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法老归来:古埃及文明的神秘历史

法老归来:古埃及文明的神秘历史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悠远的埃及埃及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其历史可追溯至一两万年前。在第一中间期的开始,曾发生连续几十年的大饥荒,但国家仍横征暴敛,巧取豪夺,因而导致埃及史上的第一次人民大起义。第二十一王朝时,埃及分裂为两部分,法老统治北部,僧侣王统治南部。第二十一至第二十四王朝是埃及国家分裂、权力分散的衰落时期,又被称为第三中间期。

法老归来:古埃及文明的神秘历史

第一节 悠远的埃及

埃及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其历史可追溯至一两万年前。

大约在2万年前,由于气候发生重大变化,北非大部分地区变成不毛之地,人们逐渐聚集到尼罗河流域,依靠河水泛滥所形成的平原和沼泽地,过着渔猎采集生活。约公元前18000年,埃及进入旧石器时代末期(或称中石器时代)。公元前6000年以后,埃及进入新石器时代和铜石并用时代。比较典型的铜石并用时代文化巴达里文化、涅伽达文化Ⅰ(阿姆拉文化)和涅伽达文化Ⅱ(格尔塞文化)。涅伽达文化Ⅱ(约前3500—前3100年)通常被看成是史前文化或前王朝文化的最后阶段,但实际上已进入了文明时代,社会中已形成贵族与平民、奴隶主与奴隶的阶级划分。希拉康波利斯等地已发展成为具有城市公社性质的小城邦,希腊人称之为诺姆,又译为州。

古埃及编年史家曼内托(公元前3世纪)把埃及古代史分为31个王朝。第一、第二王朝习惯上被称为早王朝时代(约前3100—前2686年)。传说美尼斯统一了上、下埃及,成为第一王朝的第一位国王。

古埃及真正的统一是在古王国时代(第三至第六王朝,约前2686—前2181年)。这是古埃及史上农业手工业商业建筑业等全面发展的第一个伟大时代。随着各州被兼并,形成了统一的奴隶制国家,政权机构加强,确立了以官僚体制为基础的、君主独裁的专制统治。奴隶主专制君主被视为神之子或神的化身,不仅在今世,而且在来世也要维持其统治地位,因此他们生前就为自己建造了地下世界的“永恒之宫”——金字塔。除专制君主外,奴隶主阶级还包括贵族官吏、神庙僧侣等。他们不仅占有奴隶,而且依靠国家政权压榨剥削农民、手工业者等自由民阶层,致使某些自由民变成国王、贵族和神庙的依附者。从第五王朝起,地方贵族和僧侣集团的势力逐渐加强。王室成员垄断国家要职的特权已被日益发展起来的地方权贵所打破。中央与地方势力、专制政权与广大人民之间的矛盾导致古王国的崩溃

第一中间期包括第七至第十王朝(约前2181—前2133年)。从第六王朝末的珀辟王死后至第九王朝末,在不超过60年(约前2190—前2130年)的时间里,至少历31个王,也很可能多达40个王。这个时期中央集权专制统治已经瓦解,统一的王国分裂为彼此敌对的地方王国——州。有的地方贵族常常采用类似专制国王的头衔,甚至掌握军队。在第一中间期的开始,曾发生连续几十年的大饥荒,但国家仍横征暴敛,巧取豪夺,因而导致埃及史上的第一次人民大起义。

底比斯兴起的第十一王朝重新统一了埃及,埃及历史进入中王国时代(约前2133—前1786年)。第十二王朝时,由于青铜器的发明和使用,社会经济有了新的发展。国家在尤法姆绿洲进行了巨大的水利工程建设,开垦出大片土地,兴建了新的城市。奴隶制逐步发展,除战俘外,有些自由民也变成奴隶,而且他们的奴隶身份被其子孙所继承。这一时期的对外关系十分活跃,与叙利亚、克里特的交往扩大。中王国国王对外远征,向叙利亚和努比亚扩张,且在尼罗河第二瀑布以南的努比亚境内建立了堡垒和商业据点。

