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卡被称为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的奠基者。关于这个问题,叶廷芳先生在《卡夫卡全集·总序》中有精辟的论述,主要观点如下:
1.在作品的思想方面,卡夫卡适时地感知到时代的思想脉搏。卡夫卡成长的年代是西方以“理性”为主旨的价值秩序已经受到怀疑和动摇的年代,马克思宣告与资产阶级思想体系实行“彻底决裂”,与尼采宣告“价值重估”可谓殊途同归,代表了西方不同思想派别的知识界对传统价值观的唾弃;马克思创立主义学说与尼采决心“自己来当哲学家”都表明他们要以自己的价值观来取代传统的价值观。在20世纪,特别是头30年,他们的学说在西方一流知识精英中都找到了大批信徒。在德语文学中,布莱希特和卡夫卡是这两方的不同代表。
西方非马克思主义知识界颠覆旧价值观的人们中,主要有两人对卡夫卡产生过影响,除尼采外,就是存在主义的创始人丹麦哲学家克尔凯戈尔。存在主义哲学19世纪中叶由丹麦哲学家克尔凯戈尔主创,到20世纪中叶形成一股很大的思潮,对文学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存在主义探讨人的生存处境,在存在主义看来,人不知从哪里来,也不知到哪里去,其存在是荒诞的。而在20世纪初,卡夫卡就已经在他的作品中表现出存在主义的某些思想了。
卡夫卡作品中表现出的“异化”主题是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所表现的重要主题。卡夫卡对现存价值观的厌弃和对现代人类生存境况的洞悉主要来源于自身的生存和紧张思考。奥匈帝国的专制主义统治与欧洲现代潮流的悖逆,犹太民族的无家可归与受歧视、受压抑的处境,父亲的家长制威权从小对他儿童心理的威胁,社会上法制形式的完整性与法的实质的不存在……这一切都导致他对这个世界的陌生感和异己感,因而无法接受这个世界。于是,现代哲学家们对现代社会从理论上概括出来的“异化”概念,他用生命作了体验和证实。一种对人类生存的危机感充溢在他的心头,他的内心因此成了一个“庞大的世界”,借助文学手段将它宣泄出来,成了他“最大的幸福”,否则就要“绽破”。他的一篇篇作品,无论是幻想性的故事,还是隐喻性的寓言、杂感性的随笔、哲理性的箴言,乃至大量的书信日记,都是为世人发出的警告。(www.xing528.com)
2.在艺术形式方面,卡夫卡较早地探悉到属于20世纪的或未来的审美信息。作为一位艺术家,卡夫卡执著地以他独特的审美方式,改变了人们多少个世纪的审美习惯,影响了一个时代的审美意识和观念。尽管他的一些小说表现出表现主义的特征,但并不能给卡夫卡简单地贴上一个“表现主义”的标签,否则会看不清他的全部特质。卡夫卡之所以成为卡夫卡完全在于他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他不是某一个阶段的或某一个时代的现象。在卡夫卡的美学特征里,既有他所倾向的流派的烙印(如对怪诞和神奇的爱好),又有其它流派的痕迹(如对梦境的追求和象征、譬喻的运用);既有同时代的人的这些标记,又露出了未来的端倪(如对荒诞的强烈表达和黑色幽默的成功尝试)。因而,在他身后,纷至沓来的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流派都能从他那里找到渊源。存在主义者认为,是卡夫卡首先看到了追求自由存在的痛苦和孤独;荒诞派在卡夫卡那里找到了自己需要的“反英雄”;黑色幽默派从他那里看到的是灰暗色调和讥讽意味;超现实主义作家看到的是弗洛伊德式的心理分析和“超肉体感觉”;表现主义者看到的是梦幻和直觉;卢卡契(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家)索性认为卡夫卡表现了社会和阶级斗争的本质。而他小说里表现出来的寓言特征又在他以后的20世纪小说中大量出现。
卡夫卡的作品无论从思想内容上还是艺术表现方法上,都为20世纪西方文学坚定了基础,他本人也被称为先知式的人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