么做,才能获得你所说的永生呢?”
“你是律法师,”拉比说,“律法上写的你还记得吗?”
“我当然记得。”律法师不假思索地说,“《塔木德》上记载着,‘你要尽心、尽力,既爱你的上帝,又要爱邻舍如自己’,这些,我早就背得滚瓜烂熟了。”
拉比淡淡一笑,说:“你只要照你说的去做,你就能获得永生了。”
律法师知道自己做不到这些,所以故意跟拉比纠缠:“可是,我的邻居又是谁呢?”
拉比并没有直接回答他,而是讲了下面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人,从耶路撒冷到耶利哥去,半路上遇到了强盗。强盗抢走了他的钱财,并把他打得遍体鳞伤,扔在路边。一个祭司从旁边走过,四下看看没有人,就匆匆绕过倒在血泊中的遇难者,自顾自走了。
“过了一会儿,一个商人又从遇难者身边走过,他只是更当心自己的钱袋,逃离了这块危险的地方。只有一个撒玛利亚人经过这里时,救下了遇难者,把他送到附近的客栈里养伤,并为他交付所有的费用。”
拉比讲完故事,问律法师:
“这3个人中,哪一个是那遇难者的邻居呢?”
律法师脸红了,只得回答说:“当然是那个撒玛利亚人。”
拉比接着说:“一点儿也不错,你就照着他的样子去做吧!”
犹太智慧
你要尽心、尽力,既爱你的上帝,又要爱邻舍如自己。
慷慨解囊也是在自救
《犹太法典》上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
有一家很大的农户,农户的主人被称为当地最慈善的人。每年都有许多拉比到他家做客访问,农户主人每次都毫不吝啬地捐献钱财。
这位农户有一块很大的农田,这块农田为这位农户带来了丰厚的收益,可是有一年,这里遭到了风暴的袭击,所有的农田和果园都遭到破坏,全部牲畜都死光了。顿时,债主蜂拥而至,把他所有的财产都扣押了,最后只剩下一小块土地。这位农户却是毫不在乎地说:“这是神赋予的东西,又被神夺回去了,还有什么说的呢?”
他泰然处之,并没有一丝一毫的怨言。
这一年,拉比们像往年一样,又到了他家,见此情景,拉比们都对他表示了同情,也无意再请他捐献。可这位农夫的太太却说:“我们每年为学校、教堂、穷人和老人捐款,今年却拿不出钱来,实在过意不去。”
农夫夫妇商量了一番,觉得让拉比们空跑一趟,于心不安,便决定把最后剩下的那块土地卖掉一半,捐给拉比。拉比吃惊之余自然是感激不尽。
有一天,农夫在剩下的半块土地上犁地,突然被一个东西绊了一下,他仔细察看,却发现绊了自己一下的是块宝石。他把宝石卖掉后,又过上先前的富裕生活。
第二年,拉比们又来到农夫原来的家,以为农夫还和原来一样贫穷。可有人告诉他们:“农夫已搬入新居了,前面那所高大的房子,就是他的新家。”
拉比们走进大房子,农夫高兴地把自己拾到宝石的事向拉比们说了一遍,并感慨道:“只要乐于行善,它必定会倒过来,这就是捐献的利润。”
由此可见,犹太人是非常重视施舍的。
犹太人把慷慨解囊作为一种义务,同时又使接受帮助的人不失尊严,这有利于人们之间的相互帮助,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这是犹太民族在特殊环境下的一种自救形式,更是犹太人杰出智慧的体现。
犹太商人还有一种营销策略,是热心捐钱办公益事业。这种做法对提高企业知名度,扩大影响,博取消费者的好感,起到重大作用。
此外,犹太商人的经营策略中把“慈善是本”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这除了与其民族发展的历史背景有关外,也是一种市场促销的好办法。
犹太智慧
犹太人把慷慨解囊作为一种义务,同时又使接受帮助的人不失尊严,这有利于人们之间的相互帮助,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身为弱者时,要懂得去借力
