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何处是精神生产的存在基础?
a.社会基础:社会地位、阶级、世代、职业角色、生产方式、群体结构(大学、官僚机构、科学院、派别、政党)、“历史地位”、利益、社团、种族归属关系、社会流动性、权力结构、社会过程(竞争、冲突等等)。
b.文化基础:价值观、精神特质、舆论趋向、大众精神(Volksgeist)、时代精神(Zeitgeist)、文化类型、文化思想、世界观(Weltanschauungen),等等。
2.什么精神产品正在得到社会学分析?
a.下列领域:道德信仰、意识形态、观念、思想范畴、哲学、宗教信仰、社会规范、实证科学、技术,等等。
b.哪些方面得到了分析:它们的选择(关注的焦点)、抽象的层次、预先假定(把什么当作数据、认为什么是有疑问的)、概念内容、验证模式、思维活动的对象,等等。
3.如何使精神生产与存在基础相关联?
a.因果关系或功能关系:决定、原因、对应、必要条件、制约、功能上的相互依存、互动、依赖性,等等。
b.符号关系、有机关系或意义关系:一致性、和谐性、首尾一贯性、统一性、相符、相容(和反义词);表达、实现、符号表示、结构关系、结构认同、内部联系、风格类比、逻辑意义的整合、意义认同,等等。(www.xing528.com)
4.为什么相关联?这些存在上受制约的精神产品的外显功能和潜隐功能。
维护权力、促进稳定、确定取向、剥削、掩盖现实的社会关系、提供动力、引导行为、回避批评、转移敌意、提供保险、控制性格、协调社会关系,等等。
5.何时所认为的存在基础与知识之间的关系会得到承认?
a.历史主义理论(限于特殊的社会与文化)。
b.一般的分析理论。
当然,为了知识社会学中的分类与分析研究还需要另外一些的范畴,这些就不在这里进行详细的探讨了。因此,存在对知识的影响相对于知识的认识论地位的意义这个持续多年的问题,从一开始就引起了热烈的争论。对这一问题的一些解答认为,知识社会学必然是一个关于知识的社会学理论,这些解答包括:从主张“思想的产生与它的有效性没有必然的关系”,到这样一种绝对的相对主义观点,即认为真理“仅仅是”社会基础或文化基础的一种功能,它只是依靠社会意见的一致,因此,任何在文化中被接受的真理理论有权主张它的有效性等于任何其他真理理论。
不过,上述范式已经可以使这个领域中的不同方法和结论条理化,充分地为我们的目的服务。
这里考察的主要方法是马克思、舍勒、曼海姆、迪尔凯姆和索罗金的那些方法。本领域中目前流行的大部分研究都是针对这个或那个理论中的:要么是通过对它们的观念加以修正后的应用,要么是通过相反方向的发展。本领域中的其他研究则源于美国本土的思想(例如实用主义),这些已有意省略了,因为人们还没有系统地阐述它们与知识社会学的特定关系,它们在知识社会学研究中也没有显著的体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