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库全书》的丰富内容
(一)四库之由来与演变
有人拿《四库全书》的分类与17世纪英国思想家、科学家培根的知识分类主张相比较,发现两者在许多地方不谋而合:
神学——经
哲学——子
历史学——史
诗学——集
居四部之首的经部典籍,与被中世纪欧洲尊崇的基督教经典在地位上有相通之处;子部与哲学类有契合之处;史部与历史学近似;集部与诗学部相仿。这种比附不能说没有一点道理,但是,没有注意到中西之间的巨大差异。我们今天仍然有人将文史哲简单地对应于集史子。严格地说,诗学包括叙事诗、诗剧和寓言诗,不等于集部;历史学包括文明史、自然史,不等于史部;哲学包括思辨哲学、数学和应用哲学,不等于子部。
笔者以为,四库最初可能与孔门四科相关。所谓孔门四科,即四种科目,指德行、言语、政事、文学。《论语·先进》:“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邢昺疏:“夫子门徒三千,达者七十有二,而此四科惟举十人者,但言其翘楚者耳。”《后汉书·郑玄传》:“仲尼之门,考以四科。”
德行、言语、政事、文学与经史子集的大致对应关系如下:
德行——经——甲
言语——子——丙
政事——史——乙
文学——集——丁
将群书分为甲、乙、丙、丁或经、史、子、集四类,称“四部”。四部之学,滥觞于孔子,应该说不是一种简单的比附,而是存在深层的关联。四分的格局,在孔子时代就已初步形成。甲、乙、丙、丁最初指称经、子、史、集,后来史部地位超过子部,故以甲、乙、丙、丁代表经、史、子、集。姚振宗云:“四部体制始于曹魏之郑默,成于东晋之李充,至唐初修五代史志,以为经籍志而始入史。”[53]荀勖据《中经》撰《晋中经簿》,其类目设置为:甲部纪六艺、小学;乙部纪古诸子家、近世子家、兵书、兵家、术数;丙部纪史记、旧事、皇览簿、杂事;丁部纪诗赋、图赞、汲冢书。与《七略》相比,《晋中经簿》有四大变化:把《七略·六艺略》中的春秋类所收史书单独设立丙部;把《七略》的《兵书略》、《数术略》、《方技略》并入乙部;取消《七略》的类目名称,以甲乙丙丁为次;把诸子分为两种:古诸子家与近世子家。
东晋李充编《晋元帝四部书目》,该目与《晋中经簿》大体相同,但是次序有重大变化,史书升居乙部,子书降居丙部,这是学术升降的标志。钱大昕非常精辟地提出:“自刘子骏校理秘文,分群书为六略。是时固无四部之名,则史家亦别为一类也。晋荀勖撰《中经簿》,始分甲乙丙丁四部,而子犹先于史。至李充为著作郎,重分四部:五经为甲部,史记为乙部,诸子为丙部,诗赋为丁部,而经、史、子、集之次始定。厥后王亮、谢朏、任肪、殷钧撰书目,皆循四部之名……然隋唐以来志经籍、艺文者,大率用李充部叙而已。”[54](www.xing528.com)
《隋书·经籍志》标志分类研究达到新水平。《隋志》分四部42类,类目设置见表1-1:
表1-1 《隋书·经籍志》类目表
《隋志》完成了四分法的定型工作:以经、史、子、集标四部之名,最终确立了先后顺序。《隋志》是一部唐代以前图书分类的总结性著作,它“远览马史班书,近观王志阮录,挹其风流体制”,集其大成。自此以后,采用四分法的书目日益增多,类目设置日臻完善,四分法成为“分类史之正统派”。唐代《群书四录》、《古今书录》、《集贤书目》、《开元四部书目》等皆采用四分法。《旧唐书·经籍志》在《古今书录》的基础上撰写而成,并沿袭其误:经部小学与训诂并列;史部杂传置仪注前,伪史置杂史前;子部并释于道。宋代采用四分法的书目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有:《崇文总目》,分四部四十五类,史部增加目录类,集部增加文史类;《遂初堂书目》,分四部四十四类,在类目设置上与他目有所不同,如史部增本朝杂史、本朝故事、本朝杂传等类。元代四部分类目录较少,具有代表性的有《宋史·艺文志》。《宋志》分四部四十五类,在类目方面增设《道学传》。明代采用四分法的书目有《百川书志》、《国史经籍志》、《澹生堂藏书目录》等。《百川书志》分四部九十三门,视诸家目录类目多有所增,如经志增总经、仪注、道学、蒙求四目;史志增御记、姓谱、史咏、野史、外史、小史等目;子志增德行、崇正、政教、隐家、格物、翰墨、卫生术等目,集志类目尤详。“自来依四部分类者,未有若斯之详明者也。”[55]《国史经籍志》注重分类,《四库全书总目》以为该目“多分子目,颇以饾饤为嫌”,“丛抄旧目,无所考核,不论存亡,率尔滥载,古来目录唯是书最不足凭”。焦竑分经、史、子、集四部四十九类,子目三百有七。如经部易类列古易、古经、章句、传注、集注、疏义、论说、类例、谱、考正、数、图、音、谶纬等14个子目。《千顷堂书目》是明清之际一部重要的四分法书目。《明史稿·艺文志》、《明史·艺文志》均以此为蓝本。同时,《千顷堂书目》对《四库全书总目》也产生了直接影响,《四库全书总目》对它有比较详细的分析。
总之,自唐至清,四分法一直处于发展时期,所有的史志目录和大多数的官私藏书目一般采用四分法。四分法本身也在不断发展完善之中,有因亦有创。《四库全书总目》之所以能够后来居上,是因为它全面总结了前人在分类方面的成败得失。
(二)四库之三级分类体系
《四库全书总目》采用四分法,是根据乾隆的一道圣谕:“从来四库书目,以经、史、子、集为纲领,裒辑分储,实古今不易之法。”部下设类,类下设属,构成一个由“部——类——属”组成的三级分类体系,具体情况详见表1-2:
表1-2 《四库全书总目》类目表
续表
续表
四库分类,尽管受到若干冲击,但迄今仍然在使用之中,可见影响之深远。当然,对四库分类作适当的调整,一直是学术界的一大任务,笔者也正在努力作新的调整。
下面,我们就这个类目表逐一加以简明扼要地介绍,以便大家在较短时间内对四库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