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网络技术的日渐成熟和普及,网络媒介不仅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后的“第四媒体”,作为一种颠覆传统媒介的新媒介,更是革命性地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生活、交往模式,甚至是思维方式。
自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准确把握网络发展将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带来的新契机,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和重大部署。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在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方面已经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初步形成了一套有效的管理体制,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进行了专门部署。《决定》指出:“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迫切任务。”其中还提出了“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的要求。由此可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文化建设的进程中,网络建设的重点已经从最初的发现契机转化为推进建设,从单纯的制度建设转换为文化发展。
作为一种全新的文化形态,网络文化的巨大社会影响力正日益显现,带来的挑战也日益艰巨复杂。网络文化是面向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共建共享是其本质特征,健康向上是我国发展网络文化的基本目标。在社会意识多元和文化多样的背景下,网络不仅要成为文化繁荣发展的手段,也要成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防止思想文化“走偏”的工具。必须认识到,文化的积极作用不是自在的,必须通过文化的自觉活动来实现,必须积极进行价值观引导。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充分表明,没有正确价值观的积极引导,文化就不可能健康发展,人也不可能自由全面发展;没有自由全面发展的人,就不可能有健康发展的文化。在此基础上,网络素养培育正是从网络用户的本体入手,从网络文化建设的源头切入,从根本上发展具有“原发性、自省性、自觉性”特征的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只有从网络用户入手,从提高用户网络素养入手,营造健康、有序、积极、正义的网络环境,增强网络用户网络生活的责任感、信息传播的道德感,配合有效举措加强网络文化制度建设和运营管理,才能有力保障网络文化的健康有序发展。
伴随着网络而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大学生是共产主义事业的未来接班人,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使命。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匿名性,大学生在网络世界里表现的言行举止在某种程度上正是当代青年思想道德品质的真实反映。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下成长起来的历代人,当代大学生是网络上非常活跃的一个群体,他们受到网络的影响更大。一方面,网络以其特有的开放性、自由性、平等性、交互性、匿名性和迅捷性,增进了大学生政治关怀、社会兴趣、人际关系、视野拓展,给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新的便利和乐趣;另一方面,虽然大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已达到成人水平,但受知识结构、情感特征和社会阅历等诸多因素的局限,他们对信息真伪的分析能力较弱,对数字化世界的虚拟性认识不足,导致与大学生有关的网络安全、网络伦理、网络犯罪等案例持续上升,“网络违纪”和“网络失范”现象中,大学生都是多发群体,而更为普遍的网络成瘾问题也越来越为社会所重视。(www.xing528.com)
作为与网络接触极为密切、网络用户数量庞大的大学生,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很大程度上在网络的大环境中形成,他们的认知和行为方式所发生的剧烈变化也必然受到网络的影响。如何让大学生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学会辨别真善、去伪存真?如何让大学生在自觉自省中恪守法律和道德的规则?如何让大学生在信息海洋中获取有益信息、在处理不良信息的同时试着分析信息真伪、传递信息?如何让大学生在网络中增强独立性、自主性以及创新意识和责任意识?……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和迅猛发展,网络对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产生了越来越深刻的影响。这些问题不仅仅是高校思政教师必须静下心来研究讨论的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课题,更是关系到社会主义中国未来的重要课题。了解大学生的网络素养现状,并有针对地制定并实施相关的教育对策,是必要且急需的。
网络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在网络带来各种便利的同时,也因为大学生网络素养水平参差不齐而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甚至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帮助大学生养成正确的网络观,引导他们科学用网、文明上网,进一步繁荣发展高校网络文化,已经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网络素养教育的目标是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有效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培养他们获取识别信息、处理与分析信息、传递创造信息的能力,更培养他们以一种思辨的态度和独立自主的学习方法,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增强他们的独立性、自主性以及创新意识和责任意识。培育大学生网络综合能力,发展网络健康心理,形成良好的网络行为模式。提高大学生网络素养,引导大学生在网络社会“学会生存”,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要义之一。
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是一个新生事物,它的构成和建设需要持续一个过程。“鼠标下的道德”作为一个跨学科命题,应从技术、心理、伦理、教育、法律等诸多方面来加以探讨。课题组努力克服网络素养培育研究过程中“定性分析多、实证调研少,单学科研究多、跨学科研究少,低水平重复研究多、高水平创新研究少,介绍引进国外成果多、结合本土探索少”等困境,通过盘点当前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研究高校相关实践经验,对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进行梳理和分析;通过剖析加强高校工作者和其他相关人士的网络素养教育的工作理念,通过探讨推动网络素养教育进课堂、拓展网络素养教育阵地的可能途径,尝试构建网络素养教育评价体系,总结探讨培育大学生网络素养的途径和方法,以期形成一套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理论体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