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解决孩子上网成瘾的心理问题

如何解决孩子上网成瘾的心理问题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目前网络信息鱼目混珠的现实情况下,这种心态是合理并可取的。青少年通过网络满足求知与猎奇的心理是正常的。据有关资料表明,随着我国网民队伍的不断增加,有不少网民已经患上了IAD。

如何解决孩子上网成瘾的心理问题

二、网络环境下的心理特点与矛盾

第14次CNNIC调查结果显示,网民中18~24岁的年轻人所占比例最高,达到36.8%,其次是18岁以下的网民(17.3%)和25~30岁的网民(16.4%),30岁以上的网民随着年龄的增加所占比例相应减少。青年人所特有的心理现象在网民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网络主体的身份虽然有虚拟性、想象性、多样性、随意性的特点,但是,这丝毫改变不了网民在客观世界的真实身份。下面,我们回到客观现实世界,讨论一下真实网民的真实心理情况。人们在网络环境下的心理特点与矛盾,既有与非网络环境下的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1.在情绪方面,表现为稳定性与波动性并存,外显性与内隐性并存,丰富性与复杂性并存。

稳定性与波动性并存。青少年网民的情绪在时间的保持上有一定的延续性,对自己的情绪变化,也有一定的控制能力。在多数情况下,多数网民能保持理性的思考,有一定的情绪控制和自我调节能力。这种多数网民情绪的稳定性,是网络世界能够保持一定程度稳定性的基础。但是,网民的情绪同时也存在波动性的一面,即使中老年也不例外。有些并不为网民重视的信息,当有人在网络上进行一番刻意的炒作之后,一些网民就会受网络气氛的感染,情绪发生波动。这种情绪的进一步蔓延,就会在网络世界引起反应,进而将这种情绪带到客观的真实世界之中,影响网民在真实世界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某高校博士后公寓附近施工,对他们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干扰。大家虽说有一些不满,但认为这是难以避免的事,所以心态比较平静。有一名博士生在公寓计算一些数据,外面的噪音使他不时地分心,计算老出错。他心情很不好,便在网络上发表了一通感叹,认为学校不重视博士生,连个安静的研究环境都保证不了。邓小平提倡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难道博士生不是人才吗?学校为什么不落实邓小平的知识分子政策?经过他的这番上纲上线的议论,另一些人的情绪波动起来了。一件不大的事,引发了一场网上大议论,甚至于找学校评理。也有一些情绪波动是由于非网络环境产生的不满带入网络环境造成的。

外显性与内隐性并存。青少年网民一般对外界刺激反应迅速而敏感。在通常情况下,情绪呈现外显性特点。但是,在表达某些问题时,由情绪引起的内心变化与在网上外显的情绪表现往往并不完全一致,有时表现得含蓄、内隐。这种不一致性其实是很正常的现象,这是人的生理机制中的第二信号系统对第一信号系统控制、支配的结果,也是意识对情绪调节的结果,表现出理智掩饰内心世界的真实感情的现象。

丰富性与复杂性。网络功能的多样性,对人心理的刺激和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和多层次的。表现在情绪方面,体现了情绪的丰富性。人们通过网络可以尽情地抒发自己的感情,使自己的情绪调整到平衡状态。另一方面,就青少年网民群体而言,由于大家的年龄、性别、性格、经历的不同,个人的情绪表达方式差异也很大。饱经风霜者可能表现出成熟感、稳重感、沧桑感,而初出茅庐者则可能表现出新鲜感、激动感、憧憬感。网络上的情绪呈现出复杂性特点。

