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佛教逻辑:《量评释论》各品顺序

佛教逻辑:《量评释论》各品顺序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1.《量评释论》各品的顺序法称结果只对该书第一品的偈颂作了注释,而其余三品均交由门人天主慧注解,只是法称并不满意天主慧的注释。[142]《量评释论》的体例使人感觉诧异。因为《量抉择论》、《正理一滴》这两个节略本中各品顺序都是自然的,与陈那的体例相符。关于《量评释论》各品的顺序引起了他们的激烈争论,有赞成将它改动以合乎自然顺序的,也有主张维护原来顺序的。

佛教逻辑:《量评释论》各品顺序

§11.《量评释论》各品的顺序

法称结果只对该书第一品的偈颂作了注释,而其余三品均交由门人天主慧(Devendrabuddhi)注解,只是法称并不满意天主慧的注释。多罗那他说道,天主慧所作的前两遍注都遭到法称责备,到第三遍才勉强认可。法称说他的弟子并未懂得自己书中的深意,至多只能说字面童思大体没什么错误罢了。[142]

《量评释论》的体例使人感觉诧异。因为《量抉择论》、《正理一滴》这两个节略本中各品顺序都是自然的,与陈那的体例相符。陈那也是从现量和比量开始讲起的。两个节略本都先讲现量,然后是为自比量和为他比量,而《量评释论》次序是倒置的。它从为自比量品开始,进而审查知识的可靠性,然后回过头来谈现量,再谈为他比量。合乎情理的顺序本应当是知识的可靠性的“成量品”、然后是“现量品”、“为自比量品”、“为他比量品”,因为这是因明的主题自身所要求的。所以如此,是因为整个第一品,即讨论知识可靠性的一品,实则包含的只是对陈那著作开头的归敬颂的解释,此颂是对佛陀的礼赞,除了通常的称号,这里佛陀又被称作“为量者(Pramāṇa-bhūta)”[143]或称“逻辑的体现”。整个大乘佛学、对绝对者、对无所不知者存在的证明都在这一品中。

自然,我们以为法称的著作应该从关于知识真实性(即成量品)的讨论及无所不知者存在的证明开始,然后是现量、为自比量,为他比量,因为这一顺序是因明学科本身所要求的。而且整个印度哲学婆罗门各派的逻辑著作中也都采取这种体例。从为自比量开始,将讨论知识真实性一品置于为比量与现量之间,现量则被放到第三品的位置上。结果,为自比量及为他比量间横插上两品。这就完全违反了印度哲学的惯例,也不符合所讨论问题的本质。这种极古怪的现象,自然不能不引起西藏和印度的法称注家的注意。关于《量评释论》各品的顺序引起了他们的激烈争论,有赞成将它改动以合乎自然顺序的,也有主张维护原来顺序的。A.沃斯特里科夫先生考察了这些意见。以下即引自他的论文[144]。赞成维持原体例的理由是说,既然法称嫡传弟子天主慧支持他,而法称本人又只对“为自比量品”作注。我们当然也就设想他是从第一品开始注释的,由于去世他才中断了对其他各品的注解工作。另一个值得注意的事实是:关于佛陀论(宗教部分亦即成量品)的一品不但在其他的各论中被删掉了,而且法称还强调性地明白表达自己的意见:绝对的全知的佛陀是形而上的实在,是超时空的超出经验的。而我们的逻辑知识只限于经验界,因而关于佛陀我们既不能确定地思想,也不能加以言说[145]。我们不能肯定或否定他的存在。既然自然顺序上的佛陀论一部分必然是法称早年所作——至少在他作自在军弟子时就开始的写作,A.沃斯特里科夫先生便认为法称在晚期思想上才有了变化,这种变化,如果不是宗教信仰方面的,也是方法上的。所以,在成熟时期,法称才放弃了对开头的那一品作注,而将现量品交给天主慧,自己则对那最困难的为自比量品作注解。

【注释】(www.xing528.com)

[142] 参见多罗那他的《佛教史》。

[143] 参见杜塔的《因明入正理门论导言》。

[144] 他的论文在列宁格勒佛教研究所的一次会议上宣读,即将出版。

[145] 参见《成他相续论》最后一段及《正理一滴)Ⅱ.9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