人类自从走上文明之路时开始,便一直在寻求借势借力的办法。只有善于借助各种力量,才能在生活中左右逢源、无往不利。
犹太富豪洛克菲勒经过奋斗,使他的公司业绩蒸蒸日上。由于是白手起家,财力有限,在和一些对手竞争时处于劣势,这样,他梦想垄断炼油和销售业的计划只能暂时搁置在一边。
经过仔细调查和慎重分析,洛克菲勒认为:“原料产地的石油公司在需要用铁路的时候就用,不需要的时候就置之不理,总是反复无常,使得铁路经常无生意可做,铁路的运费收入也就非常不稳定。这样,一旦我们与铁路公司订下一个保证日运油量的合约,对铁路方面必是如荒漠遇甘泉般的及时,那时铁路公司在给我们运输时必定会大打折扣。打折扣的秘密只有我们和铁路公司知道,这样的话,别的公司在这场运价竞争中必败无疑,那么垄断石油产业就指日可待。”之后,洛克菲勒在两大铁路巨头顾尔德和凡德华尔特之间经过权衡,选择了贪得无厌的铁路霸主凡德华尔特作为谈判对象,最后双方终于达成协议:洛克菲勒每天保证运输60车皮的石油,但铁路上必须打20%的折扣。
这样不仅削弱了铁路的垄断权,而且大大减少了石油的成本。低廉的价格为洛克菲勒赢得了广阔的市场,大大增加了竞争实力,使洛克菲勒又向控制世界石油市场的宏伟目标迈进了一步。
洛克菲勒在和同行业的竞争中身为弱者,他如果和对手面对面竞争,不一定能够获胜,但他最终巧妙地借助第三者铁路霸主的力量,以低廉的运输价格挤垮了同行,实现了其小鱼吃大鱼的愿望。
犹太智慧
只有善于借助各种力量,才能在生活中左右逢源、无往不利。
要像爱自己那样爱邻人
基督教把这条戒律作为出发点,来教人们爱别人和社会奉献精神。
因为这是旧约《圣经》中犹太教的戒律,犹太人在考虑这句话的时候,会分出两个问题。
第一,爱他人之前,是不是真正地爱自己?
谁都会爱自己,都会对自己比较宽容。如果是这样,那么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也要宽容他人。
第二,为什么要爱邻人?怎样去爱呢?
这里,我写下后文做参考:
“你不要有憎恨兄弟的心。要好好地劝你的伙伴,不要为了他而承担什么罪。不要憎恨你的同胞,像爱你自己一样爱你的邻人。”
也就是说,这里的关键是对待邻人要有自制的理性行动,而不是一定要为邻人服务。
阿克巴拉比说过:“《圣经》中最重要的戒律是要像爱自己一样也爱邻人。为什么呢?因为有了这个戒律,当自己被侮辱的时候,大家也不会说要报仇了!”
也就是说,你和邻人的样子都是上帝形象的具体存在,因此必须互相尊敬。这句话最根本的意思就是要像爱自己一样爱邻人。
犹太智慧
你不要有憎恨兄弟的心。要好好地劝你的伙伴,不要为了他而承担什么罪。不要憎恨你的同胞,像爱你自己一样爱你的邻人
不但要能原谅自己,也要能原谅他人
过去,犹太国有两个伟大的拉比。
一个人是夏摩尔拉比,另一个是希勒尔拉比。
夏摩尔严格地要求人们遵守戒律,而希勒尔认为戒律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要去爱别人。
有一天,一个外国人来探访夏摩尔,“老师,我想加入犹太教。在我单脚站立的这段时间里,能给我讲一讲犹太教吗?”
听了这个人的话,夏摩尔把他撵走了。
这个人又来到了希勒尔的面前问了相同的问题。希勒尔听了后笑着说:“好呀,在你单脚站立的时候,我来给你说明犹太教。准备好了吗?”他说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然后又做了解说,最后说:“好!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犹太教吧!”
