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安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发展规划研究

西安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发展规划研究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西安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高技术产业系统及比较分析1.国内外高技术产业演化特征分析世界高技术产业演化特征①世界高技术产业的演化阶段世界高技术产业从诞生至今已经逐渐走向成熟。

西安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发展规划研究

西安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发展规划研究

课题承担单位:高技术产业基地发展规划研究课题组

 课题负责人:刘 秦 西安市发改委      

 课题组成员:陈 侃 西安市发改委      

       施 萍 西安市发改委      

       江 霞 西安市发改委      

       刘 骥 西安市发改委      

       李显军 清华大学汽车工业研究所 

       左世权 清华大学汽车工业研究所 

       许 可 清华大学汽车工业研究所 

       殷 丹 清华大学汽车工业研究所 

2008年2月29日,西安市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全国六个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之一(2009年9月22日又补充了武汉市)。系统规划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需要成熟的理论做指导,但当前无论是理论文献还是政策文献对其研究还十分匮乏,关于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及其战略规划的专门研究尚无先例。西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清华大学课题组合作完成了本课题的研究任务。

本研究的创新点:一是对高技术产业空间进行了整合创新性研究,首次对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进行系统界定,并提出了其运行体系模型和战略规划分析框架;二是建立了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竞争力评价体系;三是对西安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布局和统筹科技资源等方面提出了创新性思路;四是从多个维度对我国各省市及七个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的高技术产业运行体系和竞争力进行了系统比较分析。

该成果为社会各界认识和研究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提供了有效的分析框架,也为政府部门规划和管理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提供了规划技术和政策工具,同时丰富了战略管理、产业组织和创新系统等相关理论。

一、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理论分析框架

(一)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界定

1.高技术产业空间类型及特征

目前,国内外围绕高技术的空间发展,提出并界定了多类高技术及其产业的空间,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类:园(park)、区(area)、带(zone)和基地(base);园和区形成了科学城,区和带形成了技术城,参见表1—1。

2.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定义

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是由国家发改委2008年2月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建设北京等30个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的通知》中首次提出来的。课题组将其定义为,由多个具有一定竞争优势和创新能力的高技术产业集群或多个高技术产业园、区或带所形成的特定地理空间,是实体空间、虚拟空间和政策空间的结合。

img171

图1—1 综合性国家技术产业基地运行体系模型

(二)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运行体系

根据相关研究,结合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特征,课题组提出了其运行模型,参见图1—1。

img172

(三)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竞争力评价模型

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竞争力模型是本课题进行比较研究、建立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前提和基准,参见图1—2。

img173

图1—2 综合性国家技术产业基地运行体系模型

(四)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战略规划的一般分析框架

基于上述分析并借鉴企业战略管理研究方法论,本报告建立了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战略分析框架,参见图1—3。

img174

图1—3 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战略规划的一般分析框架

二、西安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现状及比较分析

(一)西安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资源系统及与其他六个综合基地比较分析

1.知识资源

在七大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中,西安市知识资源总体实力居中。其中,大专院校数量居第5位,科研院所数量居第4位,工程技术中心数量居第3位,国家重点实验室数量居第4位,参见图2—1、图2—2。

img175

图2—1 2007年七大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数量

img176

图2—2 2007年七大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工程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数量

2.人力资源

2007年,西安市每万人研发人员的数量在七大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中居第三位,参见图2—3。

img177

图2—3 2007年七大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每万人研发人员投入数量

3.资金资源

2004—2007年西安市研发经费支出额不断增加,从2004年的41.4亿元提高到2007年的74.99亿元。同时研发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也稳步提高,参见图2—4。

img178

图2—4 2004—2007年西安研发经费支出情况

西安在R&D投入强度上较高,2007年为4.29%,位居七大综合基地第二,参见图2—5。

img179

图2—5 2007年七大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R&D投入占GDP的比重

4.西安科技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

西安市科技资源配置主要存在六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思想观念保守,创新意识不够;二是科研投入不足,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结合度低;三是科技资源利用效率低,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强;四是科技资源条块分割、配置不当;五是重点项目投资分布不均衡,生物技术产业投资额少;六是对外开放力度不够,缺乏国际、地区间的科技交流与合作。

(二)西安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高技术产业系统及比较分析

1.国内外高技术产业演化特征分析

(1)世界高技术产业演化特征

①世界高技术产业的演化阶段

世界高技术产业从诞生至今已经逐渐走向成熟。从产业生命周期来看,世界高技术产业演化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1951—1979年的起步期、1980—1999年的成长期和2000年至今的成熟期。

