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网络环境的特点
(一)网络与其他媒体相比有其独特性
1.便捷、高效。网络中的信息是以数字的形态,用电磁波为载体传递的。所以,我们发布或获取任何信息,都是即时、互动的。虽然有时受带宽的限制,也会发生一点延迟,但比写信、打电报不知道要快多少倍。尽管电话也具有及时、互动的特点,但是其信息容量太有限了。网络带给我们的是见面般的方便,我们可以像当面交谈一样,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又可以像写信一样挥洒自如地抒发内心的诗情画意,还可以加上各种照片、图片、表格等,清晰完整地将意思表达得淋漓尽致。网络使信息的获取极为便利、快捷,使信息共享成为可能。
2.广泛、开放。网络系统使“地球村”从概念走向现实,它打破了信息交流的时空限制。网络世界模糊了地域、国别的界限,不同种族、宗教、信仰的人,不同社会地位和文化背景的人都在这里自由地、平等的进行交流。人们交际的范围大大拓宽,层次增多,内容丰富,限制减少。上网信息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即时、保真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3.经济实惠。互联网的使用费很低,只须考虑使用的时间长短而不需要考虑地域远近,也就是说我们与世界上任何地方的朋友联系,只须付本地电话费和网络使用费,与昂贵的国际长途费用比起来不可同日而语。这一特性对于囊中羞涩的莘莘学子来说,无疑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一台飞行模拟器可以逼真地模拟真实的飞行员的飞行能力和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而不必让他们一开始就驾驶真实的飞机去锻炼。模拟器可以反复使用,而且不受天气、时间的限制,这比采取真实的行为灵活、经济。同时,在网络环境中练习没有危险,也不会造成什么危害。即使你真的犯了什么错误,飞机“掉”下来,“核弹”误射,也不会给人类或自己造成任何伤害。
4.功能多样。网络功能很多,可以适应人们的各种不同需要,使人们的生活丰富多彩,满足人们在物质与精神文化价值上的更高追求。在网上,我们有许多方法可以与朋友们联系,如E-mail、OICQ、聊天室、BBS,网上同学录等。不管对方是否在网上,也不管他或她远在何方,我们只须敲击键盘就可以与他们保持联系。而且,现在的联系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我们可以用E-mail送去一封深情而且五彩的问候,也可以用OICQ发去简短的祝福,可以在BBS上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还可以用网络IP可视电话与地球另一端的朋友“促膝面谈”。目前恐怕再没有其他任何媒介能够为我们提供这么全面、周到的服务了。
5.自主互动。网络为人们自主地选择网络生活方式、自主选择交流对象、自主选择信息的猎取提供了客观的可能性。网络变传统媒体单向式交流为双向互动式交流,使人们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需要自主地选择。
(二)网络的虚拟性与真实性
1.虚拟性。
虚拟性可以被认为是网络最重要的特征。“虚拟世界”已经成为“网络世界”的代名词。在现实社会中的人,因受到社会习俗与本人地位、身份的影响,言谈举止、为人处世都必须与他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相适应。可是,每个人在网上出现时,惟一代表他的只是一堆数字与符号,别人无法知道隐藏在那堆数字符号后面的究竟是现实生活中的谁。在这种数字外衣的隐藏下,每个人都可以重新选择自己的行为。在网络世界里,一切都可以虚拟,虚拟学校、虚拟社团、虚拟感情、虚拟信息,甚至有人把性别也虚拟了。
