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心灵》:微观物质世界与唯物辩证法的应用

《心灵》:微观物质世界与唯物辩证法的应用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微观物质世界一般是讲述物质元素的组织结构,包括分子、原子、原子核、中子、电子、质子、夸克等微观世界可观测的最小物质单位。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是“三大规律”、“五对范畴”。上述规律、范畴、道理透彻明了,但用起来需要实践,要在学习、工作、生活的实践中学会运用唯物辩证法,树立辩证思维观、战略思维观和创新思维观。

《心灵》:微观物质世界与唯物辩证法的应用

一、哲学观点

1.物质观

这个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第一性,意识、精神或思想、观念是第二性的。物质观有三层含义:一是宇宙物质观,也可以称宏观物质观;二是世界物质观,也可以称地球物质观,这是中观物质观。三是物质的微观世界。宇宙物质观讲宇宙是物质的,据中国国家科学技术馆的资料记载:现在可观测的宇宙为1027米,超星系团为1025米,星系团为1023米,银河系为1021米,太阳系为1013米,地球为107米,也就是说,现在可以观测的宇宙的物质结构就这么大,还存在不可观测的物质世界,据说是暗物质。还有一种宇宙理论,认为宇宙是“大爆炸”产生的。宇宙是由物质元素组成的,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证明宇宙物质元素有100多种,据说太阳主要由氢和氦组成。在太阳系中,离太阳最近的是水星,依次排列的还有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现在发现宇宙还存在看不见的“暗物质”。地球物质观(世界物质观)是由自然存在(包括大气、动物植物等)、社会存在和人类存在组成的。这种中观物质观是我们日常讲的世界观的物质基础。微观物质世界一般是讲述物质元素的组织结构,包括分子、原子原子核、中子、电子、质子、夸克等微观世界可观测的最小物质单位。这三种结构物质都是运动的,而且是以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存在。如,地球围绕太阳转,地球还自转,月亮围绕地球转。据说太阳系已经运转了8万亿年,还可以运转2万亿年。微观世界的物质也是运动的,但有静止运动、相对运动和绝对运动之分。物质永远不灭,物质永远运动,改变的只是物质运动的形式状态。总之,是物质世界决定精神世界,精神世界也会反作用于物质世界。

2.辩证观

辩证观即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是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而形成,不同的是前者是唯物辩证法,后者是唯心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是“三大规律”、“五对范畴”。“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任何物质、事物都是可分可合的,可以一分为二,一分为三,也可以合二为一,合三为一。所以看人看事物,始终要坚持“两点论”的观点,坚持“两点论的重点论”的观点,不被诡辩主义钻空子。儒家中庸”的观点有一定道理,要作具体分析,原则问题不能“中庸”,但非原则问题可以“中庸”。量变质变规律,任何事物和人都会变化,“量”到了一定的“度”,就会产生质的变化,水变冰、变气是常识。坏事可以变好事,好事也可能变坏事,好人可能变坏人,坏人也可能变好人。所以要树立正确的发展变化观。否定之否定规律,人的认识不是一次可以完成的,要经过否定、肯定、再否定、再肯定等无数次的认识过程才能完成,真理就是在这种认识过程中被认识的。“五对范畴”:“原因与结果”,有什么样的原因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一定的结果一定是由一定的原因产生的。中国佛教中的“因果佛”也讲这个道理。“现象与本质”,现象反映本质,本质决定现象,本质一定要通过现象反映出来,但一定现象不一定反映本质,要综合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偶然与必然”,必然要通过偶然反映,但偶然不一定反映必然,也要综合分析,才能认识到事物的规律性,即必然性。“形式与内容”,形式表现内容,内容决定形式,一定形式表现一定的内容,一定的内容要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现实性与可能性”,可能性的东西不一定是现实的东西,现实性的东西一定是可能性的,也是可及的。上述规律、范畴、道理透彻明了,但用起来需要实践,要在学习、工作、生活的实践中学会运用唯物辩证法,树立辩证思维观、战略思维观和创新思维观。

3.认识观

认识观即思维观、逻辑观。逻辑是思维的规律,主要有四层含义,一是形式逻辑,二是辩证逻辑,三是求证法,四是系统论的认识观。形式逻辑,即说话办事要讲求逻辑,符合一般人们思维的习惯,符合科学认识事物的规律。形式逻辑的基本思维形式是“概念”—“判断”—“推理”。“概念”是反映事物属性的语言,不同的事物属性有不同的语言概念表示,正常的人一定会思维说话,而动物一定不会思维说话,这个判断就是作结论,是还是不是,通过“概念”表示出来。由一个结论推断出另一个结论,就是“推理”。如“他会说话,他一定是人,是人一般都会说话”。具体地说,人们认识或思维有三种方法:一是分析综合法,分析是从整体到部分,综合是从部分到整体,人们认识事物,开始是从部分认识的,然后逐步认识整体。先认识人的相貌,后认识人的言行,再认识人的思想。二是归纳演绎法,归纳是从具体到抽象,演绎是从抽象到具体,如对个人、群体、人类的认识。光有“形式逻辑”思维还不够,还要有辩证逻辑,辩证思维。光从形式上看问题还不行,还要符合唯物辩证法。如“存在的都是合理的,难道丑恶现象的存在也是合理的吗?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具体事物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或武断地下结论。三是实验证明法,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在同样的条件下,能得出同样的结论就是对的,否则就是错误的。系统论的方法是一个整体观、大局观,提倡人们在认识或处理事情的时候,要有整体的观念或系统的方法,这种方法讲求大系统里面有小系统,是有序有层有级的排列系统,而且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新消息、新信息要不断地吸收到大系统来,并且要能够控制,借助电脑来统计或认识复杂的客观事物或复杂的社会经济文化信息,为人类服务造福。

