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犹太哲学史》:先知与预言

《犹太哲学史》:先知与预言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哈列维看来,先知具有相当大的特殊性,他们相对于普通人的地位甚至用高于都不足以形容,而只能用“超越于”一词。那种从一端射入,穿过整个物质,从另一端射出的光线被称为“穿透性的光”。那种被光滑的宝石表面所反射的光被称为“亮光”。

《犹太哲学史》:先知与预言

八、先知(prophet)或预言(prophecy)(134)

许多研究者认为有关先知的思想在哈列维的思想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从《库萨里》一书来看,哈列维的确将先知放在了一个相当特殊的地位上。

在哈列维看来,先知具有相当大的特殊性,他们相对于普通人的地位甚至用高于(higher than)都不足以形容,而只能用“超越于”(superior)一词。(135)这意味着正像人之不同于动物一样,先知之不同于人也是某种质的不同。在上文中我们也已经提到,哲学家认为人能够达到上帝的唯一的途径就在于跟能动的理智的合一,而后者是整个的秩序森严的宇宙等级体系中仅高于人的环节。哈列维当然不会无原则地赞同这种看法,但他确实也认为存在着某种等级体系(136),先知恰好处在某个高于普通人类的环节上。但是这一超乎人类之上的特殊的质并不使先知们变得神秘莫测,相反,正是这一特质使他们能够在上帝与普通人类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在哈列维看来,这一特殊的质的内在的层面是一种接受上帝的启示的能力,其外在的表现形式是先知所见到的种种异象,通过接受并解释这些异象,先知们因而具备了预言的能力,后者又使他们有能力指导普通人的宗教生活实践。如此一来,普通人虽然无法直接面对上帝,但先知们的教诲也足以使他们的信仰不至于偏离正确的轨道。这是上帝(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这是哈列维)赋予先知们特殊地位的根本原因。因此,我们相信,即便是承认先知们的能力是超乎于我们的想象,但这一能力的落脚点仍然是可理解、可执行的具体的实践活动。此外,如果同上文联系起来看,我们认为这一结论是合乎逻辑的:一方面,哈列维用(上帝对于先知的)启示表明了犹太人的信仰之不同于希腊人的思辨;另一方面,先知们对犹太人信仰和生活实践的具体指导则保证了犹太人不至于陷入盛行于中世纪阿拉伯世界和欧洲大陆的对神秘巫术的狂热追求之中。(137)

1.先知的特征

首先,先知必须是一个完满(perfect)的人。(138)

从哈列维所列举的完人们的名单上来看,亚当是第一个完满的人,也是完满的人的典型。这一点很容易理解,因为所有的人类中唯有亚当是上帝亲手创造的,在他身上既有上帝的无限的智慧和仁慈的闪光,又从未受到过人类的遗传基因的污染,更不曾被诸如气候、地理饮食等因素所影响,总而言之,上帝是照着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亚当,他是完满的人的典型,只有他才能称得上是“上帝之子”(the son of God),而他的后人只能称为“上帝的苗裔”(the children of God)。(139)当然,哈列维很清楚以亚当为例未免太过特殊,所以他强调,虽然亚当在各个方面都是完满的,但真正使他接近上帝和天使的是他的完整而纯洁的灵魂和他完美的智力(140),作为第一个先知,他的预言能力是天生的、不学而能的。(141)

哈列维强调,能作为先知的,都是亚当的子孙(142),这一颇具遗传学色彩的说法把先知的血统限制在了很小的范围内。但无论如何,亚当的子孙都不可能如他本人一样完满,所以,所谓完满的实际上的重要之处在于亚当的子孙同其他的人有着相当大的区别。哈列维用一个比喻来说明了这一点:

太阳只有一个,但能够接受阳光的事物却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以最完满的方式吸收阳光的物质是,例如,珍珠玛瑙、洁净的空气和水。那种从一端射入,穿过整个物质,从另一端射出的光线被称为“穿透性的光”(penetrant light)。那种被光滑的宝石表面所反射的光被称为“亮光”(luminous light)。那种照在树木、土地或其他物质上,使后者的轮廓清晰可见的光被称为“可见光”(visible light)。当我们指称通常意义的太阳的辐射时只是简单地称之为“光”,并没有特指。

