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犹太哲学史:正当生活的中庸之道

犹太哲学史:正当生活的中庸之道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很多人沉迷于这样的生活,认为是正当的,相信这样生活得快乐,既有益于身体,也有益于心灵和精神。解决这个问题的中庸之道是节制有度,在律法允许的情况下和自己的妻子过性生活,以传宗接代为目的。中庸之道是掌权当以公正的判决为目的,当救济贫穷,解放受压迫者,驱除掠夺者。

犹太哲学史:正当生活的中庸之道

七、论正当的生活

萨阿底认为,每个人或每个人群的生活态度是不同的。但是,有一些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是不可取的,必须向人们指明其所以错误,以及如何纠正它们而使人走上正道。他列举了13种错误的生活态度,并逐一提出了纠正之方法和正确之路。

(1)消极遁世。有人认为,现实世界空虚无聊、倏忽不定。今天悠闲自得,其乐融融,富贵荣华,明天这一切将灰飞烟灭。现实世界上到处充满谎言、骗局、压迫和极端行为。因此,对于这样一个世界,只能抱以鄙视的态度。人生在世,无须建居室、种庄稼,也不必结婚生子。隐居山林,草木为食,自然终了即是正当的人生之路。萨阿底认为,这样人生态度虽然不是毫无道理,但已经偏离正道。假如居无定所、不结婚、不生育是人生当为,那么,为什么上帝没有命令人们这样做?如果人们真的这样做了,人类将不复存在,世界将成为一片荒野,人的本能将取代理智,那时,人们将没有可口的美味,伴随他们的只有悲伤和痛苦。萨阿底主张“中庸之道”。他说:对于这个世界,该鄙视时则鄙视。例如,如果教规不许的美味在面前,就应该记起律法的教导,视美味污浊可厌,避而远之。当男人遇到美女,而女子不容许接近,则应该退避三舍。对于金钱,也应该持同样态度。总之,不论在何时何地,人的眼中应该有上帝,敬畏上帝。如《圣经》所说:“在你一切所行的路上,都要承认他,他必使你的路径平坦正直。”(《箴言》3:6)这里列举的生活态度类似于中国道家和佛教徒的人生观,消极避世,随遇而安。萨阿底的批评也是合理的。假如人人都那样生活,世界和人类将难以为继,至少与现在的样子全然不同。虽然他的批评是以上帝没有颁布这样的律令为根据,缺乏理性的分析和逻辑的论证,但其观点还是符合中庸之道的。

(2)吃喝玩乐。很多人沉迷于这样的生活,认为是正当的,相信这样生活得快乐,既有益于身体,也有益于心灵和精神。但是,萨阿底指出:这些人只看到了吃喝玩乐的好处,没有见到其害处。事实上,如果吃喝过度,就会引起血液增加,疾病也随之而来,人的机体也开始弱化。再者,如果那样,人与动物也就没有多少区别了。解决问题仍然靠中庸之道,即饮食适度,数量以维持生命为限。如《圣经》所说:“你找到蜂蜜,吃够就好了,免得吃得过多,就呕吐出来。”(《箴言》25:16)

(3)好色贪杯。许多人认为这是正当的,因为可以从中得到莫大的愉悦,使人享受生活,还能够祛除愚钝,让人变得聪慧。但是,萨阿底发现这个说法是错的,因为肉体的愉悦使人视觉迟钝、肾脏颤抖,妨碍人的雄心,有害人的身体。所以,所罗门警告说:“不要把你的精力给女人。”(《箴言》31:3)沉湎于酒色会使人心激动而智力下降,学识减弱,行为可憎,名声扫地。解决这个问题的中庸之道是节制有度,在律法允许的情况下和自己的妻子过性生活,以传宗接代为目的。

(4)爱有差等。许多人把情爱看得至高无上,但只把它给予人类(fellow creatures),认为这样可以提升灵魂,愉悦心情,有益容貌。但是,实际上这是错误和愚蠢的。我们应该把爱和亲情给予所有进入我们生活并与我们休戚相关的伙伴。这个思想可以概括为“泛爱”,而且爱的对象已经超出了人类,表现出天地人共生,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旨趣。这在他那个时代是难能可贵的。

(5)重金敛财。常言说:“有钱能使鬼推磨”,“富人的朋友遍天下”。有了金钱,名誉、地位也随之而来。所以,许多人不择手段聚敛财富。但是,仔细考察这些说法就会发现它们并非至理名言。正如《圣经》所说:“贪爱银子的,不因有银子满足。”(《传道书》5:10)有钱人往往心中忐忑,害怕有朝一日钱财丧失,生活中充满了惊恐和痛苦。事实上,财富经常毁坏人的正常生活。中庸之道告诉人们要聚财适度,即以满足家庭生活为限度。人们应该明白,是上帝让其发财致富,因此应该知足常乐