从第十三王朝开始,埃及进入第二中间期(约前1786—前1567年)。第二中间期由于以宰相为代表的官僚势力的发展,王权有所削弱。第十三王朝的宰相安库能够左右王权,甚至比国王还重要。由于严重的社会分化和尖锐的阶级矛盾,第十三王朝末再次爆发人民起义。与此同时或稍后,尼罗河三角洲西部出现以克索伊斯为中心的独立势力,称为第十四王朝。在三角洲的东北部,喜克索斯人以阿瓦利斯为中心建立第十五和第十六王朝。在底比斯,继第十三王朝之后兴起第十七王朝。第十七王朝的阿赫摩斯一世(约前1570—前1546年在位)最后驱逐喜克索斯人,重新统一埃及,开始了第十八王朝。

第十八至第二十王朝是新王国时代,又称新帝国时代(约前1567—前1085年)。这一时代的埃及国王发动了规模空前的对外侵略战争,图特摩斯三世时的埃及版图,北至叙利亚的卡开密什,南至尼罗河第四瀑布,形成强大的军事帝国。在频繁的对外远征过程中,埃及王公贵族大肆劫掠财富、牲畜、奴隶等战利品。在军事远征的基础上,新王国时期的奴隶制进一步发展。一般的自由民甚至牧人也占有奴隶,而且出现了租赁奴隶。此时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得到加强,“法老”一词自图特摩斯三世起开始用于国王自身,并逐渐演变成对国王的一种尊称,宰相一职由两人分担,协助法老分管上、下埃及。但是,地方贵族特别是以阿蒙神庙为代表的僧侣集团的发展威胁到法老的专制统治,从而导致埃赫那吞改革。第十八王朝的末代法老荷伦希布死后,拉美西斯一世继位,开始了第十九王朝。第十九王朝的法老塞提一世和拉美西斯二世为维护埃及在亚洲的霸权,与赫梯帝国发生冲突,经过长达16年的战争,最后以拉美西斯二世与赫梯王哈图舒尔三世签订和约告终。第十九王朝末至第二十王朝,埃及国内形势动荡不安。伊尔苏领导的奴隶起义和底比斯墓地工人罢工冲击了帝国的统治,日益强大的僧侣集团篡夺了部分王权,从而导致了新王国的崩溃。

第二十一至第三十一王朝为后王朝时代(约前1085—前332年)。第二十一王朝时,埃及分裂为两部分,法老统治北部,僧侣王统治南部。第二十一王朝被利比亚人雇佣兵推翻后,又相继建立了第二十二、二十三王朝。第二十四王朝是尼罗河三角洲舍易斯地方统治者的政权。努比亚人趁埃及衰落之机入侵,建立了第二十五王朝。第二十一至第二十四王朝是埃及国家分裂、权力分散的衰落时期,又被称为第三中间期。第二十一至第二十二王朝时期,商品货币关系和高利贷业开始发展起来,债务奴隶制流行。第二十四王朝法老博科里斯制定法律,以限制高利贷盘剥,废除债务奴隶制,但并没有真正实行。(www.xing528.com)

舍易斯地方统治者萨姆提克一世重新统一埃及,建立第二十六王朝。这个王朝通常被称为埃及的复兴时代。铁器、金属货币普遍流行,商业和经济生活较为繁荣。尼科二世法老统治时期,开凿尼罗河通向红海的运河,并派遣腓尼基水手开辟航道,绕航非洲。尼科二世及其继承者为争夺埃及在叙利亚、巴勒斯坦的霸权,曾与新巴比伦王国进行战争。

公元前525年,波斯帝国侵占埃及,建立了第二十七王朝。波斯人在埃及的残暴统治和无情劫掠,激起了伊那路斯和阿米尔泰乌斯领导的埃及人起义(前460—前455年)。公元前404年,波斯王朝被推翻,埃及获得独立,相继建立了第二十八至第三十王朝。公元前343年,波斯帝国再次征服埃及,建立了第三十一王朝。公元前332年,希腊马其顿王亚历山大大帝侵入埃及,灭波斯王朝,结束了延续3000年之久的法老时代。