把希勒尔拉比的想法延伸,即是说,能够原谅自己的事情,也要能原谅他人。
比如在生活中,“我就是有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习惯,真是没办法”。一边说着一边就原谅了自己。但是,如果仔细分析考虑,所谓的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自己没有遵守自己的诺言,或者是打破了自己的诺言,也就是自己欺骗自己。
如果被别人爽约,一般人都会生气地说:“这个家伙怎么又说话不算数了?”当别人打破了你的约定,你是那么生气,可是当你自己打破你自己的约定,却总是不去深究。
举个极端的例子,就算是小偷,如果被别人偷了的话也会不愉快的。
因此,如果你非常重视自己的话,就要反省自己,不要只去要求别人。
犹太智慧
如果你非常重视自己的话,就要反省自己,不要只去要求别人。
热情的问候、温馨的微笑足以在人的心灵中洒下一片阳光
20世纪30年代,一位犹太传教士每天早晨,总是按时到一条乡间土路上散步,无论见到任何人,总是热情地打一声招呼:“早安。”
其中,有一个叫米勒的年轻农民,对传教士这声问候,起初反应冷漠,在当时,当地的居民对传教士和犹太人的态度是很不友好的。然而,年轻人的冷漠,未曾改变传教士的热情,每天早上,他仍然给这个一脸冷漠的年轻人道一声早安。终于有一天,这个年轻人脱下帽子,也向传教士道了一声:“早安。”
好几年过去了,纳粹党上台执政。
这一天,传教士与村中所有的人,被纳粹党集中起来,送往集中营。在下火车、列队前行的时候,有一个手拿指挥棒的指挥官,在前面挥动着棒子,叫道:“左,右。”被指向左边的是死路一条,被指向右边的则还有生还的机会。(www.xing528.com)
传教士的名字被这位指挥官点到了,他浑身颤抖,走上前去。当他无望地抬起头时,眼睛一下子和指挥官的眼睛相遇了。
传教士习惯地脱口而出:“早安,米勒先生。”
米勒先生虽然没有过多的表情变化,但仍禁不住还了一句问候:“早安。”声音低得只有他们两人才能听到。最后的结果是:传教士被指向了右边——意思为他是有望生还者。
人是很容易被感动的,而感动一个人靠的未必都是慷慨的施舍,巨大的投入。往往一个热情的问候,温馨的微笑,也足以在人的心灵中洒下一片阳光。
犹太智慧
不要低估了一句话、一个微笑的作用,它很可能使一个不相识的人走近你,甚至爱上你,成为你开启幸福之门的一把钥匙,成为你走上柳暗花明之境的一盏明灯。
凡事多从他人的角度考虑和着想
有一家犹太人养了一只狗,全家人都喜欢这只狗,尤其是其中的一个小男孩,更是对狗疼爱备至,整日同吃同住,难舍难分。
可是,有一天,狗突然死了,这使儿子伤心至极、痛不欲生。父亲尽管也有点痛心,但他认为狗迟早会死,这是一件没办法的事,只能把它拉出去埋了了事,但儿子却一定要将狗埋在自己家的后院。
结果,父子两人为此而闹僵了。无奈,只好找拉比咨询。拉比尽管常常为别人提供各种咨询,但从来没有涉及狗的葬礼的。但他很了解此时那个小孩无比悲伤的心情。
于是,拉比就查找有关资料,结果正好在《塔木德》中找到了一个有关的故事,说的是古时候,有家人家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一次,有条毒蛇爬进牛奶桶中,它的毒液溶进了牛奶,这件事只有家里的狗看到了。
晚上,全家人正要喝桶中的牛奶时,狗就叫了起来,并扑上来打翻了盛奶的杯子,自己喝了起来,正当大家生气时,狗已经死了。
这下子全家人才恍然大悟,原来牛奶里有毒,所以大家对狗感激不尽。
听完这则故事后,父亲同意儿子的做法。
这个故事表面上是讲有关狗的事情,但实际上是教诲人们凡事多从他人的角度考虑和着想。
当然,这件事能够圆满解决,和拉比的处世艺术也是分不开的。他没有把任何东西强加于父亲,只是讲了一个关于狗的故事,这就在尊重了儿子意愿的同时,也尊重了父亲的权威,那么,父亲何不顺水推舟呢?
犹太智慧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了人际关系的和谐,我们日常生活中也要经常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做一个诚实的人是最好的
犹太人的最基本的处世准则是以诚待人!
犹太先知曾说,世界末日终究会到来,在末日到来的时候所有的人都要接受大审判,如果谁在这个世界上做了善事,百年之后他的灵魂就会进入天堂;如果谁生前作恶多端,那他在百年之后灵魂就会被打入地狱,饱受煎熬。
世界末日来临时的大审判中判断善恶要问5个问题,这5个问题是:你在做生意的时候是否诚实?你是否抽出足够的时间学习?你工作是否尽了全力?你是否渴望得到神的帮助?你是否参加过智慧的争论?