(6)多子多福。很多人希望儿女多多,认为儿女可以使人享受天伦之乐,可以滋生慈爱和怜悯之心,可以使自己的名字代代相传,可以老有所养。但是,从另一方面看,孩子也可能成为父母担惊受怕和耻辱的源泉。所以,也许没有孩子更好。犹太人“多子多福”的观念与儒家如出一辙。直到今天,多数犹太人的家庭仍然是有数个孩子的大家庭。萨阿底在中世纪就提出这样的思想,虽然有离经叛道之嫌,但却是颇为超前、富有远见的。(www.xing528.com)

(7)耕耘建舍。不少人乐于耕作土地,建设房屋,种植葡萄,开垦荒原。但是,一经考察,便可以发现这样做是空虚无益的。劳作一生,孩子也许并不继承父业,其产业可能被不劳者轻易获得。中庸之道是耕作以满足家庭维持生计为度,建房也以满足家庭需要为度。

(8)长命百岁。很多人相信“人死之后一切将化为乌有”,所以竭力延年益寿。方法就是一味吃喝,满足欲望,规避惊怕和危险。但是,事实告诉我们,没有良方妙药真正延长人的寿命。国王们终日欢乐,也不见得长寿。那些期望长寿的人反倒徒增了焦虑不安和罪感。中庸之道是热爱现世生活,行善积德,期待来世过更好的生活。

(9)权欲熏心。许多人渴望权力和名声,以此提高自己的地位。这种做法实际上很愚蠢。先贤有言在先:“人当尚劳动,憎权欲。”“擅权者必受权害。”中庸之道是掌权当以公正的判决为目的,当救济贫穷,解放受压迫者,驱除掠夺者。如《圣经》所说:“看哪!必有一王公义执政。”(《以赛亚书》32:1)当官掌权不是坏事,但是掌权者须时刻牢记权为民所用,要办事公道。

(10)报仇雪恨。不少人心怀旧恨,不时寻找机会报仇雪恨,并因报了仇而感到快乐和荣耀。萨阿底认为,这实际上颇不明智,因为报仇者最终会后悔的。中庸之道是捐弃前嫌,一笑泯千仇。“你报仇,他遭难;你赦免,他欣喜。”如果非报仇不可,那么向那些在上帝面前行不义之事的人报仇,不要因为人们之间的仇恨而怨怨相报。

(11)学习至上。犹太先哲教导人们勿忘学习,刻苦学习,不懈地追求知识。这固然是好事。但是,人们不应该走极端,以致只顾学习而忽略其他事业。人生在世,总要吃穿住行,所以人人都应该有维持生计的本领。有位拉比说得好:“研习律法,加之世俗追求,方为善。”如果人人只顾学习,不劳作,人类亦无法维系,世界将变成一片荒野。中庸之道是有职业可以维生,然后尽力学习《托拉》。吃喝要有节制,以满足身心需要为限,不过度放纵自己。

(12)敬奉上帝。人们常说:世界上最好的事情莫过于信靠上帝,日夜服侍上帝,一心一意侍奉造物主。因此,上帝反过来也会给他一切所需,使他永不匮乏。但是,这是很不现实的。一个人不从事谋生性的劳动,必然对健康不利,结果是侍奉上帝的事情也不可能做好。还有,如果他专门侍奉上帝,离群索居,脱离同胞,那么,他也不能很好地落实《圣经》上所说的“保证公平”、“与邻居买卖公平”的教诲以及洁净法、什一税,等等。中庸之道是既侍奉上帝,又从事某种维持生计的职业。当然,有些人的主要精力将用于读经、服务于上帝。但是,要兼顾世俗的事物。

(13)好逸恶劳。不少人认为悠闲是最好的,因为它既有益于身体健康,也有利于积蓄精神。人生的目的也是为了晚年过闲适的生活。这些说法看似有理,实际不然,因为他们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悠闲。悠闲与劳作相对,指的是劳作之余的休息。没有劳作,岂有休闲?没有劳作的悠闲实际上是好逸恶劳。对此,《圣经》早就批评说:“懒惰人的愿望害死自己。”(《箴言》21:25)实际上,人们在劳动之余从事敬神、学习《托拉》、祷告等,已经从中得到了休息。况且,休闲过多对肠胃、四肢的健康都有害处。中庸之道是在自己的职业上尽职尽责地努力劳动,然后适当地休息,并把休息视为惬意的奖赏。不劳作而休息是无意义的。最值得追求的闲适是在来世,在那里才有不间断的轻松和悠闲。(5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