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封建礼仪的形成、强化和衰落时期及其影响

封建礼仪的形成、强化和衰落时期及其影响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汉武帝刘彻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使儒家礼教成为定制。《礼记》尤重视丧、祭,因为丧、祭二礼,集中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结构、各项制度和观念形态。古代礼仪盛极而衰。“三礼”它标志着礼仪发展的成熟阶段。

封建礼仪的形成、强化和衰落时期及其影响

二、封建礼仪的形成、强化和衰落时期(公元前221年~1911年)

这一时期(从秦、汉到清末),是以儒学为基础的封建礼仪的形成、强化和衰落时期。西汉初期,叔孙通协助汉高帝刘邦制定了朝礼之仪,突出发展了礼的仪式和礼节。而西汉思想家董仲舒(公元前179—公元前104年)把封建专制制度的理论系统化,提出“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的“天人感应”之说。(《汉书·董仲舒传》)他把儒家礼仪具体概况为“三纲五常”。“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汉武帝刘彻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使儒家礼教成为定制。 汉代时,孔门后学编撰了《礼记》。

《礼记》是西汉武、宣时代礼学家戴圣编撰的,共四十九篇。《礼记》是对礼学阐述最为精彩完备的名作,它包含了从孔子孟子荀子各家各派的礼仪论著,这些礼仪论著大多数写就于春秋战国时代,并记录了大量孔子言论或其弟子对孔子思想真谛的发挥,为孔子七十子后学所记,内容相当丰富。其中,包含有古代礼制和当时社会生活情景的内容,增添了《仪礼》中缺失的逸礼,如奔丧、投壶等礼也有专篇阐释。《礼记》尤重视丧、祭,因为丧、祭二礼,集中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结构、各项制度和观念形态。如记录丧制、丧事、丧服的有《曾子问》、《丧服小记》《杂记》、《丧大记》、《奔丧》、《问丧》、《服问》、《间传》、《三年问》、《丧服四制》等;论述祭祀的有《祭法》、《祭义》、《祭统》等。这些篇章既注意阐释礼之数(即礼之仪),对《仪礼》部分内容加以补充说明;更为注意诠释“礼之义”,对诸礼的精神实质和用礼之目的加以阐述,为我们了解儒家的礼学思想提供了更多依据。另外,上至治国方略,下至家庭准则,在《礼记》中都有专门篇章论述。如:有记载古代封国、爵禄、职官、巡守、刑罚、养老学校等制度的《王制》,有讲述古代风俗的《曲礼》,有谈论古代饮食居住进化概况的《礼运》,有论述师生关系的《学记》,还有教导人们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学》等内容极为丰富,包括社会观、人生哲学政治理想、礼治思想、心理教育音乐天文、考据等。其中的许多篇章体现出宗法制度的原则和精神,是封建时代礼仪的主要源泉,堪称集上古礼仪之大成,上承奴隶社会、下启封建社会的礼仪汇集,是封建时代礼仪的主要源泉。

宋代时,出现了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兼容道学、佛学思想的理学程颐兄弟和朱熹为其主要代表。宋代礼仪发展的另一个特点:家庭礼仪研究硕果累累。在大量家庭礼仪著作中,以撰《资治通鉴》而名垂青史的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公元1019—1086年)的《涑水家仪》和《四书集注》名扬天下的南宋理学家朱熹(公元1130—1200年)的《朱子家礼》最为著名。

明代时,交友之礼更加完善,而忠、孝、节、义等礼仪日趋繁多。(www.xing528.com)

满族入关后,逐渐接受了汉族的礼制,并且使其复杂化,导致一些礼仪显得虚浮、烦琐。例如清代的品官相见礼,当品级低者向品级高者行拜礼时,动辄一跪三叩,重则三跪九叩(《大清会典》)。清代后期,清王朝政权腐败,民不聊生。古代礼仪盛极而衰。而伴随着西学东渐,一些西方礼仪传入中国,北洋新军时期的陆军便采用西方军队的举手礼等,以代替不合时宜的打千礼等。

注 解 三 礼

《仪礼》、《周礼》和孔门后学编的《礼记》,合称“三礼”。 “三礼”它标志着礼仪发展的成熟阶段。“三礼"被列入儒家经典,受到历代统治者和学者的重视,不仅对中国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声名远播海外。到宋代时,礼仪与封建伦理道德说教相融合,即礼仪与礼教相杂,成为实施礼教的得力工具之一。行礼为劝德服务,繁文缛节极尽其能。直到现代,礼仪才得到真正的改革,无论是国家政治生活的礼仪还是人民生活礼仪都改变成无鬼神论的新内容,从而成为现代文明礼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