不难看出,犹太人把做生意是否诚实、遵守信誉放在首位,把做生意的诚实摆在学习、工作、信仰和智慧之前,犹太先知对诚信经商的重视程度是显而易见的。
最直接的事实就是如果一个人借了别人的钱,但他又不想归还,而又没有其他证据证明他是借过钱的,村里的拉比就会对他说你手摸《圣经》对上帝起誓:“我没有借过这个人的钱。”最后的结果是99.9%的犹太人会感到很惭愧,承认自己的过错。
“你们不能偷盗;不能欺骗;不能抢夺他人的财物;不能向我起假誓,亵渎我的名誉。商业就是提供一种服务。只有诚实对待,取得别人的信任,自己才能获得利润。而单纯地想从别人的口袋里捞钱,就像是抢劫。”这是《塔木德》对犹太人的告诫。
犹太人经商法则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诚实。他们认为善于欺骗的人是不可饶恕的;犹太人认为不贪图小便宜,不偷税漏税,做一个诚实的人是最好的。
真诚是为人处世之本,一个人只有以诚待人,以诚做事,才会得到社会的认可,进而获得成功。相反一个弄虚作假的人,不管本事多大,等待他的终究是失败。
真诚反映在企业层面上,就是要在企业经营过程中讲良心、守信用。企业只有扎实地搞好成品质量,树立自己的品牌,才能得到发展。如果企业在经营中弄虚作假,不但损坏了别人的利益,而且也损坏自己的企业信誉,最终损害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经商的过程中要注意的事情当然有很多,然而,最根本的是要有一颗真诚无私的心,只有这样,事业才会不断地向前发展。
有道是:“心底无私天地宽。”真诚无私,胸怀坦荡,正直公平,再加上超人的能力。这种人,必将事事亨通,无所不能。古人云:“公则四通八达,私则一便向隅。”为人公正,就能走遍天下;心中存私,则将处处碰壁。《塔木德》中有个故事就是这样教育犹太人应该诚实、决不可以用任何办法来不劳而获地取得财富。
有位平日靠砍柴为生的拉比,为了研究《塔木德》,他决定买一头驴来代替自己运柴而节省时间看书。
这位拉比到了集市上,很快就从一个阿拉伯人那里买了一头驴回到了家,徒弟们一见非常兴奋,就把毛驴牵到河边洗澡。与此同时,驴脖子上掉下来一颗很大的钻石,光芒四射,徒弟们认为这是上天赐给拉比的礼物,高兴不已。这样一来,这位贫穷的拉比从此就可以天天不用砍柴,而能专心致志地研读《塔木德》了。
当徒弟们高兴地把这颗无比珍贵的钻石给拉比时,他却平静地说:“我们应该把这颗钻石还给那位阿拉伯人。”徒弟们不解,拉比严肃地说:“我们买的是驴子,不是钻石,犹太人只能要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
拉比返回集市见到阿拉伯人把钻石递给他,阿拉伯人非常惊奇:“你买了这头驴,既然这颗钻石在这头驴的身上,那你也就拥有了这颗钻石。所以,你不必还我了,还是自己拿着吧。”
这位拉比说:“这颗钻石必须还你,这是我们犹太人的传统,我们只能拿支付过金钱的东西。”阿拉伯人听后肃然起敬,说:“你们的神必定是宇宙里最伟大的神。”
法兰西曾有一位国王经常患病,于是就想找个犹太医生做他的御医。当时罗马帝国的统治者查尔斯五世推荐自己的犹太医生到他那里。谁知这位陛下却是基督徒,医生一到,他立即开始诋毁犹太教,无奈中这位犹太医生只好说自己是天主教教徒。一听医生的回答,国王立即把他打发走了,告诉查尔斯说,请他再派一个真正的犹太医生来。
这不难看出国王虽然诋毁犹太教,但是犹太人良好的职业道德、巨大的声誉是他无论如何也不可缺少的。在他们看来,犹太民族的诚信是任何别的民族所无法相比的。
犹太智慧
真诚是为人处世之本,一个人只有以诚待人,以诚做事,才会得到社会的认可,进而获得成功。
人必须要守约
古时候有一个贤明的犹太人,他把儿子送到很远的耶路撒冷去学习。一天,他突然染上了重病,知道来不及同儿子见上最后一面,就留下了一份遗嘱,上面写得清楚,家中全部财产都让给一个奴隶,但要是财产中有一件是儿子所想要的话,可以让给儿子。不过,只能一件。
这位父亲死了之后,奴隶很高兴自己得了好运,连夜赶到耶路撒冷,向死者的儿子报丧,并把遗嘱拿给他看。儿子看了非常惊讶,也非常伤心。
办完丧事后,儿子一直在盘算自己应该怎么办,但理不出个头绪。于是,他跑去见老师,说明情况后,就发起了牢骚。老师却对他说:“从遗书上就可以看出,你父亲十分贤明,而且真心爱你。”
儿子却厌恶地说:“把财产全部留给奴隶,不留一点什么给儿子,连一点关怀的意思也没有,只能让人觉得愚蠢。”
老师要他好好动动脑子,只要想通了父亲的希望是什么,就可以知道父亲是给他留下可观的遗产的。老师告诉他,他父亲知道,如果自己死了,儿子又不在,奴隶可能会带着财产逃走,连丧事也不报告他。因此,父亲才把全部财产都送给奴隶,这样,奴隶就会急着去见儿子,还会把财产保管得好好的。
可这个当儿子的还听不明白,这样做对他有什么益处。
老师见他还是反应不过来,只好给他挑明:“你不知道奴隶的财产全部属于主人吗?你父亲不是说给你留下了一样财产吗?你只要选那个奴隶就行了。这不就是他充满爱心的聪明想法吗?”