同样的,神性之光(the Divine Light)也根据其接受物的不同而变化。Elohim作为上帝之名是没有特指的光,在这里可以看做是使世界得以存在的通常意义上的神性力量(the plain Divine Power)。“穿透性”的光是上帝之名,它只为少数人知晓,指的是上帝与先知之间的关联。他们(指先知)是这个世界上最完满的人,他们的灵魂已经高度净化(sufficiently refined),因而能够接受上帝之光。上帝之光穿过他们,就像阳光穿过珍珠和玛瑙一样。(143)

由此看来,先知是那些能够以最完满的方式接受上帝之光的人,他们拥有把握最核心的本体的能力,而其他的人懵懂无知,同草木树石一样。(144)

其次,先知还必须是能使自己完全敞开,随时准备接受上帝之光的人。这跟上面一点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但侧重点有所不同。哈列维用其惯常的比喻的方式来说明这一点:

有一个人非常熟悉太阳升起的位置和它运行的轨迹,而其他人都待在阴影中。这个人家中的窗户都安装得易于采光,而他洒下的种子和种下的树也因此而硕果累累。他告诉我们这些都是因为他熟悉太阳运行轨迹的缘故。如果我们不了解他的话,我们会反驳说:“究竟是什么让你如此骄傲?我们都知道阳光之对于这个世界是非常有用的,但它的照射却是随机的,没有人能把阳光吸引到自己身上来。”这个人回答说:“确实如此;一个人不可能吸引阳光,但我却能在需要的时候就得到阳光,这是因为我熟知太阳的运行轨迹。正如你们所看到的,当我给房子安装窗户以利采光、在阳光照射之前洒下种子、在特定的时间耕作土地的时候,我获得了阳光可能带来的所有益处。”(145)

哈列维用引文中熟悉太阳运行的人来指称犹太人的先祖们(Patriarchs)。他们信仰上帝,明白上帝要他们做什么,他们打开了灵魂之窗以接受上帝的照耀。(146)

当然,哈列维同时也强调,并非所有准备向上帝敞开自身的人都能够接受上帝之光,这里还有一个民族的问题。有些民族通过禁欲、远离世俗生活的方式净化自己,以期获得神的启示,但最终却一无所获;他们建立了许多庙宇,但却没有神光顾;他们因此而恼怒,抛弃了他们的神,却没有任何灾祸降临到他们身上。总之,他们的民族的兴衰同神无关,而是受自然支配的。(147)由此,哈列维得出了一个相当重要的结论:其他民族可以改宗上帝,可以皈依犹太教,但无论他们如何努力,最多也只能达到普通的犹太人的地位,永远也没有可能达到先知的高度。(148)

再次,就外在的特征来看,先知是跟某种奇迹联系在一起的。以摩西为例,他从火上走过却未被烧伤,不饮不食却不感到饥渴,脸上发出的光芒使人无法直视,即便是到了晚年也不见衰弱,连大限之日都是按照他自己的意愿选定的。(149)无疑的,这诸多奇迹表明以摩西为代表的先知们是超乎于常人之上的。对此,哈列维给出了一个解释,即,当他们作为先知的时候(即他们接受上帝的启示的时候),他们进入了这样一种状态:此时他只是部分地同他作为人的形体相联系,在更大程度上他变得更像天使,在他之外的某种灵体(spirit)占据了他。(150)正如《圣经》所云:“你将变成一个完全不同的人”(《撒母耳记》上10:6),“上帝给了他一个完全不同的心灵”(《撒母耳记》上10:9),“有某种灵体降临”(《历代志》上12:18)。(151)

2.预言的特征(www.xing528.com)

首先,预言总是跟异象联系在一起的,哈列维称之为预言的异象(prophetic visions)。

异象是一个颇为复杂的概念。它的内容首先是有关上帝的。哈列维指出,获得对上帝的爱和敬畏的重要方式是通过异象。在异象中,先知们看到了诸如

那高举的手和出鞘的剑(《约书亚记》5:13)(152),在西奈山立约时听命于上帝的火、风、闪电和雷霆,上帝之言在它们中间传出,道出了过去和未来。上帝伸出手去召唤并接受所有皈依他的人们,正如《圣经》所云:“谁知道呢?让人们忏悔吧,上帝会(变得)仁慈的!”(《约拿书》3:9)(153)