虚拟社团:现实社会中,人们由于共同的兴趣、爱好,或共同的任务目标,共同的价值取向等种种原因,形成一定的社会联系,组成各种各样的社团。这种社团一般都具有章程、目标、纪律、负责人、较为稳定的成员构成、较为固定的活动场所等基本构成要素。因而,这种社团和社会联系是实实在在的。而在网络上,人们之间同样可以形成某种社团或组织,但在组织形态上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与原来现实世界的社团组织形式相比,网络社团是虚拟的,比如,在一个BBS讨论区内,大家可以就某个话题展开讨论,彼此之间虽然可以通过文字进行交流,但在多数情况之下,大家并不知道对方是现实社会中的哪个人,我们只在BBS这种场合交换意见而已。网络社团聚无定规,散无定范。有人把网络的这种社会团体形式称为“虚拟共同体”。与传统的社团相比,只有组织的内容而没有组织的形式,所以这是一种虚拟的组织。比起传统的社团来,网络虚拟社团组合起来更方便,范围几乎不受限制,社会影响也越来越大。
虚拟商场:促进技术进步中来自商业的推动力往往是比较大的,网络技术当然也毫不例外。在网络世界,购物不再需要踏上漫漫逛商店之路,折磨我们的脚板,消耗我们的体力。现在,只需要坐在电脑前,听着音乐,动动鼠标,挑选商品、比较价格、讨价还价、付款,甚至直接找到厂家按你的需要定做商品,这一切都可以完成。
虚拟会场:由于带宽的提高,现代互联网不仅可以传输声音、文字和静止的图像,而且可以传输高质量的电视图像。运用电子传输和共享屏幕技术的电视会议将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日程表上。无论与会者身在何方,都可以借助电脑参加会议,其效果与真实会议相比,毫不逊色。网络招生使分数不够提档线者,后门再硬也枉然,这样不但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更主要的是使招生工作朝着公平性又迈出了一大步。(www.xing528.com)
虚拟课堂:虚拟技术在教育事业上的应用前景也非常广阔。首先,当教室还是原来的教室的时候,教育手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计算机可以把许多复杂的事物用模拟的方式表现出来,将抽象的概念变得容易理解。学习机械制图课,不必为点、线、面之间复杂的投影关系而绞尽脑汁,直观的对应关系让你一目了然。学习解剖学,胆小的你不必在尸体标本面前战战兢兢,电脑把人的骨骼系统、肌肉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展现得逼真至极。其次,学习也不必亲自去教室。网上远程教育的目标,就是为你提供在家里或是其他能上网的地方都可以接受教育的便利条件。最好的学校和最好的老师随你选择,你通过网络与老师交换意见,通过网络完成作业,当然,老师也是通过网络批改你的作业。
虚拟医院:网络用于医疗卫生事业,同样发生着奇迹。很多网站建立了虚拟的医院,病人通过网络陈述自己的病情,医生则为病人做出诊断,建立治疗方案,病人还可以随时将自己的感觉反馈给大夫,以使大夫及时修正治疗措施。这种技术使得距离相距很远的医生和患者可以进行网上远程医疗,使得一些不便于移动的病人能得到外地专家的治疗。对于疑难病症的网络会诊,已经为不少人解除了疾病的折磨。当然,现在网上远程医疗的技术发展还远远不能代替常规的医疗手段。可是,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必然能使更多的病人通过网络医疗得到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
另外,还有很多其他的虚拟领域,如虚拟政治、虚拟经济、虚拟家庭等。总之,置身于网络,你简直就生活在一个看得见而摸不着的“虚拟世界”之中。
2.真实性——虚拟实在。
其实,虚拟只是网络基本特征的一个方面,它固然有只可看见不可触摸的一面,但是它与同样也是只可看见不可触摸的海市蜃楼有着本质的区别。海市蜃楼是虚无缥缈的,而网络既有虚拟的一面,又有真实的一面。网络本身是现实的,网络中承载的大部分事件与真实生活息息相关。网上的新闻,来源于现实生活;我们发出的E-mail总是发给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人;随着网络上支付的推广,我们可以通过网络为家里增添家具,购买年货,得到实实在在的商品。网络世界是虚拟的形式与真实的内容的统一,也可以说网络世界是虚拟的实在。在韦伯字典中这样解释道:“虚拟”的意思是“尽管在形式上不被认可或承认,但在实际上或效应上是存在的”。