②世界主要国家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特征

主要呈现六个特征:一是高技术产出规模不断扩大,但增速有所减缓;二是世界高技术产业结构逐步趋向合理;三是高技术产业研发强度不断提高;四是高技术产业效益高;五是各国高技术产业国际市场份额不均衡;六是高技术产业集群化发展。

③世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趋势

主要呈现六个趋势:一是高技术产业向交叉性、融合性、集成性方向发展;二是世界高技术产业迅速扩大,日益深化;三是高技术产业国际化不断加快;四是高技术产业链的前移和后延,形成了以高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新特点;五是“战略联盟”已成为跨国公司发展高技术产业的重要手段;六是美国在世界高技术产业发展中仍处于主导地位,但各国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2)中国高技术产业演化特征

①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阶段

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前两个阶段,即起步期和成长期。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为起步期,这一时期侧重军工部门,培养了第一代高技术研究力量,为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成长期,这一时期高技术产业逐渐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增长最为迅速的产业。

②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状况

有四个方面的特征:一是产业规模快速增长,在国民经济中地位显著提高;二是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得到提高;三是我国高技术产品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四是高技术产业集群逐步形成。

③中国高技术产业存在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缺乏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低;二是科技创新对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严重不足;三是高技术产业结构和区域分布结构尚不均衡;四是高技术产业发展政策、体制环境仍不能满足产业发展需要;五是2003年以来,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上升期,工业化进程加快,但高技术产业发展减慢。

2.西安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高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1)西安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高技术产业演化特征

主要呈现三个特征:一是高技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增长速度较快;二是西安市高技术产业地位稳步提高;三是航空航天和生物技术产业增长速度相对较快。

(2)西安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高技术产业结构

电子信息产业所占比重最大,占高技术产业产值的39.4%。航空航天、生物技术、新材料和高技术服务业等四产业所占高技术产业比重都超过10%,比重相差不大,参见图2—6。

img180

图2—6 2008年西安高技术产业结构

(3)西安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高技术产业专业化特征

区位商的方法来衡量高技术细分产业在西安的专业化程度。区位商的计算公式为:

img181

公式中,RCAij表示显示性优势、Qij表示区位商,Xij表示区域j内i产业的指标(如就业人口、增加值工业总产值等),∑Xj表示区域j内各产业指标的总合,img182表示全国i产业的指标值总和,∑ijXij表示全国产业的总和。

经计算,西安市航空航天产业区位商最大,为2093.9,在全国具有极强的竞争优势;生物技术产业、高技术服务业和新能源产业的区位商较高,都超过100,在全国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电子信息产业和新材料产业的竞争力优势最低,区位商小于100,小于全国平均水平,参见图2—7。

img183

图2—7 2008年西安市高技术产业区位商对比图

(4)西安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高技术企业规模及竞争力

呈现四个特征:一是高技术企业数量较多,平均规模小;二是大企业集团缺位,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三是名牌产品数量和影响力有待提高;四是高技术企业竞争力弱,企业经营管理整体水平落后。

(5)与其他六个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比较

①高技术产业规模

在七大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中,西安市的高技术产业产值居倒数第二,产业增加值最小,分别仅为645亿元和145亿元。产业规模仅为深圳的8.6%,参见图2—8。

img184

图2—8 2007年七大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产业规模

②高技术产业地位

在七大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中,西安高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产值的比重居第4位,高于长株潭、上海天津,参见图2—9,说明西安高技术产业在西安市工业中的地位较高。

③高技术产业结构

综合七大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高技术产业结构如下表2—1。可以发现,西安与长株潭、武汉类似,缺乏明显的主导产业。

img185

图2—9 2007年七大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高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产值的比重

表2—1 七大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高技术产业结构

img186

(6)西安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高技术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高技术产业链本地化延伸不够,产业规模较小;二是高技术企业规模较小,龙头企业缺乏;三是高技术细分产业发展速度不均衡;四是高技术产业结构相对均衡,但缺乏明显的主导产业。

3.西安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高技术产业布局现状及特征分析

“两区两基地”核心区空间格局初步形成。2008年,“两区两基地”实现工业增加值623.85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67.74%;实现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产值353亿元,占西安市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产值的89.6%,参见表2—2。

表2—2 2008年两区两基地发展情况(www.xing528.com)

img187

4.西安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高技术产业竞争力比较分析

本报告选择了两类城市,即31个省会城市和15个副省级城市作为比较样本。

(1)指标体系

根据技术创新和产业竞争力理论,在借鉴国内外关于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相关研究基础上,构建城市高技术产业竞争力分析指标体系,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最终确定四个二级分析指标,参见表2—3。

