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论灵魂和报应
在萨阿底时代流行着各种各样的灵魂学说,有的说灵魂不是实体,只是偶性;灵魂是由气构成的;灵魂是由火构成的;灵魂有理性和生命力两部分,前者在心脏里,后者在全身;灵魂就是血;诸如此类。对此,萨阿底一一做了批驳。他以《圣经》为根据,认为灵魂是被创造的。《圣经》说:“他铺张诸天,奠定大地的根基,造成人里面的灵。”(《撒迦利亚书》12:1)而且灵魂的创造是和身体的构成同时发生的。灵魂不是偶性,而是实体;灵魂不是由气、火或多种元素组合而成的,反之,它是单纯的、纯粹的,其单纯和纯粹足以和天体媲美。因为其单纯和纯粹,所以它才具有理性能力,而身体则没有。灵魂有三种能力:推理(reasoning)、欲望(appetence)和气恼(anger),因此,在希伯来语中有三个词表达灵魂,即nephesh,ruach,neshamah。当然,理性认识能力在灵魂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灵魂的居所是心脏,而不像有人所说的那样分散在身体的其他部位。(43)
正如《圣经》(《创世记》2:7)所说,人是身体与灵魂的结合,是一个完美的整体。灵魂是主导的方面;如果没有灵魂,身体就既没有生命,也没有认识。同时,灵魂的活动又必须借助于身体,它以身体为工具实现其认识功能并指挥人的其他活动。如果让灵魂离开身体,它就无法发挥任何功能,因而也就无法实现上帝造人,为了人的福祉的目的了。从另一方面看,人的身体也不是像有些人所说的那样是污浊不洁的,所以,灵魂与身体的结合对自己没有任何害处。灵魂与身体是作为人的一个整体而发挥作用的,所以,上帝的奖赏或惩罚是对于人的整体,而不是仅仅对于灵魂的。但是,造物主又没有使灵魂与身体永远结合在一起,而是让它们在结合一定的时间后彼此分离。当然,这并不是说上帝直接决定它们结合的时间长短。实际上,灵魂与身体何时分离是取决于身体的,一旦身体的生命力损耗殆尽,灵魂便悄然离开。萨阿底不赞成柏拉图主义所谓人体本性污浊,灵魂进入其中而受到玷污的观点和其中包含的二元论、禁欲主义倾向。在他看来,身体也是人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当的肉体欲望,如食欲和性欲,也有其合理性。总之,在灵魂与身体的关系问题上,萨阿底虽然认为灵魂是主导性的,但他同时强调了人的整体性和灵与肉的共同作用。
那么,人的灵魂在身体死后到哪里去了?萨阿底批驳了形形色色的关于灵魂转世的说法,认为人的灵魂不能转世到动物身上,动物的灵魂也不可以转到人身上来。他相信人死后灵魂不灭,在世界末日到来时再复活为现实的人。他说,身体死亡后,“灵魂被储藏起来,直到最后审判的时候,如《圣经》所说:‘它保存你的灵魂,难道他不认识它吗?难道他不按照每个人的所作所为而赏罚他们吗?’”(《箴言》24:12)。他还指出:有的灵魂上升而被储藏在上界,有的灵魂下降而被储藏在下界。“义人的灵魂被储藏在上帝容光的宝座之下,而恶人的灵魂被分散在世界上。”(Sab.152b)萨阿底认为,当这个世界结束的时候,当所有的灵魂都聚集在一起的时候,上帝将使之与肉体再度结合,使人复活,并根据其功过进行审判和赏罚。(44)许多人反对灵魂可以与原来的身体结合而再度复活为同一个人,因为人的身体死亡后就消散了,然后被别人吸收而构成了另外一个人的身体,因此不可能在将来复活成为两个人的身体。萨阿底反驳说,每一个人的身体都是由独特的质料构成的,因此不会和别人的躯体结合而成为另外躯体的部分。实际上,人死后身体逐渐分解,又回到了自然中原来的地方,在那里等待着末日复活的到来。(45)
如前所说,在萨阿底看来,人是世界万物中最宝贵的,上帝创造世界是为了人的完善和幸福。那么,上帝是通过什么让人获得其幸福呢?萨阿底的回答是依靠他通过先知向人颁布的律法,即戒律和禁令(commandments and prohibitions)。律法分为两大部分:一是理性的,二是传统的。前者指的是我们的理性能够鉴别正确与错误、善与恶的那些行为。萨阿底认为,上帝使我们的心灵有一种同意或不同意的情感,通过它我们就能够识别真假善恶。人的理性要求因为做善事而得到报答或者感谢,上帝是不会忽视这一点的。那些让我们服侍他、不得罪他、不亵渎他的戒律以及防止人们之间相互反对的律法,如不杀人、不偷盗、不乱伦等戒律也属于此类。传统的律法则是强加于人的,因为执行这样的律法要得到奖赏。例如,过安息日和其他圣日的律法就属于此类。上帝是公平的,他的赏罚是根据人的行为好坏,也就是根据人遵行律法的情况来施行的。因此,遵行律法是人类获得幸福的必由之路。
