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粮食生产发展很快。1950—1984年,世界粮食总产量从6.3亿t增至18亿t,增长了180%还多。此期间,世界人口从25.1亿增至47.7亿,增长约90%。由于粮食增长速度快于人口增长,所以世界人均粮食呈增长趋势。然而,世界粮食生产地区不均。发达国家人口占世界1/4,生产粮食占世界1/2。发展中国家人口占世界3/4,生产粮食占世界1/2,因此人均产粮少、消费少。由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许多国家缺粮问题日益严重。粮食总产最多的十个国家分别是中国、美国、印度、巴西、阿根廷、俄罗斯、法国、加拿大、越南、德国。据《日本经济新闻》2013年8月14日报道,美国农业部发布的农产品供求预测报告显示,2013年全球粮食产量将达约24.3亿t,比2012年增长8%。其中,素有三大谷物之称的玉米、大豆和小麦产量均将创历史新高。报道称,玉米2012年因全球第一大生产国美国遭遇旱灾歉收,不过2013年峰回路转,产量将增长28%,创历史新高。在小麦方面,欧洲、前苏联地区等主要小麦产地2013年实现丰收,抵消了南美地区歉收造成的影响。2013年粮食丰产得益于两个原因,一是风调雨顺,二是2012年粮价上涨促使农民扩大了种植面积。2013年度粮食供应紧张的状况有望缓解,但从中长期看,仍存在供不应求的风险。这是因为粮食增产赶不上新兴国家扩大消费的速度。联合国粮农组织敦促各国扩大粮食生产,以满足新兴国家不断扩大的需求。联合国粮农组织指出,世界各国应通过扩大耕地面积和改进农业技术实现2050年农产品产量较现在增长60%的目标。
粮食总产并不能充分反映一个国家在粮食安全上的处境,人均实际占有粮食数量才能更直接说明问题。1992—1994年世界人均粮食占有量为402 kg,但各洲之间差异很大,北美洲为1 078.9 kg,亚洲304.6 kg,非洲仅183.1 kg。2008年,世界人均粮食占有量平均为390 kg,南北美洲人均粮食625 kg;欧洲人均粮食570 kg;大洋洲人均粮食超过1 000 kg;亚洲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地区,也是生产粮食总量最多的洲,但是人均粮食仅为330 kg;非洲是人多粮少的地区,人均粮食仍不到200 kg。2012年,全世界粮食总产量为22.8亿t,世界总人口约70.9亿人,世界人均粮食拥有量仅为321.7 kg。人均粮食占有量300 kg是生活的基本需求,在非洲发生的粮食危机很可能引发世界性的动荡。(www.xing528.com)
更严峻的是,在粮价上涨的同时,世界粮食储备正在减少,粮食安全问题日益凸显。据粮农组织估计,目前全球粮食储备已降至198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粮食库存将继续下降。世界粮食产量在2000—2008年的8年中有7年低于消费量,供求缺口由库存弥补,导致粮食库存降至历史新低,仅能满足54天全球消费。从1960年以来的数据看,世界粮食库存并不十分稳定,可分为增加、平稳和下降三个阶段:增加阶段为1972—1986年,这一阶段适逢冷战,出于政治、军事等多方面考虑,库存不断增加,至1986年达历史高点,可供世界消费130天;平稳阶段为1990—1999年,这10年间世界粮食库存保持高位平稳状态,虽略有调整,但总体在可供世界消费100天左右徘徊;下降阶段为2000—2008年,库存可供世界消费天数从2000年的111天下降至2007年的54天历史低点(安全线60天)。当前,人均产量稳步回升,供求差额由负向正发展,但库存“欠账过多”,整体仍处于下降阶段。目前世界缺粮国家88个,粮食危机国家31个,长期处于饥饿人口8亿。在这种世界性粮食紧缺的严峻形势下,早在1979年11月,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第20届大会就作出一项决议,从1981年起将每年的10月16日定为“世界粮食日”,旨在唤起公众关注长期存在的世界(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粮食短缺问题,敦促各国政府和民众采取行动,增加粮食生产,更合理地进行粮食分配,与饥饿和营养不良作斗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