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上党商帮:探索发现炎帝陵,年交易额白银千万

上党商帮:探索发现炎帝陵,年交易额白银千万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上党商帮羊头山东麓的长治县荫城镇,人人会打铁,荫城铁货包揽了生产和生活工具的全部,多达3000多个品种。上党铁货还远销俄国、日本、朝鲜、不丹、尼泊尔等国,年交易额可达白银一千万两。连接这些产品与市场的枢纽,则归功于这批脱离了土地,进入亦农亦工亦商行列的上党商业群体。目前全国金元以前古建筑161座,上党地区就有80座,与晋中票号并驾齐驱的,正是驰骋中原的上党商帮。

上党商帮:探索发现炎帝陵,年交易额白银千万

上党商帮

羊头山东麓的长治县荫城镇,人人会打铁,荫城铁货包揽了生产和生活工具的全部,多达3000多个品种。荫城铁货制艺高超,非一般铁货可比,规格精巧,独具地方特色。荫城的“娃娃绳”,其形如链,每挂百环,重仅半斤,十分精致,一度远销西藏,为藏民所喜爱的装饰品;荫城的冰泡钉,头圆心空,厚薄均匀,入注不生锈;荫城的椽钉,人称“三绝”,上尺绝,长短粗细,分毫不差,上秤绝,几个一斤,数准秤平,上木绝,入木生锈,牢不可拔。

然而荫城弹丸之地,靠的是手工操作,即使人人打铁,又能造几根钉,无论如何不可能满足全国市场需求。这还要归功于荫城人善于经营。荫城铁货以其品种全、质量高而创出名牌之后,极大地刺激了上党地区冶铁业的蓬勃发展,从而形成一个庞大的冶铁集团,长治、高平、壶关、陵川、晋城等县的几百个村庄、千万户农民齐集在荫城铁货的旗帜之下,把自己的铁制品源源不断地运往荫城,至今当地还流传有“高平铁、晋城炭、离了荫城不能干”的民谣。荫城人在吸纳他们的同时,质量上严格把关,认真负责地维护其名牌声誉,共同营造一个全国最大的铁货市场。于是,荫城铁货愈见声名鹊起,吸引了八方来客,常驻荫城客商共有九路,分别是关东客、京客、上府客、西府客、口外客、河南客、山东客、两广客、西南客,荫城铁货因此遍布全国。明《实录》弘治十四年(公元1502年)八月行壬申条载,大同十一州县使用的铁器和耕具,皆由商人从潞州贩运而来,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五月乙巳条中所说的潞安锅,是商人贩运而来卖给蒙古族满族的。上党铁货还远销俄国、日本、朝鲜、不丹、尼泊尔等国,年交易额可达白银一千万两。

上党除了丝绸、铁货之外,“潞酒一过小南天,香飘万里醉半山”;潞麻行销四海,“一熟天下贱”,铜器技术精湛,运进了紫禁城;陶缸,“身正口圆里外光,驰名远近响丁当”;稍后一些的长治堆花、草帽辫、长治皮毛,腊驴肉……连接这些产品与市场的枢纽,则归功于这批脱离了土地,进入亦农亦工亦商行列的上党商业群体。

遗留至今的众多商家院落星罗棋布。始建于明末清初的高平石末乡侯庄老南院赵家一进十八院,大小三百多房间,占地一万四千平方米。老赵家主人发迹于明代中叶,“生意兴隆远通豫皖苏浙,财源茂盛直达黄淮江瓯”,从高平到杭州共建有一百零八个店铺,一路走去,每日行程范围都有自家的店,出行一路不住别家客栈。到明末清初,已经胜过贸通天下的徽商,几乎垄断了淮北的盐业。直到1956年公私合营结束,历时400年之久。阳城潘氏清初开始经商,经营绸、布、盐、铁、陶瓷、百货等,店号遍布中州,远达江浙,每月都从朱仙镇运回数十驮银洋。(www.xing528.com)

明沈思孝《晋录》记载“平阳泽潞豪商大贾非数十万不称富……其富者不藏于家,而尽散之为伙计。估人产者但数其大小伙计若干,则数十百万产可屈指矣。所以富者不能遽贫,贫者可以立富,其居室善而行止胜也。”

重新热闹起来的炎帝

庄里村历史恰是400多年,即明末清初开始,村落因商业而形成,商业又以农产品及本地特产为主,自然依托了中国近代商业发展的大背景。因此,400余年村史,应该就是五谷神庙庙会商业成为主题最繁荣鼎盛的时期,正是与晋商辉煌几百年历史相吻合的时期。目前全国金元以前古建筑161座,上党地区就有80座,与晋中票号并驾齐驱的,正是驰骋中原的上党商帮。

炎帝陵庙前逐渐形成的这个在上党最重要的农村贸易市场,传承的正是炎帝神农时代日中为市的久远传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