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健康由努力打造-健康是“磨”出来的

健康由努力打造-健康是“磨”出来的

更新时间:2025-01-20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三章健康是“磨”出来的“天生万物,独厚五谷”,“食物是最好的医生”,而磨成的细微粉状的食物通过调一调、蒸一蒸、敷一敷,能让食物中的有效营养物质充分溶出,成为我们保健康、治未病的良方。无论是酸甜的糖果、香浓的零食,还是酥脆的饼干,都是食品添加剂的杰作。

第三章 健康是“磨”出来的

“天生万物,独厚五谷”,“食物是最好的医生”,而磨成的细微粉状的食物通过调一调、蒸一蒸、敷一敷,能让食物中的有效营养物质充分溶出,成为我们保健康、治未病的良方。

一、磨一磨,搅一搅,粉食补身心

01 从“逢籽必捣”到粉体制造

我国有着几千年的“药食同源”的悠久历史,其独特的食补功效在世界医学界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自古就有“逢籽必捣”的说法,也就是说粉碎是食材加工和中药制剂生产工艺中的重要环节。人们常使用“水飞”“锉”“捣”等精细加工方法来加工药膳。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我们逐渐学会了在自然界物华天宝的利用中,发展出今天多种多样的食养方法。人们为了提取所需的成分,往往要先将天然物质制成粉体,然后才能进行提取。

实践证明,药膳、食材经过精细化后可以直接使用,而且可提高其使用效果,被吸收的速率加快,产生的疗效更显著,使用量也可减少。因此,精细粉体技术及精细粉体可广泛地应用于保健、食补、食品行业的各个领域,利用精细粉体技术对一些原料进行超细加工,便可开发出一系列方便食用的食补食品,实现“药食同源”,使人们的膳食具有良好的营养性、保健性和治疗性,从而达到健康及延年益寿的目的。

同样,“五谷磨房”首创烘焙现磨食补养生调养的概念,是在传统食补和现代营养结合的基础上,采用精细化技术制造的食补营养粉,能最大限度地析出食补的固有营养成分,使人们更轻松地获得天然的养生精华,吃出健康和美丽。

02 无添加,纯天然

你知道自己每日吃进的各种活色生香的食物是如何制成的吗?我们的味蕾,喜欢拥抱那浓郁的香精;我们的眼睛,爱欣赏美丽的色素;我们的牙齿,迷恋着脆爽的酥油。在超市里,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宣传:“如丝绸般顺滑”,“松软得可以弹起来”。消费者为这些诱人的词语所征服,于是欣然购买。其实,那些食品的美妙口感大多来自食品添加剂。无论是酸甜的糖果、香浓的零食,还是酥脆的饼干,都是食品添加剂的杰作。

人们对食物的外观、口感、方便性、保存时间等方面的苛刻要求,使得现代的食品工业建立在食品添加剂的基础上,牺牲掉了天然食物的营养和人们的健康。日常购买的食品是怎样制作的,制造者为了什么目的,使用了多少,使用了什么样的添加剂,这些事实作为消费者一无所知。“食物从土地到餐桌的距离越短,营养价值越高”,这也是笔者从事食品行业4年来的深刻体会。因此,在笔者家的厨房里是见不到任何味精、鸡精的。女儿的一日三餐也都是家人亲手调制,正餐以外除了水果,绝少吃零食。养成了这样的习惯,就算是粗茶淡饭,她也吃得很开心。而对餐厅里的美味佳肴、商店里琳琅满目的零食却一概没有兴趣。购买纯天然、无添加剂的食品原料,自己制作健康的食品,笔者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加入这一行列。

因此,我们平时不要再过度依赖加工食品和快餐食品,避免过度追求食物的口感、颜色、味道,重视食品的自然品质,尽量选择添加剂较少、加工过程简单、用优质天然原料制作的食品,亲身体验食物加工的过程,亲手为家人制作充满爱心的一日三餐,并把健康的民族饮食传统传承下去。