“实在”的意思是“一种真实的事件、实体或事态”。如果仅仅孤立地解释上述两词的意思,把“虚拟”和“实在”放到一起似乎有点不伦不类,或者像平时我们所说的矛盾用语的情况,如说“圆的方”一样。但事实上,我们照样可以在辞书上找到关于“虚拟实在”的定义:“虚拟实在就是一种在效应上而不是事实上真实的事件或实体。”即人们存在一种感觉,在这种感觉中,模拟现实使得一些东西看起来是真实的,但它们在实际上却不是真实的。比如,虚拟性游戏使我们对“实体”的“感觉”产生了影响,我们的确有某种跟现实一样的感觉,不是人们的想象和虚幻的梦境,但这些“实体”实际上是不“真实”的,这就是虚拟实在。从理论上可以这样解释:
模拟。今天的计算机图像具有非常高的现实性,以至于当那些鲜明生动的图像在人们面前出现时,会使人们产生它就是“实在”的感受。正如声音系统曾经因为它的高保真而被赞扬一样,今天的图像系统产生了虚拟实在。这是一个由数据创造和构成的世界,它起源于战斗机模拟器,现在被应用于医疗、娱乐、教育和培训。模拟的现实性也被应用于声音:三维的声音系统控制着数码音响空间的任何一点,它们的精确度超过了以前的声音系统。三维的声音有助于虚拟实在。
互动。有些人认为虚拟实在就是一切人们利用它,它就能够互动的电子表达物。比如,在进行计算机操作时,我们有时会清理我们的“桌面”,会看到计算机屏幕上有一个垃圾桶图标,我们会用鼠标将废文件“倒进”垃圾桶。这里,桌子不是一个真实的桌子,但是在虚拟性上我们把它当成一个虚拟的垃圾桶来使用。我们倒掉的文件不是真正的纸张文件,但是在虚拟性上具有文件的功能。这些都是虚拟实在。正是互动使得“垃圾桶”和“桌子”不同于电视中的动画,就像我们使用真的垃圾桶和桌子一样,虚拟的垃圾桶并没有欺骗我们的眼睛。这里不是幻觉,问题是当我们准备开始工作时如何与它们互动。从广义上讲,虚拟实在有时扩展到电子生活的很多方面。它还包括了我们所知道的通过电话和计算机网络联系的虚拟的人们。
人造性。当我们把虚拟实在用得这么广时,为什么不用它来涵盖一切人工的事物呢?人类世界绝大部分是一种人为的构造。我们的环境被组合、安排和连接起来了,环境已经成为了一种人造物,一件自然力和人力结合的产品。连同自然本身,也都不能再逃避人类的影响。如果我们把“虚拟实在”一词扩展到一切人造事物,我们便失去了这个短语的力量。当一个词意味着一切,就什么也不意味了。因此,我们认为,虚拟实在当然是一种人造环境,但不全部是人造环境,只有那些人造的、并且人类把它当成自然生活的一部分时,它才成为虚拟实在。
身临其境。根据这个观点,虚拟实在意味着一种虚拟环境中的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的例子最早来源于美国空军,他们首先开发了一些模拟战斗机的硬件。计算机可以产生许多的感觉,这种感觉是喷气机飞行员在一个真实的驾驶室里将要体验的。以这种方式,一个飞行员没有离开地面就能得到实践或训练。这也是一种虚拟实在。
远程展示。由远程展示来界定虚拟实在就较好地排除了艺术、数学和娱乐的想象世界,机器人的远程出现把虚拟的人影带到了一个真实的遥远的地方。在那里,真实的人并不在现场。通过身临其境的远程展示,外科大夫在遥远的城市实施专家手术,而专家却没有实际出现在手术台前。但这也是一把双刃剑,在提供给人类很大的方便时,也在医生和患者之间构成了一道心理技术鸿沟。
身体完全浸没。20世纪60年代,马龙·克鲁格开始创造互动式的环境。他用照相机和监视器设计了一个用户的身体,这样它能够与图像符号互动,允许用手操纵屏幕上的图形目标。无论是文本还是图片,计算机和人的互动在没有掩盖身体的情况下发生。输入的责任落在计算机上,而身体的自由运动成为计算机可读的文本。跟随用户身体的照相机和监视器,计算机在人工的环境中综合处理用户的运动。例如,当一个人看到在屏幕上有一个设计出来的滚动的球,他可以用计算机设计的手抓住它。计算机不断更新人体,并且与人看到、听到和摸到的合成世界进行互动。
网络化交流。因为有了计算机,进而诞生了网络。对一种新的交流媒介而言,虚拟实在看来是自然而然的候选者。在这种观念看来,一个虚拟的世界就像电话一样有一个分享的结构。虚拟世界能够激发起前所未有的分享方式,因为用户能够规定和形成一个虚拟世界的目标和行为,他们可以不用词语或真实世界的界面来分享想象的事物和事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