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德国政治史:19世纪末至1945年的概况

德国政治史:19世纪末至1945年的概况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14年6月爆发了帝国主义性质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绵延四年之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于1918年11月以德国的失败告终。1918年1月,德国的军火工人在十月革命的直接影响下举行了大罢工。这次革命的成果落到了社会民主党温和派的手中,此派领袖艾伯特被选为1919年2月成立的魏玛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统。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各派政治力量的斗争极其错综复杂,这也充分反映在社会民主党内部的斗争中。

德国政治史:19世纪末至1945年的概况

这一时期的德国历史包括三个阶段,即后期威廉帝国、魏玛共和国和希特勒纳粹党执政的第三帝国。

1871年德国自上而下的统一给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铺平了道路,扫清了障碍,自此之后,德国的资本主义便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由于德国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因此它能运用当时最新的工业装备和生产技术,所以到了19世纪90年代,德国像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一样,也在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后起的德国在其发展过程中同样需要工业原料和销售市场,可是19世纪末,地球上的殖民地几乎已被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瓜分完毕,因此德国为了自身的利益,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这一要求必然招致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反对,这样,资本主义内部的争夺日益剧烈,世界充满了战争危机。到了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终于由于利益的冲突结成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即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和以英法为首的“协约国”。1914年6月爆发了帝国主义性质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绵延四年之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于1918年11月以德国的失败告终。这次大战不但没有解决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反而引起了资本主义的危机,俄国的十月革命便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产物。在俄国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德国的革命运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也大为高涨。1918年1月,德国的军火工人在十月革命的直接影响下举行了大罢工。四年的战争给德国人民带来的是饥饿与死亡,使德国在经济上日益崩溃破产,军事上也节节败退,凡此一切又进一步促进了德国工人运动的发展。到1918年7月,全国已有250万人参加罢工,在这样的形势下,国内革命在所难免。1918年11月,德国终于爆发了十一月革命。基尔的水兵起义是这次革命的前奏,最后是柏林的无产者占领了政府机关,推翻了威廉二世统治的帝国,结束了君主制度。这次革命的任务是推翻军国主义政权,解决1848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遗留下来的问题,即消灭贵族并没收大地主的土地,因此就十一月革命的性质而论,仍属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这次革命的成果落到了社会民主党温和派的手中,此派领袖艾伯特被选为1919年2月成立的魏玛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统。魏玛共和国是德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共和国,因其宪法在魏玛制定,故名魏玛共和国。反动势力视魏玛共和国为眼中钉,他们妄想在德国复辟君主制度,因此产生了1920年3月在柏林推翻魏玛共和国的卡普暴动。卡普暴动是一次军事政变,暴动分子建立了政府,但由于全国工人用总罢工的形式反对暴动政府,并以工人武装与暴动分子进行战斗,卡普政府不得不在几天之内逃出柏林,社会民主党政府重新返回柏林掌权。在反对卡普暴动的斗争中,德国的无产者维护了共和国,防止了君主制度的复辟。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各派政治力量的斗争极其错综复杂,这也充分反映在社会民主党内部的斗争中。当时的社会民主党分裂为左、中、右三派。社会民主党的分裂使工人运动不能保持团结一致。20世纪初右翼夺得党内领导权后,1918年12月左派分裂出来,成立了自己的组织——德国共产党。与此同时,代表大资产阶级利益的纳粹党也在1920年初提出了以沙文主义、“生存空间”、反犹太主义、反布尔什维克以及日耳曼种族高等的理论等为主的25点纲领。当时的德国国内形势虽有利于革命,但由于工人运动内部的分裂、社会民主党的软弱,给了反动势力以可乘之机。希特勒的纳粹党用“爱国主义”、维护工人利益等好听的口号欺骗民众,使纳粹党日益壮大起来,从20年代开始它已在积极准备夺取政权了。1923年世界资本主义进入了相对稳定阶段,在这样的相对稳定阶段,工人运动相对削弱,表现在政治上便是:1925年艾伯特去世后,垄断资本需要一个更加可靠和忠实的代理人来执政。垄断资本确实如愿以偿了,魏玛共和国的第二任总统便是老牌军国主义者兴登堡。兴登堡的上台意味着帝国主义势力和它的统治得到了加强,从此他们合法地重整军备,准备发动一次新的战争。1929年资本主义结束了它的相对稳定时期,进入了世界经济的危机时期。德国由于外债和巨额战争赔款,它的经济危机比其他国家更为严重。20年代末,德国的劳动人民境况十分恶劣,到了1932年全国竟有六百万人失业。次年,全国劳动力几乎有一半是失业的,这自然促进了群众性革命运动的发展。这样,经济危机使德国面临一个重大的抉择,即:究竟是依靠工人力量,用革命手段推翻资本统治来摆脱危机,还是让垄断资本统治集团用发动战争来寻求“出路”呢?德国的垄断资本集团看中了纳粹党,对它大加扶植,并在经济上大力资助。由于这个党有明确的反布尔什维克纲领,因此,一部分国际垄断资本集团也资助希特勒的纳粹党。到了30年代初,纳粹党已经成为一个大党。当时的德国存在着民族仇恨的土壤,而凡尔赛和约——这个“强盗和掠夺者的条约”,又给了纳粹党的民族煽动以堂皇的借口。以台尔曼为首的德国共产党早在20年代末就向德国人民指出:希特勒意味着战争和灾难,谁选举希特勒谁就选择了战争,要改变现状只能依靠无产者革命。德国共产党在德国历史发展的严峻时刻领导了工人阶级进行反对法西斯篡政夺权的斗争,所以30年代初德国的罢工斗争一度风起云涌。可是工人阶级行动的不统一,社会民主党与资产阶级的合作,为数众多的德国小资产阶级受纳粹党狂热宣传的欺骗,加上德国共产党策略上的失误,这一切给反法西斯运动带来了损失。在容克贵族和垄断资本的扶植下,纳粹势力终于夺得了政权。1933年兴登堡委派希特勒组阁,这意味着纳粹专政在德国开始,同时意味着魏玛共和国结束。希特勒出任首相后,随即开始了德国历史上的第三帝国时期。纳粹政权为了达到重新瓜分世界、奴役和掠夺别国的目的,首先开始奴役本国人民,因此,德国人民在1933年以后日益丧失了他们的起码的民主权利。纳粹政权为了奴役本国人民,便日益严重地迫害一切反纳粹的民主力量。反纳粹的领导力量是德国共产党,于是希特勒采用谎言与各种卑鄙手段,制造了贼喊捉贼的国会纵火案,借此把共产党打成非法,并逮捕了德共领袖台尔曼,白色恐怖从此笼罩全德,连许多资产阶级民主派作家也遭迫害,被迫流亡国外。上台后的希特勒在全国进行纳粹主义教育,有民主思想的进步书籍均被付之一炬,犹太人的处境就更不用说了。纳粹镇压了德共后,接着便对德国社会民主党开刀,于是“一个政党,一个领袖”的纳粹专政从此横行了12年。1934年兴登堡死后,希特勒便身兼总统和总理两职。希特勒夺得了政权后,接着就重整军备,准备向外扩张。但是德国垄断资本并未能如愿以偿,第二次世界大战仍然以侵略者的可耻失败告终。(www.xing528.com)

从19世纪末到1945年,德国历史上充满了各种政治力量进行较量的历史事件,斗争尖锐而复杂,尖锐的政治斗争必然也在意识形态方面得到表现,各种哲学思潮在20世纪初特别活跃便是一例,而这一切也必然会在德国文学中得到反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