03  “黑芝麻糊”情怀的背后

小时候,一碗浓香的黑芝麻糊是很多人的最爱。在记忆的画面里,母亲细心地把黑芝麻磨成粉,熬成浓香四溢的黑芝麻糊,在她关爱的眼神下,我们一口一口地舔着碗里的黑芝麻糊,快乐而满足。长大后,不管离家多远,这种温暖的情愫仍时常萦绕心头,难以忘怀。现在很多人家里都已没有工具或闲时去磨芝麻了,便再也无法感受黑芝麻糊的美味,也重温不了那份独特的温情。

很多人都知道核桃仁、黑芝麻、大枣等这些食材有着很好的养生价值,也常听到有人抱怨说:“我吃了很多啊,为什么没有效果呢?”。关于如何科学地吸收利用它们的营养价值,也有很大的学问。比如我们有些人平时吃芝麻,通常只把芝麻炒一次就整颗吃了,难以消化,从肠胃走一遭,基本被排出体外。也有些人炒芝麻时火过大或炒的时间过久,把芝麻炒煳了,这样吃下去也非常不利于身体健康。食用芝麻前最为关键的一点,那就是磨。我们都知道,芝麻仁外面有一层稍硬的外皮,是难以消化的膳食纤维,所以,整粒芝麻应加工后再吃,最好是磨成细粉,才能使人体消化得到营养。

我国民间从古至今有这样的一种饮食习俗,就是把某些谷物粮食和可食用的中药研磨成粉末(称为粉或面),食用时用开水冲调成糊,不仅味道可口,还有食补作用,成为人们的最爱。这种做法在中医上叫做药糊疗法。这种疗法组方科学严谨,配方简练,加减灵活,制作服用方便。它既有汤剂个体化随症灵活加减的特点,又有成药方便长期服用的优点,且口感良好,患者容易接受,顺应性较强。

04 囫囵吞枣与“乐糊”人生

都市生活的快节奏,使得人们吃饭的速度愈来愈快,大多数的食物都没嚼几口就进了肚子,囫囵吞枣成了典型现代人的饮食习惯。

大多数的食物都在块状或颗粒状态下就进了肚子,加上生活习惯不好和阻塞的经络使得消化酶的分泌不足,食物中的营养很难被身体吸收利用,大多数的食物只是在身体内空跑一趟而已,身体无法吸收到充足的营养,只好不断增大食量,也越来越喜欢高能量的食物,从而引起消化系统疾病、肥胖、便秘等一系列问题。养生要学会细嚼慢咽。食物被吸收的比例会随着咀嚼的结果和吃饭的速度而改变。咀嚼愈细,消化酶与食物混合愈充分,食物到达小肠时成为液态的比例就愈大,被消化吸收的比例也愈高。细嚼慢咽和囫囵吞枣式的吃饭习惯,其食物的吸收比例有可能相差数倍之多。大多数没有被充分咀嚼的食物,只是徒然增加身体消化系统的负担,从而影响食物中营养的有效吸收。

因此,在食物加工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改变食物的形状,使之更细、更小,易于消化,无疑是一种善待肠胃的好方法。因此,“五谷磨房”倡导的“磨”文化,将许多难以消化的五谷杂粮如糙米、芝麻、荞麦、黄豆、核桃仁以及养生食材如制首乌、莲子等经过科学复配,符合健康养生所需的“杂食”原则的同时,更将其研磨成细粉,冲成细滑的浆或糊来饮用,可以大幅度提高食物的吸收比例。身体由于吸收了充分的营养,食欲自然降低,不再需要那么大的饭量。饭量减少加上大多数食物被小肠所吸收,食物的残渣大量减少,包含肠胃在内的整个消化系统的负荷大幅度减轻。不但新增的宿便减少,而且身体也开始有能量和机会清理长期积存在肠胃中的垃圾。这种方法尤其适合脾胃虚弱的老人和孩子,以及病后体弱的人群。

