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全球化
网络创造了一种可以进行全球沟通的“网络语言”,它能够超越空间的限制而把世界各地的人们联系起来,为建立“地球文化”创造了条件,为什么这样说呢?一是网络更新了人们的思维模式,当具有不同民族文化背景的网民共同使用着统一的网络语言进行相互沟通时,人们各自的民族文化特征非但不会成为沟通的障碍,而且会在交流中增进相互的了解,从而突破民族文化特征的局限,赋予人们的思维以更大的国际性和包容性。二是网络还强化了“资源共享”的价值观念。只要进入网络系统,人们就可以超越社会制度、思想体系、阶级特征等种种局限而共享丰富的国际信息,从而将人们逐步引向以往所憧憬的“大同”世界、资源共享的社会价值取向,并为此提供了一种现实的操作方法。正是由于互联网的全球化特征,世界变为一个“地球村”,“世界是一家”不再是一句简单的歌词。也正是由于互联网的全球化特征,世界经济一体化才能够成为现实。同样还由于全球化特征,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异常便捷,不同文化的相互碰撞成为一种常态,文化冲突不可避免,而在文化冲突过程中,文化理解也会随着文明对话而增强。并且,正如生活在同一地域的人们,即使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也能够很容易地和睦相处一样,互联网上的文化冲突问题也必将能够以一种求同存异、逐渐融合乃至最终趋同的方式得到解决。
【注释】
[1]人民政协网,www.rmzxb.com.cn,2008-11-24。
[2]山西新闻网,2009-11-25。
[3]《宋书》卷十四,志第四,礼一。
[4]《中华诗词·唐五代》,方旻软件工作室,http:/www.zhsc.com。
[6]至于我们通常听到或看到的以领袖人物为定义依据的“□□□时代”,以一国经济体制为依据的“市场经济时代”,混淆社会形态的“划时代的伟大成就”,社会领域与社会时期相等同的“标志着□□时代的终结”等等的提法,虽然大家都在说,但在逻辑上是不严谨的。
[7]据说,1941年,莫奇利曾在阿坦纳索夫家借住5天,借此机会知道了阿坦纳索夫的研究成果及想法,之后与埃克特一起制造了“ENIAC”并申请了专利,被世人称为“现代计算机之父”。(www.xing528.com)
[8]郭良著:《网络创世纪——从阿帕网到互联网》,第16页,第18页,第162页~163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
[9]郭良著:《网络创世纪——从阿帕网到互联网》,第16页,第18页,第162页~163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
[10]郭良著:《网络创世纪——从阿帕网到互联网》,第16页,第18页,第162页~163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
[11]郭良著:《网络创世纪——从阿帕网到互联网》,第16页,第18页,第162页~163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
[12]郭良著:《网络创世纪——从阿帕网到互联网》,第170页,中国人民大学版社,1996年。
[13]郭良著:《网络创世纪——从阿帕网到互联网》,第170页,第170页~171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
[14]郭良著:《网络创世纪——从阿帕网到互联网》,第170页,第170页~171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
[15]郭良著:《网络创世纪——从阿帕网到互联网》,第170页,中国人民大学版社,1996年。
[16]孟华:《网络中人际传播》国际新闻界,2001.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