年轻人终于恍然大悟。
故事中的犹太人实实在在地使了一个小计谋,遗嘱所给予奴隶的全部权利,都建立在满足儿子一个要求的基础之上,前提一变,一切权利皆成泡影。这样一个心机暗藏的活扣,是这个犹太人计谋的关键。这充分显示了犹太民族在订约守约方面的独特智慧。
犹太智慧
合适的契约能够有效地保护你的合法权益,但在订约的时候要考虑周全,多动些脑筋。
立誓之事就是对自己有害也不能反悔
《塔木德》中要求:“立誓之事就是对自己有害也不能反悔。”谨守此道的犹太商人奥斯曼善于从长远考虑问题,为了信誉宁愿暂时赔钱,他目光远大的作风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40年,奥斯曼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开罗大学并获得了工学院学士学位,重新回到了伊斯梅利亚城。贫穷的大学毕业生想自谋出路,当一名建筑承包商。这在商人看来简直是白日做梦。奥斯曼也陷入窘境:“我身无分文,但我立志于从事建筑业。为了这种目的,我可以委曲求全,从零开始。”
奥斯曼的舅父是一名建筑承包商,他曾经开导奥斯曼:要有自己的思想,不要人云亦云。奥斯曼为了筹集资金,学习承包业务,巩固大学所学的知识,便到了舅父的承包行当帮手。在工作中奥斯曼注意积累工作经验,了解施工所需要的一切程序,了解提高工效、节省材料的方法。一年多的实践后,奥斯曼收获不小,但也有不少感慨:“舅父是一个缺乏资金的建筑承包商。设备陈旧,技术落后,无力与欧洲承包公司竞争。我必须拥有自己的公司,成为一名有知识、有技术、能同欧洲人竞争的承包商。”
1942年,奥斯曼离开舅父,开始实现自己的成为建筑承包商的梦,他手里仅有180埃镑,却筹办了自己的建筑承包行。
奥斯曼相信事在人为,人能改变环境,不能成为环境的奴隶。根据在舅父承包行所获得的工作经验,他确立了自己的经营原则:“谋事以诚,平等相待,信誉为重。”创业初期,奥斯曼不管业务大小、盈利多少,都积极争取。他第一次承包的是一个极小的项目——为一个杂货店老板设计一个铺面,合同金只有3埃镑。但他没有拒绝这笔微不足道的买卖,仍是颇费苦心,毫不马虎。他设计的铺面符合杂货店老板的心意,杂货店老板逢人便称赞奥斯曼,于是奥斯曼的信誉日益上升。奥斯曼的经营原则获得了顾客的信任,他的承包业务日渐发展。
1952年,英国殖民者为了镇压埃及人民的抗英斗争,出动飞机轰炸苏伊士运河沿岸村庄,村民流离失所。奥斯曼承包公司开始了为村民重建家园的工作,用两个月时间,为160多户村民重建了房屋,他的公司获利5.4万美金。
20世纪50年代后,海湾地区大量发现和开发石油,各国相继加快本国建设步伐。他们需要扩建皇宫,建造兵营,修筑公路。这给了奥斯曼一个历史性机会,他以创业者的远见,率领自己的公司开进了海湾地区。他面见沙特阿拉伯国王,陈述自己的意图,并向国王保证:他将以低标底、高质量、讲信誉来承包工程。沙特阿拉伯国王答应了奥斯曼的请求。后来工程完工时,奥斯曼请来沙特国王主持仪式,沙特国王对此极为满意。
“人先信而后求能。”奥斯曼讲究信誉,保证质量的为人处世方法和经营原则,使他的影响不断扩大。随后几年,奥斯曼在科威特、约旦、苏丹、利比亚等国建立了自己的分公司,成为享誉中东地区的大建筑承包商。
奥斯曼讲究信誉的做法,在一定情况下会使自己吃亏。但在这种情况下,吃亏毕竟是暂时的,所谓有亏必有盈,某次吃亏或经济利益受损却会给自己长远的事业带来积极的影响甚至长远的影响。
1960年,奥斯曼承包了世界上著名的阿斯旺高坝工程。地质构造复杂、气温高、机械老化等不利因素给建筑者带来了重重困难,从所获利润来说,承包阿斯旺高坝工程还不如在国外承包一件大建筑。奥斯曼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克服一切困难,完成了阿斯旺高坝工程第一期的合同工程。但随后却发生了一件奥斯曼意想不到的事情,让他吃了大亏。