食物的养分由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等组成,磨成粉后既能全面地保持其营养成分,又能最大限度地被肠胃吸收。而把很多种食物打成粉冲成糊混合在一起喝,是一种营养搭配的好办法,因为磨成粉后更容易使多种食物混合在一起,达成营养种类的均衡,用开水冲成糊后饮用更加香醇美味。

二、磨一磨,蒸一蒸,膏滋润人生

阿胶一碗

芝麻一盏

白米红馅蜜饯

粉腮似羞

杏花春雨带笑看

润了青春

保了天年

有了本钱

这一曲牌名叫《秋夜梧桐雨之锦上花》,元朝服膏方盛行,作者白朴联想到唐代杨贵妃“暗服阿胶不肯道”,写下这首曲。明确写出此膏滋能让杨贵妃皮肤红润光泽,而唐高宗也得益于此而益寿延年。

笔者的一位好友,现年42岁,虽经常公务缠身,可容貌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至少年轻了10岁,白皙红润,目光有神,精神也很好,令人羡慕不已。她就非常善用膏方调养,已经吃了两三年的固元如意膏了,四季无病,天天润泽。作为掌握一家大小健康的CEO,她还会根据家人的体质和身体状况来配制多种膏滋,膏滋已成为一家人健康必备食品,男士事业有成,老人精神矍铄尽享天伦之乐,儿女学业有成风华正茂,一家人和和美美,其乐融融。

01 膏滋,泽也

在中医学中,膏滋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因其滋养性极强占据着饮食养生的一块重要位置,中国古代历来有“膏滋进补”“膏滋治未病”的风俗习惯和传统观念。(www.xing528.com)

膏者,泽也。在《博雅》中解释为“润泽”,近代名医秦伯未在《膏方大全》中指出:“膏方者,营养五脏六腑之枯燥虚弱者也,故俗称膏滋。”又有“膏者,神之液也”,指物之精华、精髓部分。“膏”经常用来比喻滋润作物的及时雨和给予的恩惠,而膏滋即是采撷大自然精华来营养人体五脏六腑。

中医把人体看作是一个国家,由无数条血 管组成河流,肌肤腠理组成土壤,而五脏是人体的核心,心好比“君主之官”,肺好比“相傅之官”,脾好比“仓廪之官”,肝好比“将军之官”,肾好比“州督之官”,它们之间相互分工、相互协调,又相互制约,共同完成人体系统的功能。

而膏滋相当于人体系统的养料和雨露,以食物精华来营养五脏六腑,使得它们坚守岗位,各尽其职,秩序井然,各种功能发挥正常,万物生长代谢有序,生命繁荣旺盛。

02 膏滋,治未病

治未病是在健康状态下未雨绸缪,懂得预防保健。

以膏滋来预防未病、增强体质或减少病痛在中医学历史中源远流长。近代名医秦伯未在1929年编撰的《膏方大全》中说:“丁甘仁老先生(秦老的业师)在临床方面亦颇多应用膏滋以预防未病,特别是每到秋冬季节,上海的一些资本家、富裕家庭成员以及政府某些官吏,他们或是有慢性消耗性疾病,请求以膏滋方滋补、保健、增强体质以减少病痛。”

“膏方者,营养五脏六腑之枯燥虚弱者也。”当五脏六腑某一个机构虚弱时,容易发生病变,如果不及时充实固摄,就会影响到其他脏腑。膏滋,也是在疾病盛行前进行调理。

气血不足、体质亏损、体质虚弱、产后身体虚弱等有各种虚证的人及老年人、现代亚健康人群,这些群体都属于“五脏六腑之枯燥者”,尤其需要膏方滋养。

◎ 气血不足者

气虚:脏腑功能衰退抗病能力差,气虚日久阳气不足,出现畏寒肢冷、头晕耳鸣、精神萎靡、心悸气短等症状。血虚:体内阴血亏损,表现为面色无华、萎黄、皮肤干燥、毛发枯萎、失眠多梦、健忘心悸等。当你出现这种症状,又查不出毛病时,很大可能就是气血不足的问题。气血不足不一定表现出病的症状,但一定直接影响到生活、工作的质量。以膏方来补足气血可以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 体质亏损、虚弱者