所有这些以及其他的异象都是先知在瞬间看到的(154),普通人当然没有这种能力——哈列维才用眼睛半开半闭来形容他们(155),看到异象只能借助先知,而即便是先知,虽然他们因一次的异象而保持了对上帝的终生的爱与敬畏,但就异象而言,仍然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他们的灵魂渴望着再次获得那些异象(156),哈列维特意列举出《圣经》中强调的上帝的再次降临于所罗门作为证明这一事件的重要性的证据。(157)

异象之为“异”的另一个特征是它具有强烈的指示作用:透过现象直指本质。应该说,人类的理性在很大程度上也能够透过现象达到本质。但哈列维认为异象对本质的指示是直接的,而理性则必须借助一系列的中间环节。(158)这些中间环节指的是人类的感觉能力。按照哈列维的说法,上帝创造了感觉能力,使人类能够感知物质的世界。虽然感觉经常告诉我们一些不真实的东西,如太阳看起来是扁的,只有盘子那么大,但这并未成为人类认识的障碍,恰恰相反,它是人类认识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理性正是借助这个环节达到了事物的本质的,它跟感性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对于异象来说则不存在这样的由表及里的过程,它是上帝的直接的给予,是事物本质的直接的呈现。

异象虽然是直接的,但在某些情况下却不一定是单纯的,例如,哈列维在《梦境》(Dream Vision)(159)一诗中写道:“(在梦境中——笔者补)我回到了他(His)的家,全部的理智、心灵和感觉都融为了一体。”显然,在这里,异象已经超出了单纯的“象”的范围。

综上所述,所谓预言的最基本的含义就是通过异象而达到的对于过去、未来的事物、事件的深入的认识和说明。

其次,做出预言(或者预言能力的获得)需要远离世俗的尘嚣。(160)哈列维指出:

一个达到了……先知……的境界的人渴望独处,远离人类社会,从而使自己能够同天使交流。一旦达到这种境界,他就不会因离群索居而感到孤独,因为他有天使为伴。这种人在身处人群之中是会备感厌倦和孤独,因为人群剥夺了他灵魂的宁静,而只有后者才能使他达到神圣的事物。这种人没有对于饮食一类的物质生活的欲望,他们适合于完全的离群索居。甚至,这种人会渴望死亡,因为他们曾经到达的境界是如此之高以至于他们不指望有更上层楼的可能。(161)

哈列维同时指出,这种与世俗的疏离并非是绝对的。因为,他们更多时候是同那些跟他们有着相同的状态的人比邻而居,他们一起实践《托拉》的智慧,遵行它的命令,以期达到自身神圣和纯洁,从而最终进入先知的状态,他们因此被称做是“先知之子”(162)

此外,这种疏离之所以并非是绝对的还因为它只能发生在某些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在今天,如果一个人仍然想这样做的话,那么他得到的只能是痛苦和脆弱。这是因为,在这个不仅是先知的智慧,甚至连哲学的知识都相当贫乏的时代,我们既找不到适合先知的土壤,也找不到能跟先知比肩的人。(163)因此,这并不是一个适合离群索居的时代。

再次,预言是跟圣地(Holy Land)和圣殿(Holy Temple)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哈列维在上文中已经得出了先知只能是犹太人的结论,接下来的另一个限制是先知或预言如果不是发生在圣地或圣殿的话,至少也是同后者相关。

哈列维认为这一点并不难理解。首先,常识告诉我们,一个地方比另一个地方优越并不是什么惊人的事情(164),风土不同,人物自然也就不同,既然人类灵魂的完满与否取决于构成他本人的各种成分(165),那么就有理由相信一个地方的人可能比另一个地方的人拥有更完满的灵魂,圣地和圣殿恰恰正是最适合以色列人净化其灵魂以接受预言的地方。(166)其次,就实际上的情况而言,先知和预言都是围绕着圣地或圣殿展开的:上帝自然是在圣地创造的亚当(167);亚伯拉罕接受了上帝的命令前往并周游了圣地,在那里他变得完美,有了预言的能力;同样的,亚伯拉罕的子孙居住在圣地期间一直保持着预言的能力,而且,由于圣殿的建立,他们的预言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168);至于那些在圣地之外发生的预言事件,如以西结之预言以色列人回归圣地、但以理预言圣殿的被毁和流放的以色列人的重新集合,哈列维给出的解释是一方面他们的预言都同圣地相关,另一方面他们都曾经生活在第一圣殿还存在的时代,在当时他们就获得了预言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可以保持终生,无论他们以后会生活在何方(16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