纳赛尔总统于1961年宣布国有化法令,私人大企业被收归国有。奥斯曼公司在劫难逃。国有化后,奥斯曼公司每年只能收取利润的4%,奥斯曼本人的年薪仅为3.5万美元。这对奥斯曼和他的公司都是一次沉重的打击。奥斯曼没有忘记自己的诺言,他委曲求全,丝毫不记恨,继续修建阿斯旺高坝。
纳赛尔总统看到了奥斯曼对阿斯旺高坝工程所作的卓越贡献,于1964年授予奥斯曼一级共和国勋章。奥斯曼保全了自己的形象与自己的处世原则。他并没有白吃亏,1970年萨达特执政后,发还了被国有化的私人资本。奥斯曼公司影响扩大,参加了埃及许多大工程的单独承包。奥斯曼本人到1981年拥有40亿美元,成为驰名中东的亿万富翁。
犹太智慧
千金一诺是非常有意义的原则,它可以在你受挫折的时候给你必要的支持,保证你有足以东山再起的人际关系,它可以给你带来可靠的机遇,因为你已经赢得了别人的信赖和承诺。
无论如何都要使合约得以履行
有这样一则《塔木德》寓言: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漂亮的姑娘和家里人一块儿出外旅行。途中,姑娘离开家人信步溜达,不知不觉中走迷了路,来到了一口井边。
当时,她正觉得口渴,就攀着吊桶,下到井里去喝水。结果,喝完了水,却攀不上井来,急得大声哭喊着求救。
这时,刚好有个青年男子打这儿路过,听见井下有人在哭喊,便设法把她救了上来。两个人一见钟情,都表示要永远相爱。
有一天,这个青年不得不出外旅行,临行前特地到她家来见她,和她道别,并且约好,要继续信守旧约。他们双方都表示,不管等待多久,也一定要同对方结婚。
两人订下了婚约后,正想请谁来担任证人,这时候,姑娘刚好看见有一只黄鼠狼走过,跑进了树林。于是,她说:“现在那只黄鼠狼和我们旁边的那口井,就是我们的证人了。”
两个人就此分别。
过了好多年,姑娘一直守着贞洁,等待未婚夫的归来。可是,他却已在遥远的他乡结了婚,生了孩子,过着快乐的生活,完全把原先的婚约给忘了。
一天,孩子玩累了,躺在草地上便睡着了。这时,跑出来一只黄鼠狼,咬了孩子的脖子,孩子死了。他的父母都非常伤心。
后来他俩又生了一个孩子,所以又生活得很幸福。这个男孩长大了,会自己到外面去玩了。有一天,他来到一口井边,为了观看井下水面上映出的影子,一不小心,掉落井里,溺死了。
到这个时候,那男青年终于记起了从前和那位姑娘的婚约,当时的婚约证人正是黄鼠狼和水井。
于是,他便将事情全都告诉了妻子,同她离了婚。
青年回到姑娘住的村子,而她还在等着他。两个人终于结了婚,过着幸福的日子。
很明显,这是一个在神佑之下合约(婚约)得到履行的故事。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故事中,对违约行为的惩罚不是直接落在违约者本人的头上,比如让他喝醉了酒掉井里淹死,或让黄鼠狼咬了得病不治而死(不过证人黄鼠狼的小命也得搭进去了),却是让两个无辜的孩子当替罪羊,读来难免于心不忍。
其实,这本是一个劝人为善、劝人守约的寓言,其寓意根本上在于无论如何要使合约得以履行。要是让违约人一死了之,那就既不符合犹太人“憎恨罪,但不憎恨人”的信条,而且合约也彻底没了希望,守约的姑娘只好受损失空守闺房一辈子。
所以,故事就毫不怜惜地让惩罚落在违约行为所带来的“赢利”上,即两个孩子身上。在这里,孩子只是一种象征,象征着违约行为的首要成果。
这就从根本上抽去了违约行为的内在意义,使它成为一个纯粹的无谓之举,甚至自讨苦吃之举。这对“违约”夫妻不是两次获得“赢利”而又两次从“幸福”坠入痛苦之中吗?