表2—3 高技术产业竞争力分析指标

img188

(2)在所有样本城市的竞争位势

经过复杂计算,根据所得样本的数值得到全国各省会以及副省级城市竞争力二维坐标图,见图2—10。西安属于科技竞争力强,而高技术产业竞争力较弱的类型。可以初步得出,“西安现象”在高技术产业中也存在,即“科技竞争力强,而高技术产业竞争力弱”。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国家机密等原因军工产业数据难以获得,上述评价不包括军工产业。如果将军工产业纳入,西安、北京、上海和武汉等布局较多军工产业的区域竞争力位势将有所变化。

img189

图2—10 2007年所有样本城市科技竞争力和高技术产业竞争力得分图

(3)在15个副省级城市的竞争位势

西安和厦门属于科技竞争力较强,而高技术产业竞争力较弱的类型。参见图2—11。

(4)在七大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的竞争位势

在七大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中,西安和北京属于科技竞争力较强,而高技术产业竞争力较弱的类型,参见图2—12。

img190

图2—11 2007年15个副省级城市科技和高技术产业竞争力得分图

img191

图2—12 2007年七大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城市科技和高技术产业竞争力得分图

(5)西安市高技术产业比较中的问题

通过比较,西安市高技术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科技竞争力强,高技术产业竞争力弱;二是高技术产业规模小;三是高技术产业地位虚高。

(三)西安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支持系统及比较分析

1.西安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环境竞争力分析

选取6个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和15个副省级城市为样本,应用前述综合基地能力评价模型选取人力竞争力、资本竞争力、结构竞争力、基础设施竞争力、开放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6大指标,18个分项指标对2007年各城市综合高技术产业竞争力进行定量分析和比较,参见表2—4。

(1)指标体系

表2—4 综合性国家高技术基地环境竞争力指标体系

img192

(2)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环境竞争力比较

按照上述指标,将原始数据进行计算处理,经过计算可以看出在19个城市中,西安高技术产业竞争力居倒数第五,在七大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中最低,参见图2—13。

img193

图2—13 2007年19个城市高技术产业基地环境竞争力

2.西安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区域社会资本分析

西安社会资本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一是区域社会资本优势缺失,二是政府对区域社会资本的调节不足;三是区域社会资本保守,开放性不足。

3.西安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资本市场体系分析

西安资本市场体系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一是风险投资机构有待建立健全;二是产权交易市场有待充分发展;三是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高技术产业发育及成长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

4.西安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中介机构分析

西安市科技中介机构虽然发展较快,科技中介机构数量有315个,在七大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中居第4位,但其银行金融服务机构难以起到促进高技术企业融资的作用。西安市与高技术产业相关的行业协会有10多家,其发展同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行业协会的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四)西安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制度系统及比较分析

西安高技术产业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与国家和陕西省高技术产业政策配套的政策尚不完善;二是完善的投融资体系尚未建立;三是财税政策对一些新兴产业的支持缺乏;四是统筹各部门和各区扶持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机制缺乏;五是明确有效的高技术产业集群政策缺乏。

(五)西安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SWOT分析

将西安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高技术产业发展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以及相应的启示集合,参见图2—14和表2—5。

img194

图2—14 西安市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结构图

表2—5 西安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高技术产业发展SWOT分析集成表

img195

续表

img196

三、西安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战略思路及对策

(一)西安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发展思路及目标

1.西安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发展思路

以建设国家高技术产业战略高地为纲领,以带动和辐射西部和北方内陆地区高技术产业为己任,依托西安市高技术产业的特色领域、科技实力、产业基础、区位条件、人文环境等优势,以西安高新开发区、经济开发区、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和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作为高技术产业发展核心区,以西安整体作为发展高技术产业的重点区域,以杨凌、宝鸡、渭南咸阳作为发展高技术产业的辐射带动区,通过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统筹整合资源,建立区域创新网络,实现高技术产业化和规模化,把西安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国际化、专业化、多元化、聚集化的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

2.西安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驱动力及战略定位

(1)西安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驱动力

①使命:承载国家产业极化使命,促进国家及西部高技术产业发展;作为西安市产业发展新引擎,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和相关产业快速发展。

②远景:通过5—10年的建设和发展,使西安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在科技创新能力和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综合实力居全国领先地位,高技术产业集群深度发展,一批特色产业及园区形成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使西安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成为国内有领导力、国际有竞争力的高技术产业聚集地、创新地和发展地。

③核心价值观:系统创新,融合发展。

(2)西安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战略定位

将西安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定位为“高科技之都”,从如下四个层面对西安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进行战略定位。

①在西安市的定位:高技术产业聚集区、整合科技资源、促进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的新空间、西安市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

②在陕西省的定位:陕西省高技术产业发展中心区、陕西省新兴战略性产业中心区、关中天水高技术产业引领区。

③在全国的定位:国家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国家高技术产业聚集区和发展极、西部高技术产业的核心区,对西部和北方内陆地区高技术及其相关产业具有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国防高技术产业领先区。