4.实践观(www.xing528.com)

人们的思维认识活动主要是通过实践或创新实践(对事物规律、属性、关系的新发现或新运用)来完成的,学习书本知识也是间接地学习别人的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理论。辩证的实践观主要由四个环节来完成,即实践—感性认识—经验认识—理性认识。任何人做事首先要有知识,要有知识必须学习和实践,毛泽东说的要知道梨子的味道,必须去尝一尝。通过做事的过程,通过视觉、听觉、味觉、肤觉感知周围的情况,得到感性的认识,实践的次数多了,就会形成经验,经验具有感性知识和理性认识的特点,总体上还是感性认识,但有部分理性的特点,然后在经验的基础上反复实践,得出理性的认识,认识到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性,找到了事物发展的内在联系,工作就比较有主动权了。在理性认识和经验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理论结构,一般有这样的特性:一是工作或事物、问题或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二是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三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就是事物内部的联系性。通过这样理性思维以后,形成的理论,正确不正确,还要再到实践中去检验,成功了就说明是正确或比较正确的,不成功或有失误,就说明理论还有问题,需要继续实践,寻找失误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形成比较正确的理论。再去实践—理论—实践。这就是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所讲的通过实践认识的两次飞跃。自然科学主要靠实验得出科学的结论,社会科学主要靠实践得出理性的认识,或叫理论,或叫真理。这种实践观不仅是个体的,还是群体的和人类的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和实践唯物主义观。实践观是世界观的主要内容。创新实践是人类实践的最高形式和主导形式,也是人类发展的根本出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5.历史

马克思讲,历史唯物主义是他两大理论的新发现之一,还有一项新发现是剩余价值观。历史唯物主义观的主要内容:一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存在包括自然界、生产方式和人类,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主要指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观念,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这是唯物辩证法在历史问题的应用。二是社会基本矛盾,主要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生产力包括劳动对象、劳动工具和有技能的人;生产关系包括所有制按劳分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经济基础是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是政治法律制度和相应的意识形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经济基础。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加生产关系。三是群众、阶级、政党、领袖之间的关系,群众是社会的基础,在群众的基础上形成阶级,阶级首先是个经济概念,是以经济地位划定阶级的,在阶级的基础上产生了政党。在中国除了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外,还有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等八个参政的民主党派。在政党的基础上产生了领袖,领袖是一个集团,不是个人。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动力。四是革命、建设、改革的思想,广大受压迫者、通过革命手段取得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力,在取得政权后,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进而通过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改革,不断地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五是政权、战略、策略思想,一个国家的政权要能够巩固和壮大,必须制定正确的路线和政策,并实施正确的战略和策略的思想,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的具体路线和政策,在大战略和具体策略相结合的过程中,发挥国家的优势,壮大国力,提升国家的地位、形象,使人民群众得到实惠。六是坚持真理,社会要公平、公正、公开,使人人安居乐业,有适应国情的经济力、政治力和文化力,使人人看到希望,克服社会的弊端,为真理而奋斗,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

6.宗教

我国的宗教观:①宗教有其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将长期存在,我们不能用行政力量去消灭宗教,也不能用行政力量去发展宗教。②宗教信仰自由受宪法的保护,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③要宣传无神论,但不能把有神论和无神论的区别等同于政治上的对立,要坚持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互相尊重。④国家依法对宗教进行管理,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和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制止和打击利用宗教进行违法犯罪活动。⑤我国宗教方面的矛盾主要是人民内部矛盾,但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情况下也可能出现对抗性的问题,要严格区别、妥善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⑥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原则,抵御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不允许任何境外宗教团体和个人干预我国宗教事务。⑦爱国的宗教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的桥梁,要充分发挥其作用。⑧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爱国家宗教教职人员队伍。⑨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⑩所有宗教团体和宗教界人士都必须维护法律尊严,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

宗教的存在是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将长期存在下去。西方信奉基督教的较多,中国信奉儒教、道教、佛教、伊斯兰教较多,以儒教为主。基督教与中国宗教有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从哲学基础看,都信奉“神”,基督教认为世界上“存在”就是上帝,就是“神”;中国宗教认为“神”是天,“天有意志”、“唯天唯大”,但对“神”的象征解释不同,基督教的“神”是耶和华耶稣和神灵“三位一体”,而儒教“神”的象征是人,崇拜孔子孟子认为“天”还是人的意志;而荀子则认为“天”是自然。道教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佛教认为“万事万物皆为空”,“我心即佛”,要“清心寡欲”。伊斯兰教认为“神”是“安拉”,“天使”是神仙。可以看出,西方的“神”是客观唯心主义。中国“神”是唯心主义,在历史的演化中儒教的圣人或神人是孔子;道教的圣人或神人是老子庄子;佛教的圣人或神人是释迦牟尼;伊斯兰教的圣人或神人是穆罕默德。在教义上,一般都教人从善,做好事,做好人,要爱人。基督教讲“爱”就是要“宽容、忍耐、谦卑、温柔”;儒教讲“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待各种宗教都要严肃认真,持尊重、学习、分析、借鉴、慎行、共存或共生的态度。尊重——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尊重人们的不同信仰,不歧视,不冷漠,而是认真热情地对待信奉宗教的人。学习——要学习各种宗教的基本教义,搞清楚宗教的目的和作用。分析——对各种教义要持分析的态度,排除消极因素,吸收积极因素。借鉴——对教义中合理部分,加以应用,慰藉人心,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服务。慎行——共产党人是无神论者,应坚持用科学真理指导自己的行为。共存——宗教是几千年来传下来的文化,在政策上规定“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有信和不信的自由”,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引下,“多元”有序的存在和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