从这个节骨眼着眼入手,可以说是对“违约病”的最有效的针砭。
在现实生活中,犹太人对内部的违约者采取的是逐出教门的办法。在生意场上,一个受到犹太共同体排斥的“犹太人”可以说是绝难再生存下去(作为生意人生存下去)的。
而对于非犹太人,则一方面毫不留情地诉诸法院,要求强制执行合约,或者赔偿损失;另一方面,犹太共同体相互通报,以后不再同此人做生意。
犹太智慧
欺骗别人等于欺骗自己,因为言而无信的人同样也得不到别人的信任,没有人愿意和他打交道,他终将陷于孤立而一事无成。
自我反省,在上帝面前清算自己的罪过
犹太人每年都有赎罪日。在赎罪日里,犹太人会在上帝的面前清算自己一年以来的罪过。这个活动在犹太历法的新年(阳历的9月下旬到10月上旬之间)后的第十天进行。
赎罪日结束之后,还要进行历时五天的祭奠活动和在茅草搭盖的小屋里吃饭(住棚节)。第八天就进行“感谢祭”,第九天庆祝托拉节(纪念自己用一年时间读完《摩西五经》之后,又将其重读的第一天)。从新年到托拉节的3周是犹太人一年中最忙的日子。
在赎罪日临近的时候,犹太人会走亲访友,并说:“这一年里发生了太多的事情,如果有什么得罪的地方,请现在就原谅我吧。”说完后,他们还要请求对方的原谅。如果自己伤害过的人去世了,犹太人就会到死者的墓前,请求他的原谅。随着赎罪日前一天的日落,犹太人会停止一切经营活动,以一种肃穆的心情聚集到犹太会堂。礼拜活动会持续到第二天的早晨、中午和傍晚,直到号角响起才停下。在这整整一天里面,犹太人不吃饭,只是反省自己的罪过,请求上帝的宽恕。
虔诚的犹太教徒每天都会在犹太会堂里面做礼拜,当然不会错过安息日和犹太教的祭祀活动。有些犹太人平时不关心宗教,对犹太教传统还怀有类似感伤主义的憧憬,但一到新年和赎罪日,他们就会毫不含糊地遵守传统,并把这当作一种心灵的享乐。就是完全不关心宗教的犹太人,到了赎罪日也不能逃避。
在纽约,有一个叫“克林堂”的杂货店。店主人50岁上下,长相像希腊人,而老板娘是一位俄罗斯裔的金发女人,长得很胖。夫妇俩人对自己的生意充满热情,周六和周日也不休息,什么事情都考虑得很周到。附近的居民都喜欢光顾这家店,其中黑人也不少。在他们的店里,你能感受到一种没有种族歧视的人间温情。
有一次,这家店没有张贴任何通告就歇业了,因为那天是赎罪日。第二年赎罪日的时候,他的店又歇业了。当地别的商店和犹太教没有关系,所以照常营业。谁也没有对“克林堂”的歇业表示不满。在第一年,有人问店主为什么歇业,他说去参加侄子的婚礼。第二年又说是因为身体不舒服,第三年竟然说是因为心情不好。不管怎样,每到赎罪日,他都会将店门关起来。我当时也没问他是不是犹太人,但我从当地居民口中得知他叫扎乌。“扎乌”这个词在犹太语里是“狼”的意思。
有许多人都隐藏着自己犹太人的身份,虽然别人不知道,但是他们心中十分清楚自己是犹太人。这种时刻,正是知道自己是犹太人的自觉性和作为犹太人的良心让他们在赎罪日的时候向上帝忏悔他们隐藏自己身份的罪过。
即使不是犹太人,在犹太社会中过上几十年,到了赎罪日也会有一种难以言语的畏惧感,从而自己也开始反省。对于犹太人来说,在赎罪日那天想逃避过去是不可能的。在那一天里,全世界的犹太人都会静静地在上帝面前检讨自己一年来的过失。
犹太智慧
对于犹太人来说,在赎罪日那天想逃避过去是不可能的。在那一天里,全世界的犹太人都会静静地在上帝面前检讨自己一年来的过失。
公开自己的短处,赢得交际的优势
精明的犹太人做起事来总是让人感到不可思议,有些时候,他们公开承认自己的短处,有意暴露自己某些方面的弱点,采取这种方式来赢得交际方面的优势。也许这难以让人理解,他们被人们说得“如何的精明”,怎么也会做起傻事来呢?其实不然,如果你细细地品味就明白了犹太人的这种示弱也是一种高明的交际策略。
事业的成功者,生活中的幸运儿,被人嫉妒是难免的,在一时还无法消除这种心理困惑时,适当的示弱能使处境不如自己的人保持心理平衡,有利于交际。
聪明的犹太人总会给别人一种“他们并不聪明”的错觉。在犹太人的群体中很少听到“我要证明给你看”之类的话,这等于说:“我比你聪明,我要证明给你看。”他们认为这实际上是在挑衅,无疑会引起别人的反感,会爆发一场冲突,不利于事态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想改变对方的观点几乎不可能。所以,不如顺从对方的意思,这样做结果可能会更好些。
伽利略说过:“你不能教人什么,你只能帮助他们去发现。”由此可见表现自己的弱点也是一种交际技巧。
同时,泰德·罗斯福也说过:“如果你的判断有75%是对的,行事便可以达到最高的期望。”
犹太人认为:如果像这样一位杰出人物的上限是这个标准的话,那么能达到这个高度便可以到华尔街去淘金了。如果你不能确定自己的判断是否有75%是正确的,又怎能指责别人常常犯错呢?