萨阿底认为,上帝对于人的善恶报应主要是在来生,而不是现世。萨阿底从《圣经》中引述了许多的事例证明这一点。例如,以撒、哈那尼亚、但以理等义人。在他看来,如果不存在来世的报应,这些真正的善人在今世所受的苦难就无法得到补偿了,恶人的恶行也无法得到应有的惩罚。诚然,《圣经》中没有明确地表述这一点。其原因有二:其一是说,来世报应只能用理性证明,而《托拉》的语言非常简明,主要表达律令,不表述推论的观念。其二是说,先知的特点就是优先讲述当前紧急的事情,而对于遥远的事情则轻描淡写。但是“逻辑的必然性要求存在一个死后的状态,在那里,生前遭受痛苦的人可以得到补偿”(46)。在表明《圣经》也有段落暗示了来世的存在以后,萨阿底以《密西纳》为根据阐述了拉比犹太教的来世观念。他相信,现世只是通往来世的门廊,在来世,人们不用吃喝,结婚无须生孩子,无须做买卖,义人头戴王冠,沐浴在上帝(舍金纳)的光辉之中。(www.xing528.com)
人得奖赏或受惩罚是根据其行为。但是,为什么许多好人不得好报,恶人不得恶报呢?萨阿底的回答是,义人因少过而被惩罚于今世,因其多多的善行而在来世得福。恶人因其少功而得福于今世,在来世则因其大过而受到严厉的惩罚。还有,有的人没有什么过错也经受着痛苦,例如无辜孩子受苦的情况。萨阿底认为,上帝这样做是为了他在来世得到更多的奖赏。还有这样的情况,一个坏人能够长寿平安,这是因为上帝要给他悔过的时间;或者是上帝要利用他来惩罚更坏的人,或者是为了将来更严厉的惩罚,其严厉程度可高于正常惩罚的十倍。(47)
萨阿底相信,在弥赛亚时代,犹太人将会得到救赎。萨阿底认为,以色列人流散于世界各地,可以看做是由于对上帝的不服从而招致的惩罚,还可以看做是上帝对犹太人的考验。但是,这样的流散状态随着弥赛亚的到来而彻底结束。他说:“上帝将从现在的状态中把我们解救出来,把我们的碎片从地球的东方和西方聚集起来,把我们带往他的神圣之地,让我们居住在那里,我们将成为他的选择和特殊的财产。《圣经》这样说:‘万军之耶和华这样说:看哪!我必从日出之地和日落之地拯救我的子民。我要把他们领回来,让他们住在耶路撒冷;他们要作我的子民,我也要凭着信实和公义作他们的神。’(《撒迦利亚书》8:7—8)”在他看来,被先知们大力发挥的弥赛亚时代犹太人得救赎的信仰,其实早在摩西那里就已经存在了。因为有经文就说过:“那时,耶和华你们的上帝使你们摆脱奴役。”(《申命记》30:3)他认为,以色列人应该接受救赎论,因为:第一,摩西和别的先知都说过弥赛亚时代必将到来(《以赛亚书》44:26)。第二,上帝是公正的,他使以色列民族长期遭受苦难,这既是惩罚也是考验,但这种状态总有结束的时日。第三,上帝的诺言是可信的。上帝说:“草可枯,花可谢,我们上帝的话却永远站立。”(《以赛亚书》40:8)第四,上帝曾经允诺救赎我们出埃及,而且得以实现,将来也一定有第二次救赎。(48)萨阿底不仅相信弥赛亚的存在,而且推算出他降临的日期为1335年以后。他说,有两个弥赛亚存在,一个是约瑟的后代,另一个则是大卫的后裔。约瑟后代的弥赛亚首先作为大卫后裔的弥赛亚的先驱而降临,然后是大卫后裔的弥赛亚降临。弥赛亚将召集以色列民族以及其他民族,发动人民,准备战争(《约珥书》4:2,4:9-14)。通过战争打败敌国,建立一个和平美好的社会。那时,将有四大灾难降落在敌人的头上:有些人死于天降的大火、硫磺和石头(《以西结书》38:22),有些人死于人们相互厮杀的刀剑(《以西结书》38:21),有些人将死于灾害;而且带着受打击的痕迹,有的被挖了眼睛,有的被割去了鼻子和手指(《撒迦利亚书》14:12-13)。(49)被打败的敌人分成四个等级:在以色列人家中做奴仆(《以赛亚书》49:23),这是最高级的;在城市和乡村做奴仆(《以赛亚书》14:2);在农田里干活(《以赛亚书》61:5);回到自己的国家纳贡称臣(《撒迦利亚书》14:16)。
那时,人们将不像现在这样使用各种语言,以致很难交流和沟通,而是使用一种纯粹的语言。“那时,我要使万民有洁净的嘴唇,他们全都可以呼求耶和华的名。”(《西番雅书》3:9)所有以色列人都回到圣地。耶路撒冷的犹太教圣殿得以重建,舍金纳的光辉将照耀其上。而且,不论男女老幼,所有的以色列人都将成为先知。所有自然灾害、饥荒痛苦、悲伤和不好的东西都将消亡。充满欢乐,服从和服侍上帝,都得到了奖赏,都很富足(《诗篇》144:12 14)。
萨阿底关于灵魂不朽、来世的奖赏与惩罚、弥赛亚时代的论述都有明显的教条化的倾向。从哲学上看,他的最大贡献是关于创世和上帝的属性的论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