④在全球的定位:国际航空航天发展区、国际科教研发发展区、国际软件外包基地。

3.西安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到2020年西安市规模以上企业高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6万亿元,产业增加值3700亿元,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18.5%,建立起高效、完善的西安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发展的体制机制,建成西安国家统筹科技资源示范基地,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困扰西安发展的“科技资源条块分割、科技与经济‘两层皮’等矛盾和问题”;融合国内外资源的区域高技术产业创新网络形成,西安成为一流的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航空、航天、软件及外包等产业集群和水平居世界一流;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电子及通信设备产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新材料、新能源等快速发展,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知名品牌的企业。

(2)分阶段目标

基于我国5年计划的时期划分,本报告以12年作为西安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发展的一个周期,分为三个阶段:近期、中期和远期。西安市高技术产业发展分阶段目标,参见表3—1。

表3—1 西安高技术产业发展目标

img197

(二)西安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高技术产业战略重点

积极培育幼苗产业,扶持壮大先导产业,强化主导产业,巩固支柱产业,并促进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国际竞争力快速提升,参见表3—2。

表3—2 西安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高技术产业发展基本思路

img198

(三)西安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高技术产业布局

1.西安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产业布局原则

坚持六个布局原则:“政府主导”原则、“差异化”原则、“产业集群”原则、“融合创新”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和“拓展承接”原则。

2.建立高技术产业两个整合新区

学研高技术产业区和高技术产业特别区。前者主要解决大学和独立科研院所科技优势不能很好转换产业优势问题,更好地鼓励和引导西安市科研机构创办高技术企业的积极性。产业定位于大学和独立科研机构成果转化产业。后者主要解决中省、军工企业资源和产业不能有效本地化和融合化问题,同时培育幼苗产业和个别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定位于两类:中省、军工企业新项目;幼苗产业和个别战略性新兴产业。

3.西安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高技术产业布局规划

根据自然地理特征、区域总体规划和已有高技术产业布局设计,西安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高技术产业布局的总体由三个空间组成:核心区、拓展区和辐射承接区。

(1)核心区

具体范围包括:高新区、经开区、航空基地、航天基地、学研高技术产业区和高技术产业特别区,主要布局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幼苗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

(2)拓展区

具体范围包括曲江新区、浐灞生态区、国际港务区、西咸开发区和区县高技术园区等,重点发展高技术服务业、核心区配套产业、以生物农业和生物育种产业为主的生物技术产业。

(3)辐射承接区

具体范围包括杨凌、宝鸡、渭南、咸阳和甘肃天水等区域,重点发展与这些区域配套的高技术产业链,辐射带动与承接这些区域的发展。

4.西安重点高技术产业新项目布局

结合西安市现有的高技术产业布局情况,提出以下重点高技术产业新项目的布局。参见表3—3。

表3—3 西安重点高技术产业新项目布局

img199

(四)西安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发展的战略对策及政策建议

1.全方位解放思想,提高对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认识,正确处理好发展中的关键关系

一是全方位解放思想,抓住新一轮难得的发展机遇期;二是转变发展理念,提高对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的认识;三是正确处理好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发展的关键关系。

2.创新体制机制,统筹科技资源,建立区域及产业发展的协同共生机制

一是树立吸引资源理念,形成利益的制度落差;二是坚持高技术产业布局的差异化定位:优化存量,严控增量;三是大胆利用高技术产业两个整合新区,探索统筹科技资源新模式;四是建立“西安科技资源中心”,建设公共科技管理平台。

3.优化基地及产业运行系统,建立高效的运行模式

一是完善产业链,积极培育和壮大产业集群;二是实施发展大企业战略,培育产业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大企业;三是积极创造环境和条件,培育和壮大企业家群体;四是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促进不同发展阶段的高技术企业协同递进成长;五是大胆探索多样化产业空间发展模式;六是建立健全西安市高技术产业实体机构。

4.优化基地及产业支持系统,构建区域创新网络

一是培育区域社会资本,建立创新为导向的城市文化和价值观;二是进一步加快产业发展环境建设,增强区域吸引力;三是加强市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高技术产业市场体系;四是扶持中介机构的发展;五是加快推进行业协会市场化改革。

5.加强和改进政府规划和管理职能,提高产业发展的制度效率

一是以政府为主导,构建产业发展的平台体系;二是完善配套政策体系;三是改进政府职能,服务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发展。

6.提高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充分利用全球资源提高创新力和竞争力

一是要推动其他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以及东中部广大地区互动合作,鼓励和引导东中部地区在经济区内共建产业园,积极承接东中部地区高技术产业转移。二是要加大引进国际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力度,提高引进外资质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