在交往中人们可以利用眼神、音调或是手势指责别人的错误,这和言辞表达产生一样的结果,对方如果不同意这种观点,这只能造成反击,而不是改变观点。
所以,犹太人认为:交际中必须善于选择示弱部分。地位高的人在地位低的人面前尽量表示自己实在是个平凡的人;成功者在失败者面前多说自己失败的地方、现实的烦恼,给人以“成功不易”、“成功并非易事”的感觉,对眼下经济收入不如自己的人可以适当诉说自己的难处。例如身体欠佳、子女学业不好等,让对方感到“他也有很多难事”;某些专业上有一技之长的人,最好宣布自己在其他方面一窍不通,袒露自己日常生活中如何闹过笑话等;至于那些完全因客观条件或偶然机遇侥幸获得成功的人,更应该直言不讳地承认自己只不过是侥幸罢了。
犹太人认为,示弱有时还要表现在行动上。自己在事业上、在某些方面,即使有条件和别人竞争,也要尽量回避。也就是说,对一些小名小利应淡泊些、疏远些,因为成功已经成了一些人嫉妒的目标,不可以再为一点小名小利惹火烧身,应当让出一部分名利给那些暂时处于弱势中的人。
有位记者去采访一位犹太富翁,想获得有关这位富翁的一些丑闻资料。然而,还来不及寒暄,这位犹太富翁就对这位记者说:“时间还长得很,我们可以慢慢谈。”记者对富翁这种从容不迫的态度大感意外。
很快,仆人将咖啡端上桌来,这位富翁端起咖啡喝了一口,立即大叫道:“哦!好烫!”咖啡杯随之滚落在地。等仆人收拾好后,富翁又把香烟叼反了,从过滤嘴处点火。记者赶忙提醒富翁:“先生,你将香烟叼反了。”富翁听到这话之后慌忙将香烟拿正,不料慌乱中却将烟灰缸碰翻在地。
平常趾高气扬、挥金如土的富翁出了一连串洋相,使记者颇感意外,顿时,原来的那种挑战性的采访想法淡下去了。
其实所有这些都是富翁一手安排的,当人们发现一个著名人物也有许多缺点时,就会对对方发生某种程度的亲密感,从而消除抵触情绪。
有的时候,表现自己的弱点是被迫的,但是这种示弱方法一用在犹太人的交际中,却是屡建奇功。
交际中,要使别人对你产生好感,只要你很巧妙地、不露痕迹地在对方面前暴露某些无关痛痒的缺点,出点小洋相,表明自己并不是一个高高在上、十全十美的大人物,这样就会使人在与你交往时松一口气,不视你为敌。而你的交际活动也能因此从容不迫、应付自如。
犹太智慧
事业的成功者,生活中的幸运儿,被人嫉妒是难免的,在一时还无法消除这种心理困惑时,适当的示弱能使处境不如自己的人保持心理平衡,有利于交际。
说服别人或给别人提意见时多动些脑筋
有一次,安东尼皇帝派使者到朱丹·哈·尼撒拉比那儿,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帝国的国库快要空了,你能给我一个补充国库的建议吗?”
朱丹拉比听后,对使者一句话也没有说,直接把他带到了他的菜园,然后默默地干起活来。他把大的甘蓝拔掉,种上小甘蓝。对甜菜和萝卜也是如此。
使者看到朱丹拉比无意回答他的问题,心中大为不悦,没好气地对他说:“你总得给我一句话吧,我回去也有个交代。”
“我已经给你了。”朱丹拉比不紧不慢地说道。
使者满脸的愕然,无奈之下,只好返回到安东尼那儿。
“朱丹拉比给我回信了吗?”
“没有。”。
“他给你说什么了吗?”
“也没有。”
“那他做了什么?”
“他只是把我领到他的菜园里,然后他把那些大蔬菜拔掉,种上小的。”
“噢!他已经给我建议了!”皇帝兴奋地说。
第二天,安东尼立刻遣散了他所有的官员和税收大臣,换成少量的有能力、诚实的人。不久,国库就得到了补充。
犹太智慧
条条大路通罗马。在说服别人或给人提供建议的时候,可以多动些脑筋,采用更迂回的战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