亚历山大征服埃及后,埃及进入希腊化时代,以亚历山大城为首都。亚历山大死后,其部将、留驻埃及的总督托勒密·索特尔在公元前305年称王,为托勒密一世,创建托勒密王朝。托勒密王朝继承埃及和波斯帝国君主专制的统治形式,垄断一切主要经济部门,规定粮油盐等产品的专卖权,全部土地收归国有并重新分配。埃及农民、士兵、奴隶等不堪希腊奴隶主贵族的统治与奴役,从公元前3世纪末至前1世纪,屡次发动起义,动摇了托勒密王朝的统治。公元前30年,罗马军队开进埃及,女王克丽奥佩特拉七世自杀身死,托勒密王朝崩溃。罗马征服埃及后,罗马皇帝屋大维把埃及划为自己的私产,派遣行政长官代行统治。罗马帝国的专制统治激起了埃及人的强烈反抗。由农民、牧民和奴隶参加的布科里人在尼罗河三角洲沼泽地发动的起义,从公元2世纪末起延续了三个世纪之久。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后,埃及成为东罗马帝国的行省之一。

公元3世纪至4世纪以后,埃及的奴隶制开始衰落,在私有领地扩张的同时,隶农制也随之发展起来,从而为向封建制过渡准备了条件。

公元640年,阿拉伯将领阿穆尔·伊本·阿斯领兵占据埃及,埃及成为阿拉伯哈里发统治下的一个行省。阿拉伯人最初聚居在福斯塔特,对科普特人较为宽容。公元7世纪中已有相当一部分科普特人改信伊斯兰教。由于倭马亚王朝的哈里发增加人丁的税额,规定政府公文一律用阿拉伯文书写,大小官吏由穆斯林担任,因而科普特人在公元725—832年间多次起义,反对阿拉伯人。阿拔斯王朝的哈里发则先后起用波斯人和突厥人,使阿拉伯人地位下降,散居农村,从而加速了阿拉伯人与科普特人的融合。

阿拉伯人直接统治埃及约两个半世纪。随着阿拔斯王朝的衰微,自公元9世纪中叶到16世纪初的600余年间,在埃及先后出现了五个王朝:土伦王朝(公元868—905年)、伊赫什德王朝(公元935—969年)、法蒂玛王朝(公元969—1171年)、阿尤布王朝(公元1171—1250年)和马姆留克王朝(公元1250—1517年)。前两个王朝的创始者是突厥人,版图包括叙利亚等地。法蒂玛王朝崛起于突尼斯,公元969年征服埃及后于公元972年迁都开罗,以埃及为统治中心,其国势强盛,疆域东起叙利亚、巴勒斯坦、也门,西至马格里布。该王朝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文化教育事业发展迅速,著名的爱资哈尔清真寺即在此时建成。阿尤布王朝的统治者以抗击十字军著称。王朝创始人萨拉丁率领阿拉伯联军攻打耶路撒冷王国,收复耶路撒冷,挫败英、德、法三国发起的第三次十字军东征,成为阿拉伯人爱戴的民族英雄。阿尤布王朝实行军事分封制,把大批土地分给贵族和将领,作为他们平时任职、战时服役的报酬。王朝后期的苏丹从中亚等地购买大批马姆留克(意为被占有的人)充当卫队,致使马姆留克势力增大,并最终夺取政权。马姆留克王朝初期的苏丹以制止蒙古人西侵和消灭十字军残余势力而闻名。他们战胜伊儿汗王朝旭烈兀的军队,拔除了地中海东岸的最后几个十字军据点。该王朝进一步实行军事分封制,并逐步确立了封地的继承权。公元13世纪后期至14世纪初,埃及经济一度高涨,经由埃及的东西方贸易十分活跃。

1517年,奥斯曼帝国占领埃及。苏丹将当地政权交给帕夏(总督)、近卫军和马姆留克。最初帕夏的势力最大,17世纪末18世纪初马姆留克逐渐占上风。1768年,马姆留克首领阿里贝伊废黜帕夏,翌年宣布独立,并占据汉志和叙利亚,自称埃及苏丹及地中海和红海君主。埃及成为土耳其人的税收来源和对外扩张的基地。由于土耳其人的横征暴敛和马姆留克之间的混战,18世纪末尼罗河三角洲附近三分之一的农田荒芜,产量不及罗马人统治时期的四分之一,农村盛行包税制,全国三分之二的土地被马姆留克包税人占有,手工业凋敝,受中世纪行会束缚的手工作坊占统治地位。

斗转星移,潮起潮落。众多文化都曾在法老统治的这片土地上扎根。但是,无论是崇尚人文精神的古希腊人、尚武奢华的古罗马人,还是朴素肃穆的阿拉伯人,他们当中谁也没有再现古埃及文明那气势磅礴、摄人心魄的神秘与辉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