本书阐述的8种体质及各类复合型体质都可以用相应的膏滋或糊来调养。

◎ 中年人

中年人随着年龄增加,工作压力增大,家庭负担加重,容易出现精力不足、疲惫乏力、早衰的状况,也可以通过膏方来补充精血,使得在处理方方面面的事情时能游刃有余。

◎ 孕妇

孕期的准妈妈将营养和血输送给了宝宝,分娩时流失了大量的血,产后急需补充大量的血,若能在孕期及时通过膏方来调理脾胃,为宝宝补充营养,养血安神,就会避免孕期贫血、产后腹痛等症状。

◎ 老年人

老年人气血衰退,容易气血两虚,脏腑功能、抵抗疾病的能力下降,可以进补膏滋抗衰延年。老年人尤其需要调理脾胃,加强水谷精华的吸收能力。

◎ 亚健康人群

都市人群、白领人士、脑力工作者易步入亚健康状态,出现诸如失眠健忘、烦躁不安、易激怒、抵抗力差、体虚乏力、食欲减退、头痛、口腔溃疡、便秘等症状。用膏滋调养可以起到预防和纠正亚健康的作用。

03 膏滋,润颜由内而外

膏滋美容养颜之功不能小觑。阿胶羹、秋梨膏、琼玉膏等都成为古今女性的养生养颜宝典,固元膏即由唐代的阿胶羹变化而来。膏滋可以养颜润颜在于“美貌由五脏决定”,膏滋滋养五脏六腑,使得气血充足,容颜康健,明眸皓齿,乌发红颜,身材匀称。

比如,心其华在面,血液充足、通畅,面色自然红润;肝开窍于目,肝脏好的人眼睛一定是明亮有神的;脾主肌肉,其华在唇,唇色鲜亮润泽说明脾胃调理得非常好;肺主皮毛,肺没有调理好,皮肤就会枯槁、黯淡;肾其华在发,肾精充足的人,头发自然乌黑茂密。本书中推荐的各种食补方为爱美、爱健康的女士提供了完美的解决方案。

04 全民养生,“膏”招有妙方

膏方源于《黄帝内经》,盛行于唐代,因众多达官显贵,特别是皇亲国戚、养尊处优者追求养生不老的妙方,膏滋因此而风行一时。但因膏方的制作过程非常繁杂,且经常采用珍贵的食材如鹿角胶、阿胶、龟甲胶等入膏,以酒行药势,冰糖润燥。膏滋一度成为达官贵人、政要的专享滋养品。

古代膏滋的制法是将数十味中药加水加热煎煮后,除去药渣,反复浓缩药液,缩小体积,再加胶性药物、糖和蜂蜜熬成黏稠的半固体状药膏,开水冲服,有浸、煎、榨、化、滤、熬、收等过程,耗时耗力,而且不够精细。

需要提醒的是,膏滋一般为长期的食补过程,一次性蒸制的量也大,并非“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事,只有循序渐进、坚持不懈,才能收到效果。

膏方制作小技巧:

对于现代人来说,自己制作膏方的机会比较少,因此“五谷磨房”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膏方“细粉蒸制”方法来切合现代人快节奏生活:精选地道食材,低温烘焙至熟后,磨成细粉,用108℃的食品蒸柜恒温蒸制,配以保鲜的紫砂罐,达到轻松养生的目的。

精选原材料→清洗→低温烘焙→磨粉→蒸制

低温烘焙:以热风源烘焙,保留了食物的原有色、香、味,最大限度地保留了食物的营养成分。这个过程不但使食物的营养完整保留,而且不需要加入任何食品添加剂,是天然、安全、卫生的食品。

磨粉:药膳、食材经过精细化后,不仅可以直接食用,而且可提高其使用效果,被吸收的速率加快,产生的疗效更显著,使用量也可减少。

蒸制:众所周知,蒸出来的食品营养价值远远大于熬、煎、炸等。将温度控制在108℃,食材的营养成分得到充分释放,蒸出来的口感是糯嫩、细腻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