2.在处理知识与信息方面,表现出独立与从众心理并存、求知与猎奇心理并存的特点。

网络虽说有多种功能,目前最主要的功能还是信息传递功能。在如何对待信息的问题上,一种是独立王国心理。持此种心态的人,往往能冷静对待网络信息,以研究的态度决定对信息的取舍。在目前网络信息鱼目混珠的现实情况下,这种心态是合理并可取的。但是物极必反,如果对网络信息持完全否定的态度也是不对的。绝对否定,实际是排斥了网络给我们带来的便利,使自己游离于信息时代之外。另一种是从众心理。从众心理是一种常见的社会心理。有这样的一则现实中的故事很能形象地刻画出这种心态:在物资短缺时期,有人买了一袋食盐。路见一熟人,熟人取笑他备战备荒,他无意地开玩笑说:“据可靠人士透露,盐马上要涨价了。”一时间,小镇上传言纷纷。当此人回到家中时,妻子抱怨丈夫没多买几袋盐,以备日后食用。丈夫笑答:“能吃多少盐,用完再买不迟。”妻子说,你消息真闭塞,马上要涨价了。丈夫居然将信将疑地与妻子同去又买了几袋。糊涂的丈夫竟然没想到,自己就是这次风波的起源。这种人云亦云的事,网上也时常发生。(www.xing528.com)

求知与猎奇本身是一对孪生兄弟。青少年通过网络满足求知与猎奇的心理是正常的。但是,猎奇须有尺度。看黄散黄、散布计算机病毒、侵犯他人的隐私、造谣中伤,这些行为不能用猎奇心理来为自己开脱,因为这些行为已经触犯了我国的法律,是要受到法律制裁的行为。

3.在自我意识方面,表现为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冲突、自控与失控心理冲突、自律与放任心理冲突的特点。

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总是会有一定的差距。当这种差距超过一定限度时,就会发生心理的冲突。这种冲突在网络心理领域有时可能更为剧烈一些。因为有些网民在现实的客观世界中不被他人重视,希望通过网络世界表现自己的才能,摆脱世俗的偏见,恢复自信,找回失去的自我,实现理想自我。这些人往往期望值比较高,心理压力反而比较大,在网上如果表现得不尽如人意,可能会进一步加深这种心理冲突。

自控与失控心理冲突在网络心理方面也表现突出。除了未成年人和少数人外,大多数人在现实社会中的自我控制方面都有上佳表现。但是,在上网时,可能发生自我失控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网络世界太精彩”,容易引发人的兴趣,使人的情绪调整到兴奋状态,而人的理智处于被抑制状态,人的心理被兴趣与情绪所左右。“互联网成瘾综合症”(简称IAD)就是由于人的失控心理长期保持所造成的不良后果。据有关资料表明,随着我国网民队伍的不断增加,有不少网民已经患上了IAD。因此,在面对Internet这种高科技时代的新兴媒体对人们学习、研究、工作带来方便和欢乐的同时,也要警惕网络产生的一定的副作用。

自律与放任心理冲突,在网络道德方面表现最为明显。道德心理一般分为三个层次:最低层次是担心自己因不道德行为而受到社会惩罚,自律的程度与被惩罚的可能程度成正比。如果被发现的可能性越大,被惩罚的可能性越大,对自己的约束也越大,自律程度越高。第二层次是担心自己的不道德行为遭社会舆论谴责。自律的程度与社会舆论的监督程度成正比,监督机制越健全,自律程度越高。最高层次是自觉。自己的道德行为完全出于自觉自愿,出于对道德规范的发自内心的高度认可。不仅可以“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省”,而且可以“君子慎其独也”。网络道德是社会道德规范的延伸。但网络的环境不同于一般社会,所以,在道德问题上的心态发生了一些变化。由于网络中人与人的交往是不直接的暗箱式操作,被发现的可能性降低,社会舆论监督力度不够,人的自律性心理可能下降,而放任性心理容易膨胀。

4.在性心理方面,表现为严肃性与随意性并存的特点。

由于网络环境下的主体身份的不确定性,使得性心理问题变得更为复杂化。在“真性状态”(即上网者的真实性别与网上表现出来的性别特点一致)下,性心理与该人在真实客观社会的心理状态是比较接近的。有人比较严肃,有人比较随意;有人比较坦诚,有人比较文饰。严肃者,可能通过网络做媒结成美满姻缘,随意者,可能酿成苦酒,卷入感情或是非的漩涡,难以抽身。在“伪性状态”(即上网者的真实性别与网上表现出来的性别特点不一致)下,性心理的情况就更复杂,随意性的成分更大一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